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讨逆
字体: 16 + -

第九十九章 兄弟失和

    天宝十载,公元751年六月九日,弘农杨氏河中房的族长杨玄璬因病去世,享年五十六岁。

    随着父亲之死,杨铣不得不面临着搬出杨府的境况。在唐代严格实行宗祧嫡长子继承制,根据这项礼法,杨鉴将继承象征杨家族长的主屋和家庙。而杨铣必须摆出去,另找房屋居住。

    在财产方面,唐代不分嫡庶严格平均分配。这里面不能算千顷良田,那是陛下赐给父亲杨玄璬,不能继承的财产。两兄弟只能平分父亲职务所授有继承权的永业田,以及父亲生前所留下的财物。

    杨玄璬是国子司业,从四品下有永业田十一顷,那么杨鉴和杨铣兄弟各得六顷半。府中财物点算清楚,合计折合白银一百二十万两,兄弟二人平分各得六十万两。

    这样的分配看似很平均,但兄弟二人的贫富差距却无意间拉大了。

    杨铣是左龙武军将军,从三品。依照唐制,他享有永业田二十顷。而杨鉴只是下州刺史,从四品下,只有永业田十一顷。杨铣还有军功在身,勋官比从三品护军,享有永业田十五顷,杨鉴则没有。除此还有职分田,杨铣有九顷,杨鉴有七顷。

    这样算下来,杨铣要比杨鉴多一倍的田地。

    杨铣的正妻和政郡主乃是太子之女,而杨鉴的正妻承荣郡主是汾阳郡王李琎之女。两女在俸料钱方面,差别也很大。

    如此的差距,招致杨鉴的不满。身为长房居然被弟弟稳压一头,心里很是不服气。于是在财物的平分上面,原本应该给杨铣的六十万两只给了四十万两。杨铣没有追究,为一点小事伤兄弟感情不值得。

    可接下来一件事,就令杨鉴这个大哥更加不满了。

    父亲去世后,当晚兄弟二人守灵。杨鉴委婉的向杨铣提出,待丧葬结束,请杨铣搬出去的要求。

    杨铣想着本来就该搬出去,没有多想就同意了。他不知道这是杨鉴有意给杨铣难堪。

    唐代搬家不像现在买房子搬家那么荣,现在搬家也是两大车甚至几大车才能搬走,何况是唐代。杨铣府上三位夫人,丫鬟仆人一大堆。杨铣本人是将军,正妻又是郡主,搬东西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搬走。

    还有找房子的事情。杨铣在丧葬期间,是不能随意外出。这种情况下,叫人如何在丧葬结束就搬走。

    当杨铣回去告诉了李柔芸后,李柔芸就猜出了杨鉴的心思。她不能出去,只得让蘅儿去找大哥李俶帮忙。

    李俶何许人也,区区小事自然是手到擒来。很快就替妹夫和妹妹找到了一桩宅院,但没来得及告诉妹妹和妹夫就吹了。

    因为皇帝出手了。

    当杨贵妃知道自己弟弟要分府别过,立刻请皇帝赐杨铣宅院。皇帝直接下诏在永济坊,给杨

    铣安排了一栋宅院。

    杨鉴对此为何不满呢?因为永济坊太特别。它毗邻皇城,距离东市只有一街之隔,过了东市就是兴庆宫。它的北面就是万年县的县衙。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首都一环内。里面住的不是皇亲国戚,就是达官贵人。

    杨铣想推辞,但被李柔芸劝住。

    由此杨府出现了奇异的景象,一面在府门前大办丧事,一面从府门后往外搬东西。李柔芸也不是好惹的,直接命人先将一部分东西搬到永济坊新宅。

    郑珺无意中撞见,问左右侍女道:“府内发生何事?为什么西院不断的往外搬东西?”

    侍女们答不出,也不敢答。

    郑珺心生怒意,径自带着侍女们来到了西院。

    李柔芸这面正吩咐下人,这些东西如何搬,搬过去后放哪里,远远瞧见婆婆来了,忙在蘅儿的搀扶下,主动迎接郑珺。

    “媳妇儿见过婆婆,身体不适不能见礼,请恕不敬之罪。”李柔芸略微欠了欠身道。

    “不必了,我只是过来看看而已。”郑珺语气冰冷,隐隐透漏出不满。

    婆媳二人进正屋,分长幼入座。

    郑珺当面质问道:“汝公公刚刚过世,尚未下葬。汝便迫不及待的将一应物品搬出杨府,是因为新宅院更好?还是因为嫌弃汝的兄嫂?”

