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苏云传
字体: 16 + -

第十九章 拜师

    第十九章  拜师

    中平三年,金秋十月,汉朝著名大儒于康成书院收中山人苏云为关门弟子。

    漫山的野菊花萦绕在各个角落,康成书院门前的两颗大桂树,散发着浓郁的花香。

    北海太守孔融亲自到场做见证人,虽然他是郑玄晚辈,但是位居一郡太守,又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这个牌面可以说给苏云添足了面子。哪怕是四世三公、日后割据一方的袁绍,当初拜师的时候也没有这个待遇。

    司徒袁槐,因为路途原因,没有亲自,派来了弟子韩馥带着亲笔书信和贺礼。

    北海青州附近的名人,经学家,儒家,认识郑玄的,慕名而来的,还有许许多多曾经在郑玄这里求学过的。

    原本清幽的学院,寂静的门庭,如今宾客接踵而至。嘈杂与热闹闹瞬间充斥整个山林。无数人的谈笑声,就像揭开了一锅烧开的开水的盖子。这哪里还是山中学院,分明就是上元佳节的灯会。

    郑玄本意是写信通知几个好友,见证一下,没想到来了这么多人。这其中也不乏苏云派人暗中的炒作,本就是为了扬名嘛!不炒炒怎么会热?

    听闻苏云被郑玄收为关门弟子,苏双兴奋不已,连忙备足礼物,亲自带领着五百多仆从,拉着满满的二十车,提前出发,赶往琅琊郡。

    绵延的车队连成一条长龙,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家高门大户嫁礼。

    能够拜郑玄为师,也就意味着日后有着出士的机会,自己再花大价钱运作,假以时日,牧民一方也不是梦。

    苏云七月上山,三个月的时间已经将郑玄所著的《天文七政论》上卷的字版,排好,印刷出了第一套书籍一千策。

    观礼祝贺的人,来的太多了,郑玄的弟子朋友实在是太多了,以至于苏云提前准备的五百本精装书籍都不够送的。

    苏云本意并不是以注书来迫使郑玄收他为徒,这样虽然也达到了目的,但是同样丢失了郑玄对自己刚开始的那份好感。

    时间不等人,马上随着中平五年的到来,黄巾军就会拉开第二次起义。虽然很快就会被剿灭,但是这是第一次跳台,自己要积蓄名望和实力,必须借助这一次机会。

    中平五年的结束,也就意味着郑玄要被禁锢,出书加持的光环,应该会让想动他的人有所顾忌。也算无形之中为这个值得人尊敬的老人做点补偿。

    中平五年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大事,董卓之乱的开始。

    自己如今没有任何能力能够介入这场角逐,那么就只能为接下来的讨董所做准备。

    未雨先绸缪。

    文人的盛会,也是少不了歌舞的。对于财大气粗的苏双来说,这个早就准备妥当。

    主宾分坐,对于今天的半个主人来说的苏云,因为年岁的原因,在右边侧席伴酒。

    酒的交际,好像从古至今都是存在的。好像是有酒开始,那么它的存在就是为了这个。

    苏云不记得自己喝了多少了,作为半个主人,他是来着不拒。虽然酒量还算可以,但是抵不住这人海战术的轮流轰炸。

    “小师弟,为兄先干了”

    “少君子,容华尊贵,资质天成啊。再下少成,敬你一杯。”

    各种套近乎的,攀关系的,比比皆是。都是想通过苏云搭上主座上的那两位的线。

    因为身份原因,孔融和郑玄虽然是万众属目,但是敬酒的却不是很多。

    因为在场的很多在身份地位上没有上前敬酒的资格,于是苏云这里就成了一个宣泄口。

    场中还有一人,同样也是备受瞩目。袁氏门生,韩馥。

    听到这个人的字的时候。苏云脑海之中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不要误会,这里不基)

    韩馥这个人,苏云还是很有印象的。董卓之乱开始后,袁绍作为大将军何进的嫡系,毅然拒绝董卓封赏,逃到了渤海郡,并且声讨董卓。

    而董卓一怒之下,派兵诛杀太傅袁隗、太仆袁基,及其家属以上五十馀人”,将“汝南袁氏”灭族。而后又任命袁氏门生韩馥,为冀州牧,节制袁绍。

    也就是这个看着唯唯渃渃,平淡无奇的中年男人。日后就是冀州之主。

    韩馥这个人很平庸的,一州一主,却害怕手下被其节制的渤海太守袁绍。

    袁绍也看出来这个家伙的无能,并且十分眼馋他的地盘。

    袁绍手下的谋士也说了,要成就大事,必须先有一州之地为根基,才能顺而图谋天下。

    于是袁绍就勾结公孙瓒,放出谣言。让公孙瓒攻打冀州,那个时候的公孙瓒刚刚打败刘虞,占领整个幽州。兵锋强劲。

    袁绍就偷偷派人,去游说韩馥。说公孙瓒势大,你能抵挡么?

