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风云
字体: 16 + -

第28章 虎口拔牙(6)

    在第二天的研讨会上,罗川详细总结了海上抓捕计划的进展情况,他特别强调了当前面临的挑战。由于这项计划存在时间敏感性,罗川要求队员们群策群力,尽快找出解决方案。徐烁和仲羽也受邀参会,为虎鲸中队提供相关专业技术支持,今天的主要议题是捕获水中目标,并将其安全送回到我们的潜艇里。

    陆洋:“抓捕目标在致幻状态下落水,其安全窗口有多大?”

    仲羽:“致幻状态不是麻醉状态,目标仍具备本能的活动能力,其中包括有效的划水动作,但目标的意识脱离现实且行动迟缓,无法对某些危险状况做出迅速反应。所以,要确保目标的人身安全,从落水时间点计算,我们最多有两分钟时间把他捞上来。”

    陆洋:“在致幻状态下,目标落水后会本能地挣扎,他呛入少量海水是不可避免的。”

    仲羽:“如果目标惊慌失措或发生肌肉痉挛,他溺亡的可能性会显著上升,所以,真正有效的时间窗口可能只有一分钟。”

    尹鸿:“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使用潜艇,它就必须在很近距离内待命,最远不能超过一海里,当目标落水后,这艘潜艇必须以大于三十节的速度冲上去,并且随时准备在航母附近上浮,至少要进入半潜状态。”

    韩潮:“距离实在是太近了,即便是长度小于两米的隐形无人水面舰艇,也无法骗过航母的近防系统,所以,任何形态的水面舰艇也都不用考虑了。”

    徐烁:“赤城号的近防能力很强,在如此近距离内,潜艇上浮后的生存概率几乎等于零,水面舰艇就更不再考虑范围之内。我们昨天简单商议过,可能有一种现实可行的办法,那就是训练某种海洋生物施救,比如你们此前用过的魔鬼鱼,或者打造某种高拟态水下装置施救。”

    杨澈:“其实,目标落水后,到不一定立刻把他捞走,这项工作可等航母驶离现场之后再做,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在第一时间为他提供生命保障,避免发生溺亡事件。”

    博涛:“其实,只要在正确时间和恰当地点,放置一块泡沫板就能达到目的,泡沫板浮力强,声呐反射也不是问题,只要它能把目标托至水面并保持这个状态,接应潜艇一小时后赶到都行。”

    徐烁:“如果航母处于停泊状态,泡沫板设想完全可行,甚至一截木桩都能达到目的,可航母的巡航速度最慢也有二十节,而泡沫板是静止的且缺乏动力。在这种情况下,目标落到泡沫板上的概率,恐怕比中亿万彩票的概率还要低。”

    如果陆海空路径都走不通,就只剩下利用野生海洋动物这项选择了,可充满野性的大海毕竟不是动物园中的海洋馆,训练海洋生物谈何容易,

    在浩瀚无垠的海洋中,控制其行为就更是难于上青天。

    秦淮:“我们不是有魔鬼鱼吗?此时不用等待何时?”

    陆洋:“单条魔鬼鱼托力不足,而我们暂时还无法解决多条魔鬼鱼的协作。”

    尹鸿:“海豚或虎鲸应当是更好的选择,在海洋馆中,这两种海洋生物与人类的配合有目共睹。说到海豚,它在大海中救助人类的事情也时有发生,而且海豚采用的办法就是把人托举起来,然后推向岸边。”

    陆洋:“海豚和虎鲸与人类的配合,基本上都是在海洋馆条件下实现的,而且驯兽师需要不时给予美味进行奖励。可海豚和虎鲸毕竟是野生动物,一旦回归野性大海,它们与人类的配合也就无从谈起了,控制其在海中的行为将极为困难。”

    吴畅:“我们不是有植入芯片吗?如果在海豚和虎鲸头部植入这种芯片,在需要时,可以发出电子信号控制其行为。”

