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风云
字体: 16 + -

第62章 深海神盾(7)

    就在程潜勘察现场期间,海豹陆战营值班副营长亲自带人排查,对象包括昨夜在虎鲸岛停留的所有人员,其中包括驻虎鲸岛警卫连全体官兵。

    排查结果显示,在00:00至01:00期间,所有人员的位置和活动都得到确认,其中,董泉、魏钊和王海所在位置清晰,因其独自或结伴待在独立空间内,这三名人员当时所在位置缺乏旁证。

    其实,程潜并不担心王海,自从上次案件调查之后,反谍报科就把王海列入特别关注名单,要求海情组派驻虎鲸岛的外勤特工加以注意。

    据特工报告,昨晚十点以后,王海就一直待在自己的房间里,直到今天清晨才露面,上午随补给舰到舟山军港去了,所以,王海昨夜应该不具备作案时间和机会。

    可海豹陆战营值班副营长随后补充的情况,却彻底颠覆了程潜最初的调查结论,根据副营长提供的情况,昨天夜间23:00时前后,王海并不在房间里。当时,驻虎鲸岛警卫连一排的一名下士感到胃痛反酸,他想找卫生员要几片助消化药,下岗后就敲门进入王海的房间。

    下士看到房间内没人,他探头看了看卫生间的门也是开着的但里面没人,就无奈地转身离去,回到自己的房间后,下士喝了杯热牛奶,就躺下休息了,没再去麻烦王海。

    程潜立即找到反谍报科的外勤特工求证,结果这名下士的说法得到了证实,大约在23:00时前后,外勤特工确实看到一名下士进入过王海的房间,因岛上执勤士兵经常会有各种不适,下岗后去找卫生员是很正常的事情。当时看到下士从房间出来,外勤特工还以为下士从王海那里拿到了所需药物。

    外勤特工执行的是监控任务,他在自己房门上秘密安装了移动探测器,只要王海从房门出来,一般是逃不过外勤特工的眼睛。如果王海没从正门出来,可他又不在房间,就剩下一种可能,那就是王海越窗而出。在岛上,卫生员有自己的活动范围,可他放着好好的门不走,偏偏选择走窗户,这种行为本身就不正常。

    当夜,虎鲸岛上既没有救护任务,也没有可消遣的场所,岛上更不会有可约会的女性,王海深夜潜出房间去做什么呢?如果他的目标是高华峰上的雷达站,监控室内零点过后就发生了无法解释的事件,假定王海确实在23:00时前后消失,再算上攀爬岩壁所需时间,王海的异常行为至少在时间上是相互吻合的。

    这究竟又是一次巧合,还是另有隐情呢?程潜就这个问题和值班副营长进行了初步探讨,两人都认为,王海具备作案时间和机会。可按嫌疑人标准,王海无法满足几项关键条件,比如:

    (1)王海不但缺乏作案动机,还缺乏作案能力;(2)王海

    不具备运动员的强健体魄,很难想象出他能独自攀爬三十米高的悬崖峭壁;(3)下载雷达接口参数和消除痕迹需要专业知识,绝非插入移动存储器,敲几下键盘那么简单,王海从未受过这类培训,他身边也没人拥有相关专业技能。

    听完程潜的汇报后,郑飞心里很清楚,当下缺乏证据是个现实,现在能查的都查了,暂时查不到的情况短期内也不会有突破性进展。对郑飞来说,定性云豹-qe雷达站事件已经不是什么专业问题,它考验的是指挥员的决断能力。鉴于虎鲸岛周边安全环境的诸多不确定性,郑飞决定把雷达站事件按日军谍报案件处理,尽快把它查个水落石出。

    郑飞当然清楚,单纯投入更多人力物力被动排查,预计不会有什么新的突破,要想让特高课在虎鲸岛方向的活动按我们的节奏进行,他必须创造机会控制局势发展。此时,郑飞想到了虎鲸中队的金枪鱼-ats项目,根据特高课对虎鲸岛的渗透程度判断,敌特应该觉察到虎鲸突击旅反鱼雷武器项目的存在。

    然而,由于求龙山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密不透风的防范措施,郑飞判断,特高课暂时不会了解金枪鱼-ats项目的细节,如果将这次反谍报与金枪鱼-ats海试结合起来,他就能掌握反谍报行动的主动权。现在,罗川和粟立都在求龙山咀活动,郑飞打算带上程潜拜访求龙坞。

    在虎鲸岛及附属岛屿上实施反谍报行动,自然离不开海雕情报营和虎鲸岛警卫连的支持,在商讨金枪鱼-ats相关技术方案之前,郑飞决定先去黄鲸岛和虎鲸岛,他需要与戴勇和邵兵交换意见,制定行动方案并取得他们的积极配合。

