天下讨逆
字体: 16 + -

第一百八十九章 安庆绪轻敌被擒

    史思明笑道:“非我不肯入城觐见陛下,而是大军刚刚经过一场恶战。安抚士卒等各项事宜都需要有人主持,否则早入内觐见陛下。”

    高尚找不出借口,遂不再追问。

    史思明又设宴为高尚等人接风洗尘,在席间只要一提起先帝安禄山,就痛哭流涕。

    宴席毕,高尚回去报告给安庆绪:“史思明志不在小,如果不早做准备,必为其所害。”

    安庆绪此刻已是六神无主,叹息道:“我固知史思明野心很大,但如今我已是孤家寡人,无力再战。”

    “不如派使者前往史思明大营,假意上表称臣,请史思明卸甲入城接受。如此这般,还有反转的机会。”

    张通儒的建议,让安庆绪燃起了一丝希望。

    安庆绪派张通儒出城,向史思明请求称臣。

    史思明见到张通儒,又听了这一番话,泣道“陛下何至于此呢!”于是拒绝了这件事情。

    张通儒观察出史思明不上钩,只得告退。

    他一走,史思明立刻翻脸。冷笑道:“好个安庆绪,到了这个时候,竟然还想和我玩心眼。”

    “父亲,安庆绪分明是想赚父亲入城,再行杀害。”史朝义在旁看得清清楚楚,“不如此时杀入城中,宰了安庆绪这狗贼。”

    “沉住气!”史思明沉着脸反问道,“如果安庆绪竟然据城死守,我等如之奈何?”

    史朝义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回答。

    “所以我们一定要赚安庆绪出城,才好动手。”史思明冷笑着望邺郡,“等着吧,安庆绪比我们沉不住气。”

    张通儒回去告诉安庆绪此事,安庆绪登时心慌。万一史思明因此不满,而趁机攻城又该如何抵挡。

    安庆绪在细想之下,只得做主艰难的决定。这个决定目的是自保,就是再次派使者上表称臣,并且表示史思明不用入城,在城外接受即可。

    史思明见到表文后,叹息弥久,才道:“我与陛下曾经是君臣,实在不宜让陛下称臣。不如你我结为兄弟之国,互相援助,与唐鼎足而立。”

    使者大喜。

    史思明又道:“只是陛下不出城如何歃血为盟呢?还请尊使入城,向陛下好好的说一下这事。”

    使者告退,回城将史思明的话原封不动的告诉安庆绪。

    安庆绪犹豫不定。

    高尚劝道:“不可前往。若是一旦出城,必为史思明所害。”

    崔乾佑和高尚因争权夺利有旧怨,本着你赞成,我就反对的伟大精神。劝安庆绪道:“陛下与燕王结为兄弟之国,若不出城歃血为盟,燕王就有借口对我们动手。我率精骑三百随陛下一同出城,事情有变,也好有个照应。”

    安庆绪这才心安。决定次日出城见史思明。

    当众臣陆续退

    去,安庆绪独自一人面对着空荡荡的宫殿。忽然生出一种悲凉之感。遥想当年,父亲帐下人才济济。自己在父亲帐下,一直被父亲视为左膀右臂。如今想来,只有那时的自己最快乐。

    当自己真的坐上了九五之尊的宝座,却再也没有昔日的睿智。

    安庆绪坐回龙椅,回首前尘往事。只见夕阳映入宫殿,将整个殿内染成一片血红。安庆绪笑了,笑得肆无忌惮,悲伤莫名。

    次日一早,安庆绪率众臣及五百精骑出城,来见史思明。

    史思明一面命士卒全身披挂,在营帐外防守。一面亲自出营迎接安庆绪,并且大方的走到安庆绪的马前,距离安庆绪只有数步之遥。

    “陛下,臣迎接来迟,请陛下恕罪。”史思明躬身行礼。

    安庆绪脸色变幻莫测,手紧握着缰绳。

    史朝义躲在营帐的一角,看到这幕心里紧张万分,暗命弓弩手,一旦情况有变,立刻射杀安庆绪。

    片刻后,安庆绪终于下定了决心。下马扶起史思明:“燕王有大功于朝,朕安敢受此大礼。今日你我结为兄弟之国,望燕王不要食言。”

    “这是自然,只是……”史思明瞄了眼安庆绪身后的精骑,“我营中狭窄,容不下这么多的人马。不如请陛下将兵马安置在营外,如何?”

