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风云
字体: 16 + -

第15章 瞒天过海(5)

    铁骐:“你是说这可能是一枚微型巡航导弹?就目前科技发展水平而言,战术核弹头的微型化几乎到了极限,微型导弹根本无法搭载任何类型的战术核弹头,至少在可预见的将来,我们也不用担心这点。何况江苏号的近防能力货真价实,即便敌人造出这类导弹,它一旦进入江苏号的近防火力圈内,也将有来无回。”

    虎鲸-tuv在二十米水深一路向西潜行,忽然,它探测到主动声呐信号。虎鲸-tuv的智能系统实时分析周围环境,它发现前方不远处有一只正在迁徙的大海龟,其形态特征可骗过声呐传感器。虎鲸-tuv加速前行,追上海龟并躲在海龟身后,以同样速度与其伴行。

    赵虎:“我们探测你的声呐信号了,你能听到什么?”

    铁骐:“又是你们在搞鬼?在西北三十三海里处,我们的声呐探测到一个体积微小的不明潜航物,在水下匀速运动速度达到十八节,其特征不像鱼类,疑似微型无人潜航器。可我们还没来得及锁定它的坐标,信号就消失了。”

    虎鲸-tuv距离江苏号还有三十海里,它上浮至水面,机翼上的螺旋桨和尾部泵喷系统同时发力,朝着江苏号航母所在海域高速机动。在水面疾驰途中,虎鲸-tuv同时探测到主动雷达和声呐信号,它当即关闭机翼上的高效电机,只用尾部超静音泵喷系统低速推进。

    铁骐询问道:“这是空海潜一起上呀!你们这次总共带来几件海军装备?”

    赵虎:“探测到我们的微型水面舰艇了?”

    铁骐:“我们的确探测到微型物体在水面高速疾驰,速度达到五十节,雷达反射面积小于一平方厘米,但很快就消失了。随后,在西北方向约二十八海里处,我们断续探测到类似信号,但信号较弱且不稳定,物体缺乏快速移动特征。”

    赵虎转过身,询问虎鲸中队的意见,罗川指出:“根据杨舰长的反馈信息,半潜状态是雷达和声呐探测交汇处,两种信号都能探测到,但都不给力。我们就充分利用泵喷系统的超静音性能,把航速降至五节,低速推进虎鲸-tuv,在半潜状态下抵近江苏号。”

    赵虎:“嗯,我看行,现在太阳已经落山,海水都变成暗灰色,随着时间推移,虎鲸-tuv被可见光看到的概率会进一步降低。”

    罗川:“过一小会儿,如果虎鲸-tuv处于半潜状态,用肉眼或可见光观察时,预计其可视距离不会超过二十米。”

    由于虎鲸-tuv舱内携带的功夫熊猫非常轻,秦淮选择的四叶螺旋翼和电机功率有限,无法抵御强风,吴畅把相关参数都录入到智能数据库中,供虎鲸-tuv决策使用。此时,江苏号所在海域风力四级,虎鲸-tuv根据风向和风力,迂回到

    江苏号舰尾处,这样就能顺风把功夫熊猫投送到甲板上,使其不至于吹到大海里。

    虎鲸-tuv此时的航速只有两节,完全依靠密闭泵喷系统推进,它成功抵近江苏号后,在舰尾二十米远处停了下来。它在半潜状态下打开功能舱,功夫熊猫外加四叶螺旋桨转动起来,几乎听不到一点声音。

    脱离虎鲸-tuv后,功夫熊猫开始缓慢爬升,同时借海风推力向江苏号运动,当功夫熊猫上升至甲板水平面的高度时,它恰好位于江苏号舰尾不远处,几秒钟后,它稳稳地降落到航母舰尾的甲板上。

    完成投送任务后,虎鲸-tuv的三个高效电机同时工作起来,它以五十节速度高速驶离江苏号航母,这么做有两个目的:一是测试快速脱离目标和紧急避险能力;而是测试航母近防反应能力。

    江苏号没注意到功夫熊猫登上甲板,但航母近防系统探测到了高速离去的虎鲸-tuv,甲板上响起警报声,大功率探照灯立刻把附近海域照得如同白昼。铁骐感觉这个疑似微型无人机快艇应是赵虎派来的,他询问道:“参谋长,抵近江苏号的快艇是你们的吧?”

