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裁缝和两个连长
字体: 16 + -

第九十五章 浊浊与嘘嘘

    第九十五章浊浊与嘘嘘

    支君义站在墙角正尿得痛快,突然听有人说道:“君子浊浊。”

    支君义想都没想,反嘴回了一句:“有耳嘘嘘?”

    这话才回完,支君义只觉得手心发麻,自己都吃了一惊,怎么回了这么一句呀?当年为了“有耳嘘嘘”这四个字,被支老爷子好一顿打手板,直到现在还觉得手心发麻呢。

    这“君子浊浊,有耳嘘嘘”八个字,莫说是一般的平头百姓或是李大疤子那样的粗汉,就算是识文断字如周玉龙这样的粗通文墨的人,也很难搞懂是什么意思。

    本身第一句“君子浊浊”就是一句至今仍然让很多人有争议的一句话。

    这“君子浊浊”源于一个典故。说的是宋时有人在家睡觉,突然发现小偷进了他的家,于是气愤的说了一句“君子浊浊”。

    在这里,史学家们把“君子浊浊”解释为,某人在家睡觉时,发现小偷了,于是骂了一句:“家里来了一个肮脏的小偷。”前面的“君子”指的是“梁上君子”,名为“君子”,实际上是贬意的。而“浊浊”当然就是说小偷非常肮脏,至少人品上是肮脏的。

    这到也可以理解,骂小偷的话,哪还能有什么好话?而且这一种解释也说得过去。

    可是没想到突然又有专家指出,在“君子浊浊”一句中,“浊浊”并不仅仅指小偷的人品,实际上这“浊浊”二字是象声词,何为象声词?当然就是指小偷发出的一种声音了。什么声音是“浊浊”的呢?专家们很肯定的指出,这是小偷在尿尿。

    一个小偷,不仅去人家的家里偷东西,还在人家尿了一泡尿,那家主人当然非常生气,所以来了这么一句“君子浊浊”。那意思就是说:“你这小偷啊,你的品行就象你的尿一样肮脏。”

    当然,两种解释都是指小偷的品行很肮脏,可是第二种就更加形象而生动了。不仅肮脏,并且对肮脏有所指,听起来活灵活现,另人信服。

    但到底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专家们打来打去,谁也说服不了谁。所以这“君子浊浊”的解释意义直到现在也没有个定论,不过到底是不是真的有定论了,似乎也没多大意义,反正就是家里来了小偷呗。

    然而今天晚上,有人突然说了一句“君子浊浊”,那不需要多问,这“浊浊”二字不必解释,肯定是指尿尿了,而这个正在尿尿的“君子”非支君义莫属。

    这一句“君子浊浊”在中国的古文学里太过生辟,很少有人听过,能理解其间意思的就更少之又少。可偏偏今天遇到的是支君义,可巧了,支大掌柜的还真就听过这句话,不但听过,还因为这句话挨过一顿好打。

    那还是支君义孩子童时候的事情。

    一天支老爷子给支君义讲书,就提到了“君子浊浊”这句话,而且

    还将两种解释都告诉了支君义。讲完之后,支老爷们子合上书,让支君义讲出一句话来对这“君子浊浊”四个字,其意思嘛多少有点类似于对联,但又没有对联那么严格。

    支君义低着小脑袋想了一会儿,张嘴说了一句:“有耳嘘嘘?”

    初时支老爷子一听支君义对的这四个字,还微微一笑,点了点头,一副孺子可教也的样子。可是一转眼就皱起了眉,再想了想,突然拿起坑上的笤帚疙瘩,对着支君义打了一顿手板。疼得支君义“哇哇”乱叫,支妈妈赶过来一看是老爷子在打孩子,在一边不敢插嘴,可是却心疼得掉眼泪。也不知道孩子犯了啥错,这当爷爷的咋打得这么狠呀?

    要说这东北孩子呀,谁敢说从小没被家里大人打过,那肯定是瞪眼说白话。用周玉龙的话讲“打不出你屎来,算你拉得干净!”

    别看支君义从小就知书答理,识文断字,可孩子就是孩子,哪有不调皮的时候?不过以往老爷子真要打孩子,只要孩子一哭,这心也就算软了。而这一次不同,不但打了一顿支君义的手板,还瞪起眼睛来告诉支君义,从今以后“有耳嘘嘘”这四个字,再也不准说出口。说完也不解释,自己又坐在边上生了顿闷气,连晚饭都没吃。

    那这“有耳嘘嘘”四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咋让老爷子说翻脸就翻脸呢?

