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咸鱼
字体: 16 + -

第三十四章 复试开始

    三天时间,眨眼已过。

    这三天时间,林风也是恶补了汉赋的知识,不仅如此,更是狠狠的翻了翻自己系统包裹里面的三国演义,想看看里面究竟有什么赋文。

    虽然林风也会些什么《赤壁赋》之类的,都是些高考需要背诵的东西,那是那些赋文与汉赋的格式相差有些大,林风不确定能不能用……

    最后,林风决定了,就用苏轼的《后赤壁赋》,这篇赋文林风高三之时被语文老师强制的背诵过,至今还历历在目,在这个水平的考试中,《后赤壁赋》足够了!

    若是《后赤壁赋》真的不行,那林风也认了!

    第三天,与历届公府复试的地方都不同,这一次居然选在了温德殿之中……

    温德殿是皇帝召集百官处理朝务的地方,虽然不是平时上朝的前殿,但是能在此地举行,足以看出此次公府复试的不同。

    林风跟随着四五十名准孝廉,身着学士服,由宿卫郎的带领下,依次前往温德殿。

    因为雒阳之乱,往年百名甚至是数百名的准孝廉,如今为求自保,或不肯与董卓为伍,仅仅剩下眼前的五十多人。

    来到温德殿前,林风首先被这温德殿的规模惊呆了。

    两汉的宫殿布局,不似明清时期,有着非常严谨的规格与制度。两汉的宫殿多是占地极广,自成一区,不似明清故宫鳞次栉比,环环相扣。

    在宿卫郎的指引下,五十多名准孝廉,纷纷脱掉自己的鞋子,只是穿着袜子。

    进入温德殿,龙骑之上定然是没有人敢坐在上面的,即使是权倾朝野的董卓也是不行。

    温德殿内,中间空出,两边各置两排木几与坐垫,每排木几之间,皆有间隔,这是留给这五十多名准孝廉准备的。

    在四排木几的最前端,有四个桌子,分别作者主考官蔡邕,与另外三名考官。

    这三名考官分别是袁隗、王允、荀爽。

    袁隗是袁绍、袁术的叔父,可以说是袁家现在的族长。王允被董卓从豫州刺史的位置上调往雒阳,马上就是司徒了。最后的人也就是荀爽,那是荀彧的叔父,原先已经迁往南阳,但是被董卓威胁,不得不再次来到雒阳。

    最后,与往常最最不同的是,这次的公府复试,居然允许所有的世家大族围观……

    于是乎,这四排木几的两端皆是做着京城,乃至京城附近世家大族的长辈。其中,有后辈参与公府复试,前来打气的。也有没有后辈参加公府复试,特地前来看热闹的……

    所有的人都陆陆续续的落座完毕,但是主考官蔡邕并没有宣读试题,宣布考试开始,而是端坐其中,面无表情,不知道在等待着些什么。

    看到这里,许多人,包括周边围观的士族也是纷纷议论起来。

    “肃静!”

    随着蔡邕一声断喝,所有人都是看了过来。

    这时,坐在蔡邕左侧靠近中间走道的第一排的卫宁站了起来,拱手问道:“蔡侍中,为何复试还不开始?”

    说实话,卫宁此时心中洋洋得意,但是又有些担心,他担心蔡邕别再更改了试题。这种担心在卫宁心中一转就抛到脑后,因为他相信蔡邕的为人。

    蔡邕看了他一眼,仍然是面无表情,只是没有微微一皱,但是也没有说话。

    眼见于此,卫宁有些呐呐,心中有鬼的他自然是不敢再问,连忙坐下。

    “噗!”

    看着满脸尴尬的卫宁,坐在蔡邕右手第三排的林风不禁笑了出声。

    林风这一笑,仿佛这笑容会传染,所有的准孝廉皆是哈哈一笑。

    卫宁见此,满脸羞红,狠狠的瞪了一眼林风,心中对林风的恨意更重。

    看着瞪向自己的卫宁,林风摸了摸鼻子,林风发誓自己不是针对他,只是真的想笑……

    就在众人都笑呵呵,蔡邕想要控制场面的时候,一声传喝传来。

    “太尉至!”

    随着宿卫郎、赞礼官的声音传来,董卓脚着云履,腰带宝剑,虽然满脸横肉但还是带着笑容。

    董卓身长八尺,虎背熊腰,极其雄壮,但是,其身后的英武男子,却是更加吸引林风的眼球。

    只见此人生得器宇轩昂,威风凛凛,顶束发金冠,披百花战袍,擐唐猊铠甲,系狮蛮宝带,全身披挂,这身打扮,不是那吕布还能是谁?

    吕布是谁?不管是正史还是野史,都对吕布的武力赞赏有加。后世更是认为吕布之勇,三国前后无人能当。

    在林风打量吕布的刹那,吕布也是注意林风的目光,见林风的眼神在自己身上上下巡视,吕布不由的皱起了眉头。

    林风见此,也是收回了自己的目光,看向前方主位上的蔡邕,不再关心眼前的吕布,尽管卫宁的内心此时已经不在平静。

    看着董卓前进的脚步,众人都是纷纷起身,立于两侧,包括哪些士族大家,尽皆对董卓行礼。

    蔡邕率领另外三个考官,更是迎上前去,想要将董卓迎到主考官的诸位上面去。

    董卓哈哈一笑,大声道:“此次董某前来,不是前来监考,乃是欲一睹大汉才俊之风范。汝等不用理会董某,自行决定!”

    说罢,董卓走到左侧士族旁边,站定下来。

    董卓这一站,可把旁边的士族吓坏了,连忙起身,将自己等人的席位让与董卓。

    董卓特不推辞,大马金刀往那一坐,那双云履更是引人注目,吕布双手背于身后,站在董卓身后,戒备左右。

    眼见于此,在蔡邕指示下落座的林风暗自叹息,所谓的赞拜不名、剑履上殿说的就是这个吧!

    所谓剑履上殿,顾名思义,可以不用脱鞋,可以不用解掉配剑,就可以登上皇家大殿,要知道,这是只有皇帝才有的待遇。

    赞拜不名更是人臣之礼已到极致。所谓参拜不名,就是指宣读诏书,或者此人参见皇帝、进入皇宫之时,赞礼官一应人等不得直呼其名。

    这也就是为什么,刚才的宿卫郎、赞礼官说的是“太尉至”,而不是“太尉董卓至”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