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张巡守睢阳城(下)
南霁云率军抵达临淮,求见贺兰进明。
贺兰进明见南霁云慷慨忠义,起了延揽之心,遂设宴款待南霁云。
南霁云面对酒肉美食,却面色沉重,也不动筷子。
贺兰进明遂问道:“将军一路急奔而来必然辛苦,腹中想必也是饥饿,却为何不吃呢?”
南霁云拱手回道:“节度赐宴,末将本不应该不识抬举。但睢阳城将士已断粮一个多月,只要一想到这些,末将就食难下咽。”
贺兰进明叹息一声,思索如何延揽南霁云。
南霁云见贺兰进明默然不答,于是起身跪在贺兰进明的面前,泣道:“睢阳城乃是江淮咽喉之所在,一旦被破江南危矣。节度坐拥重兵,却不发兵相救,难道这是忠臣应该有的行为吗?”
贺兰进明讪笑道:“将军不要动怒。非是本节度不肯发兵相救,只因叛军势大,实在不宜冒进。将军既然来了,不如就留在我帐下听用。”
怒怒怒!南霁云没想到满腹诗书的人,竟然是如此不堪的人。
南霁云霍然起身,慨然道:“若南霁云贪图名利,亦或是贪生怕死,便不会追随张公。今将军不肯发兵,末将不能勉强。大丈夫来去明白,以断指为证,表明自己曾到过将军帐下求援。”
说完,拔剑斩断自己左手一根手指,撤下自己衣服的布包好伤口后,遂头也不回地走了。
贺兰进明望着南霁云远去的背影,心情激荡,终是不敢发兵相救。
孔子云: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就在南霁云四处求援无果的时候,有一个卑微的小人物站了出来,愿意发兵相救。
此人只在《新唐书·忠烈传》中留下了一个名字,叫廉坦。担任的职务是宁陵城使。
唐代军队编制,军队戍守之地大者为军,其次为城。一个非边疆地带的城使能有多少兵马,可廉坦还是站了出来。
南霁云抱着一线希望来到宁陵,这里曾是他们短暂驻扎的地方。南霁云何尝不知道希望渺茫,但是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能放弃。哪怕是为睢阳城增添五百兵马,都有坚守下去的可能。
当南霁云到宁陵见到廉坦,说明来意。
廉坦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南霁云一怔,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南霁云去了那么多拥兵上万的将领帐下求救,都拒不发兵。如今却是一个城使,愿意出兵追随。
南霁云怕廉坦是托辞,便道:“将军请三思,此去睢阳城是九死一生,甚至十死无生。”
廉坦慨然道:“南将军不用多心。廉坦人微言轻,位卑职小。但拳拳忠义之心,不曾因此消减。末将愿追随南将军左右,一同杀敌,死而无怨。”
南霁云紧紧的握住廉坦的手,眼含热泪。两人只对视片刻,遂
生死相托。
当夜,两人率军三千抵达睢阳附近,又趁夜前往睢阳。本来想借着夜色,趁机入城。不想还是惊动了叛军。
叛军立刻围攻南霁云和廉坦。
南霁云和廉坦率军且战且走,一路杀向睢阳城。
正值深夜,张巡只听到喊杀声却无法出去救援。泣道:“这是南霁云回来的声音。”
等到南霁云和廉坦靠近睢阳城,张巡立刻出兵相救杀退叛军。
此时,廉坦的三千兵马损失大半,只剩下千余人。不过南霁云骁勇,竟然从叛军手中夺了一百多头牛回城。
张巡与南霁云城内相见,南霁云跪拜道:“末将无能,没能说动节度使发兵相救。只有这位城使廉坦,愿意发兵相助。不想……”南霁云已泣不成声。
张巡扶起南霁云,看到南霁云手上的血痕和断指,含泪道:“将军忠勇,巡已知。不能找来救兵,不是将军的过错。”然后又对廉坦拜了拜,并道:“将军肯在绝境中相助,足见忠义。”
廉坦忙回拜道:“末将愿追随将军,虽死无憾。”
睢阳城将士因得知没有援军相救,都哭了起来。整个城内的哭声,惊动尹子奇。
尹子奇当夜聆听城内哭声,含泪道:“多美的声音啊。任由这群忠义之辈枉死,唐廷合该受此一劫。”遂命叛军加急围攻睢阳城,务必夺下此城。
时间转眼到了十月,西面的唐军成功收复长安,进兵潼关。
肃宗终于得知睢阳城惨状,而唐军竟然都不救。立刻命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张镐,兼任河南节度使,统淮西诸军事,前往救援。
张镐在奔赴途中,传令濠州刺史闾丘晓,命他速度发兵救援睢阳城。闾丘晓是个贪生怕死之人,因叛军势大,不敢发兵相救,坐视叛军攻城。
