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尽江山
字体: 16 + -

第二十五章 帝心(加一更,求收藏求推荐!!!)

    炙热的烈日挥洒着令人难以承受的酷暑,热浪袭来之下街道上的行人渐渐稀少,皆是寻找阴凉之地避暑而去!而大周的都城江宁地处于江南地区,闷热的天气更是令人心生烦躁,难以平静。

    此时大周的统治者开文帝正在御花园中饮用冰茶水,疏解着今早的烦躁。

    面前的一堆奏折看着就令他心生厌恶,连日来不断处理着这些繁琐的杂事乱事,本就没有多少耐心的开文帝早就积累了怒火,而今早的事情更是让他大发雷霆。

    派往并州赈灾的官员中,平南县的县令因为处于并州通往大周的通道出口处,得以捡回一条命,但是还是狼狈不堪地逃了回来,衣衫不整地上了大殿,还带回了一个令朝堂震惊的消息——并州“起义”了!

    这下安稳坐在龙椅上二十多年的开文帝顿时坐不住了,这可是他登基以来第一次发生的叛乱,其影响不可谓不重。

    开文帝当场大发雷霆。又是这个并州,怎样都处理不掉的麻烦!于是被幽禁了一个多月,刚刚出来参加朝政没有多久的景王被开文帝气得将奏折砸到他的身上。令一旁的宁王暗笑不止,心里暗想着此刻景王必是圣宠已失,那么自己暗中加把力,那九五之位就落入自己的手中。

    但是宁王殊不知厄运即将降临到他的头上,当听到那个县令如何在叛军中听到程茂将并州百姓们当做畜生来养,还在并州暗中开采铁矿的时候!一阵昏天黑地袭来,狂风暴雨的目标已经转变到他身上。

    毋庸置疑,程茂这个户部尚书肯定是当到头了,而整个朝堂上的官员都知道程茂背后站着的是什么人。

    大周自开国以来便将盐铁收归官营,因为盐是百姓必须的东西,影响着国家的安稳。而铁更是重中之重。殊不知这些铁矿可以炼制出多少兵器,昔日始皇帝为防百姓造反尚且需要尽收天下之兵。

    私自开采铁矿,这可是死罪中地死罪!可以料想得到程茂的下场,更何况还有着借着赈灾之利私自中饱私囊,不将受灾的百姓放在心里,致使并州版乱。

    一下子归属于景王一派的御史纷纷弹劾程茂,尽力将开文帝地怒火引向宁王。好让景王脱身而出。就连投向宁王的御史也不得不站出来弹劾一翻,只是言语较为轻罢了!

    现在并州只剩下最后一个并州城还在掌握之中,如果不是北燕正在忙着应付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而无力南下,可想而知北燕趁着此次并州打乱出兵,占据下并州之后,一直到江宁几乎是无险可守,到时候三年前的兵临城下将会再次上演!

    一想到三年前的兵围江宁,即便是冰冷的茶水也无法浇灭他内心的烦躁,若不是还有着苏若煊这个肯宁死不降死战到底的儿子,自己恐怕就成了一个亡国之君了,到时候还有什么脸面下去见列祖列宗,后世地史书怎样书写评价自己?一个荒淫地昏君?

    开文帝虽然荒诞了些,但是还是比较注重自己身后的名声的。

    一想到这些词语,开文帝不由得打了一身寒颤,这是万万不能够的!

    这时候想到淮王,想起三年前自己顾忌他功高震主,被一群大臣们唆使着将他派遣至北燕当为“质子”,纵使三年时间使得他对苏若煊的感情有些淡了,心里仍旧有些亏欠。毕竟他是她的唯一子嗣,那个帮助自己登上皇位的女人,那个为了他的大业能够将自己的姐姐推向深渊的女人,那个让他深深爱着即便是故去了也永远刻印在他脑海深处永远也不会遗忘的女人。

    那个女人就是他唯一的皇后——独孤语嫣。

    一想到这个背后支持自己的女人,他心里的愧疚更多了,看苏若煊几个月来在朝堂上的表现,一直默默无闻不参与朝政也不参与党争,甚至在府中也不曾宴请大臣,还时常流连于声乐酒乐之中,这在开文帝自己的猜想之中肯定是没有了争宠争位之心了。

    “陛下!国事再重也应当注重身体啊!切不可为了操劳国事而累坏了龙体!”一声媚音打断了开文帝的思绪,开文帝放下手中的奏折,抬眼一看便见到一道靓丽的身影出现在眼前,正是入宫没有几年的贤妃。

