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医师传
字体: 16 + -

第二十一节:北往鄄城(三)

    “这便走啦?”小童揪住华佗的衣角,面上很不情愿。

    华佗奇怪地道:“怎么,你还不愿意走?”

    “当然不是。”小童期期艾艾地说,“只是……那个,服官府——”

    华佗一愣,这才想到当日阮瑀口中所提到的“服官府”——那是出产丝绸服饰的地方,陈留县也有一块土地专门种植桑树,因而自然设有“服官府”。原来小童一直惦记在心,只可惜他不曾去过。

    时过境迁,当初还跟随曹洪将军从豫州的谯县一路行军到兖州的襄邑县,谁会料想到如今却换成跟随陈留县的李典将军?华佗蹲下身来,与小童平视,温和地道:“等这结束以后,再一起去看罢?”

    “真的?”小童的眼中迸出一丝希冀。

    “真的。”华佗心底在苦笑。

    小童的问题总是那般多,又问:“为什么我们要离开这里?”

    华佗想了一会儿,才道:“若是一直呆在这里,可就找不着曹将军。”

    “曹将军!”小童一声低呼,又问:“我们离开这里是去找曹将军吗?找到曹将军后我们会再回来这里吗?”

    “会的。”华佗心底叹气,“找到他后,我们便可回家。”

    “哦,哦,回家!”小童听罢突然跳了起来,兴奋地问,“这便出发了吗?”

    华佗抚摸他的小脑袋,乐道:“不是已经出发了么。”

    “咦?张叔叔呢?怎么没看到他呢?”小童左看右看。

    “你张叔叔总要忙他自己的事,怎会跟来?”

    “那卫汛哥哥呢?”

    “你卫汛哥哥自然是跟在你张叔叔的身后帮忙啦,你总不愿意看到你张叔叔一个人忙东忙西罢?”

    “哦。”说不出来是小小的失望还是淡淡的难过,小童闷闷不乐,却明白了自家师傅的意思。

    再次回头望一眼,但见那陈留城隐匿在枝多繁杂的树林缝里,在众人的眼中只剩下一块小黑点,这不得不证明他们果真出了城,并且行走了很远。

    天还真热呀,这太阳才刚出来,众人就仿佛沐浴在午后的烈阳中。

    “嘎吱,嘎吱。”那是推动辎重车发出的声音。

    从陈留县北上,去往浚仪县的路上,出现这样一支粮草兵。一个年轻的武将策马在前,那武将一身白色铠甲,头扎白布,手握长抢,身足稍少,面庞青涩,身姿消瘦,一双眼睛炯炯有神,——正是陈留县的李典将军。

    跟在他后面的是一群粮草兵,大约六百人数,有五百名的粮草兵身穿白色布甲,剩余的却多是身穿粗布灰衣,跟在一名老人的身后。

    那老人一头白发,老长的胡须,他内穿一件浅青色布袍,外套一件无袖的白色布甲,腰间挂了一个金箍铃,左手拎有一只灰色的行医木箱,背上还有一个篓子,篓子里有一个婴儿。

    那婴儿此时睡得正香,他的小嘴微张,露出两颗大门牙,脑袋上长有稀疏的头发,他的皮肤红润水嫩,全身被一件深青色的衣袍裹住。

    这老人,便是华佗,人称“华神医”。那婴儿,正是他的关门弟子——华云。

    老人身边还有两个人陪同,一大一小,正是黄忠和小童。

    这支粮草兵推有十辆辎重车,走在一片干燥的官道上。他们虽然汗流浃背,面色通红,却浑然不觉行军很久。

    “云弟弟还在睡吗?”小童轻声地问。

    “嘘,小声点,可不能让李将军听到。”华佗瞪了他一眼。

    “为什么?”小童不太明白。

    华佗还未开口,便听见李典道:“华医师,出门在外,不必拘礼。”

    华佗听罢一笑,对小童道:“他当然是睡下啦,不然醒来可是要吵人的。”

    小童“哦”了一声,使得这支行军队伍又沉默了下来。李典对华佗的事还不甚了解,为了打发烦闷,他道:“华医师,为何参军还要把小孩带上呢?这几个年龄太小了罢?”

    是很小,小到都不够参军的年龄,但这话他怎么好说出来呢?华佗想了一会儿,才道:“他们虽小,幸有老朽照看,若是老朽从军而把他们落下,他们大概会不好过罢?李将军年纪轻轻,似乎还未及冠,不也带兵了么?”

