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掉下个林书生
字体: 16 + -

第41章 该我粉墨登场了

    厢房中。

    林寿大马金刀地坐在太师椅上,即便面前所站的是大明皇宫中堂堂正五品的大内太监,也依然遮挡不住他身上散发出的挥斥方遒之气概,竖起四根指头,道:“公公,只要您能满足学生四个要求,至多三日,我便能将圣旨追回!”

    王公公当即狂喜道:“我滴个爷爷哎,只要你能帮助咱家寻回圣旨,别说四个要求,就是四十个要求咱家也能满足你,快说,快些说来!”

    林寿也不废话,直接简明扼要道:“首先,我需要两个灵活机敏的小贼,扮作我的随从,一切听从我的指挥!”

    王公公立刻点头道:“两个小贼,好说,咱家准了。”

    林寿又道:“其次,我需要一个武艺高强的高手充当我的护卫,而且一定要护我周全,不得让我受到丝毫损伤!”

    王公公拍案道:“这个也好说,咱家即刻写封信去济南府,那里的卢监军是咱家宫内的好友,马上派遣一个军中高手来为你掠阵!”

    好嘛,还掠阵,真当林寿要去前线打仗似的。

    都说宫中的太监宦官们都是目不识丁的文盲,林寿也不好跟他斤斤计较了,又说了第三条:“再者,学生需要公公派人在银丰城内传言,就说当今陛下对王世兴一案判决加重,择日已另派天使来银丰县中传达圣旨!”

    “啊?”王公公刚应了半声然后是一声尖叫,脸色骤变,又赶紧压低了喉咙,问道,“怎么,你要假传圣旨?这可是诛九族的大罪!”

    “公公安心。”林寿淡定一笑,安慰着王公公咚咚直跳的小心脏,道,“只是让您散播传言而已,并非让您张贴榜文广而告之,民间百姓最是善于打听和传播这种空穴来风的传言,纵然将来传到科道言官的耳中也是做不得数的,但是却对此案有着重大作用,学生能否擒拿那女贼,全靠此计!”

    王公公咬了咬牙根,心头纠结了一会儿,最后点头应道:“好,反正咱家已经骑虎难下了,如今伸头也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就跟着你干了,这一条也准了,你还有什么要求,都一并说来吧!”

    “好,只余最后一条。”林寿咧嘴一笑,指着王公公身上的曳撒官袍说道,“学生看公公身上这一身青花官衣,实在是花团锦簇漂亮得紧,能否割舍让学生穿上三天?”

    王公公本以为他又有什么大逆不道的要求,一听只是想借身衣服穿,当即长喘了一口大气,脱下身上的曳撒服连同乌角带和脚下的官靴一同递给林寿,笑道:“咱家还当以为是何物呢,原来只是一身不打紧的衣裳,你只管拿去,咱家包袱里还有一身备用的衣衫呢。”

    林寿赶紧双手接过,官衣是由苏杭织造的上好丝绸所做,怪不得色彩斑斓,看着就比林寿身上这件襕衫穿起来贵气。

    严格说来这一件青色曳撒服,并非是大明内宫中宦官的官袍,在大明内宫中除了大太监能得到皇帝赏赐而穿着蟒袍外,其余各衙门中的太监其实并未有朝廷公认的官袍可穿,他们大多数只能穿着曳撒服,然后在上面学着各品级文武官员官袍上所绣的图案,让针工局里的小宦官绣上各色花纹和各种飞禽野兽,以此来充作太监的官袍。

    王公公的身上如今只剩下一身白色的秋衣秋裤,倒是守着林寿这个自家人并不怕出丑,安然地坐回太师椅上道:“林寿啊,你所要的随从和护卫最迟今日下午咱家就可派遣给你,只是不知你何时去缉拿那女贼啊?”

    林寿自信一笑,道:“公公放心,待您帮学生备好了人马,学生即刻便出发,只等三日,学生定将那女贼擒拿归案献与公公!”

    王公公顿时喜上眉头,这牛.逼吹得,果然让他忍不住心花怒放,甩着肥厚的手掌使劲拍着林寿脆弱的小肩膀,似乎不这样表达就无法发泄出他心中的激动之情,有感而发道:“林寿啊,你可真乃是咱家的贵人呀!”

    ……

    正当厢房外众人等得不耐烦时,王公公一脸得到满足的笑意推开房门走了出来,赵知县赶紧三步并作两步冲上前去,急声问道:“公公,怎么样,可有眉目?”

    王公公冷眼扫了一眼这些在他眼里是只吃干饭不办事的酒囊饭袋们,也不搭理他们,独自打了一个大大的哈欠,道:“咱家困了,先不伺候各位大人了,占七,去将那翠屏寻来伺候咱家睡觉。”

    “哎,公公,公公留步啊……”赵知县赶紧追上前去。

    “怎么,赵知县也想要跟着咱家一起睡?”王公公倒是很大方,邀请道,“好说,咱家这便让翠屏准备一下,一同伺候你我二人。”

    赵知县立刻讪讪地停下了脚步,让他这一个七品知县跟一个去了势的公公一起玩耍,那场景想想都让他有一种恶心呕吐的感觉,赶紧摆手道:“不,算了,算了,多谢公公招待,下官……下官实在无福消受啊。”

    “哼!一群废物!”

    王公公傲娇一声,霸气侧漏地走进了另一间卧室中,不多时,卧室内就传出了百花楼头牌翠屏那吴侬软语的娇笑声:“公公,您不要这么猴急嘛……哎吆……哎吆……疼死奴家了呀……”

    赵知县等几人站在原地,有些目瞪口呆:公公不是都是去了势的吗?怎么也能白.日宣.淫了?

    。

    三日后,银丰城外。

    咚……咚……咚……

    耸立在臧华山山顶的清泉道观,随着清晨东方第一缕阳光的升起,也准时敲响了它道馆内中的洪钟大吕。

    钟声悠长浑厚,透着一种沉淀百年的古朴和沧桑,好似在向世人宣扬着这座道馆曾经得到过当今陛下敕封的光辉和荣耀,纵使百里之外赶往济南府的难民,在听到钟声之后也都忍不住停下脚步,静下心来去感悟这天地之中蕴含的无形大道。

    钟声告罄之后,官道上蓬头垢面的难民们,这才重新低头踏上了北上乞讨的道路。

    这些携家带口的难民们,都是因山东连年大旱,田地颗粒无收,全家赤贫如洗食不果腹,官府又没有施行管用的赈灾举措,这才不得已被迫离开家乡,拖儿带女的赶往百里之外的济南府去讨生活。

    他们个个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甚至很多女娃娃都衣不遮体,露着又细又黑的胳膊和小腿,在这略有寒风的初春时节里冻得瑟瑟发抖,没人会怜惜她们,因为官道上的每个人都是饥肠辘辘,满心凄凉。

    他们的心中既充满了对离开家乡的无奈,更掺杂着对未来生活的彷徨,可能,隐藏在他们内心最深处更多的,则是对这个碌碌无为的朝廷的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