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风云
字体: 16 + -

第24章 虎口拔牙(2)

    程潜想到了一种可能,在执行任务的航母上,甲板上人员装束代表其身份和工作性质,既然是平民装束,那就提示一种可能,即这名男子与海军或军事没有直接关联。假定这个判断有一定道理,到涉及国家安全的平民数据中查找,或许会有收获。经郑飞同意后,程潜当即请求国家安全委员会亚太情报局进行协查。

    果然不出所料,亚太情报局很快找到了这名中年男子的相关资料,并于次日将协查结果反馈给对日情报处反谍报科。根据已掌握的情报,赤城号航母上平民装束的男子名叫福山,他毕业于帝国理工大学物理系,先后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可能是遗传了他父亲的基因,福山极具物理学天赋,在硕士研究期间,他从理论物理学角度,探讨了高速核鱼雷大潜深控制解决方案,在博士研究期间,他提出了流体中高速运动物体的智能控制理论。在学期间,福山的学术成果颇丰,毕业后不久,他就成为日本最年轻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

    实际上,福山的研究成果有重要的军事价值,它为高速鱼雷水下变轨和制导提供了理论基础。然而,福山引起亚太情报局的注意原因,不仅和他涉足的敏感领域相关,而且还与他的激进政治主张有关。在帝国理工学院就读时,福山是激进的学生领袖,上大二时,他就公然为复辟军国主义摇旗呐喊,主张帝国海军应使用武力拓展海上疆土。

    核鱼雷加上激进思想就成了一对致命的组合,因此,福山在学期间就进入了亚太情报局的视线。随着他对水下核控制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福山力主帝国军队加大开发投入,尽早实现核鱼雷的微型化和高速潜行。

    福山甚至妄言,当日本列岛的安全受到重大现实威胁时,特别是面对中国这个无法战胜的庞然大物时,帝国海军应采取先发制人的打击,在决定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毫不犹豫地率先使用核鱼雷。

    福山还为他的主张提供了理论基础,他认为战术核鱼雷杀伤威力巨大,适合用于攻击东海舰队江苏号航母等大型水面舰艇。从本质上看,核鱼雷使用微型战术核弹头,因此不属于真正意义的核武器,核鱼雷是在水下爆破的,它对环境的损害将非常有限的,而且是可以修复的。

    根据亚太情报局提供的背景资料,福山是个中日混血儿,父亲是日本人,敌国理工大学物理系教授,在引力波应用研究领域颇有造诣。福山的母亲是中国人,知名天体物理学家,早年,她选择了著名的帝国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想当年,福山的母亲刚到日本的第一个春天,正值樱花盛开时节,校园小路上到处飘落着粉红色的樱花花瓣儿,充满了

    浪漫色彩。

    周末一大清早儿,她匆匆赶往实验室加班,晨光下满树的樱花让她不由地放缓了脚步,放眼望去,飘落的樱花铺满了校园小路,一片粉红色的世界,那美景恍若仙境,美不胜收,令她流连忘返。

    或许是天意,正当她注目赏樱之时,福山的父亲恰好经过这里,朦胧中,她那婀娜的倩影在不经意间成了画中人,她在赏樱花儿,他在赏美人儿,这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了这对俊男美女。有道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四个月后,福山的双亲沿着那条樱花小路走向了婚姻的殿堂。

    这段速成的姻缘显然缺乏时间考验,或许还有更深层次的文化差异因素,福山一岁时,他的父母就分居了。福山母亲完成博士后研究时,恰好赶上日本经济低迷,研究基金匮乏,加上天体物理专业就业面狭窄,她用了半年时间都没找到与其专业相关的工作。

    此时,恰好上海交通大学天文系公开招聘讲师,福山的母亲毅然选择回国。但在父亲的坚持下,加上目前初回上海立足未稳,福山就留在了东京,和他父亲一起生活。

    人的大脑或许是宇宙间最奇特的东西,福山长大后,他的大脑中产生许多极端意识,在其行为上也充满悖论,可这似乎并不影响他杰出的科学能力,也不妨碍他来华从事学术交流活动。在博士后研究期间,福山每年都要去上海一次,除了看望母亲,他还到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等单位做学术报告。

    期间,因中日关系出现波折,加上其研究内容非常敏感,福山在上海的学术交流活动也遇到了不小的麻烦,而且多次受到特高课的阻挠和警告。可福山就是福山,他在科学上出类拔萃,但在行为上我行我素,丝毫没把特高课放在眼里,直至他被命令禁止登上飞往上海的航班。

    事实上,盯上福山的不只是中国国家安全机构,日本的特高课也早就盯上了他,只是原因和目的各不相同,中国视福山为潜在威胁,而特高课却将其视为潜在的情报资源。

    特高课阻挠福山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希望通过压迫福山的活动空间,迫使他为特高课搜集情报。果然,特高课向福山亮出了底牌,他们要求福山为其在上海搜集情报,以此换取他前往中国的自由。

    要么是骨子里非常自私,要么是非常爱国,福山居然爽快地答应了特高课的要求。实际上,特高课最初判断,福山在答应合作条件之前极可能会全力抗争,所以,福山的快速反应让特高课颇感意外。不管怎么说,福山此后来华更加频繁,他的足迹也很快走出上海,逐渐进入江苏和浙江地区。

    然而,在某些专业领域表现出卓越能力的人,也通常会在常识

    问题上表现得低能,与其杰出的学术造诣相比,福山在间谍这个领域干得就不那么得心应手。或许是出于对完美主义的不懈追求,在搜集核情报过程中,福山经常在细节上画蛇添足,可想而知,福山很快就进入了亚太情报局的侦查视野,他的谍报活动也受到严密监控。

    两年前,福山忽然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他没有再来过中国,亚太情报局在日本也找不到他的踪迹。现在,福山突然登上赤城号航母,东部战区军事情报局担心他的出现可能与微型核鱼雷有关,因此命令对日情报处采取一切必要手段,尽快查明情况。反谍报科接到命令后,郑飞带着程潜来到海雕情报营,与戴勇商讨联合情报搜集行动,徐烁恰好也在。

    戴勇:“在虎鲸-tuv实战检验中,我们扮演的都是配角,没想到搂草打兔子碰上个大家伙。”

    郑飞:“这件事情非常重要,福山登上赤城号的目的很可能是实地考察,如果他的使命与核鱼雷有关,这就意味赤城号航母战斗群今后可能搭载微型化战术核武器。战区军事情报局命令我们,使用一切必要手段查清真相。”

    戴勇:“福山纵有三头六臂,他也不可能在车库里搞核武,我们应从他的供职单位入手,动用情报资源从那里查起。”

    郑飞:“日军秘密研发核武已有时日,为避开和平宪法和国际社会的监督,他们把高度敏感武器项目模块化,将其分散到日本列岛各处,深藏于无数个科研机构中。美国占领并控制日本长达一个世纪,但未能从根本上控制日本的秘密武器开发,我们也没有掌握日军核武计划的全貌。所以,福山是个很好的突破口。”

    戴勇:“你是先找到福山,然后监控其活动,还是想抓捕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