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魔王
字体: 16 + -

第五章狼牙亲卫

    “父皇,儿臣之所以要求裁撤东宫六卫率,是因为儿臣近日突有感我大唐国土上守卫的边关将士常年征战,却因大唐男丁不足,难以补充致使终其一生难以归家,儿臣东宫六卫率两万之众,皆是铁骨铮铮的汉子,儿臣希望他们能够有机会护卫边关保卫我大唐领土。”

    李承乾之所以提议裁撤东宫六卫率其实是真的看不上那些人,虽然大多数是铁骨汉子,但是到了一定层面,全是贵族子弟来混资历的。

    东宫六卫率,左右率府设左右卫率各一人,正四品上;左右付率各一人,从四品上。职掌太子东宫的兵仗和护卫事宜;左右长史各一人,正七品上,领判诸曹、府事;录事参军事一人,执掌印鉴;仓曹参军事、兵曹参军事、胄曹参军事、骑曹参军事各一人,均从八品下,分掌文官簿、武官簿、器械、公廨。

    最低的也是八品官衔,甚至左右卫率竟然是如同牧守一方的大员一般是正四品的官衔,这些人在队伍里混着官衔,实在是浪费。

    李承乾又不会傻得学历史中的自己造反,要那些兵做什么,再说那些脓包贵族子弟带领下,他就是真的造反,能顶个屁用。

    而且李承乾怀里还有其他目的,见到李世民沉思不言,李承乾又道:

    “父皇,儿臣还有个想法,经过父皇同意儿臣已经亲自征召了三千亲卫,这几日一直亲自操练,待到我朝需要之时,亲自上阵一血“渭水之耻”,有这三千亲卫足以,东宫六卫率儿臣觉得留在儿臣身边保护儿臣一人不如让他们这些热血男儿保卫我大唐边境,还请请父皇恩准!”

    说完,李承乾的小心脏也在扑腾扑腾的跳,这个“渭水之盟”可是李世民极力掩饰的耻辱。

    果然李世民听到李承乾的话眼中迸射出精光。

    “此事改日再议!”

    一旁的臣子这个时候也不敢再言语,只是李靖等几位老将听完后若有所思的打量着李承乾,长孙无忌也是眼神飘忽不定的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这日的朝会终于结束,李承乾也是饿的前胸贴后背,正真准备回去好好享受一番御膳房的美食,结果刚走出大殿就被他皇帝老爹贴身太监哪位孙公公给叫住了。

    “殿下,圣上唤您去偏殿。”

    “孙公公,您长时间侍奉父皇辛苦了。”

    李承乾说着掏出一锭银子塞给孙德才,只是哪位公公哪敢收啊,这可是在皇宫大殿旁,这要是被李世民知道了自己收了太子的打赏还不剥了自己的皮?

    吓得孙德才连忙摆手,“求殿下饶了奴才吧,奴才可不敢受殿下的赏。”

    李承乾一愣,当日在通州可不是这样子的剧情。

    他哪知道,今天自己在大殿上的表现可是把这位公公吓得不轻,但是见到对方不收,李承乾表示不悦道:

    “孤的打赏是看在你照顾父皇辛苦,特意给你的嘉奖岂有不收之理?”

    这是那公公看着李承乾板起脸来有些害怕战战兢兢的无奈收下。

    李承乾这才恢复平常道:

    “父皇现在心情如何?”

    “这……奴才见到圣上眉间略有皱起。”

    一听李承乾知道李世民心情似乎因为自己裁撤东宫六卫率并不好,话不用说的太明白,李承乾道谢后跟着孙德才就去了偏殿。

    李承乾在偏殿呆了将近一个半,不知道和李世民聊了什么,只是知道,父子两人没有争吵,还叫御膳房送了吃食,最后李承乾满意的离开,李世民也舒展了眉头。

    李承乾在自己皇帝老爹哪里吃的饱饱的,晃悠的向自己的东宫走去,还未到东宫,正好路过东宫旁的秀华殿,这正是长孙无垢给自己在独自前往通州的时候,认得妹妹乖巧的碧儿安排的住所。

    李承乾在通州刚穿越道大唐盛世未见到,倒是见证了大唐这个时期的荒凉,战火和天灾下华夏人民生活的艰辛,而这个小丫头就是这大唐可怜的灾民中的一位,相依为命的母亲为了给她留下一口吃食,就倒在李承乾的面前,是饿死的,但是这位夫人却在临死之前没有开过口向李承乾乞求过,坦然的默默地对抗饥饿,最后倒下的那一刻正好被李承乾发现,华夏大地数万难民中能在临死前将女儿托付给大唐太子,也是一种缘分。

    李承乾挺喜欢这个可爱懂事的孩子的,或者说是后世的经历对这个小丫头多的是疼惜,李承乾走进秀华殿,几个侍卫宫女行礼“拜见太子殿下!”

    整个秀华宫倒是不大但是却很整齐,装饰的也规整,妥妥的公主的宫殿,看来母亲也是有心了。

    李承乾走进院落正好看着碧儿那丫头跟着孙思邈那活泼的孙女蝶儿在哪里舞动着刀剑,一旁宫女矗立在一旁,紧紧地盯着似乎生怕他们两个受伤,这也是宫人门的无奈心酸,主荣奴兴,主子一旦出了什么事情,那第一个倒霉的肯定是他们,这两位主子可是皇后安排他们照顾的人,一个还是皇后娘娘的义女,更是太子亲自带进宫的,另一位听说是什么神医的孙女,所以宫人小心翼翼的伺候着。

    宫里面这些太监宫女的消息最灵通,他们可是每天都在用自己的生命的所有气力来熬过每一天,这也正是李承乾不敢轻视太监宫女这一批封建王朝独特的一群人的原因。

    李承乾站在一旁观察着两个小丫头舞动着双剑,孙蝶儿似乎在孙思邈哪里学到不光是医术,剑法似乎也舞的有模有样,倒是碧儿似乎没有什么基础,吃力的跟着孙蝶儿的动作,李承乾饶有兴致的看着那两个身影。

    突然,宫人看到了李承乾,连忙拜见:

    “拜见太子殿下!”