    得到赵虎的确认后,他下令解除警报,自己带着作战参谋登上甲板。在水兵的指引下,铁骐看到了舰尾甲板上的功夫熊猫。当它的内置传感器探测器探测到移动信号时,这只呆萌的玩具熊猫立刻活跃起来,它的身体开始左右摆动,口中不断重复着:“真正的武士决不后退!”

    铁骐从甲板上拾起功夫熊猫,他不禁笑道:“这个赵虎,亏他想得出来!”

    铁骐把功夫熊猫交给身边的作战参谋,他若有所思地对说道:“我们回去得好好研究一下,看看是否有必要强化针对微型无人机或无人艇的防范。”

    在对抗江苏号航母的实战检验中,虎鲸-tu的表现令人非常满意,它在半潜状态下的隐秘潜行能力尤其出色,如果再给它包裹上隐形皮肤,预计在掠海飞行时,它将同样拥有卓越的隐身能力。

    实战检验成功极大鼓舞了虎鲸中队的士气,队员们个个摩拳擦掌,积极准备进行新一轮检验,他们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日本海军的赤城号。

    说不清是天意还是缘分,郑飞和罗川这对搭档,命中注定要再次走到一起。几个月前,郑飞前往对日情报处报到时,他就和罗川打过招呼,因当时他们之间没有工作上的交叉,军事情报局和虎鲸突击旅又不在一个城市,半年多时间过去了,郑飞和罗川都在各忙各的,还不曾见过一面。

    自从虎鲸-tuv海试成功后,罗川就一直带着他的队员们开动脑筋,继续完善三栖无人机的性能,期间经过无数次人工智能模拟和试验验证,积累的大量测试数据。今天,虎鲸中队的

    研讨的议题依旧是隐身性。

    罗川:“虎鲸-tuv低空飞行时,其雷达反射面积约小于一平方厘米,在低速航行下,加上空潜切换,它的隐身性能已能满足实战要求,但它无法最大限度发挥出速度和机动优势。特别是在抵近赤城号这类高价值目标时,我们还需进一步提升其隐身性能。”

    秦淮:“我们设计了三种办法降低雷达反射面:1)用隐形皮肤覆盖全机;2)改变机身几何形状;3)强化电子战模块处理能力;4)任意两种方法的组合。”

    韩潮:“改变机身形态可降低雷达反射,但同时也改变了流体动力学特征,造成水面运行阻力增大,机动速度随之变慢,据此看来,第二种办法不太可取。”

    吴畅:“强化电子战模块有效,但机载模块体积和复杂程度也随之增大,性价比较低。”

    秦淮:“测试结果显示,使用隐形皮肤效果最好,雷达反射面积可降低一倍,但机身涂层成本增加三倍,如果不考虑成本因素,隐形皮肤应属首选方案。”

    尹鸿:“虎鲸-tuv在水下潜航时,声呐反射比较弱,我们在虎鲸-tuv机身加装超薄消声瓦后,其声呐反射显著降低,但消音瓦有一定厚度,它会改变虎鲸-tuv的浮力和流体外形。”

    博涛:“体积和浮力增大造成虎鲸-tuv下潜速度变慢,因气动外形的改变,其飞行速度和机动性能也有所下降。”

    杨澈:“隐形皮肤非常薄,不会影响机身体积和浮力,而且,复合隐形皮肤可同时降低雷达和声呐反射,但成本至少增加五倍。”

    罗川:“我们的测试数据显示,使用复合隐形皮肤后,虎鲸-tuv可同时做到雷达和声呐隐形,在这种情况下,它抵近赤城号这类极难对付的目标时,几乎可以做到全隐身。从实际效果看,五倍成本是可以接受的,除非有更好的解决方案,我们今天就暂定使用隐形皮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