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的药不能停
字体: 16 + -

第十八章 飘飘然了

    凝儿也搞不懂,悄悄的竖起了耳朵,仔细的听了听,这才说:“公子,他们好像在说什么以衣护卷,说公子您是读书人的榜样!”

    “嗯?”杨争脸上有些变化,随即想到了自己在书局前,将身上的衣服脱了下来,挡在了装书的箱子上面。

    没想到这样,都能够让人津津乐道,这让杨争有些意外之喜。

    这年月里,名声是非常重要的,自己虽然没有功名在身上,但这以衣护卷的典故一旦传开,对自己将会有着非常大的好处。

    无心之举,却被争相流传……

    “公子,他们都在夸您呢!”凝儿又仔细的听了听,脸色立即兴奋起来。

    “淡定!咱们出来是办事的,没必听这些恭维的话!”杨争立即挺起了胸膛,觉得四肢百骸都通顺了许多,整个人的气质,仿佛在这一瞬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杨争可以想象,以衣护卷的名声若是传出去,必然会引起一些波澜,当年杨争在小学的语文课本中看到过程门立雪的故事,似乎也是发生在宋代,可以想象这个时代对于名声,已经强调到了何等的地步。

    其实每个时期,对于名声都很重要,只不过在古人眼中,尊师重道成了格外关注的对象,无论是当年学习的程门立雪,还是现如今杨争的以衣护卷,都是对于师长以及书籍的尊重。

    “走路自然一些,不要飘……”杨争深吸了一口气,敦敦教诲道。

    “公子,我没飘啊……公子,您走歪了,快点回来!”凝儿惊奇,看着自家公子的脚步有些虚浮,急忙将他拉了回来,“公子,该是你飘了……”

    “公子没飘,公子怎么会飘了呢?哈哈哈……”杨争忍不住的笑了笑,笑的有些傻。

    凝儿摇着头,拉着公子的袖子,迅速的穿过了街头,她觉得不能够让公子再这里傻笑,要不然又会被人叫做杨家傻子,这对于公子来说是不利的。

    两个人穿过了好长的人群,让杨争着实满足了一把自己的虚荣心,甚至不时的对着周围的人拱手,脸上的表情越发的灿烂。

    这样的日子,杨争好像很久都没有遇到了,索性一股脑的感受了好久。

    无论是前世还是现在,杨争对于虚荣心,都没有刻意的去回避,毕竟在他的人生理念之中,便是做一个贪图名利的俗人,否则也绝对不会走上演说家的道路。

    有的人说要遏制人性,但是杨争却从来都没想过遏制自己的人性,明明自己想要的东西,非要去推让,那会让他觉得有些索然无味。

    走过了好长一段长街,杨争那一颗躁动的心,才渐渐的安稳下来,带着凝儿走街串巷的走了好长一段距离,才堪堪的停下了脚步。

    在两人面前,是一家布庄,里面花花绿绿的布帛,看起来的确鲜艳。

    北宋时期的纺织品,已经算是这世界的顶尖水平,不说闻名于世的四大锦绣,光是这些苎麻纺织品,就能够让同时期所有的国度,都折服在北宋的脚下。

    这是商业与经济发达的象征,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象征。

    “公子,咱们……”凝儿有些不明白,杨争带自己来这里做什么。

    杨争没有犹豫,迈步走进了布庄,看了一眼布匹的成色,装出一副若有若思的样子。

    铺子里的织品良多,以麻为主,丝绸与绢帛要稀少一些,不过成色来说,的确比苎麻的织品要强上了一个档次,光泽度与手感方面,更是有着天地之差。

    杨争在铺子里扫视了一圈之后,眉头略微的皱了起来,他竟然在这铺子里没有看到棉布!

    要知道棉布在华夏的历史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这铺子里没有棉布,反而更多的是苎麻织品,这说明此时的棉布,还没有彻底的兴盛起来。

    “这位客官,您这是……”

    杨争笑笑,“掌柜的,敢问店里的丝织品,可是出于江南?”

    掌柜的愣了一下,有些诧异的看着杨争,感觉到有些新奇。大宋的丝织品,大多出自江南一带,江浙尤为盛行,在大宋交易中,江南的布帛产出尤为重要,尤其是苏绣鼎盛之后,更是带动了江南地区的布帛地位。

    这种事情,几乎是每个大宋百姓都知道的,眼前这位公子哥儿,却问出了这样的问题!

    凝儿在一旁有些脸红,轻轻的拉了拉杨争的衣袖,“公子……”

    杨争一笑,“江南的好啊!”

    “客官,您这是想要江南的布帛?”掌柜的看了眼杨争。

    杨争笑了笑,“我只是打听一下货源的来路,掌柜的不必介意!”

