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牙-长空飞龙
字体: 16 + -

第二篇 长空飞龙_B77 第一七一章

    第一百七十一章

    2019年7月30日星期二

    a博士从那个东西上面跳了下来,然后看着目瞪口呆的中将说:

    “理论上只要供给它的能量足够,它就可以承载无限大的重量。我们的控制系统实际上就是来协调输出给它的电压和电流强度,以保证它在不同的负载情况下能够维持住自身的状态。也就是说随着它重量的变化来及时地调整能耗,现在我们已经做到把这个调整时间控制在毫秒级。我想现在除了外层空间的速度,在大气层内没有什么运输工具是需要用毫秒来计算时间的了。”

    中将终于回过神来了,问道:

    “那么……它的载重是多少?”

    a博士回答说:

    “我刚刚已经说过了,理论上是无限大。但实际上,以它目前使用的这个电池来计算,应该在一千千克也就是一吨以上。其实再重点儿也可以,不过随着电流的增大各器件特别是电路和电池本身产生的温度就太高了,会烧坏的。而且现在这个东西我们并没有给它装什么散热的设备。”

    中将闻言摇了摇头,说:

    “那就是说,飞机上现在还是不能用这个东西吧?”

    a博士笑了,说:

    “不不不,恰恰相反,是绝对可以的。而且这个东西用在飞机上是最合适的。现在它承载不了飞机的重量是因为这只是一个小型的样机,我们完全可以根据飞机的重量来设计并制作出相符合的东西来。这样说吧,只要简单的把最主要的电路放大,在同样的电流强度下温度就会大大降低;而且我们还可以通过加大电压的方式来限制电流的强度。要知道能量输出相等的情况下,电压越大,电流强度就越低,而电压的大小与电路产生的温度并没有什么影响。再说了,现在这个东西只不过就装了一块离粒子电池,跟手机电池差不多。你总不会打算就用一块手机电池就让飞机飞起来去打仗吧?还有,这一个东西能载一吨,就算不做改动,你一架五十吨的飞机大不了装上五十个这东西,总比原来的发动机要好用吧?”

    a博士的话让中将略微有些尴尬,不过眼前的这一切早就让他忘了尴尬叫什么。用手机电池?亏他想的出来。等电池没电了这飞机还不得掉下来呀。不过这个时候他却还有一个问题要问:

    “a博士,我当然明白这项技术得意实现的意义。有了这个东西的存在,我们无论造什么东西完全就可以忽略重力的存在呀。别说飞机了,以后我们的军舰恐怕也会永不沉没了,就连坦克都能在水面上跑。”

    a博士此刻的兴致显然非常的高,他自己也很清楚这项发明意味着什么,要知道试验刚刚成功的时候,所有人都差不多跟疯了一样。可以想象,在不久的将来,有了这种技术的存在,飞机坦克

    和军舰,还需要分的那么清楚吗?不过正当他要说些什么的时候,中将的问题又来了:

    “a博士,我知道这个项目实际上就是我们从未来遗迹(注1)里发现的那些关于磁力方面的资料,利用对磁力和磁场的控制来克服或者说抵消引力的存在。可是有一点我还是想请教一下,就好像这个东西,现在对于它来说重力已经不用去考虑了,可是它本身还是不能移动啊。我们比如说飞机吧,用这个东西可以让飞机漂浮在空中,但是飞机要移动要作战,是不是还需要有其他的动力呀?”

    a博士显然明白中将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正如中将说的那样,如果飞机的移动仍需要其他动力的话,那么这个东西在现阶段的实际意义恐怕就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大了,最多也不过就是可以让飞机不再有翅膀了。可是飞机真的没有了机翼,在空中又依靠什么来控制自己的动作呢?不过a博士和他的整个团队肯定是早就想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他又把中将引到了另外一个更大一些的实验室内。

    这个实验室由一个玻璃隔断分成了两部分,一行人站在玻璃外面,而玻璃隔断里面的空间很大,也很空旷,只在房间的中间摆着一个造型奇怪的东西。这个东西的形状和大小都跟刚才看到的差不多,被固定在一个可以360°全向移动的小平板车上。跟刚才看到的那个东西不一样的地方是它的整体是一个框架似的样子,可以清楚的看到里面的结构,框架的中间是一个类似手电筒似的东西被悬挂在一个同样可以360°旋转的支架上,而这个支架则有电机驱动可以自由转向。

    a博士同样是拿起了一个类似遥控器之类的东西,一边演示操作一边对中将解释说:

