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温情
字体: 16 + -

第十三章 暗涌

    夜空中的流云不断随风飘过,月亮在云层进进出出,夜色便忽浓忽淡。

    高句丽使团度过不眠的夜,被不请自来不时登门客人割裂的破破碎碎。

    大理寺、鸿胪寺、刑部、御史、皇城禁军、尚书省……

    高建仁的尸体被大理寺抬走,数名随从也被带走,不大的院子一次涌进上千铁甲禁军,搜出的长短刀具、强弓硬努,一一登记造册,新选出来的主事人----高恩河,麻木的在一份份册子、闻讯记录上签字画押。

    东边天际露出鱼肚白,微明晨光里送走了最后一波客人,关闭了院门的使团院子里,高恩河对着散乱站着的人群,努力露出个笑脸。

    “都一夜没睡,辛苦大家了,休息,大家都先回自己屋睡一觉。”

    这个满身书卷气的瘦削书办,于危难之时迸发出惊人的能量,拖着疲惫的身子安抚众人,含笑劝说不愿离开的使团成员回屋。

    面临崩溃的使团暂时恢复了平静。

    长安城西南,临近秦岭的皇家农庄内的皇苑。

    春日里黎明前的绿柳湖格外静谧,湖水波平如镜映着繁星明月,湖心岛的桃花悄无声息的绽放,唯有淡香随着微风潜散。

    湖畔精舍三楼一扇窗被推开,背对着烛光的皇帝陛下高大的影子便投射到了湖水里。

    榻上锦被翻开玉体横陈露着雪白光洁半个身子的长孙皇后,揉着眼,慵懒的问道;

    “二郎,天还早,起来作甚?”

    深吸了口夹着花香的清新空气,李世民苦涩的笑答;

    “观音婢在这儿享受惯了,朕可是天天都要上朝,多少年的习惯,想睡也睡不着喽!”

    坐起身的长孙,丰腴成熟的身体如花绽开,眼神迷离看着久别的丈夫,“睡不着就躺床上和妾身再说会话。”

    小别胜新婚,明明都在长安,却被混蛋儿子搞成了常年两地分居的帝后,终于结束了分居的日子。

    一夜癫狂,晨起,妻子散乱的长发,慵懒的眼神,白皙丰腴的身子,又激起李世民强烈的爱欲,恍惚回到了新婚时节,春宵苦短。

    关了窗,灭了烛火,李世民拥着妻子温热的身子,靠在靠枕上,惬意的嗅着身边人发间的幽香。

    “二郎。”

    “嗯。”

    “你真放心把朝政交在高明手里,陪着我住在绿柳湖不管不问政事?”

    “嗯。”

    “说话呀!别动手动脚。”

    “哦!”

    “你就不怕御史言官谏言,说你昏聩?”

    “哦。”

    “嗯呢!嗯,”

    ……….…室外,春日第一缕曙光撒向大地,室内,春色旖旎………..

    晨曦微明,李承乾已经衣装整齐,光光的头上戴着连夜赶制的纱帽,唯恐光头不受力帽子会意外脱落,特意用黄丝带牢牢系在下巴上。

    李承乾对气势恢宏的太极殿主殿有着强烈的抗拒心理,昨日刚接手政事,就和舅父长孙无忌商量,自己监国期间早朝除过望阙日大朝会,平日里早朝一律改在偏殿举行。

    端坐御榻上等着数十位大臣站成排躬身行礼,看着一排排举在手里的笏板,沉声道;“众卿平礼!”

    早朝确实很有必要!

    和任何一个大型管理机构一样,每日开个沟通早会是必不可少。

    可是,繁琐的礼仪,大臣间没完没了的扯皮却使得李承乾不喜。

    父皇既然撂挑子闪人,就不要怪儿子放开了手脚大行其事。

    “有事奏事,无事…..”

    李承乾抬手制止了御榻边值殿司礼太监用尖利高亢的嗓音重复每日早朝惯例所说的套话。

    “父皇登临大宝,适逢大唐多事之时,多年来盱眙

    孤代父皇监国,那么,孤就要先讲讲自己的看法。

    自古天无二日民无二主,父皇是君,是大唐第一无二的皇帝陛下。

    孤呢,和诸位卿家一样,都是辅助皇帝陛下的臣子。

    监国,也不过是个职务,还是暂时的职务。

    故此,父皇亲临早朝的一应礼仪孤监国期间暂时停用。”

    眼光在人群慢慢扫视而过,“自即日起,参加早朝凡有事情要表述,需在早朝前将所奏事由提交中书省值班官员,早会前由中书省负责誊抄,分发,参加早朝者于开始提前阅览,以备朝会议事时不会出现拖沓扯皮现象。

    原则上,早朝半个时辰内结束,各省各部有特殊奏报,可书面呈报给孤,孤会在十二个时辰之内给出处置意见。”

    再次用眼光巡视过人群,特地和舅父长孙无忌交换了个眼神,瞅着底下已经有人低着头窃窃私语,李承乾淑了淑嗓子,“嗯!咳咳!”