    陆洋:“魔鬼鱼属于低等海洋生物,其中枢神经系统结构相对简单,用植入芯片控制其运动行为也相对容易。海豚和虎鲸属于高等海洋生物,中枢神经系统比较复杂,加上它们存在某种自我意识,所以芯片控制技术还远不成熟。”

    韩潮:“陆海空路径都走不通,如果海豚和虎鲸这些海洋生物也用不上,那我们这次就只能放弃这个抓捕方案了。”

    听到这儿,大家都不说话了,在寂静的会议室内,罗川似乎感受到焦虑氛围,他在努力寻找一句抛砖引玉的话语。

    罗川:“在这个蓝色星球上,海洋覆盖了百分之七十以上的面积,养育着地球上最丰富的物种。我们需要跳出固定思维模式,大家好好想一想,除了海豚和虎鲸之外,还有没有更容易驯化和控制的物种?除了魔鬼鱼,还有没有体型更大的低等生物?如果没有,我们能够人工打造?”

    罗川的话提醒了陆洋,在过去的两个多小时里,在有意无意之中,他的思维的确被其他人左右,在大部分时间里都落入既定模式的框框里。陆洋的大脑在飞速转动着,他试图按照罗川的思路,重新锁定一种适合执行任务的海洋生物。

    五分钟过后,陆洋似乎有了答案,他请吴畅帮他开启3d投影设备,然后信心满满地调出几幅图片来。

    陆洋介绍到:“这种海洋生物叫大王乌贼,它具有解决当前难题的潜力。大王乌贼是地球上最大的无脊椎动物,体长可达十九米,重达三吨,主要分布在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在日本海,大王乌贼有个相对矮小的近亲,名字叫红乌贼,其体长可达八米,体重超过半吨。”

    韩潮:“这红乌贼似乎更难驯化吧?再说,它总不会用须子托起目标吧?”

    仲羽看

    着陆洋问道:“你的意思是用红乌贼取代魔鬼鱼对吧?红乌贼体型虽大,但它属于低等海洋生物,中枢神经系统比较简单,用芯片控制其运动形态应不成问题。”

    陆洋点点头表示同意,他继续说道:“从任务内容看,高拟态仿真模型可能比野生红乌贼有更大优势。我曾制造过乌贼仿真模型,体长三米,重八十公斤,当初是为了接近其它红乌贼,进行自然生态学研究。”

    吴畅:“那它的拟态性一定很强,可最大限度接近航母,即便被水兵发现也不要紧。”

    陆洋:“是的,红乌贼模型的体壁是软橡胶制成的,每次使用之前,在表面喷洒新鲜制备的生物凝胶,模拟红乌贼皮肤,内含驱鲨化合物,防止鲨鱼等猎食性海洋生物的攻击。”

    博涛:“这拟态红乌贼用什么做动力?”

    陆洋:“纯电力涡轮驱动,可很好地模拟野生乌贼的水流喷射系统,其体内的船桨状内骨骼,采用复合石墨烯高能电池材料制备。”

    杨澈:“高拟态红乌贼骗过赤城号或许不成问题,可它的结构似乎并不适合托举或运送人体目标。”

    陆洋:“我们当初打造红乌贼是为了接近其同类,而不是用于海上特别行动目的,因此可能需要某些改进,以满足任务需求。不过,这种人造红乌贼的口部非常大,撑开之后直径可达八十厘米,容纳一名亚洲成年男性的身体毫无问题。”

    尹鸿:“只长个大嘴还不行,问题是肚子里还必须有空间才行,从你这张图看上去,这红乌贼体腔内好像不是空的呀?”

    陆洋:“这只红乌贼体腔内搭载了多种装备,比如水下摄像器材、高灵敏度音频拾取器和样本采集机械臂等,但这些装备都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将其拔除后,差不多能容纳一名成年人的大半个身子,全装进去的确会有些困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