    “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个东西我们暂时给它起名叫磁力甲,现在这个东西叫磁力乙。跟磁力甲不同,它的作用不是克服重力,而是具有指向性。其原理就是首先自动分析和判断出自然磁场的方向,然后再制造出自身的磁场,不过它自身的磁场是有指向性的。这就让它可以靠改变自身指向的方法来与自然磁场产生共鸣,从而达到移动的效果。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旋转支架来改变它自身磁力线的指向,内置的芯片会自动计算出所需要的夹角,这样就可以让它按照我们指定的方向来完成前进、后退和转向。至于它移动的速度,同样是通过输出能量的大小来控制的。喏,就是像这样。”

    中将看着在地板上灵活跑来跑去的磁力乙,大感有趣,不过却觉得它的速度实在是太慢了一些,也没有想太多,直接就问到:

    “它的速度好像太慢了一点儿,跟刚才那个东西,哦,磁力甲。好像比磁力甲要慢太多了。”

    a博士今天确实是太

    高兴了,根本不想平日里的少言寡语,反而很有耐心地一点一点解释给中将听:

    “它不是跑不快,而是不能让它跑快了。第一,磁力乙现在身上只有一个2v的钮扣电池,就是这个电池还要维持支架上电机的转动来使它可以按照我们的要求改变方向;第二,所有的物体都是有惯性的,质量越大、速度越高,这个物体的惯性也就越大。这是所有东西都无法改变和摆脱的自然规律。对于磁力乙来说,只要加大输出给它的能量,它的速度就可以得到相应的提高。”

    中将点了点头表示明白:

    “那么它究竟能跑多快?就是最快的速度。我是说理论上的。”

    这个时候a博士又露出了微笑,有些得意似的问:“你认为这个世界上什么东西的速度最快?”

    “光啊。这个小学生都知道吧,光速是最快的。”中将理所当然地回答说。

    可是没想到,a博士却摇了摇头说:

    “错。当然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光速是这个世界上最快的,可既然这样,为什么还有好多人会提出超光速的概念?我们都知道,联系时间和空间的物理量是速度,麦克斯韦方程指出,真空中的电磁波也是以光速来传播的。爱因斯坦利用相对论原理将麦克斯韦方程推广到整个惯性系,提出狭义相对论,并认定信息和能量的传播速度不能超过光速。这也是人们普遍把光速看作不可超越的速度的主要原因。但是信息速度和能量传播速度一直都并没有得到明确的、便于实验验证的定义,这也就引发了人们对超光速问题上的思考和争论。

    “不过,后来人们在多个研究领域都发现了电磁波波速异常的现象,在1985年,我国的黄志洵提出了一个波导的量子隧道理论,指出截止波导的消逝态可能存在超光速现象;后来在1991年,g.g.giakos和t.k.ishii使用微波实验证明了自由空间中相速度确实以超光速传播,并认为应当重新审视相速度的定义。从那时候开始……

    “不说那些啦,我猜你也不敢兴趣。我就直接说吧,目前我们已知的速度最快的东西不是光,而是磁力线。而我们眼前看到的磁力乙这个家伙,就是基于磁力线来设计并制造出来的,所以它的理论速度就等于磁力线的速度。而在真空状态下,磁力线的速度可以达到光速的十倍以上甚至更高。这就是磁力乙的理论基础,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实质性的物体伪磁化,让它尽可能的模拟出纯能量状态来融入到自然磁场当中去,并通过这种方式来做出类磁力线的移动。当然了,对于磁力线或者是能量来说,应该叫做传输才对。不过磁力乙既然是模拟纯能量状态,它本身还是实质性的存在,所以我觉得还是叫移

    动才更准确,也更容易让人理解一些。”

    中将同志再一次被震惊了。十倍以上光速!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他觉得自己的大脑都要短路了,显然一时还无法消化这些东西。他当然知道速度在战斗中意味着什么,不,不只是战斗,在任何地方,无论是军用还是民用,速度的意义太大了。只是,这个十倍光速……似乎太……他一时都没想好这个十倍光速在现实中真正的实用意义是什么,好像除了宇宙飞行或者是传说中的时间旅行,别的东西都不用这么快吧?

    注1:未来遗迹,是指序章中所提到的在隔壁试验场突然出现的来自未来某次空间试验失败或者事故而穿越时空的那个残缺的未来实验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