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0 新任京都指挥使(二)
“什么,太子要请我们两个去他府内做事?”
弟弟露出一脸不可思议的表情,对于弟弟的表现,魏定真早已预料。
一只手托住弟弟的下巴将张大的嘴巴合住,然后与弟弟擦肩而过,丢下一句话。
“信就留在你那吧,定仁,太子府我是不会去的,还有这个叫郭羽的书生,半年时间能进入太子府,绝对不是看起来这么简单。”
“可是哥哥。”弟弟一抬头,见魏定真毫不理会自己,径直走出厅门往卧房而去,便收起信纸也跟了上去。
走到卧室内,忠管家正在服侍着老人服药。
魏定真挽起袖子,从忠管家手里接过药碗闻了一下,突然问忠管家。
“忠叔,这药方是谁开的?又是从哪里抓的药?是家里自己熬的吗?”
“定真。”老人语气中有些责怪的意思。
“忠管家跟了我几十年,定仁都是他一手带大的,你怎么能这么说话?”
魏定真心中想的却是另外一种意思。
父亲比李老将军还小好几岁,同样都是勤练武艺,军营出身,怎么父亲莫名其妙就卧床数月。
而且病情一直不见好转,反而身体越来越差。
一想到昨天见到那张肥硕脸庞上的眼睛,魏定真心中就隐隐升起一种不安的感觉。
似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正在拉起一张已经布置下许多年的网,却没有一个人发觉,除了自己。
究竟是那个人借着权利的影子隐藏在天工馆里?还是天工馆本身就是那个人手中的工具?
又或者另有其人,不动声色中把许多没人注意的细节改变、牵引、收拢、掩盖,最终为了达成某种目的。
“大少爷这也是关心老爷嘛。”
忠管家并没有因为怀疑的语气而生气,体谅到大少爷的用心,就一五一十说了起来。
“这药方是请史太医开的,大少爷你那年在京都参加武训受伤,请的就是史太医,咱们老爷在京都这么些年,基本上都是请的史太医。”
“那药又是从哪抓的呢?”
“大少爷放心,药是我亲自去抓的,也都是史家门下的药铺,不会有问题,回来也是我亲自煎好端给老爷服用的。”
一切看起来都没有问题,反而更让魏定真心中起疑。
忠管家肯定不会被自己怀疑,他原本就是父亲战友,后来又成为贴身侍卫,因为受伤最后成为了魏府管家。
与父亲有几十年过命的交情,对外人来说是魏府管家,对两兄弟来说与异姓叔伯无差。
“大少爷是怀疑有人故意让老爷卧病在床吗?”忠管家也不是笨人,立刻就猜到魏定真怀疑的内容。
魏定真点点头,与卧在床上的父亲目光相接,把自己心中的怀疑说了出来。
“爹你身体向来强健,怎么就会突然生了一场重病,而且几个月都不见好转?”
“定真你不用担心这么多。”老人摇摇头否定了怀疑,“征战沙场的人都是这般,看似人高马大,到老了底子里都是沉疴难返,人这一生力气都是有数的,年轻时用力过猛,后来就没有力气再用了。”
一只手又从魏定真手中接过药碗。
“好了哥哥,有什么事咱们等下再说,忠叔亲自办的事这么些年从来没出过纰漏。”
弟弟捧着从哥哥手中拿来的药碗挤到床边:“先给爹把药喝了,不然一会就凉了。”
剩下的疑问都只能藏进自己心中,魏定真知道自己的怀疑是凭空猜测,没有多少人会相信。
但是既然连没有血肉,还力大无穷的傀儡壮汉都能出现,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呢?
那些看起来跟幻想一样的传说故事里,又隐藏着多少可能存在的真实呢?
