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乃隋帝杨广
字体: 16 + -

第八章 奏折

    杨广说这一番话也并不是无故,而是见厅内众人皆忧心忡忡的样子,自己又知道事态的发展,所以出言向众人诉说了一番。

    但众人也并不是没有疑惑,只有张衡欣赏的看着杨广,眼珠子滴溜溜直转,不知心里打算着什么。

    晋王府司士冯慈明见众人都不说话了,也不知怎么想的,开口道:“不知殿下对平陈之策有什么想法?”

    冯慈明说完向一旁的河北道行台刑狱参军张虔威使了一个眼色。张虔威心中明了,朝着冯慈明不满的说道:“殿下居并州已久,平时耳濡目染之下,才对突厥了如指掌,有此法子并不奇怪。但陈朝殿下知之甚少,想必也无甚办法,还是要请王仆射多多教导。”

    冯慈明也乐呵呵的大点其头,转而向王韶说道:“王仆射以后还要多费心,不如这几日多教教殿下《论语》吧。”

    厅内众人看这两人一唱一和的,心中哪还不明白,这是在用“激将法”,要看看晋王到底有几斤几两。

    杨广听着他二人一唱一和的,听到要学《论语》时,也是有些恼怒,那论语自己七八岁之时就已学过,如今还要自己学,这不是说我杨广连一个孺子都不如吗?心中顿时升起了一股迫切的想表现的欲望。

    杨广不满的看了这二人一眼,说道:“那陈叔宝整日沉迷酒色,朝中大小事务尽被奸妄臣子把持,国中百姓早已怨声载道。平陈一事不必着急,需缓缓为之,解决突厥后在举兵平陈,到时无后顾之忧,事半而功倍!”

    冯慈明和张虔威本就心中惊讶,先前晋王并没有参与国事的经验,没想到第一次谈论就有如此见识,本还有些怀疑,但王仆射否认之后,其实众人怀疑已经去了大半。又听闻晋王先平边患在平陈的言论,心下已经不再怀疑。

    而冯慈明身后坐着的张衡神色振奋,双目闪过一丝精光,态度已不在像之前那样随意,而是恭敬的说道:“殿下天纵奇才,我等不如,不知殿下是否要上奏折,将此策献给至尊,想必至尊对突厥早有不满,殿下今献上平突厥之策,至尊一定会对殿下侧目。”

    厅中众人若有所思的看了一眼张衡,张衡神情自若,不为所动。

    话已经说到这个地方了,这些人精那还不明白张衡的意思,这分明是想让晋王显露才干,本来太子不为二圣所喜,而晋王却深受宠爱,若此策献上,至尊也会对晋王宠爱更甚,日后太子再有出格之事,那时,晋王…….

    杨广却没有想那么多,他确实也想出一份力,见众人认同,心中有些得意,却及时被压下,这时,他才明白过来,这是冯慈明和张虔威的激将法,而杨广的记忆已经和他融为一体,自己也将原杨广的性格继承了一二,先前心中急切的表现欲就是从杨广的性格而来。

    想到这里,杨广微微苦笑,话已经说出去,就像泼出去的水,如今藏拙也来不及了,只得开口道:“孤王叙说,王公可为孤王润笔,不知王公可为孤王效劳否?”

    王韶指尖一颤,不可思议的看向了晋王,王韶会错意了…他以为晋王这番话的意思是想让他做晋王真正的幕僚,但杨广哪儿想到那么多,若杨广知道王韶是这般想法,肯定是苦笑不得。

    而杨广见王韶沉默不语,也并不勉强:“王公,是孤王唐突了,想王公大才,为孤王润笔上书,确是不妥。”

    杨广说完看向众人,发现他们眼神闪躲,不禁有些疑惑,我不就是让你们帮我写道奏折,润笔一番,为何都没有人愿意写呢,不是说杨广年幼的时候,礼贤下士,对大臣们很是尊敬,这怎么连一份奏折都没有人愿意帮忙呢。

    杨广不禁有些尴尬,但他的目光看向张衡的时候,发现他跃跃欲试,正紧盯着他!杨广稍松了一口气,想来张衡这副神情,应该不会拒绝了吧,于是向张衡说道:“要不就请张尚书来帮孤王润笔这道奏折如何?”

    杨广这番话说完,张衡已是迫不及待的站了起来,对着杨广一礼道:“尊殿下令。”随后坐定,将笔墨备好,等着杨广开口。

    杨广沉吟了一会,才说道:“臣为丧乱之极,必致升平,是故上天启其机,圣人成其务。伏惟皇帝陛下当百王之末,膺千载之期,诸夏虽安,戎场尚梗,兴师致讨,未是其时,弃于度外,又复侵扰。故宜密运筹策,渐以攘之,计失则百姓不宁,计得则万代之福……”

    杨广前世本就对隋唐历史极为感兴趣,如今娓娓道来,也是当年下过一番苦功,背下来的,虽然中间有几处语焉不详,但张衡极有才华,可以说比王韶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张衡的润笔下,这几处倒也没有什么问题。

    张衡写完,杨广拿起来翻阅了一番,他写的这是前世一个队突厥事务很精通的大臣长孙晟提出的策略,如今被他占用,不禁有些惭愧。长孙晟是隋朝名臣,对突厥也极其了解,而且历史上就是他实施的离间策略,杨广心中微微一动,如今长孙晟闲置,何不向父皇举荐他。

    想到这里,对张衡说道:“张尚书,在帮孤王写一道奏折,孤王要举荐一人,这个谋略实施非他不可!”

    张衡却是有些疑惑的问道:“不知殿下所说何人?”

    杨广微微一笑道:“乃长孙晟,此人北周大象年间曾出使突厥,对突厥事务极其熟知,所以非他莫属!”

    杨广顿了顿继续说道:“昔日,长孙晟与沙钵略可汗出去游猎,见二雕飞而争肉,沙钵略可汗让长孙晟分而射之,可长孙晟却一箭贯双雕。”

    张衡心中也有些惊讶,于是那起笔和一张新纸写了起来。

    杨广有些无趣的对着众人说道:“孤王还缺几个伴读,不知诸位可有人选举荐?”

    “殿下,韩将军有一个外甥,名李药师,韩将军对其也常有称赞曰“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药师既有文才武略,也有进取之心,臣倒是有所耳闻。”

    李彻向杨广举荐了韩擒虎的外甥,他与韩擒虎本来就认识,韩擒虎也对李彻说起过他的外甥,不无炫耀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