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南
字体: 16 + -

第十二章,海盗

    王正记得马来半岛和印尼的海岸仍旧有潮人部落,马来内陆也仍旧有矮人部落.

    在初步拥有了普吉岛、甲米海岸、丹老群岛和安达曼群岛的潮人部落和矮人部落联盟后,他需要整合这些松散的海上游牧人和陆地矮人族。

    王正派出了部分普吉岛的女祭司和矮人族的工匠,去其它三个地方传播教义和工艺,种植稻米和建造三角帆独木舟出海捕鱼。

    到现在为止,他重点发展了简单的农业种植、渔业捕捞、建筑业、兵器,主要的兵器是箭毒箭、长短矛、横刀、大弩弓、投石器、燃烧弹。

    大弩弓是他后来放大了普通弩弓之后,放在三角帆独木舟上使用的远程攻击性武器。在独木舟和平衡浮木之间的架子上装载一架可以摇摆的弩弓,搭巨箭或燃烧弹。在尝试了多次之后,燃烧弹可以固定在巨箭上抛射,或近距离直射。

    王正想起了某个土方,用尿液、细沙、石灰石、木炭等加热蒸馏,制造出了白磷。后来又尝试只用尿液和细沙蒸馏出了白磷。他并不知道哪个方式是完全正确的,只有让工匠去慢慢摸索。

    白磷在空气中的燃点很低,加入燃烧弹材料里,撞击到对方破损后就会燃烧。只不过现在铜管没有,不能制作希腊火,否则火焰喷射器就可以制作了。

    在缺少黑火药的材料下,最强的进攻性武器就只能用燃烧弹了。不过白磷是满可怕的,粘到身上会烧透到骨头里。除非滚落到水里,整个人浸入水中,才有可能熄灭。

    毁灭性武器是人类相互残杀的发明,人们在数万年的进化史里不断的消灭同类。

    准确的说,王正发展了一个****的****城邦国家。普吉岛、丹老群岛、安达曼群岛、甲米、以及未来发展的空间马来半岛和印尼的岛屿将会建立一个个港口城市。

    海军是最重要的。

    第一场战争很快就来临了,王正没有精力去制作靶船攻击,他用了最直接的风险巨大的实战来替代军事演习。

    派出去游弋捕鱼兼搜集情报的三角帆独木舟得到的数据,王正作了一个excell表格,整理出航运的时间周期来。

    当一个小型的船队,仅有三艘船经过时---王正找不到更少的了,哈桑的那一艘孤独的商船纯属意外,潮人的船队发动了攻击。

    王正只采取了最简单的蜂巢战术,他要求三角帆独木舟利用自己的灵活性和速度,围绕着一艘船攻击。少量的独木舟牵制其它的两艘船。

    潮人们不作任何警告,一艘独木舟拦在航道上,另外的独木舟们从侧面对商船进行了大弩弓抛射。

    每一艘独木舟的进攻配合是一人掌帆,一人操作大弩弓;如果是小型的独木舟双体帆船,就一个人掌帆,一个人操作大弩弓,另一个人在另一边的舟上灵活处理,或用盾牌帮助两个人当可能存在的箭攻击。每个人都有一个小的臂盾,用藤编制,扔到水里可以做救生衣。双体独木舟上的另一个水手则持一米高的巨盾。

    潮人们在一个风浪不大不小的天气里发动了攻击,第一波投射的燃烧弹居然就有一半上了商船。巨箭钉在甲板上和船体上,燃烧弹的陶罐破裂,木焦油散落的到处都是,然后腾起火焰。

    当一个燃耗弹落在桅杆上后,这艘倒霉的船整个船帆烧成了巨大的火墙,围绕着这艘船的战斗就结束了。

    独木舟船队开始集结攻击第二艘商船。商船上的武士们反击,他们也配备了手持弩箭,对独木舟射击,但在海风中,远距离攻击不奏效。这种武装商船船头包有金属撞角,喜欢接舷战。结果在面临从未遇到的蜂群般的小型进攻性船队,就失效了。

    这是一场不对称战争。

    第二艘商船被燃烧弹烧着的时候,无法摆脱快速三角帆独木舟的第三艘商船举白旗投降了。

    远处观战的大型双体独木舟,带着矮人族武士前来。矮人武士用弩弓对准船上的武士,箭毒箭瞬间就能夺走他们的性命。船上的人放下武器,等待水手们爬上来。

    另两艘船烧的浓烟滚滚,船上的人们跳入水中,被潮人水手一个个捞上大船,捆成俘虏。

    王正需要货物,也需要奴隶。

    这三艘船是阿拉伯人的船,他们满载了宋朝的货物回阿拉伯地区,中途或在印度贩卖一些商品,再带一些其他的商品走。王正刻意的选择了西行的船,他现在对欧洲和中东过来的乳香之类没有兴趣。唯一需要的是玻璃,但其他商品优先。

    水手们没有打捞受伤的武士和商人,把他们一个个射死在海水里。船板上的受伤者,则被横刀切掉了脑袋,尸体扔进大海。被俘虏的阿拉伯人心里一阵哆嗦,不知道能不能活下去。

    王正出于恶趣味的心理,模仿捷克船长用头巾包了头,又带了个眼罩模仿独眼船长。

    他把帆艇靠近捕获的船,爬到甲板上,用阿拉伯语问:“谁是船长?”