现在摆在魏定真面前的是,一片与生活没有界限的谜团,似乎有什么东西在谜团中插手了自己的人生。
或者说有什么东西插手了这座大风朝的轨迹,而入手的地方恰恰选在了魏府,导致自己的人生被迫改变。
然而最大的问题却是自己根本没有多少线索,连这个谜团处在哪里都不知道,更不要说去接近它其中的答案。
“爹,有件事我跟哥哥得给您说一下,太子刚才派人给哥哥送了封信来。”
喝完药,弟弟从怀里掏出那封信递给父亲。
虽然弟弟非常信任哥哥,但是他也知道哥哥不太喜欢官场生活,自然不愿意去太子府办事。
可是书生郭羽带来的这封信,在弟弟眼中却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在天工馆做侍卫,无非就是想借着天工馆的便利好日后为官,拿天工馆作为一块跳板。
现如今有太子府的来信,如果能在太子府成为幕僚,日后自然更容易取得官职,而且还可能是与未来大风朝帝王关系最亲密的近臣。
这其中的好处对于弟弟魏定仁来说,可是千载难逢。
到底去还是不去,自然要找更熟悉京都的父亲来决定。
“太子今年刚刚二十岁吧,忠管家?”老人卧病在场数月,对于京都中的许多事情仍然是了如指掌。
“是的老爷,太子是二少爷一岁的那年出生的。”忠管家答道,“那会太祖还在世,四世同堂,是太祖亲自给太子取的名字呢。”
提起武远太祖,老人有一瞬间出神,想起了十七岁那年第一次见到那名,腰间总是配着一把柴刀的大风军大将军。
那时不过是一名年轻士兵的魏嵩,单膝跪在已经成为帝王的武远太祖面前,颤抖着接过太祖亲手递给自己的一柄短刀。
制作刀鞘的材料,用的是遥远的西南属国上贡来的稀有灵羊皮。
那时已经五十岁的武远太祖声音浑厚,语气中却有掩不住的孤寂和失落。
收回遥远的思绪,那名年轻士兵如今头发花白,就要油尽灯枯了。
老人再看看手中的信,语重心长道。
“看来这京都指挥使,大风朝是认定我们魏家了。”
“爹你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是太子要插手京都指挥使的事?”弟弟心中千回百转,也没有从信中猜到这层意思。
也只有身处京都八年时间的父亲,才能一眼窥破其中关节。
兄弟二人为父亲的这句话感到吃惊之余,仔细一想也觉得在乎情理之中,可是在哪些道理,两兄弟又说不上来。
“先帝曾经当众说过,‘尘安城大风呼啸,必须有一座巍然不动,傲立如阁的指挥使。’”
“这不正是先帝给爹您的评价吗?”弟弟问起。
“那阁指的是太祖所建大风阁,为父在京都指挥使任上这么多年,不敢说有功,只能说无过,如今年老体衰,哪里敢称阁。”
小院中还洋洋飘着彻夜未停的雪花,第二场雪彻底宣告尘安城进入了今年的冬季。
卧室内父子三人久违的长谈,则把看似平静的尘安城中,涌动在微笑与礼仪背后的权利暗流,毫无保留的摆在兄弟二人面前。
“所以说,皇上这次之所以狠心把爹的指挥使革职,不过是做给上卿府看的,又由太子来安抚我们魏家,为日后太子继位提前收拢人才。”
弟弟魏定仁终于听懂了父亲的一番直白,也明白父亲应该是赞同自己去太子府做幕僚的。
坐在一旁的魏定真心中始终保持着一份怀疑。
父亲提到了先帝,提到了皇上,提到了太子、上卿府和两位柱国将军,还有魏家跟其余十八将之后,唯独没有提到天工馆。
似乎所有人,都把在各地几乎只手遮天的天工馆忽略掉了,潜意识中默认天工馆不过是皇上手中的一件玩具。
既然是玩具,那有没有可能在有的人手中是玩具,在有的人手中是工具,甚至是一件杀人的兵器呢?
魏定真没有说出来,心中暗暗确定,看来必须先从那名肥硕身躯的馆营使牛震开始,解开插手自己人生的这个谜团。
“好的,爹,那我就跟弟弟准备一下,过几日就去太子府。”
黑眸青年看着卧病在床的父亲,跟伏在床边的弟弟。
他决定亲自斩断那只插手自己魏家命运的幕后黑手。
尘安城最靠近皇城东南侧的京都天工馆中,一具肥硕身躯坐在特别定制的椅子上突然打了个喷嚏。
“难道是昨天坐在地上太久受风寒了?”掌管从大风朝各地不断搜刮钱财的天工馆馆营使牛震,自言自语道。
抬头看着面前灯火通明的室内,十余名匠人正忙碌地把拆开的无数木器零件分门别类,然后与悬挂在梁下的巨幅图纸一一比照。
皇城西南侧宫墙外,朱红色大门院内,第三进院中的三层小楼内温暖如春。
吉太傅正襟危坐,一言不发,似乎昨日在书房大殿中滔滔不绝的是另一个人一样。
“诸位,京都指挥使魏嵩被革职。”坐在首席的上卿淡淡地说。
“就目前来看,最有可能接任的是副指挥使李一利,那是李柱国之子,诸位有何看法?”
