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君臣父子谁识真假
杨铣面对着大臣和禁军将领们,道:“存不忘亡,安必虑危,这是古人的教诲。现如今东还长安,不能够打败叛军。继续往西行,到处是异族,我们不能不十分小心。再者诸公所虑之事,不足为惧。杨国忠乃是逆贼,其部下只是屈于淫威而已。杨国忠既死,不足为虑。公等是天子近卫,谁敢伤害你们,就是伤害天子。入蜀才是万全之策。”
韦见素等大臣,沉默不语。禁军将领们,也一时没了话语。
皇帝暗喜,遂假装为难道:“杨卿的话固然有道理,但诸将士皆是关西子弟,随朕入蜀,恐有不妥。”
杨铣奏道:“陛下幸蜀,只是权宜之计。待天下靖平,逆贼授首之后,自会还回长安。如果逗留在这种危险的地方,一旦叛军杀到,生死难料。”
皇帝瞥着禁军将领们,听他们的意思。
陈玄礼出列,第一个赞同入蜀。其他将领见了,也表示同意。
皇帝叹道:“看来也只能如此了,要劳烦众卿。”
诸将回道:“臣等职责所系,不敢言苦。”
皇帝一行人出了马嵬驿往西行,准备到扶风郡暂歇,然后入蜀。
大部队刚刚起行,就见到当地父老百姓携幼遮蔽了道路,苦苦哀求皇帝不要离开。
有父老进言道:“臣冒死进言,此地是大唐的国都,又有先帝的陵墓,陛下安忍弃之不顾。”说完,众百姓哭跪在地,不肯让皇帝离开。
皇帝躲在禁军身后,望着遮道的百姓,心中不胜唏嘘。见民意不可违,但又无再战的勇气,一时踌躇。
杨铣策马上前,进言道:“陛下此去扶风路途遥远,必须尽快起程。既然当地百姓扶老携幼前来恳求,不如传旨太子在后宣慰百姓。”
皇帝准许。
杨铣翻身下马,来到百姓前,诈道:“今陛下并非弃故土,只是马嵬驿太小无法安置众多将士,陛下无奈前往扶风郡暂歇。为了表示对诸公一片诚意,陛下命太子留下来。”
这群百姓本来就是广平郡王李俶找来的人,只要目的达到,自然不会阻拦。
皇帝一行人再度起程,赶往扶风郡。百姓分别跪在道路两旁,暗暗垂泪。杨铣瞥见心头一紧,或许他们真的是舍不得皇帝离开吧。
话说太子率人马赶到马嵬驿,被这群百姓拦住了去路。他们都希望太子能留下来,带领他们杀回长安。
请求留下的人,多达数千人。漫山遍野,堵塞道路。
太子见了,心道:“俶儿是不是找的人太多了。”接着面对众百姓故作为难道:“陛下远涉险阻,小王一刻都不忍离开陛下左右。况且尚未面辞陛下,小王不敢擅自行动。既然诸公不忍小王离开,待小王去见过陛下,听候陛下发落。”说完,
掩面而泣。
父老百姓不肯让李亨离开,都跪哭在地。
李亨眉头一皱,欲策马西行。
这时,李倓抓住父亲坐骑的缰绳,进谏道:“逆胡安禄山造反,海内人心不服。现在父亲随陛下入蜀,只会将大好江山拱手让给他人。不如前往朔方,收敛残部,徐图再进。再招郭子仪、李光弼等将勤王,天下事可立定也。”
李亨佯装大怒,扬鞭拍打李倓的身上,怒道:“陛下在蜀,我身为陛下之子不能随侍左右是不孝也。我身为臣子,不追随陛下入蜀是不忠也。汝欲陷我于不忠不义乎!”