    一个肤色黝黑的中年阿拉伯汉子被捆着双手,他往前走了一步。

    “我是。尊贵的大人,我们可以支付赎金,只要您放了我们。”

    船长主动提出要求。

    王正不客气地打断了他:“现在这些船,包括你和你的水手都是我的。你拿什么赎回?你是哪个部落的?”

    船长说了一个长长的句子,王正没有太明白,这个家族后来应该不存在了,否则他会知道。

    或许是因为王正攻击了他们家的商船,引发了时间线上的变化,这个家族消失在时间长河里。

    王正问了些乱七八糟的问题,包括对方的姓名、部落状况、在宋朝多少年了、主要在哪里经营、经营些什么商品。

    船长不知道这个有点像宋人,又肤色黝黑不太像的海盗头子问这些干吗?会不会杀他们。出于恐惧,他一一作答。

    那王正在耗时间干什么呢?

    他要等那两艘船烧完,或者自动熄灭。

    如果能够火焰熄灭,可以上去找一些货物。烧完了,自然也就没有痕迹。

    结果两艘船不争气,全烧没了,海面上散落着焦黑的木片和杂物。王正留下矮人武士,逼着船长带几个水手掌舵扬帆跟着他的帆艇走。

    商船驶入普吉岛港湾,码头上一片欢呼。

    俘虏们被押送到附近的山洞里关押,人们开始卸货。

    船上有各种颜色的丝绸、茶叶、瓷器,居然还有日本的漆器,还有些黄金白银……铁?王正楞了,阿拉伯人还进口铁?

    这让他非常吃惊,看了铁锭和铁器之后,让他非常高兴。

    然后他看到了黑火药!阿拉伯人居然冒着危险在船上带了花炮爆竹。这让他意识到阿拉伯人已经在研究火药。这是一种不规则的无规律的文明渗透过程,并不是只有蒙古人入侵阿拉伯之后,才会把火药传过去。

    花炮爆竹用蜡封了口,表皮也涂着一层蜡,这是为了防潮。

    卸完货之后,这艘船自然是有用的。王正准备用它来训练潮人水手掌握复杂帆船操纵的技巧,造大船是必然的方向。

    王正进行了密集的海盗行为,他考虑过利弊。偶尔攻击一次,或许会让两边的商人们误以为是海上出事了,或者触礁了,或者被风暴卷走了。但是王正急需锻炼海上战士,同时需要大量积累物资。

    他调集了各岛屿不同的潮人部落参加战斗,并打散配合,让所有的战士熟悉这种蜂群式的攻击。

    在夏季来临之前,阿拉伯人已经损失了三十几艘商船,进入雨季,台风频发的时候,商船就比较少了。

    王正并不知道阿拉伯和印度地区的商人是否发现了海盗行为,为了寻找玻璃,他也攻击了从阿拉伯海域过来的船。所以,他也不知道南宋各贸易港口是否发现了。

    不过此时的海上时间周期很长,用逻辑推算,大概率是不会发现的。

    雨季,岸上的操作就比较麻烦了,时不时的日内下一场雨。王正却发动了海上的演习,在大风浪里训练海军。因此损失了几艘独木舟,一些水手也消失在波涛里。

    普吉岛与那空王国的贸易仍在持续,购入稻米、铁器、陶罐的贸易继续。那空王子并没有奇怪源源不断的丝绸和瓷器供应,他拿了很大一部分贩卖去素可泰王国。

    王正的教国也在紧张的推广他发明的文字、经书和阿拉伯数字。马来半岛的矮人族取得了王正认为辉煌的进展,他们那里有一个疯狂的祭司一心要把天神的旨意传到整个马来半岛的矮人族那里。

    结果他做到了。

    由于矮人族在丛林中,这悄无声息的变化,没有惊动马来半岛的主流王国。潮人们的祭司也在马来半岛乘着独木舟四处传播教义。

    当部落联盟渗透到马六甲海峡的时候,阿拉伯人终于发现了航线的不安全。

    他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有个人猜到了。

    由于第一次阿拉伯船队对王正的船只主动发动了攻击,他们没有联想到王正居然成立了成建制的海盗军队。但失踪的船只越来越多,回程的商船冒着冒险渡过了马六甲海峡,正好王正没有发动新的攻击,他们回到了阿拉伯半岛。

    没有船回来,他们是仅有的一只。

    这震撼了阿拉伯沿岸的港口。船队的领头人去见了卡伊姆,因为听说他逃离了安达曼海岸。

    卡伊姆一瞬间想到了那个神秘的东方大个子。

    这一个部落于是猜测到了真相,另一个知道的是哈桑。

    哈桑来和卡伊姆嘀咕了很久,他决定再次出海。之所以在半岛耽搁了这么久,是因为他处理货物,然后又扩张船队。

    哈桑的船队准备出发的时候,卡伊姆的部落商人头领希望能够跟随。他从卡伊姆那里知道了些秘密,卡伊姆没有隐瞒,也没有阻止。他派自己的仆人随船而往,带给王正一个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