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张巡守睢阳城(上)
说起这场可歌可泣的睢阳保卫战,便不得不提到一个人。
此人名叫许远,杭州新城人。开元年间考取进士,因得罪权臣,被贬官。安禄山叛乱之后,玄宗下诏召其为睢阳太守。
许远所守的睢阳与张巡镇守的雍丘之间,有一个地方叫宁陵。
严庄因令狐潮累败撤去其统军之职,调派大将尹子奇担任叛军统帅。尹子奇骁勇善战,谋略深远。自知难以正面攻克雍丘城,于是在雍丘以北筑起一座杞州城,彻底地断绝张巡的粮道。再用兵陆续攻克张巡周围的郡,对张巡的雍丘城只是围而不打。
张巡一代帅才,自然看出尹子奇的谋略。遂与南霁云和雷万春商议道:“叛军如此战略,定是要将附近郡县陆续夺占,彻底断了我军的粮草和援军。如果任由叛军如此下去,我们败亡之期可预料。”
南霁云道:“我军兵少,无力救援附近郡县。不如趁尹子奇大军主力不在雍丘城之际,我等率军突围而出,另外寻找城池固守。”
“可是……何处才是我等的栖身之处呢?”雷万春疑惑地问道。
“宁陵!”张巡心中早有谋划,因此不假思索地回答。
南霁云和雷万春表示赞同,计划就这么商定。
正月二十日的凌晨,张巡率军出其不意从雍丘城突围,率军赶赴宁陵,准备在宁陵据城固守。
然而,张巡等人刚到宁陵只几天,收到了许远的告急文书。尹子奇引大军十三万将要进攻睢阳城,请求张巡率部支援。
张巡不敢怠慢,接到文书后即刻率军南下进入睢阳城。
抵达的次日,叛军便抵达睢阳城下,紧接着准备攻城。此时睢阳城中守兵只有六千余人,而叛军有十三万之众,兵力是如此悬殊。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大麻烦,指挥的问题。
睢阳城里有三千余人是张巡所部,另外三千余人是许远所部兵马。正好一人一半,指挥权的问题很难解决。
按照常理应该是各自指挥,然后相互协调配合。但许远知道,大敌当前,兵力又如此悬殊,断不能分散指挥。
一日,许远召集睢阳城诸将到郡府议事。
许远慨然道:“今大敌当前,我军兵少。我本是书生,毫无将帅之才,无法领兵抵御强敌。今日特地召集诸将过来,是将所有兵马的指挥调度,全部交给张巡。”
张巡忙推辞不受。
许远劝道:“大敌当前,退敌事大,个人名利事小。我不懂调兵遣将,公则智勇兼备,故重托于你。从今往后,我只负责城中粮食调配,人员安置,全力支援守城。”
张巡眼含热泪,拱手拜道:“太守胸襟开阔,巡感念于心。既如此,巡便不再推辞。”
许远将佩剑和印信交给张巡,张巡
再拜接受。
从此,许远只负责城中的后勤,指挥的事情交给张巡。
不久之后,叛军昼夜攻打睢阳城。张巡领军守城,一连数日不曾合眼,始终坚守在睢阳城头,鼓励将士。
叛军为此损失惨重,又得知守城的人是张巡,自知难以攻克,遂率军撤退。
三月,尹子奇又引军来攻打睢阳,被张巡杀得大败。
尹子奇真是一员猛将,竟然率军稳住阵脚,没有彻底的溃散。紧接着再度围住了睢阳城,从此一直围着攻打,直到七月。
七月的时候,西面的唐军因兵败西清渠,还在休整。而南阳的叛军,也成功地夺下了南阳郡。这使得严庄有足够的时间,调集大军再攻睢阳城。
严庄写信给尹子奇,强调睢阳城是江淮门户。只有攻破睢阳城,才能率军南下夺取唐的赋税重地江淮和江南一带。唐军虽然兵败,却正在酝酿攻打长安。若是尹子奇不在短时间内夺下睢阳城,则大事危矣。
尹子奇看过信后,感到情况紧急。于是调集重兵,再次重点进攻睢阳城。
这一回,尹子奇做出了一种飞云梯。
云梯大家都知道,不是简单的梯子,而是一种很复杂的攻城器械。确切的称呼是云梯车,可以推着走。有防盾,在防盾的后面可以藏人。
尹子奇所做的飞云梯,竟然可以藏两百人之多,可见这种云梯车有多大。张巡早看到叛军的举动,于是在城上针对每一辆飞云梯,各挖了三个洞。
待叛军的飞云梯抵达城下的时候,这三个洞就派上大用场。