睢阳城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没了。
但张巡还有最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率部突围。
张巡有心据称坚守,但不敢擅传去见许远,商议是否突围。
许远道:“睢阳城乃是江淮咽喉,若是一旦城破,叛军一路南下长驱直入则江淮危矣。如今是杀身成仁的时候,请将军三思。”
张巡叹道:“我固知不能弃城逃走,但恐上下人心不服。故特来见太守,商议这件事。”
明知道自己选择的是死路一条,能够坚持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张巡和许远抱着必死的决心守城,但是不知自己的部下是否愿意追随。
一日,张巡和许远召集诸将议事。将突围和殉城两条路,坦白的告诉了手下诸将。
雷万春慨然道:“人生百年,终有一死。万春出生草莽,只知道士为知己者死。万春能与诸位共同赴死,于心足矣。若使万春侥幸活下去,而诸公都已殉城亡故,万春
将生不如死。”
南霁云笑道:“我与雷万春曾义结金兰,誓同生死。如今正好应了誓言,大慰平生。”
其余诸将,都表示愿意同睢阳城共存亡。
张巡含泪望天,叹息一声。多少的豪言壮语,都抵不过一滴泪。回望自己的一生,能有这么多志士相随,平生无憾。
许远泣道:“诸公忠义凛千秋,黄泉途中不孤凉。”
诸将相对而泣,失声痛哭。
十月九日,尹子奇率军攻破睢阳城。此时的睢阳城士卒都饥饿,无力再战。
张巡望着源源不断入城的叛军,对西面叩拜道:“臣已尽力,不能保全睢阳城。生不能报陛下之恩,死后亦化作厉鬼杀贼。”
张巡、许远等人都被叛军擒拿住。
尹子奇入城看见被擒的唐军,个个饿得枯瘦如柴,心里震撼无比。当看到张巡之后,立刻下马相迎。
被俘获的唐军见到张巡,都失声啼哭。
张巡从容对部下们说道:“死是一定的事情,只希望诸位从容面对。黄泉路远,我与诸位一同前往。”
唐军士卒闻言,都憋住哭声,眼神悲伤的望着张巡。
尹子奇听到这话,叹息一声,上前道:“我在城下指挥士卒攻城,听到将军指挥督战时骂声不断,至于这样吗?”
张巡沉声道:“我一心杀贼,只是无力回天罢了。”
尹子奇瞅见张巡的牙齿只有几颗了,心里敬佩。于是问道:“将军可愿意投降吗?”
张巡不答。
尹子奇懂了,不再询问。又瞅见南霁云在张巡的身后,因此问南霁云愿不愿意投降。
南霁云同样闷声不答。
尹子奇遂将许远、张巡、南霁云、雷万春、姚訚、廉坦等三十六人杀害,张巡死时只有四十九岁。
他们的故事全部在《新唐书·忠烈传》里,和他们挤在一起同一传记里的还有颜杲卿。
张巡的挚友李翰为张巡作传,只因忠烈的张巡守睢阳的时候遭到非议。这个非议是源自于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叫chiren。睢阳城始终粮食短缺,后来南霁云夺了上百头牛回来,也是为此事。
但是时间太久了,最终城池还是缺粮。在万般无奈之下,才选择那种现在人看来不人道的手段。
当时很有争议,一大批的言官都在指责张巡和许远。
李翰因此作传,上表肃宗。直言如果是主动做出那种事情,自然要批判。但是当时张巡死守睢阳,才保住江南赋税重地。周围那么多的唐军,竟然无一人肯相救。言官不去批判他们,竟然批判张巡是本末倒置。再者张巡并非故意,而是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如此。
倘若当时唐军肯救,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最后睢阳被破,叛军长驱直入进江
淮,谁能抵挡。现在张巡已死,死人无法出来为自己辩解。我身为活着的人不能不站出来高声疾呼,为死人正名。
肃宗看后深以为然,朝中的议论也就此平息。肃宗下诏追赠张巡为扬州大都督、邓国公。许远追赠荆州大都督,图像于凌烟阁。
张镐抵达河南道,闻知睢阳城被破。将闾丘晓招致军前,数落其罪,下令将闾丘晓杖杀。
闾丘晓泣道:“家有老母,求阁老免死。”
张镐冷冷的回道:“王昌龄之亲,谁来奉养?”遂命人将闾丘晓当众杖杀。
三军因此整肃。
张镐率军击退尹子奇收复睢阳,使叛军没有机会南下。
题外话:去年的时候,王昌龄因叛乱惦念家中亲戚,从龙标尉的任上冒险回家探望。在路过濠州的时候遇到了闾丘晓,因闾丘晓嫉贤妒能,而惨遭闾丘晓杀害。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写出这样诗句的人,从此成为绝唱!
