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长歌
字体: 16 + -

第三十章 牧野洋洋,檀车煌煌

    贺拔胜腰间佩刀微微出鞘,他转头看着韦天光的眼睛,咧嘴一笑,其意不言自明。

    就在此时,上军佐蒙肃忽然出列,大声道:“弑父自立者,天人所共弃,我蒙肃愿追随将军,共讨逆贼!”

    此话一出,整个校场上的气氛忽然变得肃然,除了呼呼的风声,便再无其他声响。

    忽然,贺拔胜出列朗声道:“将军为人忠义云天,用兵举世无双,我贺拔胜,愿从将军讨伐叛逆,九死不悔!”

    他的表态竟似星星之火,点燃了全军的燎原之势。紧接着,上军三校尉亦同时出列,表示愿意追随嬴曦。

    接下来,各营旅都尉也都纷纷站出来,表示愿效忠嬴曦。全军将士齐声高呼,呼喊着嬴曦的名字。

    在这种情形下,韦天光也只能暂且忍气吞声,不敢唱反调。

    始终没有说话的嬴曦向前三步,忽然拔出了腰间长剑,说道:“诸位兄弟今日支持,嬴曦铭记在心,来日讨逆得胜,嬴曦必不辜负诸位。”

    说罢,他横过长剑,伸手在剑刃上猛然一划,随后举起左手,将掌心的血痕昭示众人,以表誓言。

    校场上的气氛一下子便沸腾了起来,万军不约而同地单膝跪地,朗声道:“愿从将军,赴汤蹈刃,死不旋踵!”

    “好!”

    嬴曦向全体将士躬身,随后下令:“各部回营,时刻做好准备,听候本帅调令!”

    ……

    安排好诸部的布防,嬴曦回到营帐之中,对着地图沉思起来。

    尽管今日全军将士皆向他宣誓效忠,但他明白,这样的士气是保持不了太久的,一旦他在与嬴壮的交锋中失利,或者与嬴壮对峙太久的话,他的军心一定会涣散。到那时,恐怕他就只能灰溜溜地逃回雍城,再作打算。

    嬴曦绝不容许自己失败,现在他要的,是关中之主的地位,谁敢阻拦,他便杀谁!

    营帐被掀开,只见杜佑、范烨、独孤晟、蒙肃、贺拔胜、沈邕、卫鞅还有上军的三大校尉进入了帐中。

    沈邕拱手道:“将军,已将韦天光及其同党控制。”

    嬴曦点头道:“好,阿晟,从现在起,韦天光所部便由你来统领。”

    “是!”独孤晟拱手道,目光中隐隐跳动着兴奋的光芒。

    嬴曦来到地图前,说道:“根据我得到的消息,嬴壮调动了华阴、新平和冯翊三郡的守军,再加上他所统帅的中军,其人数估摸着应当有四万余人。”

    说罢,嬴曦转过身,看着众人,说道:“而我们的上下二军,虽然在年初时因天子恩赐而得到扩充,但如今两军加起来也不到两万人,我希望诸位做好打一场恶战的准备。”

    众人点头,蒙肃道:“依我所见,嬴壮自旁郡调来的军队虽多,但大部分都是步兵,战车与骑兵很少,这便是我们的优势所在。”

    嬴曦颔首道:“不错,只是具体如何作战,还需我仔细思量,你们回去检查营防,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是!”

    众人拱手,随后便各自退下回营,唯有沈邕、卫鞅、杜佑和范烨留在帐中。

    嬴曦抬手道:“忙活了这么久,你们也都累了,坐吧!”

    几人入座,嬴曦也盘腿坐在帅案后,用手轻轻揉着眉心,双眼微闭,似是在思量着什么。

    半晌,嬴曦忽然说道:“我们必须要拖住嬴壮,给韩信创造时机,可如今的境况是,嬴壮有大把的时间跟我们耗,我们的军心却经不起这般消耗。”

    他的话忽然提醒了众人,杜佑和范烨此时才忽然意识到,韩信似乎这些天来始终没有露面,杜佑出声问道:“昱之兄,韩信他……”

    话说到一半便忽然停住,杜佑忽然意识到,自己这似乎有探听军机之嫌。

    嬴曦却没有对他隐瞒,手中把玩着一柄短剑,脸上的表情有些微妙。

    “你以为我就这么把魏光给放回去,难道会连一点好处也不要的吗?”

    杜佑与范烨相视一眼,皆是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惊骇之色。半晌,范烨拱手道:“昱之兄果真用兵如神,在下敬服!”

