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明
字体: 16 + -

第三十章 排队教学

    “这一把也不行,弓档太大了……”翁敦治又拿起一张弓,空拉轻放了一下,对韩溯说:“公子,这些弓箭都是压舱的老货,可能是保养不力,弓力都退化了。”

    谢帮略闻言也凑过去看,又抽出一支箭递给翁敦治,翁敦治点点头,向韩溯示意一下,抬手向院里的木柱上射了一箭。

    箭镞射入木柱,箭尾犹在颤动,发出一阵嗡嗡之声。翁敦治上前拔了箭,仔细看了看木柱上的伤口,箭头入木在二寸左右,便回来向韩溯复命。

    “公子,属下能看出,这些弓原本都是七力弓,是朝廷制式的强弓,不过现在都老化了,只余下六七成的威力了。”

    韩溯心里一阵恼怒,皱眉问道:“若还剩七成威力,可否当五力弓使用?”

    翁敦治无奈回道:“这……公子有所不知,这批弓虽还有四力弓或五力弓的弓力,但张大人送来这些箭,却是七力弓的短箭,长度不合适,箭重也比五力弓用的重,搭配使用,恐怕还不如五力弓搭配合适的轻箭。”

    《射经》有言:盖弓箭力量,欲其相称。

    凡弓五个力而箭重四钱者,发去则飘摇不稳;而三个力之弓,重七钱之箭,发之必迟而不捷。何哉?力不相对也。

    故三力之弓用箭,则长十拳。十拳之箭,箭重四钱五分。

    如四力之弓,则用箭九拳半以长,或至十拳,箭重五钱五分。

    至于五力六力之弓,用箭长九拳之半,箭重七钱。

    七力八力之弓,用箭只九拳,箭重八钱八分。

    故箭之长短,随弓力以重轻。弦扣之精粗,亦视弓之强弱。是故,调弓审矢,使轻重、长短、强弱适均。然后,目力会意,纵送无虞。

    ……

    韩溯仍不死心,问道:“那可有补救之法?”

    翁敦治回道:“回公子,若能用心火焙,弓力可以恢复一些,但回不到原本十成威力了。”

    “好你个张守备,竟敢阴我!让你这狗官赚了那许多利润,还用这些老旧的弓打发我,他日你若落到我手上,定要你百倍偿还!”

    韩溯压抑不住心头怒火,两眼微眯,已是起了杀意。

    他又让二人仔细检查其余的长矛刀盾,三人一番忙活之后,发现这些近战兵器应该是当初运来时,就涂了油堆在仓库里,除了有几把腰刀刀鞘有些掉漆,部分盾牌外裹的皮革有点破烂,加上矛杆的韧度差了些,倒无什么大碍。不过这些都不是什么大毛病,还算是合格的兵刃。

    一番折腾过后,夜也深了。韩溯看时候不早,便让二人回房歇着去了。又把翁敦伟叫下楼,让他陪着自告奋勇的程有田,一起看守物资兵器。

    不论是在忠诚上还是在能力上,韩溯并没有完全信任这些新投靠来的难民,让翁敦伟下来,也算是一种监视。再者,两个人看守,总比一个人少点纰漏;若那程有田确实忠心老实,两个人守夜,彼此也有个伴儿。

    ……

    一夜无话。

    次日清晨,众人都早早的起了,吃过早饭,韩溯向掌柜的买了些木柴和青菜,又借了个水缸,用木条卡在牛车上,再用绳索固定,一桶一桶的往里灌水,蓄了大半缸。

    卯时末,除了翁敦伟留下看守银箱和兵器,所有人都收拾停当,把需要的东西都装了车,一行人肩挑背扛,马拉牛拽地出了城,向西南的窝棚区出发。

    翁敦伟昨晚值班一夜没睡,今天便不再让他出城奔波,留守在客房休息即可。韩溯房里和翁敦治谢帮略房里,可都是有大笔的银两,需要时时留人守候。院子里那些盾牌长矛,盖了油布,推在角落里,上面堆了稻草掩饰,倒不担心有人偷。

