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怨隋唐之缘起
字体: 16 + -

《第五十一章》兰陵血再现(上)

    和徐世勣分开之后,杨令源走进了西面的那个支洞。高举火把,独自在有些弯曲的支洞中走了将近一刻钟的时间,接着,他发现前方的空间突然变得宽敞起来,又行了大概有二十步距离的样子,一张供桌即出现在了面前。

    瞪大双眼,借助火把的光亮定睛细看,他发现供桌上整齐地摆放着烛台和供品之类的东西,而就在这些东西的后面,则还安置了一个类似于神位的牌子。除此之外,显而易见的是这个地方应该经常都有人来打扫和祭祀才对。为什么这样说呢?简单!无非两个字——洁净。

    透过火光,杨令源看清了牌子上写得分明的一行字:“先考兰陵武王太尉上高下肃公之灵位”。

    “此间有兰陵王的灵位,难不成说这山洞便是他的陵寝么?”杨令源不禁在心中打上了一个问号。也无怪他会作此想,这是由于北齐高氏皇族为了防盗的需要,因此,其陵墓通常都会选建在这种大山当中的密洞里边。

    一面想,一面就打着火把在供桌旁搜索了起来,转了一圈下来,他忽然发现摆放灵位的这个地方便已然是支洞的尽头了。

    “师父不是让我和师兄来找东西的吗?却为何什么有价值的都没有看到呢?总不至于是让我们把供桌上的东西给带回去吧?”越想越纳闷,于是,一时之间他竟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

    考虑了片刻,他还是决定选择放弃,因为此时的火把已快燃烧过半了。

    “再不离开怕就要抹黑出洞了……”

    边想,边就打起了“退堂鼓”,可是,刚一转身之际,他却被脚下的什么东西给猛地绊了一下,再仔细瞧时,方才发现原竟是个祭拜用的蒲团。

    ……

    “既然来了,那我还是该给兰陵王老前辈磕上三个头再走。且不说他是师父的先人,就是作为一代爱兵如子的名将,我也是应向其行个全礼才对的。”一想到此处,杨令源即将火把往一旁石壁上的缝隙里面那么一插。

    ……

    整了整衣服,他便很郑重地跪到蒲团上连续磕起了响头,同时,还于心中默念道:“兰陵王老前辈,我杨令源定要努力成为一个像您那样出类拔萃的统帅和矢志不渝的忠臣!”

    ……

    可是,就在叩拜完毕起身的那一瞬间,奇怪的事情却发生了,因为伴随而来的,竟是蒲团“腾”地一下即被弹开了。

    “怎么了?”

    问的同时,惊讶之余的杨令源忽发现蒲团的下面好像隐藏着一处暗格。于是,他连忙取来火把照看,还真没弄错,那下方果然存在着一个口径不算大的方形储物穴。

    经过初步查勘,因觉得没什么危险,所以,杨令源便试着将右手伸了进去。

    ……

    突然,他的手指触碰到了一样类似于油布的东西。将其慢慢提溜了出来,最终,他总算看清了

    手中的这件掂着还很有些分量的物品到底是什么。

    只见那物什不但被油布包裹着,外面还加捆了细绳,且看上去也长得有些不一般,像是烧火用的棍子一样,通体呈扁平状的同时,捏起来更有种硬邦邦的感觉。

    摸着摸着,他终于明白了。

    “这分明就是一口宝剑嘛!师父定然是让我来找这个的才对……”

    一阵激动过后也不及打开来细看,抓起油布包裹和即将燃烧殆尽的火把,杨令源便飞也似地往外面跑了去……

    不多一会儿,冲到金雕所在位置的他竟迎头撞上了同样也是刚好从南面的支洞里拿了个包袱而急匆匆地退出来的徐世勣。

    ……

    “师兄,我们还是赶紧出洞去吧!”杨令源急不可待地提醒道,“这火把可就快要燃完了呀!”

