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武帝国
字体: 16 + -

第六十章 大西洋良商

    时光匆匆而过,时间一下子来到了秋天收获的季节。

    这个秋天,燕北郡可谓是大丰收。

    今年整个帝国风调雨顺,没有经历什么大的自然灾害,所以不仅燕北大丰收了,全国几乎都是大丰收的情况。

    丰收了,当然是大欢喜。但是事情也不是绝对,这边农民大丰收了当然是大喜,而那边粮商们,却为积压的粮食愁坏了。

    帝国新立不久,百废待兴,粮食自然而然成了硬通货,没有哪个会嫌粮食少的。可惜,武皇自登基以来,就一直在为帝国粮食丰产丰收做着各种努力,并且也只有明白人才明白秦稻以及东神洲新作物对帝国农业的影响之巨。许多商贾依旧抱着过去陈旧的想法,以为帝国十年到二十年内依旧会是缺衣少食的状态,于是他们大胆的收购粮食想囤积居奇,即使连年丰收了,他们也认为丰收不是常态,总会有大灾大难出现。

    可惜,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并且还是一个大丰收年。去年燕北就已经将新作物完全推广开来了,今年燕北的粮食产量是往年的数倍。而整个秦武帝国虽然今年才将新作物完全推广开来,但是粮食的产量也是往年的两倍左右。如此突然暴增的粮食,立刻就将那批不法粮商给坑惨了。

    对于粮食低贱的问题,对于现在的秦武帝国完全不是问题,因为帝国并没有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丰产丰收的粮食对社会只会带来正面效益,而几乎没有负面影响。

    本来燕北闭关锁郡后粮食大丰收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不过这些影响全都被夏北营计划给吸收了。并且,正是因为燕北闭关锁郡,这才没让地国内的不法粮商将积粮压力转至燕北。

    当然,这些不法粮商在平常人眼里是不法之徒,是被人所厌弃憎恶的对象,但是对于着眼于全世界的方天和武皇来说,这些粮商却还是有用途的。

    既然国内粮食饱和了,那么唯一的途径就是向周边输送过剩的粮食。于是,年前就与方天谈到此事的武皇命人暗中传授这些粮商解决手中积压的粮食问题的方法。

    那么现在的问题来了,环顾帝国周边,他们手中的陈粮能输送给谁?北方不用考虑,那是汉王的地盘,并且武皇下旨燕北闭关锁郡十年,根本没法去;东边的蓬莱岛是一个去处;南边的南蛮地区也是个选择;西边有昆仑山阻隔,去不了。

    方向是确定了,但是蓬莱是个小岛,人口不多,并且也没有什么值钱的物产,唯一有价值的银矿还被徐侯所控制。而南蛮地区,那是慌蛮之所,那里的人都还在茹毛饮血。

    就在这群粮商慌神的时候,一个雪中送炭的消息传来了——徐东南渡归来了。

    徐东南渡回归的消息是从南京传来的,仅仅两天不到的时间,消息就从南京传到了中都,半个月不到的时间,几乎整个帝国都知道了徐东南渡回归的消息。

    对于这次徐东的南渡成果,大家尤为期待。因为这次不像最初徐福的东渡,徐福东渡完全是由武皇一人支持的。而这次南渡,除了武皇所代表的的皇家,帝国有头有脸有势有钱的人能参合上的都会尽量参合进来,所以这次南渡大家尤为关注。

    徐东南渡归来的消息传来后的一个月,徐东便带领他的部分船队抵达了中都。

    徐东回归的时候,方天已经在王府湖中小岛上过着隐世带娃生活,与外界几乎没有联系,只是十天半个月的看一下严垓送来的奏报。对此方天也仅仅只是稍微了解一下情况,并没有回复严垓什么。但是这次不同,当方天得知徐东回归后,他立马给了严垓一个回复,让他尽快争取一批南渡带回来的新种。

    其他人或许不知道徐东这次南渡最重要地收获是什么,方天却是很清楚,即他自穿跃以来一直碎碎念的香料。

    现如今的帝国人们的烹饪技艺虽然再武皇的带动下得到了长足发展,除了姜蒜葱等帝国本土的佐料外,东神洲带来的辣椒也为食物增了出彩的一味,但也仅仅是局限于酸甜苦辣咸,还是远不如后世丰富。而香料一出,人们吃得将更有品质。

    香料对于帝国来说需要的是她的味,而对于方天来说,他需要的更多的则是各种香料种的生物信息样本。

    有了上次东渡的教训后,这次帝国达官贵族们的目光也不再局限于那些金银珠宝,也看中了徐东这次带回来的新作物种。而徐东,这南渡的目的之一就是去南边寻找类似于东神州的新作物的作物,这次回来宁可少带些其他值钱战利品,也要尽量多收集些新作物种,所以徐东带来的南吕岛和男漳州新作物种数量足够这些达官贵族们分。

    这些原本参与进来的达官贵族们分完了战利品后,徐东的这次南渡经过通过中都的《秦武晨议》发布了出来。而那些一直为他们的陈粮如何处理而伤透了脑筋的粮商们看到这份《秦武晨议》如获至宝。

    原来,徐福这次除了南渡寻找南漳州以及沿途收集有用的新作物外,另外一个目标便是向西进行初探索。

    此时的南吕群岛也好,还是南漳州也好,都是地广人稀,有人也都是些钻木取火的原始部落,比南蛮地区还要蛮荒的所在。所以这些地方对于这些粮商们来说也毫无用处。

    但是南吕群岛的西方,有着一片肥沃之地,那里孕育了一个不亚于中原的大国,它自称为孔雀国。这里的人个个穿金戴银,富得流油。而离孔雀国不远有座宝石岛,满地的宝石,路边随便捡一块石头都是价值连城的珍贵宝石。

    《秦武晨议》上对于孔雀国和宝石岛的描述让所有人都对那又是向往又是觊觎,虽然这些精明粮商们不会真的全部相信,但是却也给他们指出了一个方向——去大西洋,去孔雀国,去宝石岛,那里不仅能解决他们积压的陈粮问题,还能在那大赚一笔。

    但是此去甚远,单个力量不足以做到将粮食安全又大量的运过去贩卖。于是这些粮商们不得不联合起来,共同组成了一个大西洋良商的组织,专门用来将他们积压的粮食运到国外去卖。

    于是,这个后世臭名昭著的公商就这么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