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医师传
字体: 16 + -

第十节:出征前夜(二)

    斜阳悄悄地投入山的怀抱,天色渐渐灰暗起来,轻轻的凉风吹来,吹出一阵清幽的花香,小华庄里忙忙碌碌的人们三三两两地出现在等待着他们的家人面前,这一天算是非常平淡地结束。对于小华庄的人来说,明天将是他们分别的日子,所以笑容便在这一天内几乎都没有再挂在他们的脸上,只是偶尔看到归来的亲人后,小华庄的妇人们终是露出了一张张淡淡的喜气。

    ——再过一晚,便该分别了罢?

    华佗家中一群人无奈叹气,心不在焉地吃晚饭,虽然菜食可口,但却没有一个人能吃出味道来:小童盯着华佗的碗,筷子不停地划动,竟没划出过声音;李当之悄悄打量吴普,吴普神色淡然;樊阿瞄了一眼李泳,李泳毫不客气地狼吞虎咽;黄忠一边大口大嚼,一边给黄叙夹菜,黄叙一边打量四周,一边埋头扒饭;周瑜细嚼慢咽,斯文有理;小华云和小华沸两兄弟安静地坐在白云卿怀里,白云卿抿嘴唇,筷子一直在盘子里移动,好似要在菜里寻找一种只属于她的东西,菜被一次次地夹起来又放下,一次次地放下又被夹起来,碗里的饭粒始终没动过,两只筷子紧紧地靠在一起……随着白云卿的一声“饱了”终于结束了原有的沉默。

    “师傅——”正当众人休憩时,从屋外响起一阵敲门声,接着焦二的声音传来。

    白云卿看了华佗一眼,一边收拾碗筷,一边对他要求:“去开门罢,这么晚了,也不知是何事。”

    华佗应了一声,朝屋外走去。门开了又关上,不一会儿,他的身影出现在众人面前。他快速地走过来,小童眼尖地看到他的手上多了几样东西。

    是信。

    三封信。

    华佗呵呵地笑道:“不得了,扬州那边居然来信了!”

    “信?”众人惊奇。小童机灵地叫起来:“是均哥哥的回信么?”

    华佗把其中一封信递给他,乐道:“不止呢!三个小伙子都回信啦!”他招摇地摆了摆手中的另两封信。

    小童看不顺眼,“哼”地一声,扑向华佗,华佗一时不察,被抢过所有的信。他吹胡子瞪眼睛地看小童,只见小童得意地摸了摸三封信的厚度,笑嘻嘻道:“太好了,均哥哥的信最厚!”

    华佗趁着小童的洋洋得意劲还未灭却,立即发起反攻,把三封信又夺了回来。小童气得跳起来,华佗高举三封信,任凭小童踮脚也够不着。

    众人都忍不住地笑了起来,白云卿把小华云和小华沸哄入睡,出屋刚巧看到这一情景,“啐”了一口华佗,笑骂道:“老不正经。”

    华佗摸了摸脑门,仔细比较三封信。第一封信是诸葛谨写的,摸起来有些凹凸不平,封面的楷体字写得龙飞凤舞;第二封信是诸葛亮写的,楷体字体漂漂亮亮、规规矩矩,但是重量却比鹅毛还轻;第三封信是诸葛均写的,字虽写得歪歪扭扭,却是三封信中最厚的。华佗瞅瞅满脸通红的小童,决定不再逗他了,于是就把诸葛均的信递到他手里,眨了眨眼,道:“焦二明确地提到这封信是写给你的——怎么了,小呆子,发甚么呆,还不打开来看看?”

    “你为甚么不打开看看?你先看!”小童不依。

    华佗痛快地翻开诸葛谨的信,只见上面寥寥数字,写道:

    「华神医:

    先生可安好否?