    两个舞剑的身影也骤然停止,碧儿那小丫头望着正对自己微笑的李承乾,像是一只欢乐的精灵一般小跑到李承乾面前,那样子娇憨的可爱:

    “哥哥你终于来了。”

    看着小丫头欣喜的样子,李承乾微微一笑,掏出手帕将小丫头满脸的汗滴擦掉,一边擦着一遍道:

    “出了这莫么多的汗,也不怕着凉了。”

    小丫头只是娇憨的傻笑享受着李承乾温柔的动作,一旁的孙蝶儿看着两人亲密的样子略有羡慕,拿过婢女递过来的手帕擦拭着额头上汗滴。

    长孙无垢怕自己这个义女年龄小在宫中不适应所以就提议让孙思邈的孙女陪着,倒是这老头子正好这些日子钻研长孙无垢的病,还有李承乾给他抄录的部分本草纲目的医书,正好没有时间和经历管教自己这孙女,而且李承乾也罢自己孙女从小的病看好了,于是孙老头痛快的答应了。

    “拜见太子殿下。”

    于碧儿不同,孙蝶儿在来宫里之前孙老头特意嘱咐自己孙女要注重礼法,这时李承乾在宫里见到太子她老老实实的行礼,毕竟这时在人家家嘛,不是自己的太白山上。

    李承乾一愣,笑道:

    “不用多礼的,走,我带你们去吃好吃的。”

    于是李承乾领着两个小丫头回到自己的东宫,回到东宫没有多久就将东宫的一间偏殿整成了厨房,用着不伦不类的铁锅煮着红红的汤汁。

    国里的正是茱萸,那香辣的味道让李承乾直流口水。

    这几天吃着没有丝毫辣味的饭菜,李承乾真的感觉是一种折磨。

    其实在古代这种香气辛烈的食材,种类也有很多。要论古代餐桌上最爱的,首推其中的“蜀茱萸”。这种生在高大茱萸树上的茱萸,古时又被称为“艾子”。

    唐宋时代蜀地的名菜,就已常用它做烹饪调料。通常是把茱萸捣碎后做成汁,用于烹调蔬菜,效果以宋朝名臣宋祁的形容说,简直是“辛香”。宋代时蜀人喝酒,也常放一粒茱萸入酒里,《成都古今记》里说这样简直“香满盂盅”,香辣得十分过瘾。

    到了明清年间时,这种“蜀茱萸”,更发展成了独家风味的辣椒酱——辣米酒。《本草纲目》里记载了它的制法,更形容了它的味道:“味辛辣,入食物中用”。这种独特调料,今天还在西南许多地区颇受欢迎。浙江湖州有一种茱萸做的酱料,名叫“辣虎”。当地百姓日常想尝辣味?这也是首选。

    哪怕在辣椒普遍种植的清代时,“辣米酒”“辣虎”这类传统“辣酱”,依然风靡。好些地方的百姓,喜欢就着“辣米酒”吃辣酱,简直“不怕辣”到强大。

    辣味食材的演变,其实也是古代中国餐饮文化的变迁缩影。这些千百年前曾经无比风靡的食材,无论今天是否还流行,都是中国历史文化里,值得怀念的味道……

    只是此时初唐的宫廷中还未有这一类的菜肴,所以李承乾只能自己下手做了。

    望着锅里的鸭子在香辣的汤汁中翻滚着,夹杂着其他食材一起混合的香味李承乾心满意足的将铁锅在木炭上取下来。

    就连门外的两个小丫头也是口水直流,好奇的张望,要不是李承乾说一会给他们惊喜不让他们进来,他们在就忍不住跑进来了。

    其实李承乾也没有做多高级的食物,只是做了一只麻辣药膳鸭肉,香锅麻辣鲶鱼,受制于没有油的限制,炒菜就没有,要是来个麻辣小龙虾那就完美了。

    就是这两个菜,也吃的两个小丫头眉开眼笑的好不兴奋,李承乾也是吃的很是幸福,终于三个半大的人将一只大鸭子和一盆鲶鱼全都给干了出来。

    只是李承乾却不知道这件事情传到了宫外,魏征听说太子竟然不务正业的捣鼓吃食,摩拳擦掌的,就连太子的老师孙大人也是坐不住了,一群讨伐即将开始,只是此刻的李承乾并不知道

    李世民下旨将东宫六卫率裁撤四卫,留下最少的左右卫四千人护卫东宫,还下旨准许李承乾自主招收的三千亲卫一切用度无需节制,正式赐名“狼牙”。

    其实这个名字自然是李承乾自己求的,狼牙多霸气,锋利的獠牙令敌人胆寒。

    只是李承乾练兵以后,经常多日不回宫,长孙无垢没少埋怨,满朝文武也是议论纷纷,劝谏太子应当以学习国事理政为重。

    李承乾想,他皇帝老爹正值壮年,他理个哪门子的政,但是在李世民的要求下,必须参加每月两次的朔朝,必须定时给长孙无垢定时请安,于是李承乾这次乖乖的接受了,于是乎每次朔朝之前那李承乾就从城郊赶回来先给长孙无垢请安然后舒服的睡一觉,然后上完朝就回郊外军营大帐。

    当然这只是后话了,此刻的李承乾正酒饱饭足,舒服的躺在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