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南
字体: 16 + -

第十三章,与海盗的谈判

    第十三章,与海盗的谈判

    哈桑的船队在港口外等待潮人水手领航,他前面已经派遣了小船去请求入港.

    王正正在工厂试验玻璃。有一些阿拉伯人的玻璃容器是可以用的,大多数玻璃球工艺品之类的则对他无用。他和工匠建了一个坩埚,制作了根中间空的铁棒。制作这跟铁管的难度比造其他东西难多了。王正无法制造车床,后来他只能建模浇铸,弄了一根非常糟糕的管子出来,但用来吹玻璃是够用了。

    矮人工匠们看王正用这根铁棒沾着一头的熔化玻璃球慢慢吹成容器。在前世的魔都,王正曾迷恋一个台湾演员开的玻璃工房制品,大学暑假里,去玻璃制作车间实习了一段时间。

    武士来通报哈桑的船只请求进港,王正把吹管交给工匠,告诉他只能往外吹气,不能呼气。

    王正起身离开来到码头,命令武士们进入战争状态,然后同意他们进港,停在港湾里。

    七艘大船驶入港口,停在投石器的攻击范围内。哈桑坐着小船带着卡伊姆的仆人驶向码头。哈桑看见一堵城墙正在建造,面向海湾的一面已经成型。这是一种用红砖建造的城墙,外面还没有抹灰。建造城墙的是数量极多的阿拉伯奴隶。

    王正俘虏了很多阿拉伯商船上的人,甄别出了工匠后,主要是木匠和铁匠类,送往工坊使用。其余的人去做劳力,分布在矿山和各岛建立城墙。

    工匠用粘土加石灰做出了土水泥,勉强可以替代真正的水泥。目前只是用来做砖头的粘合剂和抹灰,没有建造立柱墙壁之类的。王正不想浪费生铁去做钢筋。

    孙大圣在王正身边跟着走来走去,它已经长成了,能够自己行动。可惜没有人教它采摘,它依靠人类的食物生活。

    王正不在意这点,孙大圣代表了他进入这条时间线的第一个伙伴。他摊开手掌,一些烤过的坚果,已经裂了口子。孙大圣过来拿了坚果,仔细地剥着壳。

    哈桑看见那个高大的人坐在码头尽头的一把白色的丝绸大伞下面,旁边一个木条排列的奇怪桌子,他从没看到过。桌子上有一壶茶和几个杯子。一些坚果类的吃食,在一个藤编织的浅篮子里。身边那只猴子在从他手里拿坚果吃,这猴子已经长大了。

    哈桑近前施礼,口称伟大的大人。

    卡伊姆的仆人过来匍匐在王正的身前,亲吻了他的鞋子。他穿着一双哈桑没有看到过的木鞋。这是因为王正刚从工厂过来,他不想工厂发生安全事故,让矮人族的木工用较软的木头做了一批安全鞋。用那空王国交易来的棉布做了袜子,要求工匠在工厂必须要穿。之后不久就有工人被意外崩出的火红铁块砸到了脚上,没有受伤。于是所有的工匠都非常小心的穿上木鞋,只不过有些人比较懒散,不肯穿棉袜,宁愿自己用脚去摩擦着适应木鞋。