    “孤初回京城,朝中事多生疏,尚需时间了解,今日早朝就此结束,明日起早朝便依照孤所定。

    散朝!”

    话一说完,起身转过御榻后的屏风退入内殿。

    朝臣们这时才醒过神来,太子监国的第一次早朝就这样匆匆结束了!

    心怀疑问的人群自发围在两位仆射大人周围。

    被围在人群中间的长孙无忌,对着七嘴八舌的人群举手示意;“静静了,听我说。

    昨日殿下万里归来,征尘未洗,便驻入尚书省阅览奏折,一夜未休,今日的早朝就是有事提奏,一来情况不明,二来也精力不济,蘼费时间毫无用处。

    所以啊,就按殿下安排,明日有事上奏提前递交中书省职事。”

    房玄龄带头向殿外走去,一面走一面招呼人们一起离开。

    内殿,李承乾接过吴远递过的手巾,使劲擦着汗津津的双手,连着做着深呼吸,砰砰跳着的心脏一时间还无法平复。

    头一回独自面对朝堂众大佬们说出这么多话,紧张在所难免。

    能够流利的将自己想法完整的讲完,忍不住偷偷为自己点赞!

    这可是朝会呀!

    底下站着的个个都是大唐帝国中枢要员,可不是曾经当家教时教的初高中学生。

    足足有一刻时间,总算平复了情绪,李承乾换过松软的圆领紧袖燕服,离开让他浑身不自在的太极殿,赶往尚书省官廨。

    三省六部成型于前隋,历经一千多年直到清末依旧在用着这套政府架构。

    如此说来,皇朝更替不关政府结构,只是在于人。

    监国的皇太子身兼尚书令,平日里独占了尚书省议政堂办公,随之,三省议政便固定在了尚书省。

    明日是四月一日,大朝会的日子。

    尚书省内院尚书令官廨,奉召来的中书省中书侍郎岑文本,门下省侍中魏徵以及尚书省两位仆射大人房玄龄,长孙无忌,人手一份简报埋头仔细读着。

    小太子这简简单单一招,会前先提交议题,却也着实有效,非议题内的内容会议期间不议,所有议题提前分发到与会者手里,开会时支持反对都可以先打好了腹稿,发言时要言简意骇言之有物,扯皮斗嘴监国太子立马就会请人离开。

    平日好脾气的太子这事可是毫不留情面,被赶出会场还不算完,书面检讨要写,不写就停职,朝会时还要通报。

    一次两次被太子不留情面折腾过几位老大人后,整个朝堂办公风气焕然一新,没了瞎扯斗嘴,开会有事说事,没事散会,留出大把时间解决具体事务。

    中书省中书侍郎岑文本,门下省侍中魏徵相遇在今日同来的路上,拱手施礼,仰头一对苦脸子。

    闹心人遇到烦心人,心里的苦水你倒我一瓢,我还你一盆。

    太子监国都十天了,一道旨意也没下,三省六部十道,中央到地方一个官员也没换,拟旨的中书省和审核的门下省快成了聋子左右两只耳朵,样子货。

    享不了闲福的魏征今天就给自己揽了点事,填在会议议题里。

    房玄龄看到议题中,中书侍中魏征,结案高句丽使团私藏军械一案的提议,直接便越了过去看下一个议题。

    长孙无忌翻眼瞥了魏征一眼,觉得这事由魏征提出来大家讨论一下也好,总不能抓了人就不闻不问,晾着高句丽使团在鸿胪寺驿馆。

    正位上坐着的李承乾清了清嗓子,示意大家开会时间到了。

    “孤先说说,

    各位都看了手里的提交的议题,很不好!”

    抖着手里密密麻麻写满字的数页纸,哗哗有声。

    “都是些什么?

    朝廷三省六部二十四司,从上到下,各衙门有各衙门的职责,各衙门有各衙门的职权,行使职权完成职责内的事务,很明确!

    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事情要越级提请到大朝会讨论?

    为什么呢!

    头一样就是推脱责任,行使职权对人不对事,又想坐官位还不愿意得罪人;一推三六九,层层向上推脱,芝麻大的小事情也要放到朝会上让帝国中枢商议决断。

    二来嘛,就是有不称职的官员,当糊涂官的官员。

    各位大人,孤这样即不是冤枉你们,也不是责怪你们。

    因为,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今天才有,已经很久了,大家都习以为常,中枢的朝臣每日忙忙碌碌辛苦习惯了。

    可是各位大人想过吗,上一级机构削夺下一级的职权是一种什么行为?

