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风云
字体: 16 + -

第52章 海底捞月(6)

    张琦对四连的官兵了如指掌,他和连长一起把九十八名官兵过了遍筛子,很快从中挑选出九人,全部是鱼雷制导、鱼雷设计和潜艇火控技术专家。张琦选定的项目组长名叫粟立,上尉官阶,拥有鱼雷设计学博士学位,主攻方向是制导技术,由粟立领导武士-x项目组再合适不过。

    孙霖中尉是鱼雷制导工程师,他具备独立承担项目的能力,同时也担任着粟立的助手;何晋中尉是鱼雷设计工程师,精通鱼雷硬件部分;林渲上尉是潜艇火控系统工程师,他将负责武士-x所涉及的潜艇火控系统。

    四连的工程师们抵达求龙山咀后,粟立把人员分成两组,鱼雷制导专家们立即开始程序分析工作,吴畅参与其中。

    武士-x系统的复杂程度超乎想象,破解鱼雷随机变轨算法绝非寻找计算公式那么简单,粟立很快意识到,逐步搭建起武士-x系统架构,将是最终破解随机变轨算法的必经之路,而建立系统架构无疑是最重要,也是最耗时的部分。

    与此同时,林渲带领其余工程师,同步分析鲭鲨-3x高速鱼雷的硬件和潜艇火控系统,尹鸿和杨澈参与其中。

    经过一个多月的昼夜奋战,基于从石垣身上获得的原始数据,粟立领导的项目组重建了武士-x的随机变轨系统架构。吴畅接触过多弹头导弹的变轨控制系统,在武士-x的变轨程序中,他发现了明显的导弹控制特征,看来,石垣开发武士-x的灵感,可能确实源于导弹末段的变轨设计。

    然而,在鲭鲨-3x鱼雷变轨程序中,粟立小组找到三个独立的随机算法,而不是预期中的一个。粟立对此感到迷惑不解,一般说来,为提高命中率或降低被拦截概率,特定鱼雷只需一种算法,同一枚鱼雷为什么要搭载三种算法呢?而且,粟立小组找遍了武士-x系统,他们只发现随机变轨的执行程序,却没有找到它的控制程序。

    如有鱼雷同时有三个变轨执行程序可供选择,降低被敌方拦截概率是毫无疑问的,可问题是为什么找不到它的控制程序呢?

    孙霖认为,既然有三个随机变轨选项,那就一定存在控制程序对其进行选择,该程序的缺失原因可能有两种解释:一是在耳蜗-2a记录数据时间段内,石垣没有接触或使用这个控制程序;二是在武士-x系统中,鱼雷随机变轨的执行程序和控制程序原本就是分离的,鲭鲨-3x只搭载了武士-x的执行程序,其控制程序很可能在潜艇中。

    林渲也倾向于选择程序和控制程序分离说,他认为,武士-x的控制程序极有可能整合入潜艇的火控系统中,在潜艇发射鲭鲨-3x前的瞬间,控制程序才根据目标参数即时确定

    其中一种随机变轨程序。

    林渲解释说,从三种随机变轨算法的设定中,可找到攻击目标的种类、距离、航速、反制武器等参数,这说明潜艇火控系统与武士-x之间已经整合成一体,火控系统自动提供这些常规参数并不存在技术困难。

    粟立基本同意上述判断,他再次核对了重建的武士-x随机算法。根据鲭鲨-3x搭载程序内容判断,潜艇上安装的武士-x控制程序并不复杂,而且只有一个版本,其核心功能就是根据这些目标参数,从鱼雷搭载的三种变轨算法中选择一种执行。

    何晋全面分析鲭鲨-3x鱼雷结构之后,他认为鲭鲨-3x的硬件足以支持随机变轨,而且武士-x分离式设计在鲭鲨-3x上完全行得通。

    项目组先后改装了十五枚鱼雷,工程师们拆掉战斗部后,在鱼雷上搭载了复原后的武士-x,同时加装路径记录仪和速度记录仪。粟立选定039d常规动力潜艇作为标靶,他希望通过模拟鲭鲨-3x的攻击过程,进一步分析武士-x的变轨规律。

    039d是本世纪初叶建造的常规动力潜艇,现在早已老旧,也不隐形,东海舰队海留存着多艘039d,它们现在处于留置无用弃之可惜的状态。

    在萧瀚的建议下,虎鲸中队尝试对039d进行低成本改造,把它变成无人驾驶的常规动力潜艇,同时加装人工智能控制系统。虎鲸中队拿出改造方案后,海狮装备营负责039d的具体改造工程,预计在东海舰队掌握制海权的水域,这些老型号潜艇依然能派上大用场。

    虽说科技含量有限,但虎鲸中队的改造项目实用价值非常高,这些即将退役的039d性能可靠且载弹量大,经改装后所形成的战力依旧不容小觑。在和平时期,它们可用于海上警戒或值班巡逻,协助巡视更广阔的海域,在战时,可利用其无人驾驶模式,在电子舰支持下,进入危险海域执行水下突袭任务。