    仆人叫赛义德,他呈给王正用热蜡封口的信件,热蜡上有卡伊姆的徽章。

    解开后看了一遍信件,王正用打火机点着了在海滩的微风中烧成灰烬。

    他摆摆手,手下武士搬来两把椅子、一个桌子和一把大伞插在沙滩上。王正参考后世的户外伞,制作了一些。

    哈桑和赛义德分别坐在两边。赛义德是卡伊姆的仆人,在王正面前没有地位,却和哈桑是平级的。王正咂摸着这个滋味。这意味着卡伊姆是一个地位很高的清真寺伊马姆。

    哈桑委婉的提出了要求过海保护的说法,他愿意支付保护费,以取得安全航行在这条航线上的权利。

    王正已经从信件中了解到阿拉伯海岸明白了有大规模的海盗行为,而且卡伊姆清楚的暗示了,他希望与王正紧密合作,壮大他这一边的阿拉伯海商。

    这是王正需要的,卡伊姆的确是聪明人,敏锐地猜到了王正的想法。

    王正不可能把整个航线断掉,那样会导致南宋贸易额下滑,税收下降,削弱它抵抗蒙古人入侵的能力。而航线断掉后,从西域经蒙古人区域的贸易通道就会重新兴旺,也有利于蒙古人。

    他想要的是垄断这条线的航行权,并收取税收。

    商人们会视作海盗的抢劫,好听一点叫做保护费。

    王正点点头:“十分之一,留下你家族旗帜的样本,挂这个旗帜的会安全通过我的海域。”

    这就是说,他直接承认了大规模的海盗行为是自己干的。

    哈桑出了一身冷汗,他过来只不过是因为卡伊姆指点了一下。他不觉得一个岛上的独木舟能起什么作用。卡伊姆真是伟大的智者。,

    他看向赛义德,赛义德没有说话,王正转向他:“伊马姆卡伊姆的商队同样可以悬挂安全旗帜。”

    赛义德起身右手按在胸前施礼。

    “我会写一封信,你可以在返航时带给卡伊姆大人。”王正客气地说。

    王正和哈桑谈了一下保护费的细节,他不想让哈桑在这里卸下什么货物,而是开了个清单要他在大宋帮他采购。

    哈桑看了一下清单:硝石、硫磺、生碱、生铁、铜等等十几样东西。

    “下次你帮我带一船石油过来,你的家乡有这个东西,用陶缸装载。”

    王正对哈桑说。

    哈桑迷惑不解,他知道那个黑色的油,问题是用途不大。在当地除了罗马人和波斯人用来提炼沥青铺地外,几乎没有什么大用途。难道普吉岛的岛主要用沥青铺路?这太浪费了,一个小岛,一群土著野蛮人。他下意识的看看周边的矮人们。

    恩雅从帆艇下来,安娜去了安达曼群岛,她不愿意和恩雅以及这边的族人待在一起。恩雅感觉到某些威胁,所以能够待在王正船上的时候,她就尽量待着,以此强调自己仍是神子宠信的女祭司。

    她想为王正生一个孩子,尽力的在每一天陪他。

    恩雅带来王正早已写好的信件,封皮上也封了蜡,徽章上是一条龙。她把信件放在吃惊不小的赛义德手里,就摇摇摆摆的离去了。

    她穿了一条裙子。自从她在帆艇上看到一本杂志上有这样一个穿吊带裙的模特后,就让刚学会了制作衣服鞋子的矮人女工们帮她用丝绸和棉布各做了几条。

    这是个极其聪明的女人,她知道王正一定喜欢带着那边气息的女人,而不是一个光着身子跑来跑去的赤**人。

    “是的,我早就写好了。”王正嘴角微微扯动,算笑了一下。他的脸庞线条过于硬朗,笑起来的时候总是带着嘲笑的味道。

    好在他不是经常笑,否则面对他的人都会觉得自己在他眼里是傻瓜。

    哈桑和赛义德都内心震惊,他们所有的行为都在这个东方巨人的预料当中。卡伊姆部族的商船能够返回阿拉伯半岛并不是王正遗漏的,而是他记住了徽标而已。

    哈桑的船队在普吉岛补给了淡水和食物。

    王正询问了那空王国,发现了甘蔗。在古代泰国、高棉和越南都有甘蔗种植,用来制作粗糖。此时的人们无法提纯,白糖还没有出现。

    普吉岛引种了甘蔗,但要过一两年才能长成。于是他从那空进口了一些。贸易上只依赖那空过于单调,但他还没有来得及去周边访问孟族王国、素可泰王国和马来半岛的一些王国。

    进口来的甘蔗做成了朗姆酒。阿拉伯人因宗教的原因并不喝酒,但不妨碍他们以此做贸易。王正建议哈桑把朗姆酒卖到南宋和罗马帝国。同时他请赛义德去寻找咖啡豆,下次让哈桑带给自己。

