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风云
字体: 16 + -

第49章 海底捞月(3)

    干洗店需要通风除湿,所以三面都装有通风窗,萤火虫无人侦察机轻而易举地潜入店内,通过超暗光探测器清晰地记录了香木店内布局情况。二层约两百平米,全部是干洗作业层,所有服装进入干洗店后都会挂上标签编号,通过传送带送到二层入口处,排队等待处理。

    经过逐道工序干洗后,送到出口处,通过传送带进入一层完工区,等客人取走。一层楼面积差不多,后三分之二都是完工区,前三分之一是待客服务区。

    香木的安保措施比较薄弱,二层楼没有安装监控摄像头,一层门店入口处和前台待客区各有一个摄像头,大门侧方墙壁上有非法闯入警报器。二层顶棚上有两个通风天窗,除格栅防护外,没有安装任何防盗设施。在当今的东京都,二手西装几乎找不到任何销路,窃贼也自然不会打干洗店的主意。

    赵沛:“香木干洗店是个下手的好地点,后院儿很隐蔽,我们可沿着老榕树爬上楼顶,经天窗进入干洗作业区。”

    龚卓:“我同意,进入二楼相对容易,而且在干洗前做文章不会留下痕迹,就是通过天窗时要费些周折。”

    赵沛:“这个我倒不担心,我们可以把整个通风天窗掀起来,完成任务后再复原,这么做就不会留下痕迹。”

    龚卓:“二层有数百件西装,我们如何锁定福山那两套西装所在位置呢?”

    赵沛:“队列中的干洗服装是按送达日期排列的,周日送去的西装最多也不会超过一百五十件。”

    龚卓:“排查一百多件西装还是够费工夫的,何况西装大多是暗色调,在夜间很难分辨,搞不好会出乌龙事件的。”

    赵沛:“那就只能事先对福山送去的西装做标记,荧光或气味都是比较成熟的标记手段。”

    龚卓:“问题是福山只在工作时间穿西装,我们根本没机会接近他。”

    龚卓:“那我们就在周日晚上行动,此时,福山送去的西装一定还在入口处等候队列中,两件西装编码也是紧挨着的。”

    赵沛:“可福山的西装尺码、编号和颜色都太平常了,还是有搞错的可能,我们找到这两件西装后,仍需要进行确认。”

    龚卓:“毛发或脱落细胞dna是特异性的,可就是麻烦了点。”

    赵沛:“我们无需确认福山的身份,只需拿到香木干洗编号,确认那两件西装的主人就行。”

    龚卓:“要得到干洗编号只有两种办法,一是派人跟在福山身后,用目测识别编号,二是利用香木待客区的监控摄像头。”

    赵沛:“第一种办法最简洁,但可靠性不高,差一步之遥也看不清编码,再说,派人进入必然存在被发现的风险。相比之下,监控摄像头是个更为理性的选择,干洗店的安全层级较低,它的监控系统一般不会安装复杂的

    防火墙,只要不改动源程序,就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龚卓:“可香木的监控系统是闭路的,一般不联网。”

    赵沛:“事先派架萤火虫无人侦察机进入香木,潜伏在摄像头后方或闭路数据缆上。萤火虫是智能化昆虫无人机,它的面部识别或音频识别功能可辨认出福山,会自动记录干洗编号。”

    龚卓:“如果采用这个方案,我们周日下午根本不需要跟踪福山,在行动之前先回收萤火虫,查看它记录的干洗编号就行了。”

    赵沛:“最后一个关键问题是信号发射器的隐藏位置,我们原来设想的方案是把它缝在西服领子或垫肩里面,可我们俩个都不擅长针线活儿,而且这办法太笨,出现问题想改都难。”

    龚卓:“福山穿得是经典的单排扣西装,下面那枚扣子仅作装饰用,把微型发射器隐藏在扣子里很方便。我们只需找到同样一枚扣子,把信号发射器放置其中,然后在干洗店里把扣子换下来就成了。”

    赵沛:“在提供给我们的背景视频中,我注意到福山在交谈时有个下意识的小动作。在谈话时,他喜欢把右手抓住左手腕,还不时摆弄袖口上的装饰口子。”

    龚卓:“这个位置到是很隐蔽,他习惯触摸这两颗扣子还有个很大的好处,那就是在我们替换其中一颗之后,福山很快就会把自己的指纹印上去。这样一来,特高课在检查隐藏的发射器时,就会发现口子上的指纹,而且只有他自己的指纹,这对我们有利。”

    赵沛:“对,我指的就是这个小动作。而且,在仔细倾听对方提问时,福山还不时用食指和中指轻轻敲击扣子的动作。如果信号发射器隐藏在袖口装饰扣子里,他这个轻微敲击动作就会被解释成指令动作,其目的只能是唤醒信号发射器。”

    根据侦查结果和细致观察,赵沛和龚卓规划好每个行动细节。在东京都,无人侦察机等常用谍报设备都可以在当地得到补充,可要在特定尺寸的西装扣子上做文章,这个微型装置需要特别定制。

