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医师传
字体: 16 + -

第二十九节:许县迎帝(三)

    公元一九六年,豫州还算太平,只因战乱的缘故,县城总是地广人稀。大多数活着的平民们开始南下,荆州一带的南方渐渐繁盛起来,如若没有当朝皇帝前来许县,怕是不久的豫州也要如此得衰落下去。

    许县,正是迎接当朝皇帝的县城。

    人口慢慢得变多而热闹:许县的守城士兵们守在城门口、城楼上来回地巡逻;来来往往的平民进进出出,带有一缕愉悦与欢喜;一些赶脚的货夫一边推动板车,一边在用力地吆喝;县城里处处充斥各色的嘈杂声,分不清谁是谁。

    这便是许县。

    通过守卫城门士兵们的许可,华佗等人下了马车,走进许县,怀带三分好奇之心四处打量这块地方,不约而同地想:这便是许县,即将迎接皇帝陛下的县城。

    八月的天气本来就闷热,稍稍一使力,便累得满身大汗。走在许县街道的华佗等人,实在难受得不行,又兼饥饿,便来到一家客栈里稍作歇息。

    “客官!您老需要些甚么?”他们刚坐下,一个小伙子便笑嘻嘻地走上前,他手中拿有一块干净的抹布,为华佗等人先擦了擦桌子。

    华佗道:“来六碗汤饼!”这是最普通不过的饭食之一,每家客栈里都会有的。

    小伙子道:“需要加些甚么?”

    华佗好奇道:“有哪些?”

    小伙子扳手指道:“有牛脯、蛋类、豆类、各色肉类,如果需要,还可以加些鸡汤或是鸭汤之类。”

    华沸在一旁听得满腹食欲,他拉了拉华佗,小声地要求道:“父亲大人,沸儿想要加豆类和鸡汤!”

    “好,这便加给你,只要你乖乖的!你呀,不要乱说话,瞧你的哥哥们,可都不像你这般不懂规矩。”华佗低声哄着,抬头地说,“一碗要放豆类,用鸡汤煮面。”

    “是六碗!”小童提高了嗓音,他忽然意识到自己的冲动,不由地红了脸。

    张机会意地一笑,笑道:“华前辈,一起罢?”

    华佗一愣,看向其他孩子们,发现他们大抵眼中闪有渴望的神色,不由地红了老脸,咳了一声,便道:“既然如此,来六碗罢!”

    “好勒!客官稍等!”小伙子爽朗地把抹布搭在肩膀上,快步地离去。

    少时,小伙子端来热气腾腾的汤饼,一一摆放在他们面前。虽然天热得厉害,众人却委实饿得不行,也就顾不了许多,便这样吃了下去。

    “呼!呼!好烫!好热啊!”小童恨不得伸手去抓,吃得毫无风度,名士气度荡然无存。

    相比小童的满头大汗,黄叙则是默默地吃着,反观华云、华沸和张颜,都需要张佗和张机来喂着吃。小童看着三个小家伙被大人们喂食的情景,心中有些小小的妒忌,吃味地道:

    “弟弟们多大了?还没学会自己吃呀?”

    华佗一愣,好笑道:“他们还小哩!你小时候不也是这般喂过来的么?”

    “哼。”小童埋头吃东西,再也不说话。

    一顿过后,那个小伙子又出现在众人面前,他一边收拾碗筷,一边笑嘻嘻道:“客官,还有甚么吩咐?”这是在暗示要饭钱了。

    华佗沉吟片刻,却道:“这里太闷热,还有甚么喝的可以降些温?”

    小伙子立即笑开花道:“有的!本店里有绿豆汤、豆腐花、豆浆,实在不行也可以要一碗泉水,你要的是哪一份?”