哎!容我叹息一声。
(本章完)
贺兰进明见南霁云慷慨忠义,起了延揽之心,遂设宴款待南霁云。
南霁云面对酒肉美食,却面色沉重,也不动筷子。
贺兰进明遂问道:“将军一路急奔而来必然辛苦,腹中想必也是饥饿,却为何不吃呢?”
南霁云拱手回道:“节度赐宴,末将本不应该不识抬举。但睢阳城将士已断粮一个多月,只要一想到这些,末将就食难下咽。”
贺兰进明叹息一声,思索如何延揽南霁云。
南霁云见贺兰进明默然不答,于是起身跪在贺兰进明的面前,泣道:“睢阳城乃是江淮咽喉之所在,一旦被破江南危矣。节度坐拥重兵,却不发兵相救,难道这是忠臣应该有的行为吗?”
贺兰进明讪笑道:“将军不要动怒。非是本节度不肯发兵相救,只因叛军势大,实在不宜冒进。将军既然来了,不如就留在我帐下听用。”
怒怒怒!南霁云没想到满腹诗书的人,竟然是如此不堪的人。
南霁云霍然起身,慨然道:“若南霁云贪图名利,亦或是贪生怕死,便不会追随张公。今将军不肯发兵,末将不能勉强。大丈夫来去明白,以断指为证,表明自己曾到过将军帐下求援。”
说完,拔剑斩断自己左手一根手指,撤下自己衣服的布包好伤口后,遂头也不回地走了。
贺兰进明望着南霁云远去的背影,心情激荡,终是不敢发兵相救。
孔子云: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就在南霁云四处求援无果的时候,有一个卑微的小人物站了出来,愿意发兵相救。
此人只在《新唐书·忠烈传》中留下了一个名字,叫廉坦。担任的职务是宁陵城使。
唐代军队编制,军队戍守之地大者为军,其次为城。一个非边疆地带的城使能有多少兵马,可廉坦还是站了出来。
南霁云抱着一线希望来到宁陵,这里曾是他们短暂驻扎的地方。南霁云何尝不知道希望渺茫,但是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能放弃。哪怕是为睢阳城增添五百兵马,都有坚守下去的可能。
当南霁云到宁陵见到廉坦,说明来意。
廉坦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南霁云一怔,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南霁云去了那么多拥兵上万的将领帐下求救,都拒不发兵。如今却是一个城使,愿意出兵追随。
南霁云怕廉坦是托辞,便道:“将军请三思,此去睢阳城是九死一生,甚至十死无生。”
廉坦慨然道:“南将军不用多心。廉坦人微言轻,位卑职小。但拳拳忠义之心,不曾因此消减。末将愿追随南将军左右,一同杀敌,死而无怨。”
南霁云紧紧的握住廉坦的手,眼含热泪。两人只对视片刻,遂
生死相托。
当夜,两人率军三千抵达睢阳附近,又趁夜前往睢阳。本来想借着夜色,趁机入城。不想还是惊动了叛军。
叛军立刻围攻南霁云和廉坦。
南霁云和廉坦率军且战且走,一路杀向睢阳城。
正值深夜,张巡只听到喊杀声却无法出去救援。泣道:“这是南霁云回来的声音。”
等到南霁云和廉坦靠近睢阳城,张巡立刻出兵相救杀退叛军。
此时,廉坦的三千兵马损失大半,只剩下千余人。不过南霁云骁勇,竟然从叛军手中夺了一百多头牛回城。
张巡与南霁云城内相见,南霁云跪拜道:“末将无能,没能说动节度使发兵相救。只有这位城使廉坦,愿意发兵相助。不想……”南霁云已泣不成声。
张巡扶起南霁云,看到南霁云手上的血痕和断指,含泪道:“将军忠勇,巡已知。不能找来救兵,不是将军的过错。”然后又对廉坦拜了拜,并道:“将军肯在绝境中相助,足见忠义。”
廉坦忙回拜道:“末将愿追随将军,虽死无憾。”
睢阳城将士因得知没有援军相救,都哭了起来。整个城内的哭声,惊动尹子奇。
尹子奇当夜聆听城内哭声,含泪道:“多美的声音啊。任由这群忠义之辈枉死,唐廷合该受此一劫。”遂命叛军加急围攻睢阳城,务必夺下此城。
时间转眼到了十月,西面的唐军成功收复长安,进兵潼关。
肃宗终于得知睢阳城惨状,而唐军竟然都不救。立刻命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张镐,兼任河南节度使,统淮西诸军事,前往救援。
张镐在奔赴途中,传令濠州刺史闾丘晓,命他速度发兵救援睢阳城。闾丘晓是个贪生怕死之人,因叛军势大,不敢发兵相救,坐视叛军攻城。
睢阳城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没了。