    嬴曦笑了笑,这时沈邕忽然说道:“如蒙肃将军说得那样,我军虽然人数处于劣势,但却有大量的战车与骑兵,邕以为将军可从这里着手。”

    嬴曦静静地看着地图,忽然眼睛一亮,似乎是想到了什么。

    他站起身来,对卫鞅说道:“先生可还记得,当初龙首原下,你与我说的话?”

    卫鞅略加思索,说道:“将军说的是,《易》之六卦?”

    “是也!”

    嬴曦大笑道:“当日先生让我驻军九二、九三之间,意在让曦终日乾乾,韬光养晦。如今之势,曦以为,正当是‘飞龙在天’之时!”

    卫鞅点头,笑道:“将军谋略,卫鞅佩服!”

    嬴曦大笑,高声道:“来人,速去命蒙肃来见!”

    ……

    又是一个月黑风高之夜。

    整片渭河原野上漆黑无光,唯有军营中的火把,在这无尽的黑夜里倔强地绽放着最后的光芒。

    这是嬴壮的大营,营中帅旗之上,吊着一条三尺白绫。所有将士的甲胄,也全都换成了白甲。

    秦侯嬴平薨逝,临终前将其符节还有天子所赐的黄钺交给了嬴壮。这意味着在最后时刻,他仍旧选择了自己的亲生之子。

    而这也就意味着,当初他调进栎阳的五个嬴氏子弟,全部都成了他们父子权谋的牺牲品。除了嬴曦与嬴雍之外,其于三人皆已被杀或流放。

    而这一切,早在去年,卫鞅和独孤霓裳便已经先后警示过嬴曦,也正得益于两人的劝告以及独孤兆的暗中护佑,嬴曦方能无恙至今。

    嬴壮的大营戒备森严,周围数里范围内分布着大量的警卫与斥候,时刻防备着。

    但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形下,一队人马还是悄然摸到了大营之外。

    为首者年纪不大,也就二十余岁的模样。看其相貌,正是嬴曦麾下,上军佐蒙肃。

    嬴曦临时改换诸军编制,足足调配了两千名骑兵交给蒙肃。今夜,便是这两千名精锐骑兵一展身手之时。

    因为长期与胡人作战,嬴曦十分注重对骑兵的运用,在嬴曦看来,这个以机动性著称的兵种,只要布置得当,其在战场上造成的冲击力与威慑力绝对不会比战车方阵逊色。

    两千精骑被分成两队,分别由上军佐蒙肃与上军中尉卫青统领。

    卫青今年不过十九岁,出身贫寒,曾经是赵氏骑奴。后来为老将蒙皋所看中,将他除奴籍,选入上军,入军不过两年,便已经升任为三大校尉之一,是栎阳军中颇为杰出的一名青年俊杰。

    两千骑兵人衔枚,马裹蹄,几乎不发出一点儿声响,就这般悄悄摸到了嬴壮的大营附近。一路上也曾遇到不少斥候与警哨,但都被悄然解决,故而完全没有惊动到嬴壮所部。

    静悄悄的夜晚,偶有几只飞鸟经过,发出略有些凄厉的鸣叫,在这原野上不断回荡。

    蒙肃的目光始终盯着前方营门,片刻不离。忽然,他的手微微抬起,身后骑兵们看见,纷纷打起精神,做好战斗准备。

    蒙肃的手轻轻挥下,众骑士纷纷上马,动作整齐划一,几乎没有发出任何杂响。

    继续等待了约一刻,蒙肃忽然一挥手,没有发出任何言语,但这些训练有素的骑兵们皆已明白主将的命令,跟在蒙肃身后,一路冲向敌营。

    另一侧的卫青也于此时发难,从不同的方向率军冲进了大营。两千精锐骑兵就这般如神兵天降,忽然便出现在嬴壮麾下军士的眼前。

    营门前的鹿砦显然无法阻挡骏马的步伐,几乎在片刻之间,大批骑兵便踏破营门,一路冲杀至敌营之中。

    嬴壮的大营内乱成一片,砍杀声、惨叫声充斥不绝。蒙肃与卫青深知自己此行的目的,没有与敌军在此缠斗,而是利用马匹的机动性,率领骑兵在大营中左冲右突,肆意破坏,只见火光冲天,大量的营帐被纵火烧毁,整个军营乱成了一团。

    中军帅帐内,嬴壮正搂着一名侍妾酣然入睡。忽然被外面的动静惊醒,一时间有些手足无措。待他反应过来,在侍妾的帮助下手忙脚乱地穿上甲胄,跑出大帐外时,见到的却是一片火海。

    嬴壮心下已经明白,定是嬴曦派人前来袭营。他愤怒之下,大吼道:“一群蠢材,你们在干什么?快拦住他们,不要让他们跑了!”