李倓死命抓住缰绳,苦苦进谏道:“人子之孝,有大小之分。君臣之义,也有大小之分。父亲所言皆是小孝、小义而已。今逆胡作乱,天下分崩离析。父亲领兵克复两京,扫平宇内是人臣的大义。到那时清扫宫宇,以迎陛下才是人子的大孝。”
李亨高高扬起的马鞭,终于放了下来。仰天长叹,对西哭道:“非是儿不能尽忠尽孝,实在是世事如此,不得已而为之。”于是宣慰百姓,告诉他们,自己不会入蜀,而是取道前往朔方,克复两京,还于旧都。
百姓无不欢欣雀跃,高呼圣明。
李亨就在当地屯兵,召李俶和李倓等商议机密。
李俶刚入内,李亨就道:“俶儿从何处找来这么多百姓,不是做戏嘛。请这么多人,这也太费钱了。国库凋敝,得省着点花。”
李俶笑道:“没办法,请的人少了,陛下会生疑。再者孩儿并没有花很多的钱,当地部分百姓是真的希望父亲不要走。”
李亨轻轻的叹息一声。
“哎哟!”李倓只觉得后背发痛,忍不住叫出声。
李亨想起方才的事情,深感歉意:“为父刚才用力过猛,一时入戏太深,切莫见怪。”
李倓道:“只要能帮到父亲,这点事情只是小事而已。我们应该赶紧商量下一步该怎么办,而不是关注这些小事。”
李亨道:“没错。下一步该怎么走,为父心里没底啊。”
李俶从容道:“第一,是将与陛下分道扬镳的事情告知陛下。这件事情,儿去报告陛下为好。第二,儿得前去想方设法带回妹夫。这有二利,一是我们身边缺乏统兵经验的大将,以妹夫之能足以胜任。二是,飞龙禁军乃是天子禁军,我们指挥不动。妹夫经营多年,由他指挥再合适不过。”
李亨深以为然,连忙写好表文,交给李俶,让他快去快回。
李俶得到表文辞别父亲和李倓,翻身上马纵马离开大营,直奔在扶风的皇帝一行。
且说皇帝一行人抵达扶风郡的当晚,杨家住在已经逃走的乡绅屋中。杨铣虽然搂着萧盼儿入睡,枕头边却放着一柄宝剑。
杨铣以前的佩刀,是唐刀。但自从拿着唐刀杀了自己同族,张云容也是用唐刀自刎。于是将宝刀埋在了她们坟墓前,自己从此以后弃刀用剑。
两人睡得正香,忽然感到外面一阵骚乱,立刻惊醒。杨铣小声叮嘱萧盼儿几句后,提着宝剑出屋。只见外面到处是火把晃动,忙问发生何事。
烟儿回道:“有数十名禁军偷盗陛下的财物,被巡夜逮到了。正要被绑缚到御前,听候发落。”
杨铣低声自语道:“这么多。”接着心道:“不行。这么多禁军被处置,会引起军心不稳。”于是转身入内,吩咐萧盼儿帮忙穿甲胄。
萧盼儿不解的问道:“将军,这么晚还出去。”
杨铣道:“这么多的禁军被抓,不是小事。处理不好会引起军心不稳,我必须立刻觐见陛下,处理此事。”
萧盼儿闻言起床,帮杨铣穿上明光铠。
杨铣穿戴整齐后,回头对萧盼儿道:“你先睡,不用等我。我或许一会儿就回来了,或许一夜都不会回来。”
萧盼儿点头表示知道了。
杨铣出院,翻身上马,策马直奔皇帝所住的府衙。到的时候,只见数十名禁军被绑在堂前,听候发落。
皇帝对于如何处置这批人,犹豫不决。
左相韦见素建议道:“值此危难之际,偷盗行为是断不能容忍。必须杀一儆百,才能警醒其余诸将。”
皇帝摇头不答,心里并不认可。
韦见素之弟、御史中丞兼置顿使韦谔进言道:“左相所言有理。若是纵容偷盗行为,军纪肯定败坏。如今随行队伍中多有陛下宫妃、公主和诸大臣女眷,若是一个闪失,就麻烦了。”
皇帝还在犹豫。
这时,杨铣觐见。
皇帝大喜,忙召杨铣近前。
杨铣道:“陛下入蜀,尚需禁军护卫。如果处置太严,军心必然动摇。若是不处置,难以申明军纪。为今之计,臣有一策,不知陛下是否肯采纳。”
皇帝忙道:“请讲。”
杨铣便将自己的计谋和盘托出,皇帝听后大加赞赏。