    买来的六石米粮,韩溯也没都带上,只带了一石粟米和一头生猪,其余的也都留在客栈柴房里。那掌柜的知道这是赈济灾民的粮食,丝毫不敢怠慢,把今日需要的木柴和杂物都从柴房挪了出来,还给柴房上了锁。

    走了半个时辰,这一辆马车,两辆牛车,外加十几个人组成的赈灾队伍,就到了之前的破龙王庙前。难民里有人早早的在官道上守望着,远远看见车队过来,就一溜烟地回去报信了,等韩溯他们抵达时,空地上已是乌泱泱地站了一大帮人。

    韩溯下了马车,让众人都散开,腾出一片空地来,又招呼着那些青壮把车上的水缸、木柴、铁锅等大件卸下来,让林奴儿指挥那些青壮妇女搭灶生火,准备给众人做饭。

    这边劈柴的劈柴,杀猪的杀猪,煮粥的煮粥,忙的不可开交。韩溯则领着翁敦治和翁敦伟,让他俩拿了石灰桶和木勺,按照自己的指示,在空地上划点阵。

    “看着,像这样先打一个绳结,这样一段差不多三尺多点,以这个绳结为准,每隔三尺,点一个白点。”

    “对对对,就这样保持直线,一路点过去,一排点二十个白点,一纵列十五个。”

    韩溯一边指挥,一边观察着周围围观的难民。从气色上看,他们昨天又饿了一天,更加虚弱了,此时众人都在看着做饭的那里,对这边韩溯三人在忙什么,既看不懂,也没有那么关心。

    “怎么人比昨天多了啊……”韩溯清点人口的时候,看见好像有几个生面孔,不像是山谷里的村民,倒像是职业的乞丐,此时也混在人堆里,手上还捧个碗,十分期待的样子。

    韩溯叫林洪桥过来,问他那几个生面孔哪来的。林洪桥顺韩溯所指望去,也是十分纳罕,说应该是窝棚区那边的乞丐,但不能确定。

    韩溯又叫来赵英,赵英倒认得出其中几人,确实是本地的乞丐,是住在窝棚区好一点的地段的,另有几个乞丐她也没见过,有可能是一起的。

    “呵呵,这倒有意思了,天下间要饭的,就没有要早饭的。这么早就扎堆过来,是把我当大户吃啊。”韩溯一声冷笑,招呼郑汉元、胡天培和程有田三人过来。

    “你们四个,去招呼本村的百姓过来排队,每个村从方阵的一角开始往里排,凡是能走路的,不论大人小孩,一人一个白点给我站好,不排队的,今天就没有饭吃。跟村民说,哪个村先站好,哪个村先开吃。林洪桥,你去负责那些散户和乞丐。”

    四人看了韩溯画出的白色点阵,各自领命而去,大声招呼自己村的村民去了。

    韩溯又叫来翁敦治两人,让他们去把三眼铳拿来,待会可能要派上用场,然后便走到林奴儿做饭那边,怀抱着手,默默看这些人列队。

    “哎哎哎,二叔你过来,那边是程家村的地方……”

    “一个白点一个人啊!一个白点之能站一个!”

    “别站在空地上!胡二婶子,你别插去前面,你不站在白点上就没用懂吗?一个白点一个人。”

    韩溯早就知道,排队对于这些一辈子生活在山沟沟里的文盲来说,是从没接触过的新鲜事物。以往,不论是干什么,这些农民都是要么一哄而上,要么一哄而散,毫无组织性、纪律性可言,这一点,直到很多年后,在很多受过教育的人身上,也仍有发生。

    “必须杜绝这种现象,至少在我的地盘,我的队伍里要杜绝。先从列队开始,加强我这只队伍的组织度和纪律性。否则人口再多,也是一盘散沙,也是一群乌合之众,这样在未来的乱世里,太脆弱了,太危险了。”韩溯心里默默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