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长歌
字体: 16 + -

第三十一章 维予侯兴,会朝清明

    开阔的平原上,两军对垒,旌旗飘扬。车鸣马啸间,隐隐有金石之声。

    嬴曦坐镇中军战车之上,卫鞅、沈邕分列左右。

    在他对面,是嬴壮麾下近乎他们两倍的军队。

    嬴壮身着重甲,骑马向前,怒指嬴曦,大吼道:“嬴曦鼠子,可敢与我决一死战!”

    嬴曦看着怒发冲冠的嬴壮,微微冷笑,义正言辞地大声道:“嬴壮,到得如今,你还想隐瞒全军将士吗?你弑父自立,大逆不道,这天下安有容你之处?”

    嬴壮大怒,他万万没想到,这个昔日无论怎么折辱都不敢加以反抗的旁支贱种,如今竟然敢给自己扣上一个弑父的帽子。盛怒之下,嬴壮拔剑大喊道:“全体进攻!取嬴曦首级者,封将军,赏金百万钱!”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在嬴壮的激励之下,大量士兵如疯魔一般向前冲击,以秦侯中军为主力,诸郡将士为左右,四万余大军就这般浩浩荡荡地杀向了嬴曦一方。

    嬴曦没有丝毫迟疑,直接擂响了中军鼓,在如雷鼓声之下,早已布置妥当的大量战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击着嬴壮一方的步兵方阵,在此战中,嬴曦恢复了每车七十五协从士兵的规制,以战车与步兵组成的方阵直接与嬴壮展开了一场硬碰硬的战斗。

    与魏光的战斗,因为地势复杂,必须要以奇计制胜。但在这广袤无垠的原野上,只有硬碰硬,方为取胜之道。

    在这样的战斗中,考验的不仅是主帅的智谋,更是在考验将领的临阵应变能力,考验全体将士的勇气。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正是此等道理。只有在这种正面相碰的情形下,平日里对士卒的训练方能见其效果。只有在这血与火的考验中获得胜利的,方为真将军。

    嬴曦之所以敢以两万不到的兵马,对阵人数多达己方两倍的嬴壮军队,其一是来源于对麾下将士的自信,其二则是因为己方有远胜于对方的战车与骑兵。在这平原战斗上,拥有着极强机动性与强大冲击力的车骑,方是真正能够决定战争胜负的法宝。

    百余辆战车有序排列,驷马奔腾,以所向无敌之势直接冲进了嬴壮的步兵方阵之中。一瞬间如热油融雪,竟是势如破竹,直接便冲进了敌军的腹心。

    嬴壮大怒,吼道:“长枪兵何在?”

    一声应令之下,自嬴壮中军之中,忽然杀出一群约有数千人的方阵。阵中将士皆手持一杆七尺余长的枪矛,排列成一种奇特的阵型,向着敌军战车冲杀过去。

    嬴曦时刻注意着场中局势,见对方出动枪兵来对付自己的战车,冷笑一声,擂鼓道:“传令,蒙肃、卫青,进击!”

    一声号角吹彻,嬴曦军队两翼始终潜伏不动的两支骑兵部队,在蒙肃、卫青的率领下以近乎奔雷之势,转瞬间便包抄到敌军的后方。铁蹄滚滚之下,被冲击波及而至的两个步兵方阵开始出现松动,许多将士面对敌军近乎无敌的屠戮,纷纷丢盔弃甲,夺命奔逃。

    嬴壮大怒,挥剑斩杀了几个退后的士兵,震慑住奔逃的将士。随后,只见对方战车阵中,有大批士兵忽然丢掉手里的戈矛,抽出腰间短剑,以有死无生的架势冲向了嬴壮一方的长枪兵阵中。

    在面对战车时,长枪兵可以借着武器长度的优势,对敌军战车造成极大的限制,但他们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便是一旦被人近身,过长的武器便会成为他们的阻碍。

    手持短剑的步兵悍不畏死,迅速贴近敌军身前,短刃交加之下,长枪兵顿时便出现了大量伤亡。

    嬴壮见到场中形势,向来急躁的他已经震怒万分,若非周围将士拦着,恐怕他早已身先士卒,冲进阵中与敌军搏斗了。

    愤怒的嬴壮按捺不住,立刻下令,让自己仅有的一千骑兵冲入敌阵,誓要一举击溃嬴曦的步兵军团。

    见到敌方骑兵冲来,统领前军的嬴雍不仅没有丝毫惊慌,反倒大笑道:“终于来了,贺拔兄,看你的了!”

