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南
字体: 16 + -

第九章,外滩

    第九章,外滩

    南宋在汉国摧枯拉朽式的进攻中,仅用了一年就消失了。真相是汉国没有遇到任何像样的抵抗,汉国的军队只是一个个城池这样接手过去,交接的时间超过了战争的时间。到最后与陆秀夫等人最后的小朝廷接触到的时候,汉国允许其前往崖山居住的和谈条件迅速的被接受了,几个鹰派人物如陆秀夫文天祥等均无法左右战局。

    江宁已经改名南京,南京派出的储备官吏开始跟随军队接管城市,主要改革其政体结构,教廷派出祭祀和教士队伍扩散教义。军队维持秩序,原来的地下情报部门提供早已对汉国向心的本土官吏名单,第五纵队帮助接管南宋官僚体系,与安达曼帝国有商业来往的商人集团介入维持市面,人们才恍然大悟南宋早已经千疮百孔,被汉国筑穿。

    各州元老院和行政管理体系迅速的成立,仕子、乡老、商人和地方角头介入政坛,形成权力制衡结构。军方独立于行政外控制地方安全,同时也威慑旧宗室和官僚体系。

    有了江宁州的成熟经验,政体的架构是非常迅速的。

    蒙古人在北方默默的观看着南方的变动,他们在军事上没有胜利的把握,甚至连飞地也没有保住。

    王土改入住了南京王宫,王正陪他待了一年,较他熟悉政务。虽然在安达曼帝国的教育已经给了他足够的知识,但很多言传身教的事务还是要依赖王正的教导。小白和小青协助处理很多琐碎的政务,其实也是在帮助王土改成长。

    当少年国王有了不少经验后,王正就带着其他人离开了。

    他在日后被称作魔都的地方停靠sh镇码头,此时叫sh浦。原本此处的港口贸易中心是青龙镇,也就是青浦的东北部位置,吴松江直接连通太湖流域到长江口,此时已经淤塞,让位于新兴起的sh浦。

    王正在南京陪伴儿子时,就已经安排人手,调集了大量的工匠和蒙古奴隶在苏州河和sh浦河畔开始建立新镇,这里将作为太上皇宫的住址。

    到一年后来到此处时,钢筋水泥框架的皇宫已经在做内部的木作,部分房屋已经可以入住。

    总体的建筑形式取自后来苏州园林和徽派建筑的结合,有着黛瓦白墙金砖铺地,这里的金砖指一种特制的砖,并非黄金。木作则用了金漆,以显示皇家气派。实际上王正并不喜欢黄金的颜色,但出于尊重整个帝国的礼仪规则,就默认了。

    皇宫外建立了内外水泥城墙,涂成明黄色,四周向外突出,形成棱堡的布局,堡垒上架起火炮,可以封锁港口,也可以对内陆防卫。

    早期汉军军团和部分欧洲武士没有离开,跟随王正来到此地充当皇家卫士的队长们。

    贺敏和班亚关系相处的不错,她们要了两个相邻的院子。赵锦没有获得身份,和其他几个曾被王正宠幸过的宗室女子只是身边女官的角色。

    王正的退休计划其实是不完整的,他准备做一点事情,所以他很快选中江边的地方,建立了江南造船厂和江南机器厂。

    他开始设计风帆战列舰,这种形状从飞剪船倒退回侧重于能够装更多舰炮的样子。飞箭船充其量在一层甲板装载舰炮。而这种三层战列舰,则可以在两舷装一百至两百门炮。

    江南机器厂则生产枪炮,这是目前主要的运营。

    安达曼帝国的军事采购已经开始使用招标模式,皇家控制的军工产业和商人阶层控制的军工产业均在统一的标准下进行竞争,并在严厉的法律规则下接受监管,并无优势。商人阶层控制的军工产业必须接受技术扩散的约束,被强力部门监控。

    王正建造的这些舰船将会成为武装商船,为自己的大航海计划服务。他想要以此作环球旅行,访问此时的欧洲和美洲。

    不过在此之前,他先要打造外滩商业城市,结合贸易、物流来形成初步的金融体系。

    安达曼帝国已经有了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体系,王正想要在此体系内是围绕着国际贸易和物流形成的金融体系,这点类似于新加坡的形态。实际上安达曼帝国的各个港口也已经有了较为完备的贸易和银行体系,是犹太人帮助建立的。

    这里是只是复制一下,而王正知道sh浦的位置能够辐射整个长三角地区,会发展为非常巨大的城市。

    sh浦原有繁华的商贸,借助于海外贸易和内贸扩散,与太湖苏州一带的贸易联系非常紧密。

    王正不想与民争食,也不想和儿子们的生意冲突,他介入的生意集中在船业和渔业,并出口丝绸棉布等商品到新的大陆,这是未来的计划。

    于是江南造船厂在制造军舰外还制造了大量的远洋渔船,招募渔民参与合作,去黄海和东海一带捕鱼,用冰块和盐来保存捕获的鱼类。

    黄海和东海此时的鱼货非常丰富,包括大小黄鱼、鲅鱼、金枪鱼等等。

    金枪鱼容易腐烂,在冰块的保存下也仅能保存短时间。现代都是用低温急冻。

    王正不得已成立了罐头制作厂,开始用安达曼帝国金属工业制造的马口铁和防腐剂来制作金枪鱼罐头,这比欧洲早了数百年。同时也制作熏鱼、腌制鱼等等。

    于是sh浦的鱼类开始满世界发卖,去了长江中下游、北方蒙古沿岸、高丽、rb列岛、琉球。

    这成为一个新的行业分类。

    借助于沿海盐场,王正采购了大量盐,用于渔业,这明显给原来的盐业注入了新的增长动力。sh浦附近的海边也开始大量出现盐场。不过为了避开黄梅雨季,王正发明了一种带移动木屋顶的盐场,这其实是后世北美殖民者搞的一种晒盐方式,他也就控制了当地的盐场,因为他的产量更高,成本更低。很多本地盐场因为梅雨季节的影响,适用煮盐的方式比较多。借助于江宁的煤炭,此类方式节约了大量木材,成本本身并没有高太多,但仍被新的晒盐方式竞争了下去。

    不过没有人敢抱怨太上皇,更何况它是一种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