先说第一个洞,士卒从洞里伸出一根粗大的木头,抵住飞云梯的防盾,使其不能进。尹子奇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确切地说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他把云梯做那么大,让张巡完全有机会在不过分损害城墙的条件下,使飞云梯无法靠近城墙。叛军的士兵呢,又因木头太高,无法将其焚烧。
再说第二洞,也是伸出一根粗大的木头,不过木头的顶端却是一根很粗的铁钩子。专门勾住云梯的梯子,使得飞云梯不能退。
大型的飞云梯进不得退不得,就轮到第三个洞的妙用。这第三个洞伸出的也是木头,不过顶端是铁笼子。里面放的是燃烧的木柴,再大的飞云梯也是木头所做,也怕火。
如此一来,尹子奇辛辛苦苦制成的飞云梯,便付之一炬。
尹子奇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命士卒用钩车,去钩城楼。
诸位一定在想,打仗干吗钩城楼啊。
尹子奇钩的不是一般的城楼,而是张巡设在城头的哨楼。张巡很注重对敌情的搜集和掌握,这些哨楼就像是张巡的一双双眼睛,能让张巡总揽全局。
尹子奇要做的事情,就是毁掉张巡的“眼睛
”。
张巡针锋相对,命人再利用这几个洞,笼住叛军钩车顶端的木头,再拉到城墙边,截取钩车的铁钩。
如此一来,尹子奇的毒计又破产。
尹子奇不甘心失败,卷土重来。这一回尹子奇命大军从三面佯攻,另外一面则没有动静。张巡守在城头,军法严明使得叛军无机可乘。
但接下来的一幕,令张巡有点始料未及。
尹子奇命人用布袋装上沙石,再攻城的时候将布袋扔在城下。起初张巡搞不懂尹子奇为什么要这么做,直到细心观察后发现叛军的布袋竟然成了一条登城的路,这才恍然大悟。
张巡立刻命人连夜往这条“路”上投放松明和干藁,因天黑叛军没有发现。
等到这条路成了,尹子奇命军士登城的时候。
张巡顺风点火,这条路瞬间成了火海。尹子奇傻了眼,心里不得不佩服张巡的机智。
此时睢阳城,已经是粮草断绝。
张巡召集众将议事,叹道:“我军被围睢阳城,却无人来救。长此以往,我军必然失败。有谁敢出城救援?”
南霁云慨然出列,自荐道:“末将愿出城救援,无论是否能求到援兵,都会返回。”
张巡同意道:“睢阳城四面被围,将军一路要小心。”
南霁云拱手再拜,回道:“是”。
次日一早,南霁云率精骑三十余人出城。叛军士卒数万人围攻南霁云,只见南霁云率精骑左冲右出,硬生生地一路杀开一条血路,突围而出。
尹子奇闻知此事后,叹道:“张巡部下有如此虎将,难怪睢阳城不易被攻破。”
当时,灵昌太守许叔冀在谯郡、尚衡次在彭城、临淮节度贺兰进明在临淮,都拥兵不救。前面二人不过是历史的尘埃,只是告诉看官这些人都在干吗。
贺兰进明本是第五琦的老上司,一生碌碌无为。除了在第五琦的传记里看到此公之外,就是在张巡的列传里看到此公。
这个“王八蛋”担任的是临淮节度,拥兵数万屯于临淮。
不过南霁云杀出血路,首先不是找的是贺兰进明,而是往南去见许叔冀,恳求许叔冀发兵救援。
许叔冀无动于衷,甚至不愿意见南霁云。
南霁云徘徊军营外,几个时辰都见不到许叔冀,悲愤地骂道:“尔等枉为大唐的官员,即食君禄,却不分君之忧。好个缩头乌龟可敢率军出营,与我决一死战。”
许叔冀还是不应,恨得牙痒痒,也不敢真的出营。
南霁云只得率领手下,前往临淮向贺兰进明求救。
我曾经在前面用一章的篇幅,提到过肃宗一朝,在平叛期间的宰相之间的内斗。也提到过房琯,这个“天才将领”。
这种影响是非常大的。许叔冀是何许
人,不知道。也没必要知道,但是他是房琯的人,却是事实。贺兰进明是谁的亲信,第五琦。
这下明白了吧。第五琦和房琯之间的矛盾很大,房琯就派了许叔冀前来分了贺兰进明的权力。贺兰进明表面上都督临淮,实际上有一半的兵权在许叔冀的手里。
南霁云不知道这些肮脏的事情,只觉得许叔冀近,故来救援。却不知道许叔冀不去救援,是因为害怕一旦兵败,贺兰进明趁机攻讦,许叔冀的权势不保。
许叔冀害怕贺兰进明,而贺兰进明同样害怕许叔冀。