    这四个字炸一听起来,是一句心里惭愧的话。上句“君子浊浊”之后,对了一句“有耳嘘嘘”,是指一种心里活动。意思是说:哎哟,有人听到我尿尿了,真是不好意思。代表着正在尿尿的小偷多少还有点羞耻心。这也是老爷子为啥一开始笑眯眯的原因。

    可是当时支君义孩子小,在回话的时候,这“嘘嘘”的“嘘”字说的是上挑的尾音。其实这也正常,因为从对联的角度来讲“浊浊”的“浊”是重音,音往下走,所以下联这“嘘”字必须上扬,这样对仗对算工整。

    然而仔细想一想“嘘”字一但往上走,那么尾音的后面如果写在纸面上就是个“?”号,代表这是一个疑问句,而不是陈述句。由此而言,“有耳嘘嘘”的意思就不再是:有人听我尿尿,我真不好意思。而是改为“有人听见我尿尿了?”

    如果这么一对的话,字面虽然工整,可是意义就差得远了。前一种还说出小偷的仍有半点良心,而后一句则仅仅是一种反问,意境上那可差得远了。所以老爷子皱了皱眉,不过想一想,支君义还是孩子,以支君义的理解,有人听见他尿尿,当然要反问一句。这到也不算什么过错,何况丁点的孩子哪里会那么快就懂得人心大义?

    若是一切如此,也就算了。可是老爷子这一辈子饱读诗书,这书一旦读得多了,有好处也有坏处。

    想我华夏数

    千年的文明,居主导地位的是什么?自然是儒学。中国的文人支撑着华夏一族千年走来,有辉煌灿烂,也有龌龊糟粕。

    没错,诗词歌赋是咱中国文人最擅长的,此光芒照耀千古,名振中外。可是有一点却也别忘了,这中国的文人如果一旦刁钻刻薄起来,也是那些黄头发、蓝眼睛的家伙拍马都追不上的。

    在中国历史上,狂士祢衡也好,名相寇准也好,还有那郑板桥、刘罗锅……,那个个都有大才,可也个个都是玩刁耍狠的行家。

    文人耍横又和武人不同。如果换成李大疤子之流,看你不顺眼,一拳挥过去也就算了。可这文人耍横却又自己有独道之处。表面上和你客客气气,其实上却把你骂得体无完肤,骂了还不算,还要让你拍手叫好。用东北话讲“把你卖了,你还帮人家数钱呢”。

    所以,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例子可以证明,越是这文人说的话,你越要仔细思量,要是一下子被字面的意思给骗了,到头来只能留下个千古笑柄,让后人笑话。

    如此一来二去,中国文人也就都有这么个毛病,听了别人的话啊,总要多想一想,这话里到底还有没有别的意思?

    支老爷子也是这样,哪怕是亲孙子说的一句话,也要想上一想,到不是说支老爷子还对孙子多留了个心眼,而是这本身就是一种国有文化习惯,不是一个人自己能改过来的。

    所以当“有耳嘘嘘?”这个疑问句在老爷子的心里再多想了一会儿的时候,这句话就又变了一个意思。

    上一句“君子浊浊。”,可以比说主人说道:“你这个小偷啊,你的品行就象你的尿一样肮脏”。

    下一句“有耳嘘嘘?”,则是那小偷提起裤腰带反问了一句:“兄弟,你这耳朵除了听人尿尿,也干不了别的吧?”

    这小偷不但偷了主人家的东西,还要反过来羞辱主人家一句。

    那要这么一解释,那支君义还能不挨打?这还得是说当时支君义年岁小,勉强能算童言无忌。要是支君义象现在二十多岁了,还敢在老爷们子面前来一句“有耳嘘嘘?”,那老爷子能直接抄起菜刀,要么杀了这个不孝子,要么自杀。

    这就是中华文化的奥妙所在,也是中华文化的乐趣所在,或者也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尴尬所在。同样四个字,解释不一样,意思就不一样。可以让支老爷从笑眯眯到打孙子一顿手板。

    估且不说那孩子时候的支君义说出“有耳嘘嘘?”四字时,到底心里是怎么想的,可这一顿手板还是印象深刻。然而反过来,支老爷子这一顿手板下来,也等于是给支君义变象上加深了印象,支君义不说是不说,可是“有耳嘘嘘”这四个字在脑海里说啥也忘不掉。

    当然,“君子浊浊”这种典故也不是什么人都能讲出来

    的,这十多年来没人在支君义面前“君子浊浊”,所以支君义也坐没说过“有耳嘘嘘?”

    今天晚上突然有人来了这么一句,支君义刚刚酒醉才醒,脑袋还迷糊着呢,想都没想,反嘴还了一句:“有耳嘘嘘?”并且尾音那个“嘘”还挑得老高,生怕人家不知道这是一个反问句。话才出口,支君义又记起小时候那一顿打来,手心发麻,裤子差点掉地上。

    谁这么缺德,用“君子浊浊”来逗我?还好爷爷不在身边,支君义一阵后怕。

    哪知就在支君义说完之后,东面二楼处有窗打开,窗前一人向支君义一抱拳:“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