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咸鱼
字体: 16 + -

第三十二张 一句赋文

    再看一看系统任务失败的惩罚,寿命减去十年,随机扣除属性点二十,倘若这次任务真的就失败了,那么林风整个人可以说是废了。

    但是!

    公府复试的第一轮的第一名,别说是林风了,你就是让还没有出生的“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的曹植曹子建来,他也不一定能百分之一百保证自己能够夺得第一啊!

    吐槽归吐槽,既然任务已经下达,林风只好拼了命的去完成了!

    “子巽可是身体不适?”

    旁边的荀彧见林风短暂之间,脸色一变再变,以为林风收到了什么刺激,心绪不宁所致。

    林风回过神来,看着旁边一脸关心的荀彧,先是摇了摇头,然后,连忙上前,拉着荀彧的手,道:“文若即为守宫令,可知此次公府复试的些许消息?”

    林风是想走走后门,看能不能知道些许独家消息。

    哪只荀彧闻言,摇了摇头,微笑着说道:“此次公府复试第一轮乃是由那蔡侍中蔡邕蔡伯喈出题,吾与那蔡伯喈素不相识,如何能得知其中消息!再者说,以子巽之才,一轮前五,岂不如探囊取物,易如反掌?”

    林风闻言苦笑,原先林风并没有把公府复试放在心上,过了便好,不过就回去抱抱自己师兄的大腿,那不都是一样。哪里能想到,现在的狗屁系统任务,居然需要达到公府复试第一,林风腹诽。

    然而,三天之后,公府复试就要开始了!

    林风见荀彧如此,知道走后门这一条路是行不通了,只能问道:“文若当年公府复试是和题目?”

    荀彧闻言,不做多想,回道:“吾当年复试,题目只是让吾等作赋一首,阐述所学而已!并且,多年一来,公府复试皆是如此,未尝有过变动!”

    林风问出那句话的时候,是准备如当年备考高考一样,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准备凭借题海战术取胜。

    但是,林风没有想到,原来这么多年的复试都是一道题,这考官也太懒了吧!

    要说作诗,林风那抄袭起来,都不带眨眼的,什么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儿歌三百首之类的,张口就来。但是,提起作赋,尤其是汉赋,林风就麻了爪了,谁特么背过那东西啊,高考又不考!

    现在社会,几乎每一个人都能背出几首诗,但是几乎没有人都够完整的背出一篇汉赋。

    提起汉赋,林风倒是想到一个十分出名的《洛神赋》,但即使如此,林风也只会“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这两句,再多的都不行……

    “文若,不知这汉赋可有什么速成的方法?”林风也是急了眼了,对着面前的荀彧就问。

    荀彧闻言一怔,被林风问的莫名其妙,回道:“汉赋岂有速成的方法?无外乎日积月累,拜读先贤大作,岂能有速成之法?”

    说道这里,荀彧疑惑道:“子巽之言若此,莫非子巽不曾做过汉赋?”

    荀彧的意思很明显,是在质疑林风的究竟有没有做过汉赋的经验。

    林风哪里能够承认,那不是自损颜面的事情,连忙摇头道:“文若此言差异,吾平生极爱作赋,怎会不曾做过汉赋,今日偶的一佳句,请文若听之!‘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此句如何?”

    荀彧闻言又是一怔,他本来只是随口玩笑,没有想到林风反应如此之大,竟然随口说出一句赋文。

    ‘‘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荀彧听罢,连忙让林风写下。

    幸好林风这几个月练习书法、古文,不然还真不知道这几个字怎么写……

    荀彧看着林风写下此赋文,念叨两句,知道此乃描写一女子,不禁笑道:“子巽这赋文,莫非是思慕哪家女子所做?”

    荀彧那略带挪揄的笑容,看的林风一阵翻白眼。

    见林风不说话,荀彧立刻罕见的有了八卦之心:“子巽不说话,莫非是真有此事?”

    看着荀彧那八卦劲,林风是真的是无法把眼前的青年与后世的荀彧结合到一起。

    “不要败坏吾之名声!上次之事还未曾与你计较!”林风撇了撇嘴,瞥了一眼荀彧。

    荀彧见此,哈哈大笑,极为高兴。

    第二天,荀彧即把林风昨晚所做的两句赋文,在林风允许的情况下,拿给前来的文人赏析,为林风博得阵阵赞扬。

    然而,就是这两句诗文,加深了卫仲道那妒忌之心。

    “duang~”

    一身闷响传来,卫仲道狠狠的把自己面前的木几掀翻在地。

    和别人不同,卫仲道在得知这两句赋文乃是林风所做之后,双眼几欲喷出火来。卫仲道自然不知道这只是荀彧与林风的玩笑之言,在卫仲道看来,别人不知道林风描绘的是谁,但是自己知道这就是写的蔡琰。

    这卫仲道哪里能够忍受,他曾经在蔡府偶然见过蔡琰一眼,虽然是隔着轻纱屏风,但是那情景就如林风所描绘那般,举止若有若无象薄云轻轻掩住了明月,形象飘荡不定如流风吹起了回旋的雪花。

    看着地上竹简之上,篆刻的那两句赋文,卫仲道心中怒火难平。说实话,卫仲道自知自己没有能力做出这两句诗,心中的危机感更重。

    想到这里,卫仲道突然下定决心,从怀中掏出自己父亲曾经交付给自己的书信。

    这书信共两份,一份已然泛黄,是曾经蔡邕写给卫仲道父亲求助所用的,可以说的上是蔡邕亏欠卫家情分的证据;而另一封是卫仲道父亲在其来雒阳前,亲笔所写,叙说了与蔡邕的情分,只是其中有央求蔡邕报恩的意思。

    这一封信,卫仲道父亲曾嘱咐过他,若是没有必要,这封信就不要拿出,这装载的是卫氏与蔡邕的情分,情分这个东西,用一点少一点。而这封信就是蔡邕与卫氏的全部情分,若用掉,那就真的没有了!

    “来人,备马车!”

    将书信揣在怀中,卫仲道走出书房,准备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