    “师弟莫急!我们再到那里面去看一看,如何啊?”徐世勣指向北面的支洞提议道。

    “师父不是说只能选择一次吗?”

    而就在杨令源的话音尚未完全落下之际,那金雕即突然从北面的支洞中扑腾了出来。接着,它还用那捕猎时才有的凶狠目光虎视眈眈地盯着正欲往里面走的徐世勣看。

    “想来……师父他是早有防范呐!”徐世勣意味深长地感叹道,“真没料到雕儿于此处竟还会有这样的用意?”

    “那我们还是赶紧走吧!”杨令源着急地招呼道。

    “好,走!”

    ……

    刚赶到洞口火把就熄灭了,如释重负的杨令源于深深呼出一口气之后,笑言道:“可算是出来了呀!”

    “师弟,你找到什么了啊?”指着杨令源手上的油布包裹,徐世勣一边琢磨,一边问道。

    “应该是一把剑吧?”杨令源回答的时候有些不好意思,“我都还没能找到机会打开来看过呢……”

    “你的呢,师兄?”

    “这儿里面似乎是个木匣子,我也尚未来得及瞧呢!”说罢,二人即相视着大笑了起来。

    ……

    返回草庐,将东西摆放到兰陵谷主的面前之后,杨令源和徐世勣便齐声说道:“请师父当场查验!”

    “不急!你我师徒吃了午饭再说不迟。”指着桌上三碗刚煮好的面皮的兰陵谷主竟以命令式的口吻建议道。

    ……

    吃过午餐,坐到正堂主位上的兰陵谷主即一面抚摸案桌上的两个包裹,一面充满深情地问道:“你们可知这里面放的是什么吗?”

    “我找到的那团包袱里放的是个木匣子,而至于说其中又装了什么,则徒儿便不甚了了了。”作为师兄的徐世勣率先回答道。

    “我猜……我找到的那个油布里包裹的应是一柄宝剑才对……”杨令源紧跟着答道。

    “你猜?”

    变得有些激动的兰陵谷主突然大声讲道:“这就是一把宝剑,还是一把举世无双的宝剑,也是一把浸透了英雄血的宝剑!这剑便是当今天下人尽皆知

    ,却无人有缘得一见的‘兰——陵——血’!”

    听到‘兰陵血’三个字,杨令源和徐世勣都震惊了。面面相觑的他俩当即不约而同地冲口问道:“这难不成就是《兰陵王入阵曲》里传颂的‘兰陵血’吗?”

    “对!”兰陵谷主一边回答,一边打开油布包裹来取出了那柄依旧如新的“兰陵血”。

    随即,他缓缓将宝剑抽出,如同对待一个婴儿一样小心翼翼的同时,又似乎带着一种与老友重逢时意图与之拥抱才会有,也才能有的冲动……

    随着剑柄与剑鞘之间的缝隙越拉越大,一道寒光从其中溢了出来,反射着不知从哪儿照进的一缕正午的阳光,直晃得是人眼都差点儿快要睁不开了。

    ……

    对着异常锋利的剑身,凝视了片刻的兰陵谷主幽幽地说道:“造型古朴、装饰普通,这其实才是真正的所谓战剑!因为它代表了一种独特的品质,一种在这个崇尚华丽的时代唯有兰陵王才具有的品质,那便是不在乎奢华的外表,而只在乎于强大的自身!纯粹的战神之剑,可惜没了主人……”

    “师父,如何此剑要被叫做‘兰陵血’呢?”徐世勣忍不住插话问道。

    “‘兰陵血’之所以叫做‘兰陵血’,那是因为此剑上真的浸有兰陵王的鲜血啊!”兰陵谷主以一种不容置疑的口吻答道,“当年兰陵王亲手铸造此剑时,为了让剑身更加锋利,他老人家便于锻造的过程中将自己的热血淋了上去……”

    “传闻当年欧冶子铸剑即要用活人来祭炉,如今反观怕还是真的呀!”杨令源咋舌道。

    “别扯远了,说说看吧,你是如何找到它的啊?”兰陵谷主将剑一收问道。

    ……

    在徒弟讲解的过程中,师父只是默默地听着,也不插话,直到临结束时方才就其说的淡然点评道:“能拿到此圣物,一是你的缘分;二是你的诚心;更是你的聪明。金雕便是为师替你们设置的哑谜,能从其身上找到突破口,不错!西方属金,正应此剑,看来,让‘兰陵血’再现于江湖也是天意使然呐!”