    当天夜里,赵沛详细描述了装置的技术要求,连同扣子的形态颜色一同发给了佟浩,对日情报处技术科当即开始赶制。

    两天后,在吴畅的大力协助下,施棋把两个戒指盒样的包装交给了佟浩。在其中一个小盒子里,装着两枚经过特别加工的扣子,用于替换福山西装袖口处的装饰扣。

    在另一个小盒子里,装着两个微型电子装置,信号放大传输器用于是为旁观者准备的,吴畅已固化好信号筛选和内容清除程序,终端信号接收存储器是用于放置在旁观者私家车内的。

    上述两件物品很快就通过特殊渠道送往东京都,再由当地的后勤保障小组负责分流,由秘密交通员分别传递给赵沛小组和褚英小组。

    周六傍晚,龚卓身着运动衣,装扮成晚间跑步健身的当地居民,慢跑拐进了那条小巷。经过香木干洗店门前时,龚卓停下脚步,看看四周没有行人,他随手摘下棒球帽,隐藏其中的一架萤火虫无人机脱离棒球帽,径直飞向干洗店二楼的通风窗。

    因赵沛事先已规划好飞行路径,所以龚卓无须干预,萤火虫会自行找到它该去的地方。

    这架萤火虫侦察机搭载了面部识别和声音识别系统,只要福山一出现,它就能立刻识别目标。此外,为了能让服务人员快速识别干洗编号,香木使用大号黄色高亮字体,即便在昏暗光线下也非常醒目,通过前台待客区的监控摄像头,可轻易识别福山的干洗编号。

    根据福山的活动规律,他到达干洗店的时间一般在下午四点半左右,为保险起见,赵沛把萤火虫的活动时间设定在16:00-17:00时之间。在这个时间段内,每当有客人进入门店前台接待区,萤火虫就会执行快速面部和声音识别,发现福山后,它会自动记录识别样本并记录他的干洗编号,随即进入休眠状态直至被唤醒。

    周日晚十点,香木干洗店已经关门,人去店空。赵沛和龚卓结伴慢跑,一同进入那条小巷。第一次经过干洗店门前时,对面马路上恰好有行人走来,他们装得若无其事的样子,继续向前慢跑。

    跑出近三百米后,他们才原路折返回来,再次经过干洗店路上已无行人,他们一前一后拐进侧面狭窄的小道儿,悄悄进入干洗店后院儿。

    院子里非常僻静,赵沛率先爬上了那颗粗大的老槐树,爬到二层楼高时,他从双肩背中取出一根登山专用绳索,把一端固定在老槐树主干上。

    身后的龚卓骑在树杈上,用可穿戴设备发出询问信号,半分钟后,被唤醒的萤火虫飞出通气窗,稳稳落在了龚卓的肩膀上。

    龚卓把萤火虫放到可穿戴设备信号读取区,他清晰地读取了福山的干洗编号。龚卓随着赵沛登上干洗店屋顶,他轻声说了句:“记住,编号分别是0375和0376。”

    屋顶有六个老式通气天窗,每个长三米宽两米,采用简单机械力量控制,只有在天气好时,才会根据需要开启。两人就近在一个天窗旁停了下来,他们架起便携式液压千斤顶,把天窗一侧翘起五十厘米高。

    龚卓用红外探测器扫描二层干洗作业间,确认没有人员活动后,他上举小臂示意可以行动。

    赵沛戴上超暗光夜视镜,把攀岩绳探入天窗,他示意龚卓留在天窗处负责警戒,自己双手抓住绳索缓缓下降到操作间地面上。赵沛沿着成排的衣架向前走,在超暗光视镜下,干洗编号非常醒目,他很快就找到了编号56375和56376的两套待洗西装。

    赵沛单腿

    跪在地板上,从背带中取出工具,剪下两套西装左袖口上的装饰扣子,逐一拔除线头儿,连同扣子一起放入背带内。赵沛取出针线并在夜视镜下匹配颜色,他取出特别定制扣子,小心翼翼地沿着原针孔把扣子缝好。赵沛翻看着自己的作品,他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赵沛把西装归位,然后蹲在地上仔细巡视地面,确信自己没有遗留下任何痕迹后,他收拾好工具箱离开了现场。

    转眼之间,又是一个周六,三个独立谍报小组先后进入指定位置。在这次行动中,美穗构成第一个独狼小组,她伸出的是一只无形之手,通过无法追踪的电子指令系统发号施令。

    褚英和谢文构成第二个双人小组,负责情报接收和转移。赵沛和龚卓构成第三个双人小组,负责在行动现场提供掩护。

    除了上述五名特工外,参与行动的还有一位临时征用的平民,名叫江口,华裔日籍学生。江口幼年随父母移民日本,后加入日本国籍,现在东京商学院读书,在这次行动中,江口扮演的将是不可或缺的旁观者角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