    此时,嬴壮麾下的将士在开始的慌乱之后,也逐渐站稳了阵脚,他们已经发现对方全都是骑兵,而且人数不多。于是在各旅统率的组织下,很快便布好了阵势,准备将这批敌军全部留下。

    蒙肃与卫青自然知道此刻形势,两人没有丝毫犹豫,直接下令全军回撤。

    于是,几乎没有任何损失的两千骑兵飞快地摆脱敌军的纠缠,借着机动性与速度,飞快地撤离大营。嬴壮大怒,下令全军追击,势必要歼灭这支打扰了他美梦的敌军。

    主帅一声令下,士兵们手忙脚乱地登上战车,匆匆追去。

    蒙肃率领部众不断变换方向,借着骑兵的机动性,始终将地方的车兵甩在身后。双方在你追我赶之间,已然来到了嬴曦军队营帐不远处,前方是一片密林,蒙肃大笑道:“兄弟们,到了前面,敌人便不敢再追了!”

    骑士们哈哈大笑,在主帅的带领下飞奔进密林之中。

    后方追赶的战车来到此处却是纷纷停下,见到此处地势,他们已经知道不可能追得上敌军了。

    正在他们停留原地,不知该如何是好的时候,密林之中忽然传出一阵破风响,无数支羽箭从中射出,不少人尚未反应过来,便被羽箭射中,倒在车上。

    领兵的将军见大事不好,只能大喊一声:“有埋伏,快撤!”

    于是,这支军队狼狈而来,又狼狈而去,几乎没有丝毫战果。这使得嬴壮更加气急败坏,于是他下令,天明之后立刻进军,对嬴曦发起全面进攻。

    但当他们赶到嬴曦驻军之处的时候,眼前的景象却让他们惊呆了。

    偌大的军营之中空无一人,嬴曦竟是未战先退,直接跑掉了。

    嬴壮恼怒不已,命令麾下士卒检查大营,清点物资。

    根据嬴曦大营中的灶数来看,嬴壮大致确定,敌军应该有一万七千人左右,这与他之前的计算相符。

    嬴壮的嘴角不禁露出冷笑,他如今率领着四万余大军,嬴曦只有一万余人,如何是他的对手?

    就在此时,前方斥候来报,嬴曦竟然抢先渡过了渭水,朝着栎阳而去。

    嬴壮大惊,下令全军渡河,势要将其追上,一举歼灭。

    望着眼前的涛涛渭水,嬴壮不禁冷笑。渭水周围皆是平原,他嬴曦纵使有万般妙计,最终若是想要胜利,那也必须要和他在战场上正面对决。

    以双方的势力的悬殊,他嬴曦拿什么与自己正面对抗?

    起先嬴壮还在担心,万一嬴曦放弃与自己竞争栎阳,而是直接撤军据守雍城的话,他便会成为自己的一个心腹大患。但如今嬴曦自寻死路,竟然想要南渡渭水偷袭栎阳,这便是天赐嬴壮的大好良机。

    栎阳城墙高厚,轻易无法撼动。嬴曦的军中又以战车和骑兵为多,并没有什么攻城器械。几乎不可能攻得破栎阳。届时嬴曦前进不得,自己又率大军堵住他的后路……

    嬴壮一想到唾手可得的胜利,便忍不住大笑起来。

    嬴曦料敌先机,抢先率军南渡渭水,朝着东南方向挺进。一路上全速前进,没有给嬴壮一丝一毫的机会。嬴壮每次追上的,都只是一座空营。与此同时,嬴曦不断派遣骑兵骚扰嬴壮,几乎每次都有斩获,这使得嬴壮恼怒莫名。

    与之相对的是,嬴曦虽然不断放弃营垒,全速奔逃。但因为几乎每天都有捷报传来,这使得他军中始终保持着高涨的士气。

    嬴壮每次占领废弃的营垒,都会仔细检查。他欣喜地发现,嬴曦军中的灶数在急剧减少。算算人数,到第二日的时候,已经从一万七千人锐减至一万四千人左右。到了第三日,已经只剩下一万余人。

    得到这个结果的嬴壮不禁无比兴奋,于是下令全军抛弃辎重,全速追击。

    于是,在第三日的午后,全力追击的嬴壮终于在一片熟悉的高岗追上了嬴曦的军队。

    这片高岗的下面,正是当初大蒐礼举办之处。

    嬴壮嘴角划过一抹残忍的笑,他要在这里,举行一场特殊的“大蒐礼”,这一次追逐的猎物,便是嬴曦和他手下的“残余部队”。

    面对已经出现在身后不远处的嬴壮军队,嬴曦不慌不忙,镇定指挥,率军一路开至高岗南面的一处高坡附近,在那里停下,排兵布阵。

    嬴曦站在高坡之上,观察着周围形势。

    按照《易》的说法,此处的卦象应当是: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