次日一早,皇帝将扶风郡府内所有财宝束帛都拿了出来,摆放在堂前。面对禁军诸将,泣道:“朕年老昏庸,所用非人。致使逆胡作乱,两京失守。朕不得不入蜀,避其锋芒。禁军诸将士仓促随我起行,来不及告别父母妻子。此去蜀中道路艰险,前途茫茫。朕不忍心再让众将士随朕受苦,特将所带的所有财宝倾囊相赠,充作路费。有不愿入蜀者,可自取财宝,逃归故里。待见父母面,代朕致歉。”
说完,掩面而泣,悲不自胜。
众禁军将士听了,无不流泪,跪倒在地,表示绝无二心。
皇帝于是当众大加犒赏禁军将士,同时将偷盗的数
十禁军责打十军棍,略施薄惩,以儆效尤。再派高力士加以抚慰,以表体恤之心。
从此禁军不再偷盗,一心侍奉皇帝入蜀。
皇帝返回后堂,急忙命宫人用水擦拭眼睛。为了效果逼真,皇帝用了点非常手段:辣椒水。
刚清洗完毕,有宫人来报说广平郡王李俶觐见。
皇帝在扶风郡就是为了等太子,突然听到广平郡王来见,心中大感疑惑。按理说应该是太子来见,怎么成了广平郡王来见。带着这份疑惑,吩咐宫人将李俶引到府衙正堂等候。
(本章完)
韦见素等大臣,沉默不语。禁军将领们,也一时没了话语。
皇帝暗喜,遂假装为难道:“杨卿的话固然有道理,但诸将士皆是关西子弟,随朕入蜀,恐有不妥。”
杨铣奏道:“陛下幸蜀,只是权宜之计。待天下靖平,逆贼授首之后,自会还回长安。如果逗留在这种危险的地方,一旦叛军杀到,生死难料。”
皇帝瞥着禁军将领们,听他们的意思。
陈玄礼出列,第一个赞同入蜀。其他将领见了,也表示同意。
皇帝叹道:“看来也只能如此了,要劳烦众卿。”
诸将回道:“臣等职责所系,不敢言苦。”
皇帝一行人出了马嵬驿往西行,准备到扶风郡暂歇,然后入蜀。
大部队刚刚起行,就见到当地父老百姓携幼遮蔽了道路,苦苦哀求皇帝不要离开。
有父老进言道:“臣冒死进言,此地是大唐的国都,又有先帝的陵墓,陛下安忍弃之不顾。”说完,众百姓哭跪在地,不肯让皇帝离开。
皇帝躲在禁军身后,望着遮道的百姓,心中不胜唏嘘。见民意不可违,但又无再战的勇气,一时踌躇。
杨铣策马上前,进言道:“陛下此去扶风路途遥远,必须尽快起程。既然当地百姓扶老携幼前来恳求,不如传旨太子在后宣慰百姓。”
皇帝准许。
杨铣翻身下马,来到百姓前,诈道:“今陛下并非弃故土,只是马嵬驿太小无法安置众多将士,陛下无奈前往扶风郡暂歇。为了表示对诸公一片诚意,陛下命太子留下来。”
这群百姓本来就是广平郡王李俶找来的人,只要目的达到,自然不会阻拦。
皇帝一行人再度起程,赶往扶风郡。百姓分别跪在道路两旁,暗暗垂泪。杨铣瞥见心头一紧,或许他们真的是舍不得皇帝离开吧。
话说太子率人马赶到马嵬驿,被这群百姓拦住了去路。他们都希望太子能留下来,带领他们杀回长安。
请求留下的人,多达数千人。漫山遍野,堵塞道路。
太子见了,心道:“俶儿是不是找的人太多了。”接着面对众百姓故作为难道:“陛下远涉险阻,小王一刻都不忍离开陛下左右。况且尚未面辞陛下,小王不敢擅自行动。既然诸公不忍小王离开,待小王去见过陛下,听候陛下发落。”说完,
掩面而泣。
父老百姓不肯让李亨离开,都跪哭在地。
李亨眉头一皱,欲策马西行。
这时,李倓抓住父亲坐骑的缰绳,进谏道:“逆胡安禄山造反,海内人心不服。现在父亲随陛下入蜀,只会将大好江山拱手让给他人。不如前往朔方,收敛残部,徐图再进。再招郭子仪、李光弼等将勤王,天下事可立定也。”
李亨佯装大怒,扬鞭拍打李倓的身上,怒道:“陛下在蜀,我身为陛下之子不能随侍左右是不孝也。我身为臣子,不追随陛下入蜀是不忠也。汝欲陷我于不忠不义乎!”