    今逢乱世,吾与兄弟三人避难于扬州,投奔于叔父,不料半路遇险,幸得先生搭救,不胜感激。自吾兄弟三人得公照顾,与君别离后,日夜赶路,现已平安到达,得见叔父,修书一封,请勿挂念,另备有一份谢礼,不成敬意,望请收下。

    学生 诸葛谨 拜上」

    华佗看到这里,抬头快速环顾四周,看到一群好奇又不好意思开口的人。他想了想,翻了翻,一串铜钱便从信内落了下来,滚到他的手里。他好笑地把铜钱掂量掂量,然后把它塞到白云卿的手里,白云卿瞪大了眼睛,有些生气地又把它送了回去。华佗有些尴尬,把它揣到怀里,再拆开第二封信。

    第二封信是诸葛亮写的,比他大哥写得还少,少得可怜,只有几行字。

    “难为年纪小小,竟写了一首诗。”华佗看后乐了。

    “甚么诗?能说说么?”众人好奇地追问。

    于是,华佗读道:

    “独在异乡外,幸遇华神医;

    救命于危难,教兄五禽戏。

    今生无以报,唯有结草还;

    尽泣感恩珠,恨客无言矣。”

    没了?众人兴趣盎然地注视华佗手上的信封。华佗想了想,又重新翻看,结果一根扁扁的绳子出现在众人面前。

    “这是甚么?绳子么?”白云卿不太理解。众人细细一瞧,可不算是绳子么!——那是用六根干扁的青草绞合搓捻而成,像是断开了的手镯,又如一条粗长的绳线。

    ——看得出那个制作之人粗制滥造的手艺。

    周瑜扑哧一笑,忽然道:“有趣,真有趣。”

    “甚么有趣?”众人面面相觑。

    华佗思索了一会儿,想通了,随后附和地抚掌道:“确实有趣,难为小小年纪便如此知恩答礼。——独特的方式。”

    “小小年纪?”

    “知恩答礼?”

    “独特方式?”

    众人觉得有些好笑。

    华佗看了一眼周瑜,周瑜朝他行礼,然后微微一笑,向众人解释道:

    “这大概便是那位小兄弟所说的‘结草’罢?——这可是大有来历的。”

    “ 哦?有何来历?”众人问。

    “相传,战国时期,晋国有一位大夫名叫魏武子,他有一位无子的爱妾。不久,魏武子病重,嘱咐他的儿子魏颗,道:‘吾死之后,一定要让她为吾殉葬’。但是,等到魏武子死后,魏颗没有把那爱妾杀死陪葬,而是把她嫁给了别人。魏颗向世人这样解释道:‘人在病重的时候,神智是昏乱不清的,吾嫁此女,是依据父亲神智清醒时的吩咐。’

    后来,秦桓公出兵伐晋,晋军和秦兵在晋地辅氏交战,晋将魏颗与秦将杜回相遇,二人厮杀在一起,正当难分难解之际,魏颗突然见到一位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杜回,使这位堂堂的秦国大力士站立不稳,摔倒在地,当场被魏颗所俘!魏颗便在这次战役中大败秦师!

    晋军获胜收兵后,当天夜里,魏颗梦见了那位白天为他结绳绊倒杜回的老人。老人告诉他,原来他就是魏颗把她嫁走而没有让她为你父亲陪葬的那女子的父亲。今天这样做是为了报答他的大恩大德!

    后人把‘结草’比喻成感恩报德,至死不忘。——这便是‘结草’的由来。看来,大概是那个小兄弟觉得身上没有甚么价值钱的,所以想效法古人,用一个承诺作为还恩。”周瑜说这到里,也有些佩服那个未见面的少年。

    众人听罢颇为不置可否,毕竟,见过诸葛亮的人都知道他还只是一个孩子,焉能说这是一句誓言,而不是戏语?

    看着那根脆弱的‘结草’,笑了又笑,还没等到众人开口说些甚么,华佗从怀中取出一方白方帕,小心翼翼地包好,轻轻地把它装进自己的袖子里。这时,小童忽然在一旁大呼小叫起来:“哇,均哥哥在扬州的经历好精彩!他们第一天来便遇上了扬州太守!”

    ——扬州太守?周瑜心中惊讶,问道:“怎么遇上的?不会是在宴会上罢?”

    他只是随口一说,没想到小童愣了一下,埋头仔细看了看,诧异道:“周大哥好厉害啊,的确是在宴会上见到的——哦,他们天天举行宴会!”

    众人笑起来,纷纷道,“挺不错的样子啊?看来扬州挺太平的。”就连黄忠也是一脸笑意,唯独周瑜暗淡了神色,被华佗察觉到了。

    华佗凑上去,笑吟吟地道:“这回便该你了罢?为师说了好久,口都渴啦!”

    “好的,没问题!”小童重重地“咳”了一口,一副小大人式的讲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