    朗姆酒在大航海时代某些时候替代了淡水,因为淡水在长期航海时容易腐败。后来朗姆酒甚至可以作为货币使用。

    哈桑他们离去后,他走时看了一眼城墙上劳作的同胞,那不是他部族的人。赛义德的眼神闪烁,他不知道自己的主人是否知道王正是个异教徒。虽然卡伊姆希望王正是追随真正的天神的,但赛义德不明白天神的追随者为何要攻击同一种信徒的商船。利益超过了信仰?天神啊。城墙阻挡了目光,他没有看到神殿的标志。

    经过了数月的紧张劳作,分散在普吉岛、丹老群岛、安达曼群岛的奴隶们累死了一多半,三座城堡在主岛上建立了。硕大的投石器在城墙内辐射海港。潮人和矮人族们迁入了部分居民。大多数潮人还是习惯住在船上,王正和女祭司都没有阻止他们。

    他在普吉岛东北的港湾里隐藏了所有劫掠来的阿拉伯商船。在研究了阿拉伯人的船舶结构后,他决定依照欧洲人大航海时期的纵帆船进行改良。现在有了足够的水手,文字和算数的传播普及初见成效。

    参照自己帆艇的技术指标,他修改了一些,寻找合适的木材,让矮人族的木工和阿拉伯的木工奴隶一起建造了一艘。效果并不是很好,因为缺少阴干的长年大木来做龙骨。王正用指节龙骨解决了一些变形,不过在日后使用过程中还是会继续变化。中南半岛的柚木是不错的,这就需要去拜访孟族了,或者直接绕过孟族,去仰光港,拜访蒲甘王国。柚木可以沿着伊洛瓦底江直接运输到海岸线,能在当地就地建造是最好的。

    既然没有阴干木,就只能自建木材干窑。经过几次试验后,一边烘烤一边喷洒水气来维持湿度,王正得到了合适的木材。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做龙骨的大木料不容易内外同时干湿度平衡。工匠们先切消出近似的龙骨形状进行干燥,干燥过一次后再切削干燥,最后定型。然后仿造了一艘单桅帆船成功。

    后面就开始完善工艺,建造了第一艘快速轻帆船。这是一种三桅帆船,他直接剽窃了荷兰人的做法。主桅杆、前桅和后桅都有顶帆,船首三角帆这里增加了一根下桁。荷兰船的缺陷在舰炮时代是过于脆弱,速度快灵活。王正认为现在接舷战还是主流的时代,问题不大。

    本来他以为潮人水手要掌握这艘船的操控是比较艰难的,他做好了思想准备。结果建造这艘船用了半年,水手们学会熟练操控,只花了三个月。这改变王正对古代部落的看法,他认为给与合适的教学,部落同样能迅速的融入现代社会。

    在造船的时间里,几个群岛的联合独木舟舰队不断骚扰和劫掠航线上除了哈桑和卡伊姆族徽标志的商船队。这也离不开哈桑他们提供的商船消息。持续了大半年之后,阿拉伯商人们承受不了绝大的损失,决定分别向阿拉伯帝国和南宋帝国寻求护航帮助。

    然而此时蒙古人在西部攻破了波斯,进入阿拉伯帝国的阿波斯王朝(含此时的波斯);南宋也面临蒙古人从北方和西南面来的双向攻击。其实,大宋的水军无法远航。

    广州和泉州一带的蒲家人决定联合自己的海商力量,采取大规模的出海行动,不是为了行商,而是为了剿灭安达曼海海域的海盗。

    在登陆普吉岛两年之后,王正的海上强盗国迎来了史称安达曼海战的第一次海上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