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蜀
字体: 16 + -

第三章 蔡邕

    幸好卢植到了年关的时候也不会太忙,他这个尚书实际上也没有什么权利,汉灵帝整日与十常侍混迹一处,大臣几天都不一定能见到皇帝一次,整个朝廷对于权利的掌控已经极度的松散。

    刘彦则是整日向卢植借些书去看。来到这个时代,看书是刘彦唯一的解乏手段了,习武是不可能习武的,这辈子都不可能习武,刘彦对于这东西很是厌恶,他本身的性子就属于懒散的那种。

    所以卢植府上又多了一个整日捧着书卷的小男孩,闷在后院的园子里。到了饭点按时吃饭,如何继续读书,卢植将这些看在眼里,心中也是暗暗惊奇。

    卢植发现刘彦不仅看书快,而且看的杂,无论是儒家经典还是道家法家,只要是卢植书架是的书,都有可能是刘彦的目标。

    卢植也曾拷问过刘彦问题,他显然不觉得看书又快又杂有什么用。这个时代若是精通一本书那就可以称之为大家了,许多的世家都是以精通一门学问得以传家百年,所以刘彦这种情况在卢植看来是很不正常的行为。

    连续数天的拷问,除了些刘彦不熟悉的,大多数的问题刘彦都能发表一些自己的言论。甚至有些言论让卢植都不得不惊叹,对于刘彦的喜爱越发的多了。

    这是个神童,卢植给刘彦的初步定位大致如此。

    “你想拜谁为师?”卢植一日饭后,拷问完问题后突发此问。

    刘彦想都不想便答道:“蔡议郎。”

    蔡议郎就是蔡邕,此时的蔡邕应该是刚好修完熹平石经,至于还有没有离京刘彦就没有把握了。

    “彦儿为何会选蔡伯喈?”卢植与蔡邕同辈,又都是当世大儒,同修了举世闻名的熹平石经,关系自然是十分的好。

    “蔡议郎之名天下闻名,并且主持了熹平石经的修建,彦儿十分的向往。伯父学问虽与蔡议郎不相上下,然伯父身带杀伐之气,学问之中自然如此,彦儿不喜,故选蔡议郎。”刘彦老老实实地回答,对于这些也没有必要去找借口,不过马屁该拍还是要拍的。

    “哈哈哈,好!明日我便约伯喈过府一叙,至于能不能成功,伯父可做不了主。”卢植有此问也不过是给刘彦物色一个方向,既然刘彦坦言想要拜蔡邕为师,卢植自然不会反对。

    “彦儿在此谢过伯父!”该开心开心,礼数少不得,至少在卢植蔡邕这一辈,对于汉礼还是很重视的,这个时候还没有到真正意义上的礼乐崩坏的时候。

    一夜无话,刘彦怀揣着激动的心入睡,醒的自然也是极早。

    卢植一大早就出了门,他可不像刘彦一般是个闲人,虽然熹平石经完成了,他手里还有汉书的修订工作,卢植对此也是十分的上心。

    刘彦坐在园子里看风景,冬日的洛阳城早已是银装素裹。近几日雪小了些,在他刚来的时候,漫天飘雪,简直要埋了洛阳城一般。

    园子不怎么大,也没有什么奇珍异草,嶙峋怪石之类的东西,卢植对于这些东西向来不感兴趣,所以从来不会去置办这些。

    几株冬梅斜斜的长在园子的角落里,雪花将冬梅的枝条压弯了,只有几抹嫣红在黑白之间隐约可见,不知怎的,刘彦心底的那股骚气突然就起来翻滚。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足雪,为有暗香来。”

    刘彦颇为无耻的将这首诗记下来,骚气的在园中朗诵起来,还不忘夸几句好诗!真是好诗!

    “噗嗤!”一道极不和谐的笑声将刘彦的骚兴尽数磨灭。

    刘彦闻声回过身来,却发现一名矮了自己半头,扎着总角的小女孩捂着嘴看着自己。

    真可爱!

    刘彦仔细看去,却发现那女孩长着一张精致无比的脸庞,尤其是一双灵动的眼眸,仿佛会说坏一般,透露着浅浅的笑意。

    那女孩仿佛也感受到了刘彦不友好的目光,瞪了他一眼就离开了。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刘彦脑海中忽的蹦出来这首诗,他头一次觉得诗也是可以与人相对应的,不过他也只敢在心里骚气一会,因为女孩的后面还跟着卢植和一位老者。

    “子干啊,你说的那孩童就是眼前这位了吧。”老者身形同样消瘦,还带着一股卢植不曾有的沧桑感。

    卢植哈哈一笑,略带嘚瑟的说道:“伯喈,这可是个好苗子啊,十岁便能通大义,明是非,古今文集皆有涉及,倒是可惜了,不愿拜我为师,偏偏看上了你。”

    听闻卢植唤他伯喈,刘彦心中便已经明了,来人正是东汉大儒蔡邕蔡伯喈。见到蔡邕本人还是令刘彦有些局促不安的。刚刚那女孩一直伴随蔡邕身旁,估计就是蔡琰了吧。

    蔡邕先是仔细打量了一番眼前的刘彦,笑着说道:“既然子干如此推崇,小娃娃,老夫拷问你几个问题如何?若是你答出来了老夫便收你为徒。”

    刘彦自然不会推辞,对于蔡邕收他为徒,其实他本身也没报什么希望,因为蔡邕黄巾之乱前后就会离开洛阳,避难陈留老家,如今可以见到已是大幸。

    蔡邕思虑一番,开口道:“你可知《周礼》的六典为哪六典?”

    《周礼》属于儒家十三经,是对先秦礼法的一种系统的记载。东汉经学大儒郑玄还为《周礼》作了注,名叫《周礼注》,在如今乃是天下士子争相追捧的典籍。

    “回蔡议郎,《周礼》之六典分别为治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乃是出自《天官·大宰》之中。”刘彦不仅仅看史书,他对于这种儒学经典也是经常涉及。汉朝是一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朝代,能将儒学经典研究出东西,都会在这个朝代混出名声来。刘彦想要融入这个时代,儒学经典是不能不看的。

    刘彦的回答明显让蔡邕十分满意,他负责镌刻的熹平石经就包括了《周礼》,而他本人对于这些东西也是十分的看重。

    欣慰之下,蔡邕又连忙追问了几个关于《周礼》的问题,刘彦皆是一一对答出来,蔡邕不由得大喜,当场便要收刘彦为徒。

    “伯喈莫急,既然伯喈对彦儿满意,明日我便让彦儿过府,郑重拜师如何?”卢植见老友如此的兴奋,忍不住劝阻道。

    “也好,未曾想老夫离京之时还能收得如此的好学生。”蔡邕眯着眼,只是语气中却是带着一丝丝的落寞。

    卢植听出了老友的心事,劝慰道:“伯喈放宽心,陛下心里还是看重伯喈的,只不过有小人在陛下身旁谗言,待陛下明白了伯喈的一片赤诚之心,伯喈定会一朝高飞。”

    蔡邕现在的身份其实只能算一介布衣,早些年遭到阳球等人的陷害,丢了官职,后来恰逢大赦天下,故而蔡邕才得以回京。

    刘彦印象中此时蔡邕应该还在漂泊,一直到董卓上台才正式回洛阳,也许是历史有了偏差,他也不是很明白。

    既然已经说定了这件事,蔡邕也就不急了,当晚与卢植大喝一场,酩酊大醉,诉说着这些年的苦闷,最后被卢植派人送回了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