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武帝国
字体: 16 + -

第六十一章 徐北回归

    对于大西洋良商的出现,方天并不知晓,即使知晓了,也会一笑置之。甚至在他看来,做了这么多准备,要是没有一个像样的企业组织出现,那就太对不起他布了那么多局了。

    大西洋良商的成立悄无声息,除了各成员粮商外,别人一概不知晓。自大西洋良商成立后,这些粮商们出钱的出钱,出力的出力,一边购置老式、新式、大型、小型海船外,还在积极招募船员。

    徐北东渡回归后,除了他们自己徐家的人和船外,其他南渡的不管船也好,还是人也好,都被解散。

    南渡虽然成功了,但是帝国的达官贵族们从中却找不到任何后续的好处。就如同发现的东神洲一样,虽然那里一切美好,但是一来路途遥远;二来海途危险重重,即使经验丰富的徐家人率领南渡,但是回归后依然有不少人和船只永远的留在了异乡,这是大多数秦国人所不能接受的;三来这些地方都太过蛮荒了,没有多少的价值,即使捕奴,收益也远小于付出。

    于是,这些被解散了的南渡船只和船员们便便宜了这些粮商。仅仅几个月不到的时间,他们便组织起来一只像模像样的船队。

    对于这些粮商们来说,做这次大西洋良商行动可谓是孤注一掷,失败了,他们倾家荡产,成功了,便能彻底扭转他们糟糕的境况。但是如果什么都不做,他们只能等死。所以与其等死,不如拼一把,拼了可能还有一个好结果,即使失败了,也比不拼差不到哪去。

    徐东南渡回归的热潮还没过,秦国所有人或者说所谓的读书人就被另外一件事给吸引去了目光。

    就在年关将近的时候,燕北的《汉氏陈议》发布了最新的年册。虽然燕北实行了闭关锁郡,但却不是将所有东西都限制了,起码这《汉氏陈议》依然在帝国广泛布传。

    《汉氏陈议》本身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值得惊奇了,因为类似的议册到处都有。真正让人瞩目的是这期年册上榜的一片文章——《汉陈道理》。

    《汉陈道理》的作者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之前几乎没人认识。不过作者是谁不重要,因为要是能上《汉氏陈议》年册榜第一位,那么就不得不重视了。

    不过真正让《汉陈道理》热议起来的不是因为文章写得好,而是内容太过离经叛道,完全颠覆了人们往常的认识,或者说老人言。对于这样的文章,身为有志之士当然是要进行批驳一番,加上有心人的推波助澜,整个帝国的文士们几乎都群起而攻之,甚至连带着对《汉氏陈议》乃至汉王本身进行攻击。不过既然燕北实行了闭关锁郡,那么国内所有的对汉王的各种压力自然传不到燕北。

    当然,事情也不是绝对。虽然秦国绝大多数的有志之士对《汉陈道理》持批判态度,但是仍有有识之士给予了肯定,只是大氛围之下寡不敌众。

    而深明《汉陈道理》其实就是所谓的牛顿定理的武皇,此时已经被陈毅和他的《汉陈道理》惊得一时没有任何反应。虽然方天年前就跟他说过陈毅有可能正在做牛顿定理的学问,但是他其实是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因为在他看来,此时的国人根本就没有任何完成理论研究的基础,想要现在就研究出牛顿定理,那是天方夜谭,根本不可能的事。但是现实却重重给了他一个反击,不到一年时间,不但有人研究出了牛顿定理,而且还是不一样的一套描述理论体系,虽然有差异,但是本质却是一致的。如果不是这不一样的描述理论体系,武皇真的怀疑是否是他的儿子或者女儿偷偷的将他的牛顿定理交给了陈毅。

    正是陈毅的《汉陈道理》,让武皇接下来的拿来主义顿时迟疑了起来,也让他对外界有关《汉陈道理》乃至汉王本身的批评浪潮一时没有任何动作。

    就在外界对陈毅的《汉陈道理》批评最为沸腾的时候,武皇突然的一道圣旨立刻让这些声音哑火了——《汉陈道理》乃真道理,其境不下于先圣,其功不亚于前贤,特封为理圣,并赐婚彩云公主!

    武皇的圣旨顿时让几乎所有人都不知所措:我了个去,这是什么情况?

    当然,就在别人都惊讶诧异的时候,身为当事人的七公主娇英听到这个消息后整个人都快惊喜晕了。

    彩云公主是谁,当然就是七公主嬴娇英。娇英今年就已满十五岁,年初就被封为彩云公主。不过因为彩云公主极为受宠的缘故,她就和她胞兄汉王一样没有立即被赐婚。

    作为武皇陛下最为宠爱的公主,彩云公主当然是受帝国所有的公子哥们追捧,然而彩云公主却是谁都没看上眼。

    这一年来,中都凡是有头有脸的大家族的未婚的公子哥们,都在不懈地追求讨好彩云公主,本以为有戏的他们,立刻被这道圣旨给打懵了:陈毅是谁,我要剁了他!然而一调查后,本想报复的他们又立刻焉了:陈家嫡子,汉王妃的胞弟。如此皇亲国戚,谁能斗得过!

    就在中都的公子哥们纠结于陈毅本人的时候,帝国的那帮有志之士也立刻跳出陈珂旧识的束缚重新审视《汉陈道理》。没有偏见来看后,不少人立刻从《汉陈道理》中明悟,加上之前本就声名在外的李恒的《天地说》,许多道理一下子就被其一点就通。

    随后,针对《汉陈道理》的声浪立刻反转,由原来的批判转为拥捧,态度立场变化之快让许多场外立场的有识之士咋舌不已。不过许多人也明白了,一代新圣贤正卓然升起,百家之位将再添一家。

    就在陈毅以及他的《汉陈道理》尘埃落地之时,秦国接二连三的又迎来了第三件大事——徐北回归了。

    “徐四哥!”收到旨意正在津海港乘船离开准备回中都领旨的陈毅在港口刚好碰到了东渡回归的徐北船队。

    “哈,小毅,你们这是要去哪?”此时的徐北可谓是意气风发。虽然此时的徐北经历了将近两年的在外漂泊,身心俱疲,但是回归的成功让他格外的精神和振奋。不过在这振奋中,又隐隐露出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