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竟然是曹丕
字体: 16 + -

第八十七章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本(紧急呼吁推荐票!)

    任峻听子桓说要统一培养孩子,泼冷水道:“我跟你说,你这个太理想,绝对实现不了!”

    其实他心里对子桓要统一培养孩子的想法非常赞赏,但是那老头子,管粮食管得魔怔了,悲观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什么事都把最坏的结果先先摆出来。

    看着那些打了粥专门把油渣挑出来给孩子的妇女们,子桓又明白了一个道理:越穷的人越惯孩子。

    明明每个人都分到了油渣,父母却要给孩子特殊待遇。

    越是穷的人,越是把什么好的都给孩子,自己却舍不得。

    其实这种理念会导致人走向更穷。

    穷人父母以为把最好的给孩子,孩子最优先,就是对孩子好,其实是害了他,当然也害了自己。

    孩子处处得到最好的,很容易使他认不清家里的具体情况,因为最好的都是他在享受。

    以后在他的观念里,这就变成了合理的,只要是最好的,都是应该给他的,他永远都要最好的。

    这样培养出的人,他如何能孝敬长辈?爱父母!

    人生最起始的教育,应当是让孩子知道尊重孝敬父母爷爷奶奶长辈,而不是把孩子当祖宗!

    六七岁的人,早就应该吃苦了,应该培养自立能力了。

    曹家人都没有这样惯的,曹子文什么都是自己动手干,整天跟野马似的生长。

    下人跟屁虫一般在他后头手足无措,完全跟不上他的节奏。

    曹老板从来没说你不要弄那些,会伤了你!

    子桓从马上摔下来,曹老板连问都不问一句!

    本来吃饭带孩子这种事情,是每个人的自由,但是教育孩子是大事,这关系到以后的国民素质。

    而且这些国民很有可能就是子桓的!

    下一代没有人样,这让他如何治理好整个国家!

    必须严厉把关!

    子桓拿起大罗敲停众人高呼道:“从明天起,三岁以上的孩子交由农庄统一照管培养!”

    三岁到五岁原本应该让他尽情折腾玩耍,但是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让他们跟半大小孩混在一起,耳濡目染也是好事!

    除了农具和粮食,子桓带得最多的就是粗麻布。

    吃完晚饭,每家十匹布,拿回去缝制冬衣和被褥。

    当然啦,冬衣和被褥的填充物就是碎松针、树叶和干草!

    第一个冬天,能提供这些,已经是子桓能力的极限!

    即便路上死了一万人,也还有两万人,两万人用的布料,堆起来就是一座小山!

    剪刀不够用,妇女们也不讲究了,拿嘴就撕开麻布开始为自家缝制被褥和冬衣。

    当然啦,穿新衣服盖新被褥之前,每个人都得把毛发剃了,用石灰水洗澡!

    所以,入夜了,整个农庄还跟大白天一样,火光冲天,凌冽空气中浮动着烧焦毛发的味道。

    锄头钉耙锅碗瓢盆理得叮咚作响,烧水的、洗澡的、修理农具的、缝制衣服的,干得热火朝天,已经没有黑夜白昼的概念了!

    篝火,一直燃烧到天明。

    清晨,子桓天刚亮就起来了。

    从今天开始,他要严格训练自己的骑术。

    那些农人比子桓起得更早,天色灰蒙灰蒙的时候,已经有人在试新农具的威力了。

    子桓骑马回来,他们已经把河沟边不能用牛犁的地方用锄头挖了出来。

    见到那翻出的大片土地,新鲜的灰色土壤潮润潮润的,子桓简直心潮澎湃!

    深深呼吸一口,空气中全是泥土的芳香。

    子桓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回事,就觉得泥土是香的,尤其在春天,春雨来临的时候,轻击大地,大地就会浮起一种让人倍感舒爽的泥土味。

    他就会无端地想到“渭城朝雨浥轻尘”那句诗。

    “公子早啊!”

    干活的人,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憨厚的笑容,在向子桓打招呼。

    他们的脸上,都蒸腾着热气。

    有的干得已经全身满头大汗,厚衣衫脱了只剩件单衣!

    子桓笑眯眯对众人道:“小心别着凉!”

    没有比亲近大自然更让人开心的,更没有比见到这样壮观的劳动场面更让人激情满怀!

    虽然前路困难重重。

    但是子桓信心百倍!

    “公子!这锄头也忒好用了,切土如刀子似的!”

    子桓捏起一块黏潮的土壤,笑得合不拢嘴道:“怎么样,这样的地方种地可还行?”

    “别提了,公子,这土质好得不得了!明年咱们一定能够大丰收!”

    “公子,你看,这么多蚯蚓,是沃土啊!”

    “要是咱们能养鸡就好了!光是这些虫子就能养活够大家吃的鸡鸭!”

    农人都在争相向子桓展示战利品和新发现,他们脸上的笑容和热情,就没消失过。

    这才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本!

    劳作,不停地劳作!

    只要有地可耕有粮可食,他们的本色就是安分守己!

    他们的确比子桓想象的还要好管理,因为子桓配置的水桶不够,那些个六十岁以上的老人,竟然在锯木头用木板学着箍水桶了!

    木工工具子桓一共带了十套,结果会用的人可不少!

    他们彷佛天生就会那些斧头和孢子似的。

    那些上了年纪的老叟,还把林子里砍下的竹子全都用镰刀修了出来,正在编箩筐筲箕及各种农家用具。

    小孩子们,嘻嘻哈哈的,也都在跟着玩编织捉虫子,也像他们的父兄一样,见到子桓就争相上来展示自己的战利品。

    见到这些自由自在的小可爱,子桓又想把曹子建接回来了。

    这才是孩子应该过的生活,应该拥有的天地。

    这在孩童期来说很关键!

    不认识大自然的人,不是一个完整的人。

    有一个老大爷,扛着锄头从地里刚回来,见到子桓就咧嘴道:“公子,这锄头啊,好是好用,就是厚了点!有点沉!”

    子桓接过他手里的铁镐,是一头带两齿耙一头带锄头的那种,那是子桓打造出来专门挖深地用的。

    子桓拍拍阿爷的肩膀道:“以后啊,您老就别下地了!

    年纪大了,该修养身体啦!

    跟这些个老大爷一样,编编竹篮公子心里就很高兴了!”

    子桓指了指正在编竹筐的阿爷们,阿爷们冲子桓憨笑道:“老废物了,不中了!”

    老大爷不知道想到了什么,一把抢过子桓接过去的铁镐,不乐意道:“老朽我身体好着呢!还能干,能干!”

    说着就露着没有门牙的嘴,脸上皱成一朵菊花,扛着铁镐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