    李典微微脸红,谦虚道:“华医师谬赞。”

    不好再那令人敏感的征兵年龄,众人不再说话,继续赶路。

    通往浚仪县的官道甚是冷清,一路上几乎都遇不到敌军。他们平安地行军几日后,终于到达浚仪县。浚仪县很是破败:田地都遭了殃,大概是被蝗虫蹂躏过?那井水似乎干涸,许多俊仪县民在挖水源,那些人面黄饥瘦,看到李典他们时,眼中露出害怕和期望,他们想上前去讨些吃的却又不敢。华佗几次停下脚步,见李典抿嘴不作声,只得闷闷地随军离去。

    从浚仪县北上,一条宽敞的大河终于出现在众人面前。

    那是黄河。

    终于抵达黄河,华佗等人舒了一口气。李典带领粮草兵来到河边,那河边有船, 船有十来只,一只可装载八人,每只船上都配有两名船夫。李典命人把辎重车分别运到船上,再把粮草兵分为十支小队,众人分别上了船。华佗、黄忠、小童、李典、曹七、曹八这六人带有一辆辎重车登上一只船,带领其他船只开始顺河向离孤县划去。

    小童瞪大了眼睛,看了看周围。船离开了岸边,渐渐向远方划去,四围不再见到树木,只有一片水域,瞧瞧那河水,深不见底,有点吓人,耳边听到划水的声音,小童探出了身子,盯着水面,大惊小叫地道:“不会掉下去吗?”

    “说的什么话!”华佗二话不说,把他拉回来,顺便敲了一下他的脑袋,“你给为师乖乖地坐在这里便好,最好别乱动!”

    小童嘀咕地道:“也只是说话,又没乱动。”

    华佗咬牙地道:“说话也不行。”

    小童很是不满,又不敢违背师傅的话,只得闭上嘴巴。

    黄忠坐在一旁,一脸的笑意。

    曹七和曹八低头在一角,浑然当自己不存在。

    李典觉得有趣,故意地道:“那典可以开口说话吗?”

    华佗愣了一下,讷讷地道:“自然可以。”

    小童听罢,立即叫起来,道:“这不公平,师傅!为什么典大哥可以说话!”

    “你这小家伙,这般没大没小!”华佗把眼一瞪。

    李典笑道:“华医师,您不必拘礼,没事的。”

    “呵呵。”华佗尴尬地一笑。他的手不由地紧握起来,看了一眼黄忠,再瞪了一眼不安分的小童,坐在一旁看着河水不由地走了神。

    “呕——呕——”几声呕吐的声音突然响起。

    华佗一惊,环顾四周,便见周围的粮草兵们面色苍白起来,他们的额头上冒出汗,个个趴在船边,做出呕吐的模样。

    “这是怎么回事?”李典苦了一张脸,感觉浑身上下极为不舒服。他感觉头晕,又觉恶心,想吐,却又吐出不来,趴在船边一阵干呕。

    华佗连忙拍了拍李典的背部,断定地道,“你晕船?”

    “晕船!”李典心惊糟糕,怎么就没想起这件事来:陈留县虽地处四通八达,但却不靠近河域,因而船业并不发达。如今他们算是第一次登船,可怎么也没有想过会晕船。

    “这下如何是好?”李典摇了摇头晕的脑袋,他看到整个粮草兵中,只有华佗、小童和黄忠无事。

    “有什么法子可治?”

    华佗道:“有!先到陆地休息一下!”

    附近传来一名船夫的声音,回道:“这里四处全是水,哪有什么陆地可寻!”

    “不会罢?”李典听罢,站起身来,他突觉头晕眼花,不由地向后栽倒,慌得华佗一把拉住他,大声地道:“晕船的人全躺下!别起来!”

    “然后呢?”晕船的粮草兵们听到华佗的话后,顺从地躺在船上,觉得似乎稍微好些,只是当他们再次起身时,又感浑身无力。

    “就这样躺着!”华佗说,“要不再睡一下!老朽可没有带生姜,不然每人含一片也会好些。这要多亏船夫,幸好船夫不晕船,不然……”

    “那好罢。”李典侧身躺在船上,苦笑地说,“典也算是士兵罢?在战场上倒不惧生死,反倒是被这小小的晕船折腾得不行。”

    “哈哈哈哈。”众人听到他的话后,忍不住地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