    贤妃是他新近纳入宫的妃子,是他最宠幸的妃子,入宫没有多久便一路由秀女提升到了妃位,这足以见到开文帝对她的宠爱,甚至还允许贤妃自由出入养居殿。

    在后宫这个尔虞我诈的地方,宁王和景王的党争也影响着这里,宁王的母妃顾贵妃出身高贵,乃是镇北大将军、晋侯顾毓之妹,手中掌握着三万镇北军,威慑北燕,并且顾家自大周开国以来便是恩宠世家,为了大周的安稳兴盛不知付出了多少的子弟死伤,深得军中将领们的敬佩!别看顾毓手下只有三万镇北军,若是他一声令下,起码能够召唤出十万军队,实可谓是位高权重,令开文帝忌惮不已。

    当初也是苏若煊的母亲独孤语嫣一力支持他纳顾贵妃为侧妃,从而搭上了顾毓这条线,从而在其军队的支持下登上了皇位。但是开文帝对这个顾贵妃很不待见,其性格极其跋扈嚣张,独孤皇后在时还能压制她,尚且有所收敛!但是独孤皇后逝去之后变得更加肆无忌惮,动不动便是斥责动刑,死在她手上的人命不知凡几。

    而景王的母妃李贵妃则是出身于书香世家,在儒林中也是享誉盛名的奇女子。虽然没有顾贵妃那么强大的背景,但是身后乃是支撑着半个朝廷的读书人。而且入宫多年深知处世之道,早就练就了不声不色的城府,拉拢上一些不满顾贵妃的人,与其抗争。

    朝廷上是战场,后宫之中也是一个战场,开文帝为此心烦不已!

    而后宫之中贤妃那里则是唯一的安宁之地,不投靠任何一派,额!至少在开文帝看来,这里他能够享受着清净,安心享乐而不会有人打扰!

    “你叫朕怎能不心烦啊!这些该死的乱臣贼子,不想着如何治理好大周,总是暗中计较着如何贪赃枉法,实在是罪该万死!”开文帝将还没有放下的奏折重重一仍,怒气冲冲道。

    “陛下!这大周的天下在陛下的治理之下蒸蒸日上,即便是那些贪赃枉法之辈也不过是几万官员中的几个而已,何必为此而烦恼?臣妾相信以陛下的雄才大略必定能够开创出一个盛世,堪比秦皇汉武!”贤妃俯身整理烦乱奏折柔声道。

    好似这一声劝谏起了效果,开文帝收起了怒气,但是却叹起气来。

    贤妃见状便走到开文帝的身后,轻轻提起纤弱的双手,放于开文帝额头两旁,揉起来。

    轻缓的动作让开文帝享受了许多,也放松了下来。

    “陛下!臣妾不知晓军国大事,但是外间朝野上发生的大事也以传到后宫之中,未防后患无穷,那等叛乱之事还是得尽早解决啊!”贤妃轻柔的声音抚慰着开文帝暴躁的心灵,让他一下子平静了下来。

    “呵呵!爱妃所言极是!只是这等事情实在不是那么容易处理啊!那空缺出来的户部尚书位子,那两个逆子争来争去的实在是烦不胜烦。而并州叛乱的事情,纵观满朝文武,竟无一人敢领兵平乱,实在是令朕心寒啊!”现在朝廷上很多的武将都是袭爵,祖上能征善战不代表着这些人就能行,殊不知又有几个是纸上谈兵的赵括?

    “镇压叛乱而已,若非陛下龙体贵重,必当御驾亲征,到时候那些乱臣贼子听到陛下的威名,还不俯首祈命?而百姓们也必然安心!”

    “哈哈!爱妃所言极是!这天下还有谁能够阻挡得了朕的步伐?”开文帝开颜大笑,难得听到好话啊!“欸!只是朕不可轻易离开京城啊!而那并州的百姓也是苦久矣!若是只是镇压叛乱,未必能够收拢民心啊!”

    忽然之间开文帝好像想到了什么!

    “好!就应该派一个皇子亲自去镇压叛乱,代替朕亲征,如此一来便都能够解决了!”开文帝龙颜大悦,再次处理起政事起来便更加轻松。

    贤妃陪着开文帝盏茶时间之后便借故回到她的宫殿了!

    回到她的寝宫之后,贤妃屏退左右侍从宫女。

    “回去告诉你家殿下,本妃尽力了!”

    寝宫里面似有人影飘动,但随即边悄无变化,一切回归原本,只剩下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