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伪皇子
字体: 16 + -

第二十一章 大雨滂沱行军难

    “快,快点跟上!”高高举起的火把,在谷地间蜿蜒,如同由无数光点组成的狭长火龙。豆大而密集的雨滴落下,羽林卫甲营的兵士身披蓑衣,行进在雨帘之中。不时有队正、伙长在军伍中穿梭,整理队列,高声叫喝。

    兵士们努力地迈开步伐,每一步,都好似用尽了全身力气,将自己的双脚自泥泞中拔出。

    队伍已然连夜前行了一个时辰,众人面上尽皆疲惫。有些之前,在抵挡周复的过程中,伤势较重的,不免途中摔倒,又被周遭同袍扶起,再度蹒跚前行。

    七大王严令下达——除却伤重到难以起身的,留在伤兵营中修养。其他人等皆需北上,前往受降城,若是不从,以逃兵论处。身边同袍,若有落队者,近旁需互相扶持,共同进退。

    一众兵士心中,不可能没有怨言,他们身为羽林卫,大多时候,仅仅是戍守在七大王住所的周遭,何曾受过这般辛劳。

    且不说这一整日的时光,尽皆放在了路途上疲于奔命。现今竟又要前往受降城,一想到受降城中,鹰军之狠厉,他们就会打心底觉得自己一行人,仿佛是在前去送死一般,心情难免沉重。

    但随即又想到,今日在面对周复时,七大王与他们共同进退,并与周复大肆拼杀,不离不弃。他们便又觉得,这般往常只能高山仰止之人,竟与自己等人并肩面对,夫复何求。

    况且,现今军中,可还流传出了七大王为天上神人降世的说法,要不,怎会将这场雨,预告的如此准确。

    念及自己或是为神人而战,不知为何,心底里便涌出了一股股热流,脚下步伐也登时轻盈了几分。在神人七大王的领导下,说不得还能击溃鹰军,一举拿下受降城呢。

    众人行进过程中,目光不时地落在队伍正中,坐于牛车上的那个少年人身上,眼底中有着些许狂热涌动。

    ……

    炙热的目光,风轩逸看得清清楚楚,那股狂热的劲头,就好似要将他从牛车上掀翻一般。

    自己不过是根据积雨云和空气的沉闷变化推出了将要下雨的结论,在后世,就连七岁的孩童都可做到这一点,可并不是什么神仙手段,怎的就被众人差点顶礼膜拜了呢?封建主义害死人啊。

    牛车,或者现在称之为马车更为合适——年迈的老牛被留在了伤兵营地,风轩逸相信留下疗养伤腿的吴仲山和一对孙儿会更需要那头黄牛,自然,他们爷孙是不清楚这事的,自己的准弟子胡应庭也被要求保密此事,直到吴老丈腿上的石膏板硬成块儿为止。

    于是“幸运”留下戍守的十几名算得完好的兵士喜笑颜开,即便多了一个为黄牛准备新车的任务,也欣然应允。

    胡应庭却因被留在营地照看伤员,而愁眉不展。在那之前,当第一滴雨水巧合地落在他的鼻尖之时,他便兴冲冲地冲进自己的营帐,大呼小叫地言说什么下雨了或是神仙之类话语,并跪下身子,说什么都要时时刻刻侍奉在自己的身边。

    自己是去逼迫吐蕃人放弃受降城和那该死的御守长城,可不是去给其他人开小灶,搞什么医学研究,随军郎中是很重要,但他也相信,到时若是那群吐蕃人真的发起疯来开战,有没有郎中都是一个样。

    自己或许会像真正的七大王那般,被尚玛短刀捅进胸口,随后被下一个穿越的“幸运儿”穿上衣物,戴上石牌,重新来一次假冒皇子的戏码。

    回过神来,拉动车子的战马发出一声嘶鸣,它甩了甩鬃毛上的水滴,再度迈步前行。这依旧是袁志成侄儿的那匹战马,他的主人则随着步卒在雨中对抗泥泞。不过好在,这马儿并不认生,又早已懂得了什么叫做驯服,车架在它的拉扯下平稳前行。