哎!国家动荡至此,他们还能这样,不得不叹息。
(本章完)
此人名叫许远,杭州新城人。开元年间考取进士,因得罪权臣,被贬官。安禄山叛乱之后,玄宗下诏召其为睢阳太守。
许远所守的睢阳与张巡镇守的雍丘之间,有一个地方叫宁陵。
严庄因令狐潮累败撤去其统军之职,调派大将尹子奇担任叛军统帅。尹子奇骁勇善战,谋略深远。自知难以正面攻克雍丘城,于是在雍丘以北筑起一座杞州城,彻底地断绝张巡的粮道。再用兵陆续攻克张巡周围的郡,对张巡的雍丘城只是围而不打。
张巡一代帅才,自然看出尹子奇的谋略。遂与南霁云和雷万春商议道:“叛军如此战略,定是要将附近郡县陆续夺占,彻底断了我军的粮草和援军。如果任由叛军如此下去,我们败亡之期可预料。”
南霁云道:“我军兵少,无力救援附近郡县。不如趁尹子奇大军主力不在雍丘城之际,我等率军突围而出,另外寻找城池固守。”
“可是……何处才是我等的栖身之处呢?”雷万春疑惑地问道。
“宁陵!”张巡心中早有谋划,因此不假思索地回答。
南霁云和雷万春表示赞同,计划就这么商定。
正月二十日的凌晨,张巡率军出其不意从雍丘城突围,率军赶赴宁陵,准备在宁陵据城固守。
然而,张巡等人刚到宁陵只几天,收到了许远的告急文书。尹子奇引大军十三万将要进攻睢阳城,请求张巡率部支援。
张巡不敢怠慢,接到文书后即刻率军南下进入睢阳城。
抵达的次日,叛军便抵达睢阳城下,紧接着准备攻城。此时睢阳城中守兵只有六千余人,而叛军有十三万之众,兵力是如此悬殊。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大麻烦,指挥的问题。
睢阳城里有三千余人是张巡所部,另外三千余人是许远所部兵马。正好一人一半,指挥权的问题很难解决。
按照常理应该是各自指挥,然后相互协调配合。但许远知道,大敌当前,兵力又如此悬殊,断不能分散指挥。
一日,许远召集睢阳城诸将到郡府议事。
许远慨然道:“今大敌当前,我军兵少。我本是书生,毫无将帅之才,无法领兵抵御强敌。今日特地召集诸将过来,是将所有兵马的指挥调度,全部交给张巡。”
张巡忙推辞不受。
许远劝道:“大敌当前,退敌事大,个人名利事小。我不懂调兵遣将,公则智勇兼备,故重托于你。从今往后,我只负责城中粮食调配,人员安置,全力支援守城。”
张巡眼含热泪,拱手拜道:“太守胸襟开阔,巡感念于心。既如此,巡便不再推辞。”
许远将佩剑和印信交给张巡,张巡
再拜接受。
从此,许远只负责城中的后勤,指挥的事情交给张巡。
不久之后,叛军昼夜攻打睢阳城。张巡领军守城,一连数日不曾合眼,始终坚守在睢阳城头,鼓励将士。
叛军为此损失惨重,又得知守城的人是张巡,自知难以攻克,遂率军撤退。
三月,尹子奇又引军来攻打睢阳,被张巡杀得大败。
尹子奇真是一员猛将,竟然率军稳住阵脚,没有彻底的溃散。紧接着再度围住了睢阳城,从此一直围着攻打,直到七月。
七月的时候,西面的唐军因兵败西清渠,还在休整。而南阳的叛军,也成功地夺下了南阳郡。这使得严庄有足够的时间,调集大军再攻睢阳城。
严庄写信给尹子奇,强调睢阳城是江淮门户。只有攻破睢阳城,才能率军南下夺取唐的赋税重地江淮和江南一带。唐军虽然兵败,却正在酝酿攻打长安。若是尹子奇不在短时间内夺下睢阳城,则大事危矣。
尹子奇看过信后,感到情况紧急。于是调集重兵,再次重点进攻睢阳城。
这一回,尹子奇做出了一种飞云梯。
云梯大家都知道,不是简单的梯子,而是一种很复杂的攻城器械。确切的称呼是云梯车,可以推着走。有防盾,在防盾的后面可以藏人。
尹子奇所做的飞云梯,竟然可以藏两百人之多,可见这种云梯车有多大。张巡早看到叛军的举动,于是在城上针对每一辆飞云梯,各挖了三个洞。
待叛军的飞云梯抵达城下的时候,这三个洞就派上大用场。
先说第一个洞,士卒从洞里伸出一根粗大的木头,抵住飞云梯的防盾,使其不能进。尹子奇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确切地说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他把云梯做那么大,让张巡完全有机会在不过分损害城墙的条件下,使飞云梯无法靠近城墙。叛军的士兵呢,又因木头太高,无法将其焚烧。