    掌柜的看着杨争,有些摸不着头脑。

    “扯上三尺麻布,三尺丝绸,咱们再走走……”杨争没有理会掌柜的,而是吩咐了身旁的凝儿。

    凝儿有些迟疑,摸了摸荷包里的铜板,有些心痛的扯了三尺麻布,又扯了三尺的丝绸,心痛的有些跺脚。

    杨家现在一共也没有多少钱,这些几乎是杨家的全部家当,她搞不清楚自家公子到底要做什么,这三尺的布帛做不了窄衣,也做不了罗群,难道这是要回去做抹布么?

    出了这家布庄,杨争站住了脚步,摇头一笑。

    “公子,若是要用布的话,家里还有一些,您扯了这三尺的麻布,是要做什么?”

    “做大事!”杨争抿着嘴,迈步向前走去,“带着本公子再走走,多去看看这些布庄,只要不是齐家的布庄,咱们都要去看看!”

    “公子,咱们不会是要做布帛生意吧?”凝儿有些惊慌。

    杨争抿着嘴不说话,一步三摇的走在人群之中。

    在两人身后的不远处,一名戴着头帽的小斯,看着两人离开的方向,犹豫着走入了刚才杨争进入的布庄。

    这小斯在布庄里盘问了片刻之后,转身急匆匆的出了布庄,然后紧跟在了杨争两人的身后。

    从清晨开始,一直到正午时分,杨争一直带着凝儿在闲逛,两人看似没有什么目的,但每逢遇到布庄,必然要进去查看一下,甚至是问上几句无关紧要的问题,扯上一二尺的丝绸,然后迅速的离开布庄。

    临近正午时分,两人进了茶楼,随意点了两个小菜,坐在了临窗的位置上。

    头戴帽子的小斯,看着杨争坐在茶楼之后,这才转身向着远处的酒楼赶去,而且一路走的非常匆忙。

    绕过了两条街之后,这小斯才喘了几口粗气,压住了急促的心跳声,一步步的迈进了街边的酒楼,神色变得恭敬起来。

    进了酒楼,直奔楼上,在最里面的包厢门口,抬起手轻轻的敲了敲。

    “进!”

    小斯急忙整理了一下帽子,推开了包厢的们,见到里面坐着四个人。

    齐宣威兄弟两个,外加张管事和房掌柜。

    小斯的目光落在了齐宣威的脸上,恭敬的说:“两位公子,杨家傻子出门了,而且一直在打听城里的布帛价格!”

    “嗯?他打听布帛的价格干什么?”齐宣威愣了一下。

    “不止是打听价格,连布帛的货源以及品质都在打听,打听最多的是关于江南的丝织品运送路线,还有将来的货源下家,小的一时间也搞不清楚,他到底要做些什么,不过小的感觉这杨家的傻子,好像是要做布帛生意!”

    “什么?他竟然真的要做布帛生意?”齐宣威一拍桌子,脸上满是涨红,“他姓杨的有什么本事,竟然还想要做布帛生意?他不知道这雄州的布帛生意,都是我齐家说了算么?”

    “小的也不清楚,不过他确实是在打听!”小斯急忙的说。

    齐宣威气的扔下了酒杯,在屋子里转了两圈,“这王八蛋,竟然敢和我齐家抢食?这是活的不耐烦了,看我怎么去收拾他!你现在回家把人都叫出来,这就过去把他的狗腿打断,我看他还敢动布帛生意的念头么?”

    “对,在这雄州城里,能做布帛生意的只有咱们齐家,别人谁也别想着插一脚!”齐宣武在一旁趾高气昂的说着。

    齐宣威胸口起伏,拿起了一旁的袍子,准备在这个时候出门。

    这时候,张管事却站了起来。

    “公子,还请稍安勿躁的好!”

    齐宣威回过头,瞪了一眼张管事,“人家都骑着脖子拉屎了,你还说稍安勿躁?张管事,你到底安得什么心?你还是不是我齐家的人?”

    张管事的脸色不变,笑着说:“公子,刚才房掌柜已经说了,杨家现在已经是山穷水尽的地步,他哪里有什么闲钱,去做布帛生意?就算是他杨争想要在这个时候卖地,但也要找到买家再说,这么短的时间内,想要出手城外那一千多亩的良田,哪里是那么容易的?”

    齐宣威的脸色平静了少许,“这么说来的话,这小子是在虚张声势?”

    “公子,如果我猜的不错的话,杨争的确是在虚张声势!”房掌柜在一旁起身,对着齐宣威拱了拱手,接着道:“那杨家小儿有多大的本事,我比谁都了解,他这些年看似在苦读,其实天资实在有限,别说是想做布帛生意了,他现在连账簿都看不明白,哪有跟齐家作对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