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尽江山
字体: 16 + -

第二十六章 得手

    朝堂上面的争斗不会随着并州叛乱的发生而有所顾忌,相反则是变得更加剧烈。

    不管户部尚书程茂有没有借赈灾的名义中饱私囊,还是暗中开采铁矿私自冶炼兵戈,单单是在他赈灾之后发生了乱民反叛,成为开文帝执政二十多年以来第一次叛乱。就是一个赈灾不利、使民反叛的罪名也足以将他拉下户部尚书的位置。而另两项罪名如若查实,那么程茂只会落得一个三族流放、亲族问斩的下场。

    而现在朝堂上景宁两党之争便是围绕着户部尚书与镇压叛乱的人选。

    首先是何人前去并州平叛。

    朝堂上的众位大臣们从开文帝处探听得到的消息,陛下想要属意一位皇子去平叛。而开文帝现有的子嗣中有三皇子宁王和五皇子景王,刚回来没有多久的七皇子淮王、只会读书有些迂腐的二皇子安王、畏惧刀枪胆小的四皇子蜀王、号称京中一霸的纨绔八皇子楚王、以及还没有成年的九皇子。

    无疑风头最盛的便是宁王和景王,还有便是能征善战的便是淮王,余下的便不再期望。

    但是对于景王来说,他自己手上没有可以信赖的将领,更加没有听从他号令的兵卒,哪怕他手上有着文韬武略,也难以施展开来,更何况平叛若是成功还好,但是一旦失败了那么就说明自己有些无能,就意味着自己争夺皇位的机会会变得极其渺茫。总的来说他输不起,现在他的情况已经算是不错了!不求无功但求无过!而且景王自己也有自知之明,军务上面根本就是一窍不通。

    而对于宁王,本意上宁王其实是很想要去平叛的,他自身便是一个武艺高强之辈,比起诡计丛生的朝堂,他更加喜欢上马征战的感觉,但是现在朝堂上几方势力都在为户部尚书这个位置打破脑袋,而原本户部尚书便是他的,每年从中获取的利益不知何几。如果为了平叛而失去一个六部的话,那就是得不偿失了。所以宁王的打算便是先将户部尚书的位置拿下,等尘埃落定之后再想个办法去并州混上一波功劳。到时候两边都得利!

    至于淮王苏若煊,在朝堂上貌似没有那位大臣肯正眼相看于他,甚至若不是重要的大朝会,他都不会来参与,自从回来之后,不是在王府里面无所事事便是与齐王一般流连于忘归楼这等有辱斯文之地。

    今日上朝开文帝便问道:“那位皇子愿领兵前去镇压叛乱?”

    结果朝堂上一片静寂,竟是无人肯挺身而出。

    宁王与景王则是互相推脱,都想要将这平叛的机会推到对方身上,连带着两党之间的互相夸赞。宁王的人夸景王如何厉害,景王的人则说宁王如何能征善战。推来推去整个朝堂就像是一个集市,热闹非凡。

    到最后就连开文帝都有些烦了,他也知道并州之地地处险要叛乱若不及早镇压则会占据整个并州。叛乱并不可怕,他怕的是如果北燕从北方抽出手来,混乱的并州无疑是最好的入侵之地,到时候三年前的灾祸将会重现,想想便是不寒而栗!

    一想到这里,开文帝便是怒气冲天,难道要等到北燕兵临城下这帮人才会懂得居安思危么?

    “都给朕住嘴!”开文帝大怒道:“既然如此那朕也不管你们了!等你们决定好了叛军都打到皇宫了!”

    一众大臣诺诺不敢言,尽皆伏跪于地。

    “你们两个太让朕失望了!平日里如何争权夺利朕不管,但是这等涉及到江山社稷安危的大事居然还要相互推诿,难不成你们要朕亲自去亲征么?啊!”开文帝暴怒道。

    “微臣惶恐!”

    “儿臣不敢!”

    满朝文武尽皆跪服于地说道。

    “既然你们两个不愿意去!那好,朕便不让你们去了!”开文帝失望道,尽管心中早有了人选,但是对于自己宠爱的两个儿子,他还是比较希望他们能够为自己分担,但是到头来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传朕旨意,封淮王苏若煊为讨逆将军兼并州代刺史,点一万兵马,三日后出征并州。”开文帝道。

    跪伏于地的苏若煊起身来到中间,朝着开文帝跪下。

    “儿臣领旨!”

    “赈灾平叛事大,六部必须全力配合,该给予的物资兵器不能拖欠,御马监必须为大军提供三千匹战马。”开文帝说道。“户部侍郎齐辜何在?”

    由于户部尚书程茂已经被罢免且回不来,现在户部只剩下两个侍郎,而另一个户部侍郎孔闵则是老迈加上病疾缠身,所以现在主事户部的便是齐辜,代理着户部,若是无其他意外,那接任户部尚书位子的便是齐辜。

    “陛下,微臣在!”

    “限令你三日内调集一万大军一月之内的粮草,不得有误!”

    齐辜脸色有些发苦,现在国库真的是很不“充裕”,各方各面都需要钱财,还被自己背后的主子宁王偷拿了一些,剩下为数不多的银钱还被程茂以赈灾的名义席卷一空,要筹够那么多粮草,这根本不可能。

    “陛下!微臣…”

    “嗯!”开文帝看着齐辜欲言又止的神色,有些平息下来的怒火又一次要上涌,强自压抑住怒火道:“齐辜,你可是有难言之隐,莫道国库内已经没有银钱了!今年的国库可是收入了六百万两银子,难道都花光了?难不成是朕修建皇陵用光了?”