再说第二洞,也是伸出一根粗大的木头,不过木头的顶端却是一根很粗的铁钩子。专门勾住云梯的梯子,使得飞云梯不能退。
大型的飞云梯进不得退不得,就轮到第三个洞的妙用。这第三个洞伸出的也是木头,不过顶端是铁笼子。里面放的是燃烧的木柴,再大的飞云梯也是木头所做,也怕火。
如此一来,尹子奇辛辛苦苦制成的飞云梯,便付之一炬。
尹子奇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命士卒用钩车,去钩城楼。
诸位一定在想,打仗干吗钩城楼啊。
尹子奇钩的不是一般的城楼,而是张巡设在城头的哨楼。张巡很注重对敌情的搜集和掌握,这些哨楼就像是张巡的一双双眼睛,能让张巡总揽全局。
尹子奇要做的事情,就是毁掉张巡的“眼睛
”。
张巡针锋相对,命人再利用这几个洞,笼住叛军钩车顶端的木头,再拉到城墙边,截取钩车的铁钩。
如此一来,尹子奇的毒计又破产。
尹子奇不甘心失败,卷土重来。这一回尹子奇命大军从三面佯攻,另外一面则没有动静。张巡守在城头,军法严明使得叛军无机可乘。
但接下来的一幕,令张巡有点始料未及。
尹子奇命人用布袋装上沙石,再攻城的时候将布袋扔在城下。起初张巡搞不懂尹子奇为什么要这么做,直到细心观察后发现叛军的布袋竟然成了一条登城的路,这才恍然大悟。
张巡立刻命人连夜往这条“路”上投放松明和干藁,因天黑叛军没有发现。
等到这条路成了,尹子奇命军士登城的时候。
张巡顺风点火,这条路瞬间成了火海。尹子奇傻了眼,心里不得不佩服张巡的机智。
此时睢阳城,已经是粮草断绝。
张巡召集众将议事,叹道:“我军被围睢阳城,却无人来救。长此以往,我军必然失败。有谁敢出城救援?”
南霁云慨然出列,自荐道:“末将愿出城救援,无论是否能求到援兵,都会返回。”
张巡同意道:“睢阳城四面被围,将军一路要小心。”
南霁云拱手再拜,回道:“是”。
次日一早,南霁云率精骑三十余人出城。叛军士卒数万人围攻南霁云,只见南霁云率精骑左冲右出,硬生生地一路杀开一条血路,突围而出。
尹子奇闻知此事后,叹道:“张巡部下有如此虎将,难怪睢阳城不易被攻破。”
当时,灵昌太守许叔冀在谯郡、尚衡次在彭城、临淮节度贺兰进明在临淮,都拥兵不救。前面二人不过是历史的尘埃,只是告诉看官这些人都在干吗。
贺兰进明本是第五琦的老上司,一生碌碌无为。除了在第五琦的传记里看到此公之外,就是在张巡的列传里看到此公。
这个“王八蛋”担任的是临淮节度,拥兵数万屯于临淮。
不过南霁云杀出血路,首先不是找的是贺兰进明,而是往南去见许叔冀,恳求许叔冀发兵救援。
许叔冀无动于衷,甚至不愿意见南霁云。
南霁云徘徊军营外,几个时辰都见不到许叔冀,悲愤地骂道:“尔等枉为大唐的官员,即食君禄,却不分君之忧。好个缩头乌龟可敢率军出营,与我决一死战。”
许叔冀还是不应,恨得牙痒痒,也不敢真的出营。
南霁云只得率领手下,前往临淮向贺兰进明求救。
我曾经在前面用一章的篇幅,提到过肃宗一朝,在平叛期间的宰相之间的内斗。也提到过房琯,这个“天才将领”。
这种影响是非常大的。许叔冀是何许
人,不知道。也没必要知道,但是他是房琯的人,却是事实。贺兰进明是谁的亲信,第五琦。
这下明白了吧。第五琦和房琯之间的矛盾很大,房琯就派了许叔冀前来分了贺兰进明的权力。贺兰进明表面上都督临淮,实际上有一半的兵权在许叔冀的手里。
南霁云不知道这些肮脏的事情,只觉得许叔冀近,故来救援。却不知道许叔冀不去救援,是因为害怕一旦兵败,贺兰进明趁机攻讦,许叔冀的权势不保。
许叔冀害怕贺兰进明,而贺兰进明同样害怕许叔冀。
哎!国家动荡至此,他们还能这样,不得不叹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