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下乱世
字体: 16 + -

第六十三章 雨中桥

    刘备直挺挺地站在桥边,将雨簦的手柄斜靠着肩膀,时不时地转动两下,甩出了一些水珠,另一只手轻轻地摆在护栏上,四根手指依次有规律地起落,他歪斜着脑袋、表情淡定,扫视着周围的房屋,也打量着偶尔一两个路过的行人。

    桥下的小河正快速地往下游前行,这大风大雨的夜晚更使得水流湍急,给人一种不太安全的感受。

    一道闪电,把眼前的环境给照亮了,只见一个衣装贵气的男子,快步往桥的方向走来,右手举着雨簦,左手则紧紧地抓着右手的衣袖,他不断地四面环视,看起来十分慌张,紧跟着的惊雷声把他吓得浑身一个哆嗦,差点滑到。

    刘备单耸起了眉毛,看着快湿透的董承走到跟前,见他已有些微喘,并抬手抹了一下额头的汗水。

    “董将军。”

    “刘亭侯。”

    二人相互作揖致礼。

    “这么晚了,将军约刘某在室外相见所谓何事?”刘备将脑袋正了回来,刻意露出有些紧张的表情。

    “皇帝给了我一封密诏。”董承凑近了刘备,脑袋左右环顾一下,非常轻声地说道,同时从衣袖中取出了一块团在一起的黄色绸布。

    “诶,将军小心,风雨太大,别淋湿了,化了字迹。”刘备两眼注视着董承,伸手盖住了他手中的绸布,以挡住雨水。

    “玄德放心,我特地建议皇帝用印墨书写,一旦上布便难以化开了。”董承依然左顾右盼,把密诏往刘备的手中塞去。

    刘备接过了密诏,掂量了一下,被印墨书写后确实感觉沉了许多,不过这些情况都在预料之内,毕竟风雨交加,为保准确传达旨意,这么做是稳妥的。

    打开密诏后,雨水顺着大风一滴滴地打在绸布上,不一会的工夫,密诏就被淋湿了,但上面的字迹确实只出现了一丁点的毛边,依然清晰可见。

    “将军想得真是周到,看来即便落入河中,短时间内也难以化开了。”刘备一边浏览着诏书的内容,一边夸赞着董承。

    “可分量过重,恐怕会沉入河底。”董承一听,稍有慌张,伸手架在了刘备和护栏之间,免得不小心掉进河里。

    刘备抬眼又看了一下董承,见他已逐渐消除了先前的慌张,竟然开始变得有些神情自若了。

    “诛杀曹操?”刘备极其轻声地默念出来,转动了一下眼珠。

    “正是!”董承突然大声地回答,根本不像是与刘备秘密相约,这句话似乎更像是在发出信号。

    突然,两旁的房内冲出了许多个身穿铠甲的士兵,手持武器、迈着大步冲到了桥上,地面上水花四溅,雨水打得铠甲的表面湿漉漉,映着四周窗户里透出的昏暗烛光,微弱地闪烁。

    又一道闪电照亮了这一片区域,刘备看到在士兵的身后,缓步走来了三人,曹操在中间,左侧是荀彧,右侧是夏侯渊,紧挨着曹操,正为他主公举着雨簦。

    ……

    汉献帝刘协正在回寝殿的路上,突然被一人低头作揖地拦住了去路。

    “将军为何会突然来访?”

    “陛下是不是已下诏诛杀曹丞相。”

    “什么?你怎么这么快就会得知此事?朕才刚和董将军商……”

    “陛下先不要着急,臣就是为此事前来,现在并非好时机,还请陛下三思。”

    “那……将军到底有何打算?”

    “事关重大,恳请陛下再下一道诏书。”

    ……

    大风不停地猛力拍打着雨簦,即便是夏侯渊这般的武将,握着长柄依然是摇摇晃晃的,荀彧更是需要双手才能抓牢,除了头部和肩膀,几乎其它部位都免不了遭受雨水地侵袭。

    曹操特意选择了和刘备一行人没什么交集的夏侯渊跟随,以免其他将领会因战斗友谊而手下留情。

    惊雷响起,在场的所有人都不为所动,士兵们围城了一个弧形,刘备和董承站在中心,贴着护栏。

    “董将军,你和玄德在此商议何事呀?”曹操露出了阴险的笑容,两眼像是两把锋利的尖刀,穿过士兵,向刘备和董承刺来。

    “雨天,屋里有些闷,便和董将军出来散散步。”刘备面不改色,歪嘴坏笑,同时用衣袖挡在腹部,非常隐蔽摆弄着手中的密诏,“曹公想必也是如此吧?不过竟然带这么多将士,身为丞相果然不同凡响啊。”

    “散步?笑话!”董承立刻走开,靠近了周围的曹军士兵,抬起胳膊用力地指着刘备,“丞相,刘备欲要行刺你!凭据正藏于他手中!”