但张巡还有最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率部突围。
张巡有心据称坚守,但不敢擅传去见许远,商议是否突围。
许远道:“睢阳城乃是江淮咽喉,若是一旦城破,叛军一路南下长驱直入则江淮危矣。如今是杀身成仁的时候,请将军三思。”
张巡叹道:“我固知不能弃城逃走,但恐上下人心不服。故特来见太守,商议这件事。”
明知道自己选择的是死路一条,能够坚持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张巡和许远抱着必死的决心守城,但是不知自己的部下是否愿意追随。
一日,张巡和许远召集诸将议事。将突围和殉城两条路,坦白的告诉了手下诸将。
雷万春慨然道:“人生百年,终有一死。万春出生草莽,只知道士为知己者死。万春能与诸位共同赴死,于心足矣。若使万春侥幸活下去,而诸公都已殉城亡故,万春
将生不如死。”
南霁云笑道:“我与雷万春曾义结金兰,誓同生死。如今正好应了誓言,大慰平生。”
其余诸将,都表示愿意同睢阳城共存亡。
张巡含泪望天,叹息一声。多少的豪言壮语,都抵不过一滴泪。回望自己的一生,能有这么多志士相随,平生无憾。
许远泣道:“诸公忠义凛千秋,黄泉途中不孤凉。”
诸将相对而泣,失声痛哭。
十月九日,尹子奇率军攻破睢阳城。此时的睢阳城士卒都饥饿,无力再战。
张巡望着源源不断入城的叛军,对西面叩拜道:“臣已尽力,不能保全睢阳城。生不能报陛下之恩,死后亦化作厉鬼杀贼。”
张巡、许远等人都被叛军擒拿住。
尹子奇入城看见被擒的唐军,个个饿得枯瘦如柴,心里震撼无比。当看到张巡之后,立刻下马相迎。
被俘获的唐军见到张巡,都失声啼哭。
张巡从容对部下们说道:“死是一定的事情,只希望诸位从容面对。黄泉路远,我与诸位一同前往。”
唐军士卒闻言,都憋住哭声,眼神悲伤的望着张巡。
尹子奇听到这话,叹息一声,上前道:“我在城下指挥士卒攻城,听到将军指挥督战时骂声不断,至于这样吗?”
张巡沉声道:“我一心杀贼,只是无力回天罢了。”
尹子奇瞅见张巡的牙齿只有几颗了,心里敬佩。于是问道:“将军可愿意投降吗?”
张巡不答。
尹子奇懂了,不再询问。又瞅见南霁云在张巡的身后,因此问南霁云愿不愿意投降。
南霁云同样闷声不答。
尹子奇遂将许远、张巡、南霁云、雷万春、姚訚、廉坦等三十六人杀害,张巡死时只有四十九岁。
他们的故事全部在《新唐书·忠烈传》里,和他们挤在一起同一传记里的还有颜杲卿。
张巡的挚友李翰为张巡作传,只因忠烈的张巡守睢阳的时候遭到非议。这个非议是源自于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叫chiren。睢阳城始终粮食短缺,后来南霁云夺了上百头牛回来,也是为此事。
但是时间太久了,最终城池还是缺粮。在万般无奈之下,才选择那种现在人看来不人道的手段。
当时很有争议,一大批的言官都在指责张巡和许远。
李翰因此作传,上表肃宗。直言如果是主动做出那种事情,自然要批判。但是当时张巡死守睢阳,才保住江南赋税重地。周围那么多的唐军,竟然无一人肯相救。言官不去批判他们,竟然批判张巡是本末倒置。再者张巡并非故意,而是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如此。
倘若当时唐军肯救,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最后睢阳被破,叛军长驱直入进江
淮,谁能抵挡。现在张巡已死,死人无法出来为自己辩解。我身为活着的人不能不站出来高声疾呼,为死人正名。
肃宗看后深以为然,朝中的议论也就此平息。肃宗下诏追赠张巡为扬州大都督、邓国公。许远追赠荆州大都督,图像于凌烟阁。
张镐抵达河南道,闻知睢阳城被破。将闾丘晓招致军前,数落其罪,下令将闾丘晓杖杀。
闾丘晓泣道:“家有老母,求阁老免死。”
张镐冷冷的回道:“王昌龄之亲,谁来奉养?”遂命人将闾丘晓当众杖杀。
三军因此整肃。
张镐率军击退尹子奇收复睢阳,使叛军没有机会南下。
题外话:去年的时候,王昌龄因叛乱惦念家中亲戚,从龙标尉的任上冒险回家探望。在路过濠州的时候遇到了闾丘晓,因闾丘晓嫉贤妒能,而惨遭闾丘晓杀害。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写出这样诗句的人,从此成为绝唱!
哎!容我叹息一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