说罢,首卿的目光落在一个人身上。
吉太傅顺着首卿的目光望去,果然,是上卿中最年轻的议吏卿、
议吏卿白虚谷,左柱国将军之子。
弟弟露出一脸不可思议的表情,对于弟弟的表现,魏定真早已预料。
一只手托住弟弟的下巴将张大的嘴巴合住,然后与弟弟擦肩而过,丢下一句话。
“信就留在你那吧,定仁,太子府我是不会去的,还有这个叫郭羽的书生,半年时间能进入太子府,绝对不是看起来这么简单。”
“可是哥哥。”弟弟一抬头,见魏定真毫不理会自己,径直走出厅门往卧房而去,便收起信纸也跟了上去。
走到卧室内,忠管家正在服侍着老人服药。
魏定真挽起袖子,从忠管家手里接过药碗闻了一下,突然问忠管家。
“忠叔,这药方是谁开的?又是从哪里抓的药?是家里自己熬的吗?”
“定真。”老人语气中有些责怪的意思。
“忠管家跟了我几十年,定仁都是他一手带大的,你怎么能这么说话?”
魏定真心中想的却是另外一种意思。
父亲比李老将军还小好几岁,同样都是勤练武艺,军营出身,怎么父亲莫名其妙就卧床数月。
而且病情一直不见好转,反而身体越来越差。
一想到昨天见到那张肥硕脸庞上的眼睛,魏定真心中就隐隐升起一种不安的感觉。
似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正在拉起一张已经布置下许多年的网,却没有一个人发觉,除了自己。
究竟是那个人借着权利的影子隐藏在天工馆里?还是天工馆本身就是那个人手中的工具?
又或者另有其人,不动声色中把许多没人注意的细节改变、牵引、收拢、掩盖,最终为了达成某种目的。
“大少爷这也是关心老爷嘛。”
忠管家并没有因为怀疑的语气而生气,体谅到大少爷的用心,就一五一十说了起来。
“这药方是请史太医开的,大少爷你那年在京都参加武训受伤,请的就是史太医,咱们老爷在京都这么些年,基本上都是请的史太医。”
“那药又是从哪抓的呢?”
“大少爷放心,药是我亲自去抓的,也都是史家门下的药铺,不会有问题,回来也是我亲自煎好端给老爷服用的。”
一切看起来都没有问题,反而更让魏定真心中起疑。
忠管家肯定不会被自己怀疑,他原本就是父亲战友,后来又成为贴身侍卫,因为受伤最后成为了魏府管家。
与父亲有几十年过命的交情,对外人来说是魏府管家,对两兄弟来说与异姓叔伯无差。
“大少爷是怀疑有人故意让老爷卧病在床吗?”忠管家也不是笨人,立刻就猜到魏定真怀疑的内容。
魏定真点点头,与卧在床上的父亲目光相接,把自己心中的怀疑说了出来。
“爹你身体向来强健,怎么就会突然生了一场重病,而且几个月都不见好转?”
“定真你不用担心这么多。”老人摇摇头否定了怀疑,“征战沙场的人都是这般,看似人高马大,到老了底子里都是沉疴难返,人这一生力气都是有数的,年轻时用力过猛,后来就没有力气再用了。”
一只手又从魏定真手中接过药碗。
“好了哥哥,有什么事咱们等下再说,忠叔亲自办的事这么些年从来没出过纰漏。”
弟弟捧着从哥哥手中拿来的药碗挤到床边:“先给爹把药喝了,不然一会就凉了。”
剩下的疑问都只能藏进自己心中,魏定真知道自己的怀疑是凭空猜测,没有多少人会相信。
但是既然连没有血肉,还力大无穷的傀儡壮汉都能出现,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呢?
那些看起来跟幻想一样的传说故事里,又隐藏着多少可能存在的真实呢?