    李柔芸忙道:“婆婆诘问,儿媳不敢反驳。但事情并非婆婆所想那样,其中实有下情。”言讫不再出声,看郑珺脸色再开口。

    郑珺道:“尽可讲来,如有委屈,我自会给你做主。”

    李柔芸道:“岂敢谈委屈二字。只是大哥前日守夜时,曾对二郎提起。一旦公公下葬,便要我们夫妇在三日内搬出杨府。大哥现在是一族之长,他的话我们不敢不听,因此偷偷从后门将一些东西先搬出去镇新宅,免得后面来不及。若婆婆觉得儿媳所做不妥,儿媳这就命人停止。”

    郑珺一听,一股怒火从心头冒出。想不到夫婿刚去世,杨鉴就干出离间自家兄弟的事情。

    “这件事情,我知道了。郡主只管搬,只是动静别太大。”郑珺说完起身,离开了西院。

    李柔芸在蘅儿的搀扶下起身,送婆婆到西院门口。

    郑珺直接去灵堂找杨鉴,并将他叫到后院。

    杨鉴想着府里一大摊子事等着他处理,忙道:“母亲,孩儿还有很多事情有待处理呢。”

    郑珺道:“你别急,我问你几句话,你回答完就可以走。”

    杨鉴躬身道:“是。母亲尽管问,孩儿一定如实回答。”

    郑珺问道:“你是不是让你弟弟和弟妹们,在你父亲下葬后,三天内搬出杨府。”

    杨鉴眼珠一转,知道纸终究是包不住火。于是如实道:“是有此事。孩儿想着等丧葬结束,

    孩儿在那边府上的侍妾歌姬、仆人侍女等无处住,所以……”

    “住口!”郑珺呵斥道,“你的心思,为娘还不清楚。你不过是看到自己弟弟比自己强,就心存妒忌,还不服气他的职务比你高。如今你父亲刚去世,你就想着法子,给弟弟难堪。你们是亲兄弟啊!”

    杨鉴急忙否认道:“母亲,孩儿……绝对没有做这件事。请母亲明鉴。”

    郑珺根本不信,摇摇头道:“你父亲刚过世,你就容他不下。是不是将来也容不下我!”

    杨鉴慌忙跪在地上磕头,嘴里只叫“不敢。”

    郑珺不想太驳杨鉴的面子,命他起来出去料理事情,并叮嘱他要有爱兄弟。

    杨鉴心中虽然不服,但嘴上不敢不答应。只说好,便转身离开了。

    此时,杨铣正在灵堂跪着,望着父亲的灵位发呆。他自从父亲去世,已经两天两夜没合眼,今天是第三天。早晨时,在霍小湘的劝说下,才到霍小湘屋里小憩一个时辰。

    醒来后,又披麻戴孝的跪在父亲灵前,默默流泪。

    杨铣想起在一次看望父亲的时候,父亲说过的话。

    父亲说其实他很佩服杨铣,活得精彩潇洒。并且能在富贵面前,始终保持克制,这点很难得。很多人贫穷时富贵不能动心,那是因为当时那些人没有。多少人能做到富贵后,还能保持节俭之风呢!父亲常常自责,有的时候也会忘记这个事情,而奢华办事。

    “父亲您在世时总是训责孩儿,孩儿心里多有不服。可是等您去世后,孩儿为什么会觉得很心痛。明明……您不是我的真父亲。我为什么还……”杨铣心里默念着这句话,泪盈眼眶。

    杨铣正要流泪,瞅见杨鉴从后面出来,忙擦干眼泪迎上去。

    杨鉴上下打量一下杨铣,没好气道:“没想到我实诚的弟弟,居然在母亲面前告我的刁状。”

    “我没有!我一直都陪在你身边。”

    “你没有?和政郡主呢!”

    杨铣默然。

    “你们夫妻合伙做的事,打量着我不知道。这个时候,竟然从后门把东西搬出去,做给谁看。还不是做给母亲看,好让母亲训斥我一顿。”

    “大哥……”

    “别说了,以后只要不是祭祖,别过来找我。我受不起杨将军的大礼。”

    杨铣再次沉默。

    此时有门子来报,说杨国忠府上的长公子杨暄来了。

    杨鉴瞪了杨铣一眼,跟着门子出去见杨暄。

    杨铣望着大哥远去的背影,想起几年前兄弟二人一起去城南小桃林折桃枝的情形,恍如隔世一般遥远。

    难道兄弟之间,真的要视若寇仇吗!杨铣不敢想下去,回头看了眼父亲的灵位,随后去府门见杨暄。

    杨暄此来,是专门给杨

    鉴送上等棺木。杨鉴一直对棺木不满意,杨国忠知道了就遣杨暄送来一口上好棺木。这棺木用檀木制成,闻起来有股清香,用手轻叩棺盖,声若玉石。

    见过的人,无不交口称赞。

    杨铣到后,见这块棺木太独特,忙问道:“如此上好的棺木,值多少钱?”

    杨暄笑道:“回小叔父。这口棺木至少得值一千两银子。”

    杨铣听罢,忙道:“这太奢华靡费。父亲生前最讨厌这样,还是退回去,换上等杉木即可。”

    杨鉴不悦道:“如今杨家做主的是我,轮不到你插嘴的份。”又向杨暄连声道谢。并请杨暄代为转达,自己对其父亲杨国忠的谢意。

    杨暄忙拱手还礼。

    杨铣摇了摇头,低头不再吭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