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乃隋帝杨广
字体: 16 + -

第七十九章 科举

    “是何东西,竟能如此?”杨坚疑惑的问道。

    杨广答道:“父皇可知刻章?与那却是差不多。”杨坚恍然点点头,又说道:“你先前所说设科取士是何意思?”

    杨广这才想起,当下说道:“父皇,世家门阀势大,我们必须掘其根才可。父皇可分设科目进行考试,以此来判断每个人的才学,出众者可为官,平庸者可为吏。如此一来,即便是庶人之子,亦可以出将入相。以他们来替代朝中无甚建树的朝臣,也可以用他们来替代宦官子弟。这样,那些世家门阀便无以为继,终归消逝。”

    “而且这些庶族子弟必然对朝廷,对父皇感恩戴德。而父皇也将选拔任命之权,牢牢的握在手中,况且,这样也确保了官员能力……”

    杨广说到这里,忽然听到“啪”的一声,将他吓了一跳。原来是杨坚越听越激动,失手将一卷书册掉落在地,杨坚捡起来说道:“阿摐你且先等等,让朕理清思绪。”

    杨坚站起身来,不断的来回踱步,这才看着杨广大笑着说道:“好一个设科取士!天下英才尽入我手!你且详细向朕说来。”

    杨广与杨坚谈论了近小半个时辰,才将这件事情里里外外敲定了。这科举制在县设立秀才,考试较为简单,知书者即可通过。在州设明经、明法、明算、明字,明经试经学,明法试法令,明算试算学,明字试书学。过秀才者可考四科,择优者至京城在考最后一科,进士。

    当然,中国自古以来就不缺乏偏科的人,所以杨坚杨广商议后决定,若是其中一科可盖压本州所有学子,也可进京参与进士考试。这最后一科进士,考的却是时务,最后择其前三,参加殿试。即杨坚亲自出题,以决定名次。

    当然,最重要的是允许士子“投牒自进”,无需公卿大臣和州郡长官推荐,这是与察举制最大的区别。所以这也导致了科举制是目前最公平、公正的选拔制度,这种制度下产生的官僚制度将会是世家门阀的最佳替代者。

    至于后世科举制被人诟病,那是因为只是以八股取士。要知道,最初科举制足足有五十几个科目,都用来选拔各种人才。自明朝开始,便以八股取士,致使各个领域的人才都较为减少。明朝还算好的,最起码当时科技、认知等等领先于整个世界,而且也有不少的领域人才。

    但是到了清朝就不一样了,清朝超级棒的耶!连写个文章都战战兢兢,就怕统治者一拍光头,辫子一抽,搞个文字狱。直至十九世纪末,才增添了算数科,而这时距离清朝覆灭也就二十多年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沿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可以说是华夏社会最为核心的结构。不仅为皇权统治提供了大量的人才,保证了朝廷运转正常。科举又是一个人才流动晋升的优良渠道,最大限度的实现了皇朝内部人才发掘。这个制度的诞生,无疑对大隋的强盛有着极大的好处,早一日推动,今后便可早一日摆脱世家门阀的掣肘。

    杨坚亦是感叹道:“由此可奠定大隋千秋万代之业!”杨广接着说道:“父皇还可在开武举,以选拔骁勇将士以及通熟兵法之人,为朝廷所用。”

    杨坚望着侃侃而谈的杨广,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念头来,暗暗想道:如此见识,如见武略,这大隋基业,是否应该交付于他?

    杨坚被这个念头吓了一跳,太子固然有些率性,但也并无大错,而且宽仁。按例来说,杨勇继承也实属理所应当,但是这个想法却是深深的扎进了杨坚的脑海之中,难以压制,杨坚不禁暗暗叹了一口气。

    杨坚沉吟了一会,说道:“阿摐,科举制推行一事可交于谁手?”这句话问的杨广一愣,这科举制关乎大隋兴旺,可谓重中之重,理应由杨坚深思熟虑之后,交给朝中心腹大臣去办,怎得问起我来了?

    杨广脑海中不断的闪过一个个人影,最终开口说道:“父皇可交于高仆射之手,高仆射为人稳重,又深得父皇信任,而且能力出众。朝中大臣能比肩者不过数人,他是最合适的人选。”

    杨坚听到这里瞳孔猛的一缩,有些不可置信。这高熲可是刚刚和东宫定了亲,杨广竟然要将如此大权交给高熲,这不是相当于变相的交给了东宫吗?但是高熲还真是最合适的人选,虽然是关东士族,但一直以来不遗余力的为杨坚出谋划策。不过杨坚却是微笑了起来,这不恰恰说明杨广并无任何私心,始终站在朝廷的角度上去考虑的这件事情,杨坚不由得对杨广又高看了几眼,心胸宽广,当为人主!

    就在这时,独孤皇后和萧妍缓缓走进,萧妍双目微红,显然是哭过。独孤皇后眼中亦是闪烁着泪花,看来这女人不论多大年纪,对于这种事情都会感动哭泣。独孤皇后整理了一下情绪,疑惑的问道:“陛下可是又有什么要紧事交给高熲吗?”

    这高熲父亲就是独孤皇后父亲独孤信的幕僚,他能被杨坚如此信任,不得不感谢独孤皇后在杨坚面前的大力推举。而且其人谦逊,不居功自傲,也让杨坚对他十分宠幸。杨坚将刚才之事向独孤皇后一一道来,独孤皇后听完之后,满是慈爱之色,向杨广说道:“阿摐真的是长大了,竟能提出这样于国有大利的制度。陛下,高熲确实如阿摐所说,是设科取士的最佳人选。但陛下谨记,高熲,只是为陛下执行,仅次而已。”

    若华夏上下五千年,有一个奇女子榜单,独孤皇后必然居于前十。科举制度对于天下寒门士子意义十分重大,独孤皇后的这番话是告诉杨坚,高熲只是在遵照杨坚的命令行事,而不是这条政策的发起人!

    这重要吗?太重要了,整个大隋的寒门士子和军中将士会因为文武举的诞生而感恩戴德,他们感恩的应该是杨坚,是朝廷,是大隋,而不是高熲,不是关东士族,不是世家门阀!这对于杨坚巩固皇权,将会是一个里程碑的丰功伟绩,也是世家门阀消逝的一个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