    在前往虎鲸岛途中,程潜表达自己内心存在的疑虑,他说:“金枪鱼-ats是东海舰队的绝密武器计划,如果利用其海试机会实施联合反谍报行动,将不可避免地谈及反鱼雷武器和日向号潜艇,在虎鲸岛方向潜伏间谍面目不清的情况下,知道这些绝密信息的人员自然是越少越好。”

    郑飞:“这样做的风险不言自明,可反谍报科自身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在日本海军情报机构联手特高课的形势下,如果我们反谍报科单打独斗,就必然会在隐蔽战线的厮杀中处于劣势。所以,我们必须整合海雕情报营的海上情报力量,同时联合虎鲸中队的科技力量,还有虎鲸岛警卫连的安全保卫力量,才能在这场激烈博弈做到棋逢对手。”

    程潜:“那我们如何处理在虎鲸岛方向的内务安全保卫工作呢?这毕竟是一个非常合理的安全关注。”

    郑飞:“即便是在隐蔽战线,我们总要相信一些人,在当前形势下,如果我们连戴勇、罗川和邵兵这些同志都无法信任,那我们将

    一事无成。在内务安全问题上,我们没有什么万全之策,只能擦亮双眼,时刻如履薄冰。”

    郑飞带着程潜登上黄鲸岛,戴勇已在岸边等候,他们三人找了个避风的地方席地而坐,一边吹着海风,一边策划起反谍报计划。

    郑飞直入主题,他说:“种种迹象表明,虎鲸岛及附属岛屿上确有敌特活动,真实面目不清,鉴于日本海军在东海方向咄咄逼人的态势,我们需要尽快铲除这颗毒瘤。我们希望主动出击,控制反谍报节奏,如果能与虎鲸中队的金枪鱼-ats项目结合起来,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或许能达到一石两鸟的目的。”

    戴勇:“你是想利用金枪鱼-ats海试机会引来日向号潜艇,在截获武士-x情报的同时,利用日军搜集金枪鱼-ats海试情报的机会,一举破获潜伏间谍?”

    郑飞:“嗯,你总结得很精辟,这就是计划的基本出发点。”

    戴勇:“我同意虎鲸岛上有日军潜伏间谍的这个基本判断,可虎鲸岛尚在建设中,岛上军事活动密集,这个名单上的人员实在太多了,而且还在不断变化之中。原则上,我也同意你的设想,我们确实需要创一些机会争取主动,努力控制事态的发展节奏。”

    郑飞:“这名潜伏间谍不是效力于特高课,就是日本海军情报局,而且他极有可能就在经常出入虎鲸岛人员的名单上,只是几轮排查下来,我们尚未掌握直接证据。”

    戴勇:“有新的线索吗?比如说嫌疑人?”

    郑飞:“在雷达站监控室事件的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海上救护分队的王海有重大嫌疑。”

    戴勇:“你说的是哪个上士卫生员?不是查过两轮了吗?”

    郑飞:“是的,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王海有作案时间和作案机会,在雷达站监控室事件发生期间,他的活动高度可疑。”

    戴勇:“攀爬能力或许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在具备半自动攀爬器械和吊索的情况下,普通体质者也可能爬上那段峭壁,至少理论上有可能做到。可云豹-qe是复合量子雷达,它的控制系统非常复杂,何况还有必要的安全防范系统,获取接口数据需要专业知识和特殊工具,这绝非一般人能够做到。”

    郑飞:“我们对王海尚无任何定性结论,当然,也不能排除双人小组作案的可能。实际上,我们设想的反谍报计划并非建立在已知嫌疑人基础上,在行动中,我们打算把反谍报重点放在对事件和过程的监控上,盯紧所有进入我们视野的人员。”

    戴勇:“你打算把行动地点放在哪里呢?”

    郑飞:“我倾向于把金枪鱼-ats海试地点放在赤鲸岛,把大本营放在虎鲸岛上。除了在赤鲸岛上秘密安插一名外勤特工外,我们打算把反谍报主力放在虎鲸岛岛

    上,由于赤鲸岛空间狭窄,人员也有限,日军潜伏间谍未必能渗透进去,据此判断,敌特瞄准虎鲸岛的概率要高很多。”

    程潜补充道:“赤鲸岛水下情况也更适合金枪鱼-ats海试,何况这类海试原本也无须现场监控,一切都顺理成章。此外,虎鲸岛现在是中国领土,周边海域防卫十分严密,日向号又是有人驾驶主战潜艇,如果把海试地点放在虎鲸岛,日向号未必敢来。”

    戴勇:“出于讨论方便目的,让我们假定王海就是特高课的潜伏间谍,如果他上钩儿,你打算任何处置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