李倓死命抓住缰绳,苦苦进谏道:“人子之孝,有大小之分。君臣之义,也有大小之分。父亲所言皆是小孝、小义而已。今逆胡作乱,天下分崩离析。父亲领兵克复两京,扫平宇内是人臣的大义。到那时清扫宫宇,以迎陛下才是人子的大孝。”
李亨高高扬起的马鞭,终于放了下来。仰天长叹,对西哭道:“非是儿不能尽忠尽孝,实在是世事如此,不得已而为之。”于是宣慰百姓,告诉他们,自己不会入蜀,而是取道前往朔方,克复两京,还于旧都。
百姓无不欢欣雀跃,高呼圣明。
李亨就在当地屯兵,召李俶和李倓等商议机密。
李俶刚入内,李亨就道:“俶儿从何处找来这么多百姓,不是做戏嘛。请这么多人,这也太费钱了。国库凋敝,得省着点花。”
李俶笑道:“没办法,请的人少了,陛下会生疑。再者孩儿并没有花很多的钱,当地部分百姓是真的希望父亲不要走。”
李亨轻轻的叹息一声。
“哎哟!”李倓只觉得后背发痛,忍不住叫出声。
李亨想起方才的事情,深感歉意:“为父刚才用力过猛,一时入戏太深,切莫见怪。”
李倓道:“只要能帮到父亲,这点事情只是小事而已。我们应该赶紧商量下一步该怎么办,而不是关注这些小事。”
李亨道:“没错。下一步该怎么走,为父心里没底啊。”
李俶从容道:“第一,是将与陛下分道扬镳的事情告知陛下。这件事情,儿去报告陛下为好。第二,儿得前去想方设法带回妹夫。这有二利,一是我们身边缺乏统兵经验的大将,以妹夫之能足以胜任。二是,飞龙禁军乃是天子禁军,我们指挥不动。妹夫经营多年,由他指挥再合适不过。”
李亨深以为然,连忙写好表文,交给李俶,让他快去快回。
李俶得到表文辞别父亲和李倓,翻身上马纵马离开大营,直奔在扶风的皇帝一行。
且说皇帝一行人抵达扶风郡的当晚,杨家住在已经逃走的乡绅屋中。杨铣虽然搂着萧盼儿入睡,枕头边却放着一柄宝剑。
杨铣以前的佩刀,是唐刀。但自从拿着唐刀杀了自己同族,张云容也是用唐刀自刎。于是将宝刀埋在了她们坟墓前,自己从此以后弃刀用剑。
两人睡得正香,忽然感到外面一阵骚乱,立刻惊醒。杨铣小声叮嘱萧盼儿几句后,提着宝剑出屋。只见外面到处是火把晃动,忙问发生何事。
烟儿回道:“有数十名禁军偷盗陛下的财物,被巡夜逮到了。正要被绑缚到御前,听候发落。”
杨铣低声自语道:“这么多。”接着心道:“不行。这么多禁军被处置,会引起军心不稳。”于是转身入内,吩咐萧盼儿帮忙穿甲胄。
萧盼儿不解的问道:“将军,这么晚还出去。”
杨铣道:“这么多的禁军被抓,不是小事。处理不好会引起军心不稳,我必须立刻觐见陛下,处理此事。”
萧盼儿闻言起床,帮杨铣穿上明光铠。
杨铣穿戴整齐后,回头对萧盼儿道:“你先睡,不用等我。我或许一会儿就回来了,或许一夜都不会回来。”
萧盼儿点头表示知道了。
杨铣出院,翻身上马,策马直奔皇帝所住的府衙。到的时候,只见数十名禁军被绑在堂前,听候发落。
皇帝对于如何处置这批人,犹豫不决。
左相韦见素建议道:“值此危难之际,偷盗行为是断不能容忍。必须杀一儆百,才能警醒其余诸将。”
皇帝摇头不答,心里并不认可。
韦见素之弟、御史中丞兼置顿使韦谔进言道:“左相所言有理。若是纵容偷盗行为,军纪肯定败坏。如今随行队伍中多有陛下宫妃、公主和诸大臣女眷,若是一个闪失,就麻烦了。”
皇帝还在犹豫。
这时,杨铣觐见。
皇帝大喜,忙召杨铣近前。
杨铣道:“陛下入蜀,尚需禁军护卫。如果处置太严,军心必然动摇。若是不处置,难以申明军纪。为今之计,臣有一策,不知陛下是否肯采纳。”
皇帝忙道:“请讲。”
杨铣便将自己的计谋和盘托出,皇帝听后大加赞赏。
次日一早,皇帝将扶风郡府内所有财宝束帛都拿了出来,摆放在堂前。面对禁军诸将,泣道:“朕年老昏庸,所用非人。致使逆胡作乱,两京失守。朕不得不入蜀,避其锋芒。禁军诸将士仓促随我起行,来不及告别父母妻子。此去蜀中道路艰险,前途茫茫。朕不忍心再让众将士随朕受苦,特将所带的所有财宝倾囊相赠,充作路费。有不愿入蜀者,可自取财宝,逃归故里。待见父母面,代朕致歉。”
说完,掩面而泣,悲不自胜。
众禁军将士听了,无不流泪,跪倒在地,表示绝无二心。
皇帝于是当众大加犒赏禁军将士,同时将偷盗的数
十禁军责打十军棍,略施薄惩,以儆效尤。再派高力士加以抚慰,以表体恤之心。
从此禁军不再偷盗,一心侍奉皇帝入蜀。
皇帝返回后堂,急忙命宫人用水擦拭眼睛。为了效果逼真,皇帝用了点非常手段:辣椒水。
刚清洗完毕,有宫人来报说广平郡王李俶觐见。
皇帝在扶风郡就是为了等太子,突然听到广平郡王来见,心中大感疑惑。按理说应该是太子来见,怎么成了广平郡王来见。带着这份疑惑,吩咐宫人将李俶引到府衙正堂等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