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夫当立
字体: 16 + -

第四十五章 议定

    “外臣屈文谦(苏湛),拜见秦皇陛下”

    两人双手一辑,深深拜下,这是外臣的礼仪。

    秦皇穿着黑色衮服,戴着冠冕端庄而有威严。

    轻抬手掌,道了声“外臣不必多礼,速速请起”

    之后,宋显文便走了出来,将当日之话,近乎复述一遍。

    如今楚国已经基本稳定了局势,秦国大军南下作用和意义,也只有靠着骑兵来骚扰南郡。

    但北地已经狼烟四起,赵军围攻城阳,三大营也有军士北上防御。

    如果楚国坚持作战,秦国将面临两线作战的状况。

    不仅如此,西陲的这戎狄羌人也会趁机做乱。

    到时候,就难对付了。

    ……

    秦皇锐利的眼神一直盯着苏湛,好像是要找出点什么。

    待宋显文说完,范绌才走上前去提醒一声“陛下,议和一事细节可否?”

    “啊?”秦皇一愣,旋即很吃惊的道:“这便完了?”

    “是,陛下”范绌应道。

    秦皇指着苏湛道“你可是苏湛?那个名动天下的‘鬼狐’?”

    “外臣是苏湛,至于说名动天下便是有名不属实了,也是说来惭愧!”苏湛不卑不亢的答道。

    镇定自若,没有一丝慌乱,很是平静。

    “那么,寡人有一个问题想求教,使者可否答复?”

    “陛下请讲”

    诸臣也很好奇,这个时候秦皇会问什么。

    “寡人好奇,明明是楚国先动寡人的大秦,最后落得大败,为何寡人胜了还得不到一点好处,反而处处为楚国掣肘?”

    “天下变幻,何日起胜者低眉顺眼,而败者却俨然一副胜者的姿态,还请使者解惑”

    抑扬顿挫,起承转合无不体现了一代枭雄的困惑。

    秦皇赢华的话,极具魅力,却又不容拒绝。

    苏湛微微失神,为这极具魄力的君主所叹服。

    说是询问,实则已经了然一切,不过是想给自己一个分析大势的机会而已。

    苏湛对秦皇一辑,接着又对着群臣也是一辑才道“湛以为,秦皇之惑,不外乎势也”

    “昔日韩申之法家,因势而动,讲求以势迫人。国之成败,执政者之得失,无势不可行,无势不以立”

    “度今日秦国,上庸汉中两处大战,皆占有绝对优势,但国势却不可为”

    “自数年前秦郑交战,本是占着优势,谁料崛起了一位不出世的英雄人物文昭”

    一直处于劣势的郑国,与一直图谋郑国的秦国因为文昭而变得异常复杂。

    尤其是,在文昭带领着郑军百战百胜的情况下,更让秦国觉得东进无望。

    这时候,有人献了一个纵敌与离间结合的计谋,引郑国大胜之后再离间。

    这法子很管用,使得本就国力衰微矛盾重重的郑国更加猜忌严重。

    最后,一举消灭了郑国。

    秦国也因打破了之前的六国僵局,而被深深忌惮。

    哪怕是利益上并没有独占,已经分给了诸国,诸国心里也难免这种思绪。

    最为深刻的,也是受利最大的楚赵两国。

    景鞠为千里奔袭的焦挺击败,更是让楚国内心不安。

    大势之下,秦国胜了战争,却失去了国势少了盟友。

    东进局面打开,秦国也为诸国所恐惧。

    “使得秦国东进策略被破坏,而陛下不甘,才有了诸侯分郑”

    “陛下以为利益均沾不仅足以令诸国消除忌惮,也可以使得自己得不到的地方,作为顺水人情送给诸国”

    秦破洛阳,再攻下安邑,使得郑国两个都城被破。

    诸国受恩,畏惧大于所谓‘恩德’。

    “但实际看来,这效果似乎并没有很明显”

    “除了避免四国为联合,反攻秦国之外,并没有什么益处”

    若秦国独吞郑国,必定引得四国共同对付秦国。

    “陛下”群臣之中走出一位官吏,向秦皇一辑后,走出列来。

    又向苏湛一辑,道:“世人传闻苏副使出自鬼谷,而我祖上也出自鬼谷,却不敢与苏副使持一般看法”

    “哦?”

    “张利,张晋之曾孙也,有其曾祖之风”秦臣向楚使介绍道。

    张晋曾是著名的辨士谋士,鬼谷‘一怒而诸侯惧,安居则天下熄’的名声,正是因他而起。

    他擅长的,是诡辩。

    “先祖曾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若是以势论,不如以利来分。赵之所以为驱使,倒不如说是利益驱使”

    “秦胜而不得利呢?”

    “赵看如今之利,许之兵士折损之弊端。诸侯蝇营狗苟,皆为利驱使”

    “退下”秦皇喝退张利。

    也不知刚才那人是如何称其有‘张晋之风’的,竟张口便说了诸侯的不是。

    当真,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简直活该。

    “副使高论,寡人茅塞顿开”

    “只是,若……签了这份国书,寡人有何颜面举国百姓,还请大使谅解”

    “此事,就连寡人也无法想通其中厉害,何况是百姓”

    对于帝王,任何一丝恳切,都很难得。

    屈文谦竟一时不知说什么好,看着云淡风轻的苏湛,立刻又窝着一肚子的气。

    别过头去,索性不插嘴。

    怎奈……

    “陛下,此事皆由大使抉择,外臣不过是拾遗补缺,拾人牙慧的说些无用的话而已”

    一边说着,一边看向屈文谦。

    “你……”屈文谦气的差点跳将起来。

    不过是没给点好脸色,就立刻被报复,他的脸更黑了。

    “屈大使不如舍我巴东江阳八县,也好……”

    “昨夜睡的不好,肠胃里生了些小疾,苏某先走了”又听苏湛从他耳边说了几句,便一辑于秦皇。

    “外臣有些急事,刻不容缓,还请陛下谅解”

    秦皇眼睛一亮,挥了挥手。

    苏湛会意,说罢,便转过宫门走了出去。

    留下脸色发青,不知所措的屈文谦。

    “楚使?”秦皇又轻声喊道。

    “外臣……外臣……也身子不适,还请陛下……”

    这时,范绌走了出来道“如今可是议和,不是儿戏,屈大使切莫躲避”

    抓着机会,秦国群臣自然没有放过。

    屈文谦硬着头皮,一个个说了个遍,最终还是让了五城。

    虽然是地近东蜀的接壤,本就不算重要,也没多少户人家,可却是一片热土。

    最终,并没有其他波折的签下了这份国书,并与秦国一道决议此约可行。

    再三确认无误,屈文谦着随行书佐并史官记下了这次议和。

    秦的巴东二十六县,除了要归还二十一县之外,剩余五县归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