    只闻军中一声闷雷似的怒吼,贺拔胜率领麾下陌刀兵自人群中冲出,个个皆身披重甲,如神兵天降,在极短的时间内便布好了阵势。

    嬴壮的骑兵在转瞬之间便杀入中军,贺拔胜脸上浮起一抹残忍的笑,他身先士卒,竟是没有丝毫躲闪,直接向敌军骑兵正面冲去。

    他麾下士卒皆跟在身后,直面敌方骑兵。眼看双方下一刻便要碰撞,只见一片片刀光亮起,那在普通步卒面前堪称绞杀利器的骑兵,在这陌刀之下,竟然如白纸一般,瞬间崩溃。陌刀劈砍挥舞,竟是组成了一道近乎密不透风的刀墙,刀锋闪过之处,人马俱碎,瞬间将此处地面染成了一片血红,犹如人间地狱。

    数番攻势皆落入下风的嬴壮恢复了清醒,他见自己败局已定,虽是心中恼怒,但终于还是听从了自己的理智,下令鸣金收兵,全军后撤至龙首原上。借助地势安营扎寨,以图再战,并命人赶赴栎阳,调集援军包抄嬴曦。

    嬴曦也没有深追,下令全军休整,清理战场,做好警戒准备。

    这一战从午后一直打到月亮初升,嬴曦一方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各营将士皆欢呼鼓舞,士气大振。

    但身为统帅的嬴曦却没有露出丝毫喜色,战斗结束后,他独自站在高坡上,望着战场上丢下的累累尸骨,痛心不已。

    这些,都是关中的好男儿,没有死在与戎狄的战场上,如今却要为自己和嬴壮的内斗付出生命的代价。这一刻,嬴曦忽然对自己产生了怀疑。

    幸好,察觉出他微妙情绪的卫鞅来到高坡上,开解道:“如今时势如此,早已容不得你选择,你不必太过内疚。”

    嬴曦笑了笑,没有答话。卫鞅又说道:“如果让嬴壮成为关中之主,以他的性格必然会穷兵黩武,致使雍州永无宁日,如果你觉得愧疚,那便等掌控关中后,多多造福百姓便是。”

    一席话点醒了沉溺在郁闷情绪中的嬴曦,他回过神来,向卫鞅正色拱手道:“多谢先生,曦知道该怎么做了。”

    卫鞅忽然笑了,他缓步向前,与嬴曦并肩,抬头仰望星空。

    一人看天,一人看地,默然无语。

    过了许久,卫鞅忽然说道:“算算时日,应该快到了吧……”

    面对他这没头没脑的话,嬴曦却是郑重地点了点头,说道:“想必就在这两日内了!”

    ……

    栎阳城外十里处,不知何时忽然出现了一支多达数千人的军队!

    为首者骑在马上,嘴唇微抿,面目坚毅,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在他身后,军中的帅旗上,一个斗大的“韩”字赫然醒目。

    自嬴曦回军之后便消失不见的韩信所部,如今却如同神迹,忽然便出现在栎阳城下。

    当初嬴曦与魏光和谈,同意放他们回汉中,但是他提出了一个条件,那便是由韩信率领一支军队,借道汉中,从子午谷北上,直取栎阳。

    魏光虽在当初有趁火打劫之嫌,但嬴曦在有把握将其全歼的情况下选择放他生路,这使得他答应了这个要求,并且派遣其弟魏章率三千军队援助韩信。

    不知为何,魏光隐隐感觉到,嬴曦此人一定可以击败嬴壮,成为关中之主。他虽掌握汉中,但所辖之地缺乏根基,正好夹在关中和巴蜀之间,若是想要在夹缝中生存,要么寻找机会占领其他的丰美沃土以做根基,要么便寻找一个可靠的盟友。

    嬴曦的用兵和深远的谋略,让魏光决定与他结好,至少不能与其交恶。

    韩信率领大军一路赶到栎阳城下,对着城上守军高声喊道:“我乃秦侯下军佐韩信,速开城门!”