    华佗和张机相互看了看,由张机道:“来六碗绿豆汤罢。”

    “好的!稍后就有!”小伙子端走碗筷,小跑地离开。

    半晌,伴随一声“客官,来啦!这是绿豆汤!”六碗绿豆汤再次摆放在桌上,那汤水颜色碧绿,清澈可见的珍珠般的豆子沉浸在水底。

    “嗯。”华佗点了点头,他先喝上一口,才道:“感觉不错,似乎凉快许多。”

    “真的么?听闻绿豆汤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如今看来,果真不错。”张机也迫不急待地尝了一口,附和道:“哦,的确不错。”

    小伙子在一旁插口道:“客官,您慢用。”

    华佗对小伙子道:“这儿暂时没你的事了。”

    “客官有何事记得及时叫小的!”小伙子一脸的陪笑,慢慢地退下。

    华佗等人在一旁痛痛快快地喝饮。

    “吾本乡野人,

    兴致卜人生;

    若论命中运,

    世人皆放心。”

    一个声音在这嘈杂的饭馆里显得尤为明显。

    华佗等人一愣,寻声望去,只见一个中年人手举“神机妙算”的幡子,腰挂一只铃铛不紧不慢地出现在众人眼前。那中年人身穿灰色布袍,目光炯炯,肤色微黑,相貌普通,也不出色。

    这年头,遇上一个算命的可真算是新鲜,华佗和张机不动声色地看着那中年人从楼梯处渐渐地走上来,伴随他的沉吟,他吸引了很多人们的目光。

    他一直在走动,并且查看了四周,见华佗等人的那里最是人少,便微微一笑,竟朝他们的方向走了过去。华佗一愣,不由地道:

    “这、这不是朱先生么!他怎么也来到这里?”

    张机低声道:“华前辈认识?”

    华佗摇头道:“算不得认识,只是听过他的大名!此先生乃是朱建平,豫州沛国人,精通相术,常在街巷之中为人相面,效果非常灵验!”

    “哦,这般说来,他与华前辈可算得上是同乡哩。”张机心中恍然大悟。

    朱建平丝毫不觉得有何尴尬之处,他从容地坐到华佗的旁边,一个小胖子上前道:“客官,需要啥吃的?”

    朱建平节俭道:“来一碗泉水即可。”

    小胖子的眼中闪过一道轻蔑,朱建平点的是本饭馆里最便宜的水,心中有些鄙视,面上却仍旧满脸热情,忙道:“就来,就来,您稍等!”

    片刻后,小胖子端来一碗水,轻轻地摆放在他面前,然后退下。朱建平也不客气,“咕噜”喝了一大碗,这才痛快道:“果真不错!好像是活过来一般!”

    他现在把碗放在一旁,谨然与一般客人没有甚么两样,他不再摇头晃脑地充作神棍,他现在就是一个普通的过客而已,他这般平凡,便不再吸引众人的目光,众人开始谈天说地,客栈又热闹了起来。

    “师傅说,您是朱先生?说您是个算命的?”小童算是头一次见到算命先生,满脸地好奇,“你从何处而来?真的可以算命吗?真的可以有效果吗?”

    朱建平也不惊讶,一脸从容道:“是的,小人会一些算命的窍门。”

    小童追问道:“那朱先生可以为小童算命吗?”

    朱建平了然一笑,笑道:“大人算命,一次五十钱,小孩算命,一次十钱。”

    小童“啊”了一声,看向华佗,可怜兮兮道:“师傅,小童想算命。”

    华佗嘴角抽搐道:“徒儿,莫要信这些,不准的。”

    朱建平板了板脸道:“小人算命自知还能准,若是不准,不要钱。”

    华佗听罢,只管闷闷地笑了一声,无语。

    小童兴奋道:“那么,请朱先生为小童算命罢!”

    “你是想用面相看相,还是手相?或是用钱相?”朱建平问。

    小童一愣,问道:“有钱相?”他还只听过面相,手相的,钱相是第一次听说。

    朱建平客气地一笑,从怀中取出五枚五铢钱,递到小童手中,解释道:“这便是钱相!请掷三次,第一次你想算的是甚么?”

    “先算家人罢?”小童好奇地看了看那些钱,随便往桌子上一扔,只见四枚滚在桌上,一枚滚在地上。朱建平摸了摸下巴,算道:

    “此子生来专克母,

    一生逢遇两户家;

    前者为子多操劳,

    后者携恩遇兄弟。”

    小童“啊”了一声,脸色不由地变了;华佗和张机一惊,默不作声;华云、华沸、张颜和黄叙则是好奇地盯住那些钱。

    朱建平继续道:“第二次,你想算的是甚么?”