    “这……”安庆绪不好答应。

    “燕王,我等皆是陛下亲兵。岂有亲兵不追随主帅之理。”崔乾佑一直不曾下马,按剑居高临下眼神逼视史思明。

    史思明心里很厌恶崔乾佑,但面上没有表现出来。

    有些话主子不便说,有人代劳。骆悦出面道:“将军的话有道理。但是陛下与燕王结为兄弟,自然要诚信待人。从没听说有人带五百精兵入营,我等反而要怀疑将军的用心。”

    “汝欺人太甚,以为我等无力再战!”崔乾佑拔剑出鞘,麾下精骑个个举起马槊。

    骆悦也宝刀出鞘,营帐内外士兵个个长矛对准了崔乾佑的兵马。

    史思明静静的看着,他等着安庆绪出面圆场。

    安庆绪看事已至此,把心一横,喝道:“尔等在营外等候,我自随燕王入营歃血为盟,少时便回。”

    崔乾佑这才收起刀剑,并道:“我愿追随陛下入营!”

    安庆绪心有些安慰,点头称好。

    史思明牵着安庆绪的手,进入营内。

    两人对着朗朗晴空,歃血为盟,约为兄弟。

    仪式结束后,安庆绪放下戒心,对着史思明稽首拜道:“我智术短浅,以至于丧失两都,身陷重围。若非大王念及先帝之情,远来相救,我等命休矣。如此大恩,容他日相报。”

    当时,安庆绪和史思明都站在台上,距离其他大将有段距离。只有数名主持仪式的士兵,在

    土台的附近距离他们最近。

    “陛下失去两都,这只是小事而已。”史思明突然翻脸不认人,“但你身为臣子,却犯上作乱,弑杀太上皇,如此罪孽天地不容。我今为太上皇报仇,还能留尔性命吗!”

    话音未落,台下士兵一拥而上将安庆绪五花大绑捆起来。

    崔乾佑、孙孝哲、高尚、张通儒、李庭望等人猝不及防,都被绑缚在史思明的面前。

    史思明冷笑着命人将安庆绪等人全部杀死,张通儒和李庭望则侥幸活命,被授以官职。史思明这才入城拉拢安庆绪旧部,随后留史朝义镇守邺郡,自引兵回范阳。

    历史上的安史之乱,是指安禄山和史思明。那么到此为止,安禄山及其子嗣和部下,随着安庆绪的身亡,彻底的淡出历史的舞台。

    接下来,进入了史思明的时代。

    安禄山的叛乱时期,从公元755年十一月,到公元759年的三月,前后经历了差不多四年的时间。

    这么长的一段时间里,唐廷犯了很多的错误,一步一步将自己推入了叛乱不止的泥沼中。

    往后会吸取教训吗?答案是,没有!

    且说杨铣以而立之年充任陇右节度使,暂代河西节度使。从去年开始,一直都在做三件事。

    第一是经营钱财,补充军饷。古往今来很多将领,都是打仗一流,论如何经营产业都很差。杨铣在杨炎的帮助下,整顿辖区境内的士农工商,提高各项收入来源。杨铣除了军费以外,还故意拿出一部分钱来给各级负责运作的官吏,算是辛苦费。

    第二是整顿军队,招兵买马。这一点很多人都在做,但杨铣是在重新编练士卒,形成适应于山地作战的部队和平原作战的骑兵部队,以及建立以火器为主的神机营。

    第三是安抚羌族、党项族等异族,使其不会被吐蕃所利诱,成为吐蕃的急先锋。

    这三件事,杨铣经营了一年多,大有成效。吐蕃军再也不敢犯境,转而对付剑南诸道。

    杨铣为了减轻剑南受到的威胁,时常领兵入吐蕃境内,而且打完就走,从不恋战。而且专杀奴隶主和大贵族,使得吐蕃贵族们都胆战心惊。

    不过这种局面,随着肃宗的一纸诏书,戛然而止。

    就这一年的六月,肃宗敕书将杨铣调任朔方节度副使,并赐特进。而接替杨铣担任陇右、河西节度使的是郭子仪。

    郭子仪本是朔方节度使,镇守东都洛阳,却为何被调到陇右呢?

    原来鱼朝恩因邺郡兵败,心怀忧惧。于是想让郭子仪背黑锅,于是上表把一切责任推给了郭子仪。

    肃宗正愁没有机会,将郭子仪调离朔方军呢。于是顺水推舟,将郭子仪趁机召还回京。

    不过在召还回京之前,肃宗

    担心朔方军会因此哗变。所以没有立刻下诏,而是在想何人能镇住朔方军。

    此时肃宗一朝宰相是换了一茬又一茬,最能干的张镐、李岘被贬,苗晋卿和李麟相继去世。吕諲更是一位神奇的宰相,他担任宰相不咋地,但是治理荆州却是能力非凡。

    数来数去,肃宗只好找到第五琦,商量这件事。

    第五琦在这一年升任升任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就是宰相。第五琦任上干出了一件蠢事,这留在以后再说。

    且说肃宗找到第五琦商议朔方之事,第五琦建议道:“陛下何不以李光弼为正使,再以杨铣为朔方节度副使。两人相熟定能协力同心平定河北,杨铣久在朔方,也不会引起朔方军的反感。”

    肃宗深以为然,于是提前下诏让杨铣回京述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