    此时的齐辜已经冷汗直流,离下一次税收还有不到两个月,若是寻常时候还可以等到税收之时挪用来填补,但是这并州叛乱来得实在是太过突然,将一群人打了个措手不及!现在国库实在是真的没有多少钱了!总该不会凭空变出银两来吧!

    他看向宁王,希冀宁王殿下能够出来帮他解围,毕竟国库里面能够流动的银两大部分都是进了宁王的腰包,但是宁王无视了他的目光。

    谁都看得出来开文帝压抑着的怒火,这个时候跳出来,根本就是吃力不讨好。

    齐辜的心一下子就凉了一半,他知道现在靠宁王是没有用了,能不能保住自己的官位乃至于性命就只能靠自己了!

    “陛下!微臣有本上奏!”

    这个时候一名官员站了出来,手持芴板跪道,此人正是户部郎中史钧。

    “爱卿有何事上奏?”

    朝堂上所有大臣的目光都集中在史钧,因为很多人都不知道户部还有着史钧这个郎中,因为在几乎所有人都是宁王的人的户部里面,这个人的性格孤僻,不吃宁王那一套,不过做事情谨慎而又没有过错,让宁王一党抓不住他的把柄,无法剔除!而且这人也不投靠景王,是一个中间派。所以被宁王一派的人排挤到一边,任何事都轮不到他的身上。

    就连齐辜也是疑惑地看向史钧,这个从不参杂朝堂上的事情的郎中,想要干什么?

    “启禀陛下!微臣虽不是都察院的御史,但是见到户部的官员贪赃枉法,实在是有愧于微臣的良心啊!到了能够动荡我大周社稷的叛乱发生,微臣实在是不忍心看着他们如此破坏大周江山!”史钧铿锵有力说道:“陛下,微臣弹劾户部尚书程茂、户部侍郎齐辜、户部郎中蒋蕴、户部员外郎梁永等等诸位大人,相互勾结在一起,不断掏空国库,将之化作自己的私利。致使国库多达六百万两的国税已经被掏空得所剩无多!若是没有意外的话,恐怕现在国库里面只剩下各位大臣们两个月的俸禄了!”

    “陛下,这是几位户部官员的罪状,还请陛下御览!”史钧从怀里取出一本账本。

    方继从上方走了下来接过这本账本,将之交给开文帝。

    开文帝的怒气几乎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了!但是他还是忍着翻开面前得账本。

    “开文十七年二月,工部欲修建堤坝抵御洪水灾害,遂提一万两千三百两银子,实则乃是三万两…”

    “…”

    “开文十八年七月,修建帝陵,原需耗银五十万,实则提为八十万…”

    “…”

    “开文十九年一月…”

    …

    “禀陛下,这仅仅只是微臣在户部三年内收集到的罪证,而程茂以及齐辜等人已经在户部任职长达十年之久,其中被贪赃掉的国库不知凡几,还望陛下明察!”史钧叩拜于地道。

    “陛下,微臣…”

    “够了!来人,将这几个为官不仁的贼子给我拿下!”开文帝大喝道,怒火已经烧红了脸庞,“着令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展开调查,逮捕相关官员,并查抄其府邸,看看他们将朕的国库挥霍得如何富丽堂皇?将他们的贪赃而来的银两全部充入国库之中!”

    齐辜面若死丧,几欲昏聩!一切都完了,没有想到史钧这个平时沉默寡言之人竟然如此厉害,竟一下子趁着陛下暴怒之时将他们一网打尽。早知如此!欸!早知如此啊!

    一同被侍卫拖走的还有着几个户部的官员,其面色也如齐辜一般。

    而宁王则是仅仅咬着牙,愤恨地看向史钧,心底不是发下多少个誓言要将此獠凌迟,以泄他的心头之恨,从现在开始,他的户部不再是他的了!他在户部的人马一下子就被打掉了一大半,剩下一些小虾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而接下来掌控这户部的不管是不是这让他恨之欲狂的史钧!都与他无关了!

    而自己失去了最大的钱粮来源,接下来的苦日子不好过了!

    没有想到素日里沉默寡言甚至可以说是老实人居然如此厉害!

    “陛下!微臣深知并州之事乃是关乎国本的大事,食君之禄当做忠君之事,国库被那些贪官污吏亏空了!没有银两去打仗!何解?”史钧道。“仗还是要打,并州的灾民还是需要粮食去安抚。微臣的俸禄虽然有限,但是即便是每日清茶淡饭也要将自己的银子全都拿出来,以保我大周的江山社稷。”

    “因此微臣将家中先祖遗留下来的传家之宝典当出银两,用以当做淮王殿下出征的军费,还望陛下恩准!”史钧再次叩拜道。

    龙椅上开文帝龙颜大悦,没有想到史钧为了大周能够做到如此!

    “好好好!史爱卿果然是忠臣啊!为了大周能够不惜散尽家财,朕今日就决定史钧担任户部尚书一职,史爱卿万万不要辜负朕的期望啊!要尽快将户部运转,不要耽误了税收!”

    “微臣谢陛下隆恩!”史钧叩拜之后旁若无人般退到一旁。

    “若煊,即刻去准备出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