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竟然是曹丕
字体: 16 + -

第八十六章 集中力量才能干大事!

    任峻听子桓说他要拜见的大才马均才七岁,死死瞪了子桓一眼,道:“这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什么神童?!”

    子桓敢保证,他这便宜亲戚脑袋里此刻一定有雷鸣闪过!

    子桓忙道:“他不是神童,他就是特别喜欢琢磨而已!”

    “他真的才七岁?”

    “真的!”

    任峻依然以为子桓是在捉弄他,松开子桓的胳膊,也不理子桓了。

    拿起一架曲辕犁看得如痴如醉。

    顺着梨梢一直抚摸到犁头。

    他那抚摸曲辕犁的样子,就跟抚摸自己孩子的胳膊腿差不多。

    “你这上百车全是农具?”任峻检视完曲辕犁,指着家将们正在卸载的牛车,惊得牙齿都要掉了。

    “不然怎么干大事!这几百车还不够!你想想看,就拿镰刀来说,人手得一把吧。

    春天的时候,都要靠镰刀割草喂猪喂牛!

    不仅大人人手一把,半大小子也得每人配一把!

    找猪草牛草,那是他们的活计!”

    任峻都不等子桓说完,整个人扑到农具堆前,左捡一个右捡一个,结果黑黑压压的农具,他那里翻看得过来。

    反倒是他,在堆成上百米的各式农具面前,显得极其渺小。

    子桓跟在后面,见任峻捡起一个两齿钉耙仔细端详,远远道:“这个是不是比以前那个钝的好?”

    子桓只是把以前那种秃头的齿,改成了尖尖的,并且加厚了耙齿的厚度。

    “这玩意是五齿的,你把它改造成了两齿。能挖地?”

    “就是用来挖地的!河沟边的地,湿度大,还有遇到那种黏性的土壤没法用牛耕犁,只能人力挖。”

    子桓已经想好了,那种河沟边的地,最好是开垦出来种植水稻,以及绿叶蔬菜。

    他不仅把五齿钉耙改造成了两齿,三齿的,四齿的都有。

    还有造型像铁镐那样的,一头是两齿或一齿带尖的,一头是偏平的锄头,属于多功能型。

    至于锄头的样式就多了,板锄、镢头,宽的扁的圆的细的长的段的都有。

    任峻看完了农具的种类,点了点农具的车数,大致估摸了一下,瞥眼望子桓道:“要照你这么配备,大人小孩,每人都配备到,这又不够了。不仅不够,还差得老远!”

    “司空府的铁器作坊要搬一个过来,应该明天就能落户这里!”

    “你还真准备扎根这里啊?”任峻瞅了瞅子桓,有点不相信道。

    “没办法。现在什么都不缺,就缺粮食!这个您老是知道的!不过啊,这只是我的第一步计划,此举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以后一系列的计划!”

    子桓这话任峻更不信了,在他眼中,子桓就是九岁的小屁孩!

    任峻不说话,子桓倒是有事,请教道:“耕牛您老觉得是发放到各家各户还是集体管理?”

    “有多少头牛?”

    “五千头!”

    “好家伙,五千头都得从这头排到那里去了。你上哪里弄来这么多的耕牛?!”任峻指了指前面的河谷,十二分地不相信。

    “就是有五千头,明天您就可以看到了!要不然这些地都得靠人力用锄头挖,得挖到什么时候?还都是生地!”

    子桓这样说,任峻就知道子桓没骗他。

    本来嘛,五千架曲辕犁就是配五千头牛的。

    任峻心算了一下,拍拍子桓的手道:“交给百夫长,曲辕犁和耕牛都由百夫长统一管理,平摊!

    每一百个人配备二十头耕牛,每头耕牛后面五个劳动力,还是人手一把的各式农具,好小子,你这种地种得太奢侈了!”

    子桓龇着一口大白牙,抓着任峻的胳膊道:“必须高配,才能高产!我等着收两千七百万斛粮食呢!您老悠着点,别累着!”

    子桓说出的粮食量,直接把任峻吓得说不出话来。

    憋了好一会儿任峻才道:“我感觉上了贼船了。不过这么多新式玩意,贼船老夫也要去看看怎么个玩法!哈哈……”

    剩下的工作就是发放农具。

    子桓把学过数学的半大小子们分配出去,农具是绝对需要严格登记的东西。

    全都是沉甸甸的厚实的好东西,不是一般农户用的挖一下就卷口的玩意,即便用坏了,也要拿回坏的换新的!

    子桓只负责提供铁制品,比如镰刀就是一个刀头,锄头也就是那个铁质的头,把手都得由农户自己就地取材,砍伐小松木棍进行组装!

    半大小子们发放农具的同时,前面领到农具的人已经有人修理好了把手,即刻组装了出来。

    望着忙着组装农具忙着实验新农具忙得忘乎所以的人群,子桓心里也有说不出的高兴!

    农夫见到新农具,不高兴才怪。

    不高兴就不是真正的农夫。

    这心情子桓再理解不过,就彷佛读书人有了笔墨纸砚,剑侠有了利剑一样,剩下的就是大刀阔斧地干了!

    等所有农具发放出去,天已经快黑了。

    大伙忙得都忘记了吃饭!

    饿了很多天的人,对食物是最渴望的,子桓把锡福记运来的油渣,拿出一车,倒粥里煮了,一时整个农庄都散发出诱人的油香味。

    小孩们已经等不及,哭喊着叫:“要吃!”

    “饿!”

    “饿!”

    “饿!”

    一个人这样喊,子桓还能镇定住,几千人哭喊,就成了人间地狱了。

    但是子桓知道,此刻绝对将就不得他们!

    不然惯成习惯,以为哭喊就能要到东西!

    最先得到照顾的应当是老人,这必须形成传统!

    妇女们着急,都伸长脖子望着子桓,子桓暴起道:“不要被孩子牵着鼻子走!都成孩子奴隶了!孩子饿饿就怎么了,三分饥和寒!”

    父母要是把孩子惯成奴隶主,孩子就完了!

    这种情况二十一世纪尤其严重。

    父母成奴隶不说,还要拉上爷爷奶奶,爷爷奶奶也跟着做老奴隶。

    走到哪里都是父母跟在后头伺候,一家人就围着孩子转,六七岁的人了,书包不让他自己背,还让六七十岁的爷爷奶奶跟在他后面为他提书包、拿雨伞!

    结果养出来的全是废物!

    孩子将来是国家最重要的资源,怎么能废了!

    子桓转身对任峻道:“不能任由这些农户自己养孩子,必须农庄统一照管教育!”

    任峻瞅了瞅那些脖子都望断了的妇女,不解道:“你这又是什么道理?”

    “集中力量才能干大事!种地是这样,人才的培养也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