    是架空呀!权力架空。

    审核官员三省都有职权,孤希望各位大人不要忙于眼前事,都看看事情发生背后的原因。

    还权给最基础的职责人,干不好,没能力,直接换人。”

    岑文本与太子接触最少,太子这番毫不留情面一针见血的评论,吓了岑文本一跳。

    朝廷架构真没问题,大隋用了几十年早就印证过,问题确实出在太子所说,人有问题。

    前隋已经发现九品中正制度弊端,想要用开科考试代替,还没完全普及就亡了国。

    如今的大唐任官,说不清是瘸腿还是独腿,开科举依旧要勋贵推荐,真正学富五车有能力的寒门子弟想要鱼跃龙门依然是个幻象。

    再说说现有的官吏,谁没有归属?就算自己也打着江南门阀士族的烙印。

    当官没有上上下下同出一门的利益共同者帮衬,能当的成吗?

    今日提交关中于关中道马政的议题,便是陛下赏赐新兴扶龙权贵子弟造成的,很清楚,毫无经验的武将子弟贸然执掌细致的案牍事物,不犯错绝不可能。

    真要查,也是陛下乱命所致。

    “殿下所言有理,可是整治起来还得从长计议。”房玄龄的发言老于世故。

    “没有整套细致的规划,贸然改动现有处理政事的惯例,恐会引起政事混乱,殿下,此事确实急不得。”素来耿介的魏征皱着眉,说得也是规劝的话。

    闻言,李承乾嘿嘿一笑,“这里是大唐中枢,各位是陛下肱骨重臣。

    便不说皇爷爷在位武德年间,只说父皇登基后贞观年都到了九年。

    九年前就有的规矩,九年后还要跟孤说没有规划,从长计议。

    嘿嘿!何以教我?”

    李承乾目光看过去,四位大臣低头无言。

    “大唐数千万人口,要在父皇统治下昌盛兴旺,父皇只是一个人,他要依靠各位,孤监国,也要依靠各位。

    东海之滨,西域草原,孤走一遭一年的时间恐怕都不够,怎么能控制万里河山千万黎民。

    看不见,也管不了。

    孤能做的唯有谨守父皇定下的律法,管好身边人,也就是你们。

    父皇念旧情也好,耳濡目染习惯了办事拖沓也罢。

    如今孤监国,父皇交给孤的是定好的规矩律法,不守规矩,孤受罚,无话可说。

    同理,孤不会越过各位大人处置下一级的事情,可是谁下属衙门出了差错,谁就站出来负责。

    今天特别跟各位说清楚,各位大人都是参知政事的相国,朝廷最大的政事不是升免某一个封疆大吏,依靠个人能力兴旺一方,而是要保证每一个官员人尽其用,在其位谋其职。”

    动官员的官位,门阀世家子弟占据绝大多数官职的大唐,实在是个敏感性极高的事,作为既得利益者,四位大臣心思迥异。

    江南世家一脉的岑文本想着,陛下诡异的将朝政放手丢给太子,是不是又要利用太子年轻气盛来一次朝堂大洗牌!

    岑文本眼神涣散,暗暗掰着指头算着要提前叮嘱哪些人收敛,哪些人要赶快做出政绩。

    老谋子房玄龄暗自发着愁,太子整治张亮一家已经连累到自己家,被每日都要来哭诉的张亮夫人搅扰的家宅不宁。

    真要来次大整顿,这家还能回吗?

    缓缓捋着长冉的长孙无忌心里窃喜,有太子顶在前面,自己早就想要调换的几个重要职位,只要选好了人,换了便换了,丝毫不用当心惹恼背后的世家大阀。

    只有魏征仰着头看着太子,露出一脸真诚的喜色。

    曾经参劾太子任性胡为的主力干将,接触过太子管理农庄的制度,又听老相国萧瑀讲解太子虚君权重律法的执政理念,有着普世情怀的魏蛮子早已是坚定的太子党。

    以才任官,魏征觉得太子的勇气实在出乎自己的预想,既是兴奋,也为太子殿下暗暗担心。

    目光碰到魏征热切的目光,李承乾翻开会议提案,习惯性的抬手挠头。

    沉吟片刻,问道;“魏大人,依照唐律,在大唐疆域触犯律法的行为,应该依照唐律裁决。

    以此来看,高句丽使团的案子并不复杂。

    定性为渊盖苏文,黑齿长之个人行为,不要牵连众多,交由大理寺依律审判即可。”

    “殿下,此事恐怕依照唐律审判不妥,渊盖苏文等都是高句丽使臣,要是按唐律,私带强弓潜伏皇城图谋不轨,是死罪,恐怕别的外使会有误解,影响大唐和周边邻国正常邦交。”

    魏征说罢,长孙无忌,房玄龄和岑文本都点头附和。

    李承乾谈谈一笑,“人是不能杀,但是律法的威严一定要彰显。

    审,公开公正的审,犯了哪条律法,该受何种惩处,明明白白。

    至于最终的结果,孤还要面禀父皇,由父皇斟酌给予赦免。

    就算是送礼做好事,也让高句丽王清楚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