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苏云传
字体: 16 + -

第十七章 突发奇想

    第十七章

    三百多人很好分配,苏云很块就将他们十人为一伍长,三伍为一班,三班为一排,三排为一连,全部分化好,然后让他们每个伍各自推选出自己的伍长,然后由周仓推荐,苏云任命出九个班长和两个排长。

    接下来就是集合、站队和齐步走,正步走的训练。

    在这个动荡的封建社会,底层人民其实所以的并不高,吃饱穿暖,娶个媳妇,生个孩子,稳定安全的生活,可能这个只是存在传说中的故事里的,由三皇统治的那个贤良时代。

    吴乐不知道国家为什么不爱惜自己的子民,自己家乡的县官永远都是高高在上的,远远的见上一面,威严的仪仗都让卑微的自己不敢抬起头来正视,深怕自己微不足道的目光冲撞到了县令大人,为自己惹下祸患。

    原本自己家里还有几亩薄田地,母亲已经卧床三天不起了,每天只能喝些黍米粥,望着空落落的米缸,别说拿钱去买药了,就连买黍米给母亲熬粥的钱都没有了。

    万般无奈之下,只有抵押了那六亩薄田,换了

    也许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许是,安定丰富的生活,这些人训练的还是十分的认真卖力。

    训练了五日之后,苏云淘汰了五十六人,将他们编入了后勤。

    剩下来的人二百七十人,已经可以走出一个完整的行了。

    苏云望着在庄园里跑操的众人,心中思量,这是自己手中的第一张牌,一张最早的牌,一定要让他变成王牌。

    武具已经被苏双派人送了过来,苏云在观看众人,将这段时间所学到的成果展示一遍后,命人将其分发下去。

    “让尔等先熟悉一下甲具,兵器和护甲,就是你们的第二条命,是你们的手脚,你们要自己爱惜自己的手脚与性命。听懂了没有?”

    “诺!”整齐的声音,响彻云霄。两百七十人硬生生的喊出了五百人的气势,对此苏云很是满意。本来向要说对于不爱惜兵甲的处罚,又都咽回了口中。淡淡的说了句:“这一套免费,损坏或者丢失的,想要下一副就从俸禄里扣。”

    披甲执戈,两百七十人整整齐齐的立在那里。黑压压的一片,让苏云不禁有些动容。看来自己这段时间的心灵鸡汤还是有一定的作用。

    接来下的就是穿甲负重跑步训练,机动性在冷兵器时代是至关重要的,为啥骑兵的作用要远超步兵?就因为其强大的机动性,能够打出很多意想不到的战术,与实力落差。

    例如,甲的部队,一天能行军五十里,而乙的部队确能行军一百里,无论是偷袭还是支援,进攻还是撤退,乙都占有百分之九十五的主动权。

    这种情况下,甲即使人数占很大优势,但是面临着机动性远超自己的对手,除非借助地形,提前围而歼之,否则,他将拿对手一点办法都没有,或者对手是个傻子,放弃优势要和他硬刚。

    冷兵器时代还有一个利器,弓箭。

    苏云手持雕弓,在两百步的位置摆放了一类人形标靶。引弓搭箭。

    飞驰而去箭在众人的目光下,化作流火,标靶的头部直接被箭洞穿,只留了箭羽在外面供众人惊叹。

    射,儒家认为,品德正值的人,才会射的很准,即心胸正直,射出去的箭也就正直。

    射术,也是这个时代选拔人才很看重的一点。未来将会权倾天下的董卓,年轻的时候就是因为能够在马上左右开弓,而且射术高明,才被皇帝选了校尉。

    由于正规的制式弓,官方把控的还是毕竟严格,而且价钱很高,苏双暂时也只收购了一百张。

    一伍为一轮,交替着在靶场上练习着射术。摸着宝雕弓上精致的牛角,苏云联想到了*,寻思着如何在自己这张弓上装个滑轮,把这张弓的最大威力发挥到极致。

    这个想法一直带到了蒙学,蒙学的先生就是那个退了苏羽束脩的牛人。模样在四十岁左右,普通的五官凑在一起,却显出一股正直。苏云倒是听苏双介绍过他的名讳,姓王,单,名一个晏字。字什么的倒是不知道,号做静安先生。

    一本论被静安先生随意抓在手里,一步一句的教授着众人,他走的很慢,声音很清楚,涣散的眼神显得有些不大认真,毕竟这偌大的教室里面也就八个学生。

    并没有如苏云想的那般,摇头晃脑。只是单纯的教着众人背书,苏云觉得敷衍的成分很大。

    一段读完了,然后先生就开始坐在那里,喊着下面的学生来检查昨日交代的功课。

    两指宽,三尺长的戒尺,此刻如同绝世宝剑一样,散发着令学童们胆寒的杀气。

    啪啪啪,随着哭声迎来了一声呵斥。

    “不许哭,天天就知道哭,安排一段,三天还没有给我背下来,明天不用来了。”