    小童想了一会儿,才道:“将来小童和哥哥弟弟的事?”说罢,他把钱找了回来,又掷了出去。这回五枚钱没有一个掉到桌子下,两个在下边,三个集中在上面,其中一个是反面,其它两个是正面。朱建平微微点了点头,道:

    “此子一生五兄弟,

    命中多带转折运;

    有子将会陨落时,

    其他皆有登高峰;

    可怜世时多变故,

    唯恐那刻遭对峙。”

    小童一脸的沉寂,华佗和张机似乎被勾起了兴趣,他们看了看其他四个眼也不眨一下的孩子们,又看了看朱建平,最后齐齐地瞪向那些五铢钱。

    “最后一次,你想算的是甚么?”朱建平一脸的平静。

    小童道:“小童想算的是将来会不会成为一代名士?”说罢,他掷了开来。五枚五铢钱挤在了一起,朱建平道:

    “此子生于士家中,

    一生富贵不用愁;

    若问将来何事业,

    许是名士不用说。”

    完了?就这般简单?这便是他的将来?小童满脸的郁闷,他才不要相信呢!一点可信度也……哦,不是,至少他算出自己的家人情况是对的,只是……小童的一张脸蛋几乎快全纠结在一起。

    张机看了一眼华佗,华佗推辞道:“朱先生,老朽和这位张医师年数已高,将来的事早已不作打算,可否请您为其他四个孩子面相一番?”

    “可以。”朱先生点了点头,看向华云、华沸、张颜和黄叙,不由地道:

    “此子一生多命舛,

    无父无母被抚养;

    前生漂泊负仇恨,

    后生居所靠治人;

    此子是福还是祸,

    皆瞧他之一念间。

    ——此是这位小孩的命数。”第一个说的是华云。

    “此子一生多短暂,

    生来调皮更捣蛋;

    命中生来有灾劫,

    闯过一飞鸣冲天;

    若为不幸成陨落,

    父母定要扬名时。

    ——此是这位小孩的命数。”第二个说的是华沸。

    “*从小失母爱,

    幸有父家后续弦;

    命有伴侣有劫数,

    自身寿命也不长;

    生来多福多富贵;

    去后唯恐家中变。

    ——此是这位小孩的命数。”第三个说的是张颜。

    “此子本是断命中,

    偶有贵人来相救;

    生来武艺之高超,

    将士门路太易得;

    可叹灾劫还有次,

    冲破定会凤鸣天!

    ——此是这位小孩的命数。”第四个说的是黄叙。

    华佗等人全体无声,半晌,华佗才想起付钱。他从袖中取出钱袋,把钱递给朱建平,朱建平轻轻一笑,他起了身,喊道:“小二,结帐!”

    “来啦!”小胖子跑了过来,朱建平把钱付清,小胖子离开,朱建平抬了抬脚步,刚走几步又停下,摆手道:“虽然不用,不过小人还想为两位大人算上一番!权当你们的知遇之恩。”

    华佗和张机相互惊奇地看了一眼对方,只听朱建平道:

    “右边的前辈,小人的命语是:

    自小便赞多聪慧,

    一生奔波走中原;

    赢得生前高名声,

    晚年境遇在官场;

    须知三分说真实,

    逢人便要讨好话;

    命中带有牢狱灾,

    唯恐家破又乱亡。”

    ——朱建平说的是华佗。

    “左边的后辈,小人的命语是:

    自小便怀多智慧,

    一生钻研跑北南;

    生前赢得一官身,

    晚年辞官乡隐间;

    刻苦好学不多说,

    心想事成最终时;

    无病无灾老死后,

    留得佳话数百年。”

    ——朱建平说的是张机。

    “吾本乡野人,兴致卜人生;若论命中运,世人皆放心。”朱建平的声音渐渐远去,不一会儿,他消失在众人的眼前。

    “哈哈!”有个声音突然笑了起来,叹道,

    “颍川有子独好酒,

    年少轻狂藐世俗;

    今逢世时多难料,

    走访民间看热闹;

    可巧闻得相师语,

    一听便就不复发;

    不论命中多奇哉,

    只管仰头大笑中。”

    那个声音爽朗却含有不足之气,华佗和张机猛然寻声一看,只见是一个年轻的青年人独在那里饮酒,狂放不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