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龙卷珠帘
字体: 16 + -

第二章 郡主不美

    “嘡嘡——”一阵剧烈锣声,顺着秋风传入靖康城的每个角落。

    匆匆人流从串摊经过,小东子寻声望去,目中闪过难以抑制的兴奋,“齐大哥,我们一会要不要去看,郡主的比武招亲?”

    “招亲...”

    胡禄也抬头看向人流,脸上不见表情,很显然没什么兴趣的样子。

    “有美女...自然要看!”

    齐点睛淡笑点头,伸手接过刘老汉刚刚烤好的羊肉串,放在桌上,嘴角露出一丝得意,“这里有三十根肉串,你们俩能拿多少就吃多少,剩下的我吃我拿。”

    胡禄轻笑着看了一眼小东子,左手拿起四根,右手又轻松拿起一个,握在手中。

    小东子闻言一怔,大眼睛直直瞪着齐点睛,嘴角微微撅起,“齐大哥,你这不地道,我们两个手小,一手最多只能拿四根!”

    “那没办法,只有我能者多劳了!”

    齐点睛摊开双手,脸上露出奸计得逞的笑意。

    小东子脸上露出一丝愤然,有心想坐下不去看招亲。但看到远处汹涌的人流,照这个样子,再不去只怕到时候就没位置了,眼中不由的露出一丝焦急。狠狠瞪了一眼齐点睛,左右手各抓起四根羊肉串。

    齐点睛爽朗一笑,将折扇别于后颈,一把将桌子上的羊肉串全部抓在手中,得意的瞥了一眼小东子,再次夸张的挥舞手臂,走出串摊,走向人流。

    远古时期,人类处于的一种泾渭分明的部落时代,所有部落信奉着自己部落的图腾。由于信仰的不同和当时资源的匮乏,各部落彼此厮杀讨伐。也就在这个混乱暴虐血腥的时代,在东方出现了一个最强大的部落,它就是“大尧”。

    大尧成制式的训练军队,以强大精壮、配合默契的战士,以雷霆万钧之势,摧毁周围数个与他一样强大的部落,并且摧毁他们的图腾,强制他们信仰自己的图腾,侍大尧为主,就此一举成为天下共主,建立历史上第一个帝国“大尧”。

    大尧主导天下三百年余年,却毁于末代帝君尧夙烽手上。尧夙烽残虐暴敛、视酒色如命,以图腾巫神之名,修建抚月楼,妄图以手扶月吸收天地精华,以求长生之道。致使人间怨声载道,百姓民不聊生。

    六方诸侯不堪忍受先后揭竿而起,经历一年六月艰苦鏖战,终将毁世帝君尧夙烽推下神坛,并且将尧夙烽的尸体分成六份,各自拿回军中焚烧,祭奠微伐尧而死去的将士。

    靖唐王朝建立于通尧四百六十三年,通尧这个年号是大尧帝国建立的年份。各王伐尧的后,虽各自回境发展壮大,却都异常默契的,未曾从新制定年号,依旧通用着大尧的语言、文字和货币。

    小东子漫步在长街上,迅速吃完手中的几根羊肉串,有些意犹未尽。转头瞥了一眼摇头尾巴晃的齐点睛,轻轻翻了翻白眼,低声腹诽,“刘大爷说的对,根本没个读书人的样子。”

    胡禄嘴角露出不符合他年龄的谦和笑意,看着那个放浪身影,目中没有鄙夷,反而满是恭敬。他不相信作为靖羽堂学子的齐点睛,会有辱斯文,在他想来齐点睛这个样子。或许是有什么逼不得已的苦衷,九岁的孩子,无知的在心中为他找着理由。

    对于那个梦寐已久的地方,他的了解远远多余小东子。靖羽堂是立国之初,王上的自己私立的学府,为的就是选拔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从靖羽堂走出去的学子,也大多都成为了朝廷各部的骨干力量。

    靖唐坐拥原苍、惠湘、叶枫、途灵、靖康五洲之地,每年应届考生接近三百人,都是各地层层选拔出的优学俊颜。靖羽堂选人也从未有过固定条框,更找不到规矩。曾有多次状元不收,收探花的异样举措,更有一次甚至丝毫不理会榜上三元,唯独收下一个默默无闻的平庸小辈。也正是这个原因,才让胡禄的这个无名小辈,心中泛起涟漪,生出遐想。

    靖唐当年讨伐大尧有三位将军,分别是镇国大将军陆羡、定山王李千灭和当今王上李千焕。婉月郡主便是定山王李千灭的独女,也是当今王上最疼爱的晚辈。

    讨伐大尧返国时,被天下尊称为四大谋士的鬼仙“狐兰亭”,即平尧之战后在出奇谋,以迎王之名与定山王一明一暗埋伏于若水之滨。以水战伏击当时和靖康一样强的诸侯国丰汤,并且一举吞并。

    成就比其他诸侯国更加强大的国情优势,也就是因为这一战,李千灭战死若水河畔,让婉月郡主李月婉成为这个贵不可言的孤儿。

    婉月郡主的招亲算上今日,已经是第四天,但周围看热闹的人,却依旧没有减少的趋势,反而日渐汹涌。据传,郡主年纪轻轻一身武艺就以臻于化境,所以即使那些不会武艺的平僚素人,知道自己没有机会,也愿意凑个热闹。

    擂台设在靖康城的中心广场,地方虽然宽敞,架不住人实在太多。小东子奋力跳跃,竭尽全力向上瞭望,但除了可以看见眼前人头攒动,他连擂台的影都看不见。

    齐点睛微微一笑,轻轻按住,小东子向上瞭望的小脑袋,低声道:“你们两个跟我来!”

