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讨逆
字体: 16 + -

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下纷扰报国心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人如蝼蚁深感卑微。如日中天的大唐,突然爆发如此大的隐患,绝非偶然。唐军枝强弱干,社会矛盾加剧,杨国忠胡作非为,皇帝耽于享乐,边镇大将长期不睦,唐军过于强调武功,轻视团结异族。

    这些原因集中到一点,终于爆发了一场空前的劫难,将大唐拉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天宝十四载(755年)十月末,有奏事官自长安而来见安禄山。

    安禄山于是命严庄伪造一份皇帝的敕令,并宣谕众将曰:“陛下密旨,命小王率兵入朝讨伐奸相杨国忠,请诸公随我一起讨逆勤王。届时一旦成功,诸公位在群臣之上。”

    严庄等安禄山心腹,当众表达忠心。其余诸将相顾愕然,没有一个人敢出声反对,于是不得不附逆。

    安禄山当即调兵遣将,以范阳副节度使贾循守范阳,平卢副节度使吕知诲守平卢,别将高秀岩守大同。其余诸将随军出征,连夜出发。于十一月十日,在蓟城南阅兵誓师出征,并且传谕全军,有敢不从号令者诛族。

    安禄山所部兵马,同罗、奚、契丹、室韦等族兵将,起兵十五万,号称二十万,以讨伐杨国忠之名,发动了叛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乱”。

    大唐百姓承平日久,早就不知道战事。安禄山突然起兵,在其管辖的范围内一路南下,无不望风而降,或瞬间瓦解。瞬间控制河北全境,天下震动。

    身在华清宫的皇帝,这个时候才慌了神,立刻召杨国忠等人商议对策。

    当时封常清和杨铣也都在华清宫,一同得到召见。杨铣是负责保护皇帝的安全,而封常清则是入朝觐见。

    杨国忠奏道:“陛下莫慌。臣以为安禄山只是虚张声势而已,只需遣一上将出关镇守,不消时日,必定能取下安禄山的首级。”

    皇帝大喜,便问群臣道:“谁可御敌?”

    封常清慨然出列,奏道:“臣不才,愿前往洛阳打开府门招募四方豪杰,编练成军。率军渡河,取安禄山首级以献陛下。”

    皇帝喜道:“壮哉!朕命封爱卿为范阳副节度大使,前往洛阳招兵御敌。”

    “且慢!”杨铣出列奏道:“启奏陛下:安禄山蓄谋已久,其所部兵马势不可挡,东京洛阳又无险可守,不如退一步,打开府库招兵买马死守潼关。潼关易守难攻,若坚守不出,贼兵必定不能入。再派人遣朔方之兵及河东兵马,绕道东进,克大同进逼范阳,则叛贼无虑。另外派大将镇守南阳、睢阳,确保江南赋税不会因此陷落贼手。”

    皇帝沉声道:“杨卿之言,非是长久之道。”言讫,拂袖而去。

    朝会结束,各自散去。

    杨铣送封常清离开华清宫,两人并辔同行。

    局势如此紧张,两人脸上难免有些忧郁之色。

    出华清宫一里路,封常清止步于马上向杨铣拱手道:“就送我到这儿吧。明日我就东出潼关,赶赴洛阳。情况紧急,来不及面辞,还请恕罪。”

    杨铣还礼,并叹息道:“将军在陛下面前大言,倘若不能成功,恐怕陛下是不会放过你。天下事相机而断,望君珍重。恐怕以后,再也没有相见的可能。”

    封常清叹息一声,再拱手。扬鞭拍马,飞奔离开。

    杨铣望着封常清逐渐远去的背影,唏嘘不已。

    次日封常清飞驰到洛阳,不久之后招募兵马六万,断河阳桥于洛阳据敌。但是封常清所招募的兵马,全部都是市井子弟和流民,毫无战斗力可言。

    此时,安禄山继续南下,进逼常山郡。

    常山郡太守颜杲卿见常山郡兵弱无力抵挡,于是和长史袁履谦密谋道:“素日见公有一颗爱国之心,我才敢以心腹之言相告。我军兵少难以抵挡,不如打开常山大门伪降安贼,待安贼继续南下。我们再起兵讨逆,引河东兵马来助,掐断安贼与范阳的联系。”

    袁履谦道:“太守此计甚妙。只是太守屈身侍奉安贼,恐怕要被天下清流所鄙夷也。”

    颜杲卿慨然道:“当此国家危难之时,个人的荣辱又算什么呢。”

    袁履谦感奋,决然道:“太守忠心可昭日月,属下无不依从。若有闪失,与太守共赴黄泉,不枉来人世这一遭。”

    颜杲卿含泪行礼,袁履谦拱手还礼。

    待安禄山大兵到时,颜杲卿率常山郡大小官员开城投降,并向安禄山奉上名册和官印,泰然面对安禄山。

    颜杲卿素有刚直之名,今天突然来降,令安禄山大为吃惊。

    安禄山问道:“我不曾对公有丝毫的好处,不知道公为何突然投降,莫非其中有诈?”