    同时,与这些潜艇相匹配的老型号鱼雷,也会有用武之地。为了与039d原型区分开来,虎鲸中队把改装后的潜艇命名为039u。

    在随后三周时间里,项目组用作039u做标靶,进行了十五次鱼雷攻击试验,精确记录了鱼雷运动轨迹和武士-x的变轨特征。随后,根据武士-x系统特征,孙霖和吴畅编写了随机变轨控制程序,并将程序整合入039u潜艇的火控系统中。

    随后的测试结果证明,根据火控系统接收到的标靶参数,武士-x控制系统可从鱼雷搭载的三种程序中,选择最佳变轨执行程序,从而验证了他们此前对武士-x工作原理的猜测。这说明,武士-x的随机变轨程序确实分成两部分

    ,控制程序安装在潜艇火控系统中,执行程序则预装在鲭鲨-3x鱼雷制导系统中。

    与武士-x整合后,潜艇火控系统会参考攻击目标的性质、距离和航速等参数,在发射前瞬间,从鲭鲨-3x搭载的执行程序中选择最佳算法。从石垣身上获得的大量数据中,唯独缺少了那极为重要的冰山一角,要想准确预判鲭鲨-3x的随机变轨模式,并对其进行有效拦截,就必须掌握潜艇上的控制程序。

    然而,由于石垣可能采用了一种全然不同的控制程序,孙霖和吴畅编写的程序只能用于概念验证,无法用于开发对付鲭鲨-3x的拦截武器。要获得石垣实际应用的程序,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在日军潜艇发射鲭鲨-3x时,从潜艇火控系统中截获武士-x控制程序。

    可这件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搭载鲭鲨-3x的潜艇都是日军现役攻击型潜艇,用什么办法才能窥探到武士-x的控制程序呢?

    粟立是鱼雷专家,他对海军情报搜集手段知之甚少,在完成武士-x的分析工作后,他向罗川提交了一份总结报告,其中特别强调获取武士-x控制程序的重要性。

    这份报告很快就转到戴勇和郑飞手上。一天后,郑飞前往虎鲸岛时,顺访黄鲸岛,他在那里见到了戴勇。

    戴勇:“我看过武士-x总结报告,我同意粟立的看法,获取随机变轨控制程序非常重要,它是开启鲭鲨-3x随机算法的钥匙。”

    郑飞:“你有什么打算?。”

    戴勇:“石垣仍旧是最直接的情报资源,我们可定期从他身上获取情报,控制程序是武士-x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他再次接触控制程序,我们就有机会能凑齐武士-x的所有组件。”

    郑飞摇了摇头说:“这个办法未必可行,理由有两个,一是从石垣身上回收情报难度极高,想必你对第一次行动过程也了解个大概;二是我们首次获取数据的时间跨度长达一个月,而且恰好赶上石垣忙于完善武士-x,如果这次没能得到所需数据,以后得到它的概率会更低。”

    戴勇:“你说的倒也有几分道理,粟立在分析报告中也提到,武士-x变轨控制程序相对稳定,安装到潜艇火控系统后无需经常改变。换言之,只要石垣不去动它,我们就无法通过石垣获得相关情报。”

    郑飞:“如果石垣这条路走不通,那就只能从日军潜艇寻找突破口。”

    戴勇:“可你了解对日军潜艇下手意味着什么吗?”

    郑飞:“我对潜艇的了解比较有限,你说说看。”

    戴勇:“要想从潜艇获得武士-x控制程序可有三种途径,一是缴获一艘日军现役潜艇;二是击沉一艘日军潜艇

    ,然后把火控系统抢回来分析;三是悄悄在日军潜艇上安放电子谍报装置,然后引诱日军发射鲭鲨-3x,让谍报装置同步获取控制程序。”

    郑飞:“我知道前两种方案都不可行,一旦日军损失了搭载武士-x的火控系统,石垣肯定会重新编写一套程序,我们最终可能还是白忙活。所以,从理论上说,只有第三种方案可行,不过它的可操作性也比较低。”

    戴勇:“从目前情况看来,进入日军现役潜艇是唯一可行方案,可你要知道,其难度不单是如何进入日军现役潜艇的问题。要想得到武士-x而且确保石垣不会重新编写,我们必须在隐秘条件下完成任务。而且不是随便一艘潜艇都行,现在试装备鲭鲨-3x鱼雷的潜艇只有几艘,其中半数在赤城号旗下。”

    郑飞:“我能想象实际操作的难度,除在军港维修补给外,现役潜艇大部分时间都在大海深处潜行,秘密潜入日军潜艇的困难程度难于上青天。”

    戴勇:“虎鲸突击旅是海军建制,我们没有上九天揽月的装备,不过,下五洋捉鳖的本领还是有的长,其实,我这几天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郑飞:“怎么,你真在打日军潜艇的主意?”

    戴勇点了点头说道:“嗯,一直没闲着。在水下情报搜集中,潜艇是个重点,可除了声呐探测和磁探测外,也没有特别好的办法。此前,海雕情报营组织过水下情报搜集手段创新研讨会,徐烁曾在会上提出过海底捞月计划。”

    郑飞:“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徐烁是你手下的少尉情报参谋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