    品评完杨令源,放下宝剑的兰陵谷主即顺手打开了另一个包裹。接着,他一边拉开木匣,一边问徐世勣道:“懋功,能猜出这里面装有什么吗?”

    “徒儿……猜不准,还望师父能够明示!”徐世勣有些羞愧地答道。

    “这木匣中的东西一点儿都不比‘兰陵血’差,甚至可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此圣物从不为外人知道,所以也就谈不上什么名气了。”说罢,叹息非常的兰陵谷主即从其间取出了一本书来。

    “师父,这是本什么书啊?”杨令源好奇地问道。

    “此书名为《运筹策》,乃是兰陵王在被夺去兵权的那段日子里,通过总结自己半生戎马生涯而写就的一部呕心沥血之作!”说

    到此处时,兰陵谷主竟有些哽咽了。

    稍微平复了一下情绪,他即继续讲道,“此书一共十篇,不但详细阐述了做为一支军队的最高统帅所应具备的素质和所需关心的事项,还专门分析了如何加强对骑兵的运用等问题。为师当可以这样说,谁能够得到这部兵书,则谁就有将来成为一名具备指挥千军万马作战实力大将军的机会!”

    说罢,于一番擦拭之后,兰陵谷主又很郑重地将《运筹策》重新放回到了木匣当中。

    接下来,他一边抬头手指杨令源,一边向徐世勣说道:“不必讲了,为师知道你的经历应该是和他差不多的。那南面的支洞属火,火者战神也,因此,也正好应在这部兵书上了。”

    “师父说得极是!”徐世勣和杨令源二人佩服得五体投地着齐声响应道。

    “你两个都不错,可说是甚慰我心呐!”兰陵谷主站起来侧着身子说道,就像是怕看着会后悔似的,“这两样兰陵王的遗物……你们就各自拿去找到的那一件吧!”

    “师父,这……这也太贵重了吧?”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于互看了一眼之后,杨令源和徐世勣同声问道。

    “这一来是由于你们对兰陵王的尊重;二来是因为师父也想送给你们每人一件出师的礼物。你俩毕竟是我兰陵一门唯一的传人,所以一定要肩负起发扬兰陵王荣光的责任才行。”兰陵谷主以一种不容辩驳的口吻向两个徒弟交代道,“可给我记住了!千万不能辱没了兰陵谷的名声,否则,任尔等走到天涯海角,为师都是要来清理门户的,听明白了吗?”

    见杨令源还想说些什么,于是,兰陵谷主遂眼含愤怒着呵斥道:“谁再推辞,便立即逐出师门!”

    见此情形,徐世勣急忙向杨令源递了个眼色。接着,他又向兰陵谷主恭敬地说道,“师父美意,徒儿们领受了便是!”

    “倩儿,送你的这两位师兄出谷。”

    招呼来后堂的女儿,兰陵谷主又当即向眼前的两个徒弟嘱咐道:“从此以后,你们不可再说是我的徒弟,也不能向旁人提起‘兰陵谷’这个地方,都记住了吗?”

    “师父在上,请受徒儿们一拜!”立下重誓的杨令源和徐世勣边说,边就向兰陵谷主行了谢师大礼。

    ……

    接着,二人便分别拿上“兰陵血”和《运筹策》离开了。当快要走出草庐的院门时,他俩又再次向师父行了叩拜之礼。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