    苏云有些哭笑不得,心道,怪不得学生这么少。

    后面的两人磕磕跘跘的背完这一段,如蒙大赦的逃到座位上去。

    先生头也不抬的喊着:“下一个。”

    苏云有些无奈的摇了摇,看来是不应该来这蒙学的。还不如在家里自己一边看书,一边教小侍女识字。

    想到鱼儿清丽的容貌,婀罗多姿腰身,已经隆起的胸脯,苏云感觉自己的小兄弟有些躁动了。

    这可不是个好兆头,前世是个处男,这辈子怎么说都不会在单身了吧。

    可是自己才十四岁啊,是不是有些太禽兽了啊。也不是啊,自己才是那个应该被同情的把,毕竟自己是弱势啊.....

    啪的一声,先生的戒尺敲在了桌上。

    还好苏云避的快,不然脑袋铁定要挨这一下。

    “白日宣淫,不思进取,该打。”也不管苏云做何反应,直接说道:“把手伸出来。”

    苏云有些气恼,骂人乌龟王八不气人,关键的是那人刚好做了乌龟,这个才是最气人的。

    而苏云,刚好想到一些,少儿不宜的事情,立马就被这老师给抓获了。

    “不知道先生凭什么这么诬赖我?”这种丢人的事情,苏云是绝对不会承认的。

    “既然不思悔改,那边回去吧。”这老师也有些意思,面对学生的狡辩,连质问都懒的进行下去,直接收了戒尺,转身就走。淡然的态度,倒也不是畏惧苏云的家事,再者说,商贾向来为读书人所鄙。

    苏云觉得自己居然被无视了,为了不被看扁,他张口开始背诵着刚才先生教授的论语。

    一篇背完,先生才抬眼正视他。

    “学过?”

    回答没有呢,还是学过。苏云觉得自己似乎没有必要在这个问题上面纠结。必须要给他一点难堪。

    “我看先生的学问也不过如此嘛!”

    “你这孺子也懂学问?背了些书就敢谈学问?”

    “先生既然这么说,那咱们赌一赌可好?我出一题考考先生,然后先生再出一题来考考我,我若是输了,就送先生一套尚书、加上春秋如何。先生若是输了,就拜我为师,如何?”

    静安先生此刻倒是冷静了下来,虽然有些自负,但也敌不过两套手抄版的书籍诱惑。

    “量你这孺子能有什么学问,出题吧。”

    “学生有一问题,困扰已久,想请先生解惑。

    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坐着的先生沉思了一会,就皱起了眉头。

    苏云乐在看他死脑细胞,过了一刻钟,先生还没有想出来结果,孩子们也知趣,都静悄悄的趴在桌子不敢乱动,害怕打扰了先生思路,等下被迁怒,怕是又要吃戒尺。

    静安先生正在绞尽脑汁心算,复杂的二元在脑海里乱窜,迟迟算不出结果。

    "巍巍古寺在山林,不知寺内几多僧。三百六十四只碗,看看用尽不差争。三人共食一碗饭,四人共吃一碗羹。请问先生明算者,算来寺内几多僧。"

    上一题还没有搞定,苏云又出了下一题。

    静安先生是彻底放弃了,冲着苏云鞠了一躬。

    “达者为师,我认输,请先生教我。”

    望着先生这副认真的模样,苏云心中还是很是得意的。

    “雉二十 三,兔一十二。六百二十四僧人。”

    嘚瑟了一把的苏云,起身要走,却被静安先生拦住。

    静安先生,已经被带入了数学的坑,以前他看清商贾,现在发现,商贾也有自己的传世学问。

    “我愿意拜你为师,跟随你学习算学。”静安先生倒也洒脱,没有任何扭捏。

    苏云觉得收下他也没有什么不行,这位先生没有拂袖而去,或者恼羞成怒。反而能够虚心向自己求教,就说明他有着向学的心,更何况提出拜师这种要求。换了别人读了半辈子书,反过来拜一童子为师,不是谁都有这个勇气的。

    “我先教你些入门的口诀,你先背熟,再决定是否还愿意拜我为师。”

    苏云直接口述了一遍乘法口诀,怕他记不住。

    “你拿些纸笔来,我写下来给你。”

    静安先生一脱前面的散漫,动作十分迅速的取来一方锦缎,和笔墨。

    苏云这段时间也看了不少书,对于写个乘法口诀还是能够应对的。

    写完之后,他又想到了一个重要问题——纸,与印刷术。

    一个可以打破豪门对知识垄断的重要武器。

    汉朝虽然有纸,但是那种纸,目前还是奢侈品一样存在。并没有流通的太好,主要记载文字的形式还是用于竹简。这样可以获得许多寒门士子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