    “齐大哥,你有办法...”

    小东子闻言目中闪过一串小星星,嘴角露出喜色,又开始齐大哥长,齐大哥短的叫着。

    胡禄小心翼翼的跟在身后,目中闪过一丝疑惑,他可不像小东子,什么也不懂。从三天前郡主招亲第一天开始,他就听说这里已经是人满为患了,周围能站人的房檐树杈,都站满了人了。

    街角商贩甚至在后半夜就来占地方,为的就是能有一个好地方摆摊。齐点睛倘若有官身,也可以势压人,只是朝廷对靖羽堂学子虽然重视,但它却依旧不算官身。

    齐点睛睁桃花眼眸,四处撩望,在一处处丰腴凸起停留,引来一道道锋锐寒光。搞得身后两个半大孩子,又不知觉的放慢脚步,与其拉开距离,生怕殃及池鱼。

    齐点睛神色恬淡,带着两人拐入一处庭院,庭院并未关门,入眼是一身着红色官衣的中年文士。中年文士头戴冕帽,冕帽悬挂着九条冕线,每条冕线上穿有五冕旒。

    靖唐王朝的官员官服统一明确,文官武官根据官阶不同皆有名为规定,武将也只有出征前领命和出征归来复命时,才可以披甲上殿,其他时间也是一视同仁穿布衣。

    官阶的大小,根据头上冕帽上的冕旒来区分的,官阶越大头上冕旒就越多。王上穿黑龙袍,上锈金龙九条,头戴的王冕系有九条冕线,每条冕线上穿有九颗冕旒珠,九代表极致,代表至尊。

    三品以上官员皆穿紫衣,文官一品绣仙鹤、二品绣锦鸡和三品绣孔雀,武官一品绣麒麟、二品绣狮子、三品绣豹。头上冕帽皆系九条冕线,每条冕线上非别穿有八颗、七颗和六颗冕珠。

    五品以上官员着红衣,文官四品绣云雁、二品绣白鹇,武官四品绣虎、四品绣熊。头上同样系九条冕线,每条冕线分别穿五颗、四颗冕珠。

    七品以上官员着绿衣,文官六品绣鹭鸶、七品绣鸳鸯,武官六品绣彪、七品绣犀牛。系九冕线,穿三、二颗冕珠。

    九品以上官员着青衣,文官绣八品绣鹌鹑、九品绣练雀,武官八品与七品一样绣犀牛、九品绣海马。八品冕线系九条,穿一颗冕珠,九品不系冕线。

    身绣四品云雁的御史辅官,坐在院内的一张的乌木长桌上,双眸凝视着面前书案,似乎是在批阅着什么。听闻脚步声响起,才缓缓抬头看向齐点睛,目中露出询问表情。

    齐点睛神色淡然走到桌前,伸手从宽大的袖口中取出一块金黄色令牌,轻轻放在御史官桌前,说道:“齐点睛...”

    御史官伸手拿起令牌,放在眼前仔细观详,片刻,低头提笔在桌上写着什么。又抬头打量了一眼齐点睛,转头对着静立在一旁的悬刀侍卫,说道:“带他进去吧!”

    悬刀侍卫脸上表情没有变化,眼眸锐利如鹰眼。也不看齐点睛几人,当先一步走到前头,算是给人齐点睛几人带路。齐点睛淡然一笑,对着御史辅官微微点头,带着身后两人,缓步跟上。

    胡禄抬头看着御史辅官头顶的五颗冕旒,略微犹豫,缓步跟在齐点睛身后。

    小东子神色紧张,走在齐点睛身侧,看着侍卫腰间悬配的暗金腰刀,目中闪过一丝难以抑制的兴奋,低声说道:“齐大哥,这是要带我们去那呀!”

    齐点睛看着走在前边的悬刀侍卫,嘴角微微上扬,轻弹了一下小东子的脑袋,“带我们去看美女...”

    走在前边的悬刀侍卫闻言,突然停下身形,转头看着齐点睛,眼眸中闪过一抹久经沙场的凶厉,冷声道:“请对我们郡主尊重些!”

    感受着突如其来的硝杀之气,齐点睛脸上笑意不减,手上依旧不轻不重的拍着小东子的脑袋,“你的意思是说,你们郡主不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