    韩馥十分害怕,就说不能。

    然后那个人就给他出主意,袁绍四世三公,又是讨伐董卓的诸侯盟主,你把冀州让给袁绍,公孙瓒一定不敢同袁绍争夺冀州。

    那人问,你的名声和影响力比袁绍如何?

    韩馥回答,袁绍四世三公,袁氏门生遍布天下,自己不如袁绍。

    那人又问,你的才干和胆识比之袁绍如何?

    韩馥想了想,觉得自己无论谋略还是胆识,还是在别的方面好像都比过袁绍,只好摇摇头,诚自己不如袁绍。

    那人就说,既然这样,你即使不让冀州给他,恐怕来日他也会过来抢,而你又样样不如他,到时候怕是会有杀身之祸。现在让给他,反而会让他感激你,不但不会对你不利,还会封赏你。

    于是韩馥这个怂包,就这么把冀州牧的印信送给了袁绍,拱手让出一州之地,而且还是当时最富有的地方之一。

    后面被袁绍封了一个无权的杂号将军,但既没有兵,也没有官属。

    袁绍任命河内人朱汉为都官从事。朱汉原先曾被韩馥轻慢,这时又想迎合袁绍的心意,便擅自发兵包围韩的住宅,拔刀登屋。韩逃上楼去,朱汉捉到韩馥的大儿子,将他的两只脚打断。袁绍立即逮捕朱汉,将他处死。但是韩馥仍然优虑惊恐,请求袁绍让他离去,袁绍同意,于是韩就去投奔陈留郡太守张邈。后来,袁绍派使者去见张邈,商议机密时,使者在张邈耳边悄声细语。韩当时在座,以为是在算计自己。过了一会儿,他起身走进厕所,用刮削简牍的书刀自杀。

    似乎感觉到苏云一直在打量着自己,韩馥礼貌性的举起酒杯想着苏云虚掩一下,示意同饮。

    郑玄乃是马融的徒弟,马融是袁槐的丈人,郑玄和袁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韩馥年长,如今为御史中丞,千石高官,这次又是代表着老师袁槐,而苏云只是一个商贾出身,这么做已经算是给足了郑玄的面子了。

    苏云倒是打蛇随上棍,连忙立直身子,笑脸举杯相迎。

    “文节兄长贤名,小子早有耳闻,先干为净。”

    按辈分,他是和韩馥同辈,但是苏云并没有和韩馥称兄道弟的资格。

    韩馥虽然有些不高兴苏云的鲁莽,但是想想二人确实也是平辈,又忌惮郑玄的名望。也就不敢表现出一丝不悦,笑嘻嘻的与苏云同饮。

    “少君子,英姿少年,得康成公亲睐,日后前途无量啊!”

    因为苏云还没有字,韩馥也不好直接叫他名字。

    “文节兄长贤名传颂天下,日后定能为国家牧一州之民。”

    这话说到韩馥心坎里了,他一直居于兰台,做些文事工作,对于外放成为一郡太守早就十分渴望了。

    “借少君子吉言了,韩某资历还尚浅,不足不足。”韩馥只是摆手。

    搞得好像自己已经被任命一州刺史了一样,在那陷入自己的幻想。

    商业互吹在继续,苏云可劲的拍着韩馥的马屁。拍的韩某人早已喝的醉梦入九霄。

    次日,苏云备了一盘珠宝,两枚无暇的白壁,黄金五百两送给韩馥。

    对于苏云这个冒失而又富有的商贾之子,韩馥原本是打心底里看不上的,可是细细想想,人家能够拜的郑玄为师,郑玄不惜羽毛,这么替他张罗,日后就有很大的机会出士。

    商贾有钱,只不过是上位者圈养的豚猪。但是当商贾获得了势以后,类似于吕不韦,寡妇清之类。

    自己还是交好为尚。

    这份重礼让韩馥欣然笑纳,不收明显是要得罪人的,自己没有必要树立一个潜在的敌人。自己日后一旦有机会替国家牧民一方,这些地方势力的支持可以给自己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