现在摆在魏定真面前的是,一片与生活没有界限的谜团,似乎有什么东西在谜团中插手了自己的人生。
或者说有什么东西插手了这座大风朝的轨迹,而入手的地方恰恰选在了魏府,导致自己的人生被迫改变。
然而最大的问题却是自己根本没有多少线索,连这个谜团处在哪里都不知道,更不要说去接近它其中的答案。
“爹,有件事我跟哥哥得给您说一下,太子刚才派人给哥哥送了封信来。”
喝完药,弟弟从怀里掏出那封信递给父亲。
虽然弟弟非常信任哥哥,但是他也知道哥哥不太喜欢官场生活,自然不愿意去太子府办事。
可是书生郭羽带来的这封信,在弟弟眼中却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在天工馆做侍卫,无非就是想借着天工馆的便利好日后为官,拿天工馆作为一块跳板。
现如今有太子府的来信,如果能在太子府成为幕僚,日后自然更容易取得官职,而且还可能是与未来大风朝帝王关系最亲密的近臣。
这其中的好处对于弟弟魏定仁来说,可是千载难逢。
到底去还是不去,自然要找更熟悉京都的父亲来决定。
“太子今年刚刚二十岁吧,忠管家?”老人卧病在场数月,对于京都中的许多事情仍然是了如指掌。
“是的老爷,太子是二少爷一岁的那年出生的。”忠管家答道,“那会太祖还在世,四世同堂,是太祖亲自给太子取的名字呢。”
提起武远太祖,老人有一瞬间出神,想起了十七岁那年第一次见到那名,腰间总是配着一把柴刀的大风军大将军。
那时不过是一名年轻士兵的魏嵩,单膝跪在已经成为帝王的武远太祖面前,颤抖着接过太祖亲手递给自己的一柄短刀。
制作刀鞘的材料,用的是遥远的西南属国上贡来的稀有灵羊皮。
那时已经五十岁的武远太祖声音浑厚,语气中却有掩不住的孤寂和失落。
收回遥远的思绪,那名年轻士兵如今头发花白,就要油尽灯枯了。
老人再看看手中的信,语重心长道。
“看来这京都指挥使,大风朝是认定我们魏家了。”
“爹你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是太子要插手京都指挥使的事?”弟弟心中千回百转,也没有从信中猜到这层意思。
也只有身处京都八年时间的父亲,才能一眼窥破其中关节。
兄弟二人为父亲的这句话感到吃惊之余,仔细一想也觉得在乎情理之中,可是在哪些道理,两兄弟又说不上来。
“先帝曾经当众说过,‘尘安城大风呼啸,必须有一座巍然不动,傲立如阁的指挥使。’”
“这不正是先帝给爹您的评价吗?”弟弟问起。
“那阁指的是太祖所建大风阁,为父在京都指挥使任上这么多年,不敢说有功,只能说无过,如今年老体衰,哪里敢称阁。”
小院中还洋洋飘着彻夜未停的雪花,第二场雪彻底宣告尘安城进入了今年的冬季。
卧室内父子三人久违的长谈,则把看似平静的尘安城中,涌动在微笑与礼仪背后的权利暗流,毫无保留的摆在兄弟二人面前。
“所以说,皇上这次之所以狠心把爹的指挥使革职,不过是做给上卿府看的,又由太子来安抚我们魏家,为日后太子继位提前收拢人才。”
弟弟魏定仁终于听懂了父亲的一番直白,也明白父亲应该是赞同自己去太子府做幕僚的。
坐在一旁的魏定真心中始终保持着一份怀疑。
父亲提到了先帝,提到了皇上,提到了太子、上卿府和两位柱国将军,还有魏家跟其余十八将之后,唯独没有提到天工馆。
似乎所有人,都把在各地几乎只手遮天的天工馆忽略掉了,潜意识中默认天工馆不过是皇上手中的一件玩具。
既然是玩具,那有没有可能在有的人手中是玩具,在有的人手中是工具,甚至是一件杀人的兵器呢?
魏定真没有说出来,心中暗暗确定,看来必须先从那名肥硕身躯的馆营使牛震开始,解开插手自己人生的这个谜团。
“好的,爹,那我就跟弟弟准备一下,过几日就去太子府。”
黑眸青年看着卧病在床的父亲,跟伏在床边的弟弟。
他决定亲自斩断那只插手自己魏家命运的幕后黑手。
尘安城最靠近皇城东南侧的京都天工馆中,一具肥硕身躯坐在特别定制的椅子上突然打了个喷嚏。
“难道是昨天坐在地上太久受风寒了?”掌管从大风朝各地不断搜刮钱财的天工馆馆营使牛震,自言自语道。
抬头看着面前灯火通明的室内,十余名匠人正忙碌地把拆开的无数木器零件分门别类,然后与悬挂在梁下的巨幅图纸一一比照。
皇城西南侧宫墙外,朱红色大门院内,第三进院中的三层小楼内温暖如春。
吉太傅正襟危坐,一言不发,似乎昨日在书房大殿中滔滔不绝的是另一个人一样。
“诸位,京都指挥使魏嵩被革职。”坐在首席的上卿淡淡地说。
“就目前来看,最有可能接任的是副指挥使李一利,那是李柱国之子,诸位有何看法?”
说罢,首卿的目光落在一个人身上。
吉太傅顺着首卿的目光望去,果然,是上卿中最年轻的议吏卿、
议吏卿白虚谷,左柱国将军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