    颜杲卿冷笑道:“我听说立志取天下的人,最害怕的事情是没人来投奔。足下既然如此疑心我,不如将我斩首,令足下能够安心。我今天不仅是自己来,还带了家中子弟愿为人质,以表忠心。”

    安禄山闻言大喜道:“颜公忠心,我已经知道了。刚才不过是和颜公开了个玩笑,千万不要当真。从今天开始,颜公依旧是常山郡太守,同时赐颜公紫衣冠带,聊表寸心。”

    颜杲卿作揖谢过。

    安禄山带着颜杲卿的子弟为人质,心满意足的继续南下。

    颜杲卿望着漫天征尘,心道:“孩子不要怪我,这都是我不得已而为之。若事成,我当亲自来祭奠。若事情不成,与你等共赴黄泉,再来道歉。”

    十一月二十日,皇帝因情况紧急自华清宫返回长安城,下诏诛杀安庆宗和安庆宗母,安禄山之妻康氏。同时赐死汝阳郡

    王李琎之女,承义郡主。李琎想要救女,却被轰出兴庆宫。

    皇帝立刻召集在京大臣,商议讨贼事宜。

    杨铣奏道:“安贼不日将强渡黄河,进逼陈留。这个时候安贼害怕有人截断他的后路,必然派人镇守井陉口,防止朔方军东征。陛下宜派大将前往统辖朔方兵马,征讨井陉口,夺下这一咽喉要地。”

    皇帝又问道:“何人可以当此重任?”

    杨铣奏道:“非郭子仪不可。郭子仪曾任朔方左右厢兵马使,对朔方军的调度最是合适。此刻他因老母亡故,在家守孝。情况紧急,还请陛下立刻将其夺情起复,统兵作战。”

    皇帝同意了。一面调安思顺入朝担任户部尚书,一面将郭子仪夺情起复,命郭子仪前往朔方带兵平叛。

    与此同时,皇帝以荣王李琬为行军元帅,高仙芝为副元帅,大开府库招兵十一万号曰:天武军。十二月,两人领兵五万抵达陕郡,作为封常清的后背,准备抵御叛军。

    不久,安思顺携全家老小抵达长安城。杨铣作为安思顺的女婿,于杨府前厅设宴给安思顺一家子接风洗尘。

    但天下动荡,谋反之人又是安禄山,令与会众人都平添一抹怆然。想到自己前途未卜,都没了酒宴的兴致。

    酒宴匆匆散去,独留下杨铣和安思顺在厅内叙话。

    杨铣安慰道:“谋反之人乃是安禄山,与岳父无关。岳父何必自苦呢?只需安心待在长安就行了。”

    安思顺苦笑道:“我是天下头号逆贼的兄弟,就算陛下不杀我。天下人又会怎么看待我!贤婿不是对我也颇多顾忌,所以使陛下夺我兵权。”

    杨铣心里一个咯噔,这才想起安思顺最热衷于兵权,于是道:“岳父此言差矣。非是我对岳父的忠心表示怀疑,而是朔方领兵平叛,必须是上下不疑。岳父身份尴尬,领兵作战胜还好说,一旦稍有过失,就麻烦了。”

    安思顺道:“事情本来就很麻烦。陛下除了夺我的兵权,还解去我弟元贞的兵权。其心昭然若揭,只是没有下手的理由而已。”

    “岳父……”杨铣还想再劝。

    安思顺抬手道:“不必相劝。这是我的命啊,我只能安守天命。以后只希望你能照顾好安盈即可,其他的事情,你不要掺和。包括陛下要下诏杀我,你也不能求情。”

    杨铣心里唏嘘,心知是安思顺为了保全他才这么说。陛下疑心病很严重,如果替安思顺求情,不仅不能救下安思顺,还会跟着被连累。

    就在这时,忽然听到前院的门呼啦啦的敞开了。有冷风灌了进来,吹动着两扇大门,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

    正值深夜,发出这样的声音,令人毛骨悚然。

    杨铣和安思顺走出前厅,听到这种

    声音,似乎是鬼哭神嚎。都想道:“难道真是天意示警,告知大难将至。”

    夜深了,安思顺及其家人在东西两院歇息。

    当晚,杨铣在安盈屋中休息。

    安盈含泪问道:“当真没有解决的办法吗?父亲真的要被……”捂嘴失声痛哭,原本想说的是“赐死”,却再也说不出口。

    杨铣叹息一声,搂着安盈道:“希望不会这样吧。只是看陛下对待汝阳郡王的态度,我这心里就没有底。”

    安盈听了,痛哭流涕。谁能阻挡住陛下的旨意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