    “可有此事?”曹操侧了脑袋,看向了刘备的双手,“玄德呀,可否让曹某看一眼呢?”

    “哈哈哈哈,一块破布而已,有何可看?”刘备大笑起来,随手将密诏大力地甩进了河里。

    “我早就料到你会如此做,先前我已说明印墨书写的绸布定会沉至河底,你居然还……嗯?”董承本是自信满满,他约在河边是打算引诱刘备丢弃密诏,一旦入河下沉,便不会迅速漂远,可派将士下去打捞;另外可在解决掉刘备之后,直接推下,毁尸灭迹。

    但万万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团在一起的密诏竟然浮了上来,随着河流飞速往下游冲去。

    “这、这是为什么?”董承瞪大了眼睛,完全摸不着头脑。

    “外圈的士兵快随我来!”荀彧立即高喊,往密诏漂走的方向追去,约十来个士兵快步跟在了后面。

    “董将军,你的早知也是刘某的早知啊,哈哈哈哈!”刘备扔掉了雨簦,双手摆在身后,昂首挺胸,傲慢地扫视着眼前的众人,“这雨,挡了也没用。”

    雨水迅速淋透了刘备的全身,大风吹起了他的衣袖,他站在原地,一副胸有成竹的架势,仿佛一切尽在自己掌握。

    曹操沉下了眉毛,先前的笑容已经消失不见,将视线转向了董承。

    董承则一脸的无助,不敢正视曹操的眼睛,他完全不知所措,再度露出了慌张的神情,不过这一次是发自内心的。

    ……

    一位女子俯下身体,伸手捞起了漂来的密诏,甩都不甩一下,便立刻塞进了衣领中,举着雨簦,缓步离去了。

    不过一会,荀彧带着士兵赶来,但注意力都集中在河里,完全没留神这位居然在雨夜出行的女子,与她擦肩而过。

    “诏书呢?怎么不见了?”荀彧的眉毛几乎拧在了一起,边跑边查看着河流里的状况,“难道沉了?快下去捞!”

    “军师,刘备会不会丢的是假的?”一个士兵怀疑地问道。

    “不可能!此种绸布只有宫中才有!别多嘴!快下河去找!”荀彧十分确信刘备丢出的就是密诏,冲着士兵大吼起来。

    “是!”士兵不再多说什么,双手作揖,随后全都跳进了河里。

    荀彧烦躁得很,也扔掉了雨簦,在河边的石台上来回走动;士兵捞了一处毫无所获之后便又再往下游行走一段,继续打捞。

    “绸布理应早就该沉,为何到此处才消失不见?”荀彧开始思考起来,眼珠划着圈地转动,默默在心里念叨,“若是沉了,便会立刻减速,应该就在附近,为何打捞不着?”

    闪电再一次劈下,雷声紧随其后,大风不断、暴雨倾盆,而荀彧则完全不在意这些,他低下了脑袋,闭上了眼睛。

    “难道是被人先拿走了?”荀彧开始回忆着经过的路上,“一路追来,似乎并没有几个行人,而方才只有一位……女子?”

    “不好!”荀彧大叫一声,突然睁开了眼睛,猛地回头,朝身后望去,早已四下无人,见不到那女子的踪影了。

    ……

    “混账!我早说过不再男扮女装了,居然又来一次。”张飞穿着女人的衣服,自言自语道,快步行走在小巷里,往客舍的方向去了,“幸好拿到了,果然是遇水不沉。”

    张飞从衣领中取出了密诏,完好无损,原本早就已经湿透的绸布竟然自行在往周围排水,已经快干了,他边走着边解开了先前刘备悄悄系上的一个结,里面裹着虞姬的圣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