    城头守将乃是嬴壮的心腹,见到嬴曦的部将出现在城下,他的心中不禁有些打鼓,在权衡了一番后,终究还是没有理会,直接下令紧闭城门。

    见此情形,韩信也不多费口舌,直接下令攻城。

    ……

    龙首原上,嬴壮的军队在经历一番休整后,大致已经恢复了士气,嬴壮召集诸将,开始谋划向嬴曦发起反攻。

    正在嬴壮满怀自信,欲要将嬴曦一战击溃的时候,一则紧急情报,却瞬间让帐中所有人如遭雷击,不知所措。

    “嬴曦部将韩信率军自子午谷突袭栎阳,关内侯独孤兆、兵曹尚书赵朔、雍州司马韦勣等忽然发难,挟持守城将领,向栎阳士民宣告嬴壮弑父自立的罪行。打开城门,迎接韩信入城,并在调配兵马,准备配合嬴曦剿除逆贼嬴壮。”

    得知这个消息,嬴壮瞬间瘫倒在大帐中。

    当初他在调配军队堵截嬴曦的时候,还特地想到过,汉中之军已败,不可能会从子午谷前来偷袭,便将此处守军全部调集过来。

    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嬴曦竟然会与魏光达成和议,让韩信借到汉中,突袭栎阳。更令嬴壮感到难以置信的是,在此前一向表示对嬴曦极其厌恶的独孤兆,竟然在这个时候倒戈投向嬴曦。

    嬴壮只觉得头脑发昏,浑身无力,他挥手让诸将退下,只留他一个人帐中。

    此刻他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众叛亲离。或许,他也应该明白,什么叫做失道寡助。

    就在嬴壮的大营中流言四起,人心惶惶的时候,嬴曦却率军来到了龙首原下,堵住了嬴壮的所有退路。

    嬴壮选择的营地所在,背靠渭水,南居高岗,乃是易守难攻之地。他本来的考虑是,就算与嬴曦作战不利,也可以退居此处,等候栎阳援军前来对嬴曦形成合围之势。

    但形势急转,栎阳已经成了嬴曦的囊中之物,如此一来,嬴壮的军队便成了无根之水,嬴曦甚至不需要急着强攻,他只需将嬴壮的军队堵在龙首原与渭水之间,等待他们自行崩溃即可。

    双方僵持了约有三日,嬴壮的军心已经开始溃散,不断有士兵逃亡,尽管嬴壮斩杀了十数名被抓回来的逃亡士兵,但仍然无法阻止这一大势。

    如果仅仅是士兵逃亡那也就罢了,最糟糕的是,嬴壮麾下的将领们也都泛起了嘀咕。

    只要有脑子的人都能看得出来,此时的嬴壮大势已去,根本不可能有翻盘的机会。

    ……

    熙宁二年六月二十九,嬴壮军中发生哗变,诸将领将其擒住,献与嬴曦。

    七月初一,嬴曦率军进入栎阳,城中百姓夹道欢迎。七月初五,新平、冯翊、商於、华阴、扶风诸郡守皆来致贺,表示愿上书朝廷,尊奉嬴曦为秦侯。

    嬴曦一一接见与安抚了诸多郡守,命他们一切如常,不作变动。

    随后,嬴曦又与自汉中而来的魏章相谈,魏章全权代表魏光,愿与嬴曦结为同盟。

    七月十二,以嬴曦为执牛耳,率栎阳官员、关中诸郡守与魏章召开了盟会,在会上具少劳祭祀白帝。这象征着众人正式承认嬴曦在关中的主导地位。

    缔结盟约之后,各地郡守及魏章相继离去。

    看起来一切尘埃落定,但嬴曦却没有丝毫放松,他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他率领栎阳百官前往嬴平墓前祭拜,随后当众表示,自己会赦免嬴壮,以承嬴平之祀。

    这一举动又为他赢得了许多人的拥戴。一些曾经跟随嬴壮和他作对的家族也放下心来,他此举无疑是在释放一个信号,那便是昔日的一切,他都既往不咎。

    祭拜嬴平之后,嬴曦联合栎阳百官上书,向朝廷汇报嬴平死讯,以及请求朝廷为嬴平立谥。

    在做完这一切后,嬴曦不但没有就此停下来歇息,反倒将栎阳政务悉数交给了独孤兆。而他本人,却是回到军中,整编嬴壮旧部,清点人数与伤亡。对那些在与戎狄、汉中以及内战之中死伤的士兵家属一一发放抚恤。嬴曦甚至亲自来到一些人的家中,吊死问孤,安排后事。

    这一系列的举措,为嬴曦赢得了大量的民心。如果说先前祭拜嬴平、宽赦嬴壮等手段是为了争取大族的支持。那么如今他和抚百姓、安定军民的手段,便是在极短时间里,让他获得了民众的支持。

    直到将这一切全部完成后,嬴曦方才在栎阳诸大夫与士民的恳请下,入主秦侯府,正式接过了关中的权柄。

    这一年,他不过二十三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