    而被从睡梦中拉起的椒儿,此时还生气地不住打着响鼻。原本无往不利的撸狗手法,现今在他的身上已然不顶了用。只有不断敲碎的黑色“砖石”,才会让他装作若无其事的扭过马脑袋,一口叼走,随后再次扭过头去,表示自己还在生气。

    原本自己是要骑马的,这样对于队伍行进才没有拖累。但看到那一众伤员走起路来,还踉踉跄跄的模样,他就有些于心不忍,慢点就慢点吧。想必,受降城已然被那群吐蕃人霍霍地不成样子了,再快点又有什么用。

    身下的车板有些凹陷,蓄积的雨水泛着银白波光,滴落的雨水激荡层层波纹,风轩逸身下的衣物已被完全浸湿,冰凉的臀部已然没了知觉,他不由得束紧了身上的衣衫,好让其他部位暖和些。

    身披双层蓑衣,却依旧难以抵挡无处不在的流动水液浸湿衣衫,寒风长驱直入,将他内外都冻得通透,他不由得牙齿打颤。身为这次全速行军的下令者,他倏然有些后悔,自己原本想着的——不是要逃么?怎的头脑一热,就将倏然发现的吐蕃人的目的给说出了呢。

    甚至,还热血沸腾地想要亲自带兵前去破坏吐蕃人的计划,果真是年轻火旺啊,原本以为着,自己那早已成熟的灵魂可以让自己深思熟虑些,却没想到灵魂也会被躯壳带得跑偏,不过这样也好,万一顺便就能为老梁报仇呢。

    自己之前可是耗费了不少时间,来准备了那些爆炸的火药,就在身后不远的另一个马车之上,上面覆盖着厚厚的稻草和油布,应该不会被完全浸湿。

    哒哒的马蹄作响,之前前去巡视队列的袁志成驱马归来,他将脸上的雨水捋下,汇报当前的境况:“回大王,行伍之中,未有一人脱队。”

    风轩逸点了点头,并未做回答,即便昏暗之中,他也可看出袁将军脸上有一种情绪,叫做欲言又止。

    他憋不住的,一定会马上就劝说自己——应当识些实务,而不是飞蛾扑火。

    袁志成迟疑许久,果然还是忍耐不住,抱拳拱手:“大王,属下依旧建议,我们应先行前往怀远,向五大王讨来救兵,之后再回援受降城。到时,大王的猜测可利用怀远驿所,百里加急向朝廷传达。圣人得知此事,也定会下圣旨,着令五道节度使胡仲南前去救援的。”

    他面露苦涩,无奈言道:“实话实说,我们这一营兵力,只怕还不够那吐蕃人塞牙缝呢,何苦徒劳送死?且大王为皇亲贵胄,可不能有任何闪失。”

    风轩逸心中冷然,到了这生死存亡的关头,还想着自己的小算盘么?到了五大王那里,你还会回援?至于帝皇下令节度使胡仲南,算了吧,谁都知道,现今节度使不过将皇帝当做橡皮图章而已。

    况且,时不待我,若是任由吐蕃人将御守长城破坏。到了北蛮入侵之时,只怕北面将无险可守,那时,回纥与东突厥必然长驱直入,吐蕃也会顺势发起进攻,大唐兵卒将会在两线疲于奔命,说不得南边宵小也会打开第三线、第四线。这便是吐蕃发动此次奇袭的目的所在。

    这已然羸弱的大唐,如何能在这四面皆敌之下生存,到时,只怕是亡国灭种的危机。

    风轩逸对这颓废大唐倒没有什么特殊情感,有的也仅仅是自己若想求存,不可令这家国有覆巢之危。另者,或许多多少少,也有些不希望,大唐出现更多类似小逸或是吴仲山那样惨剧发生的意愿在其中吧。

    既然有机会能防止这场悲剧上演,哪怕只有十分之一或是百分之一的机会,何不放手一搏,去试试?

    吐蕃鹰军的统领——翟渊,是个聪明人,而聪明人往往追求万无一失。

    “吾没打算与吐蕃人正面交锋,带上甲营兵士,也不过是想要多些人,多些势罢了。放心,吾对自己性命的珍惜程度,比你还要高。”

    袁志成有些摸不着头脑,对于七大王这模棱两可的话语甚是不解,对于七大王口中所谓的办法更是不知。不过最后那句倒是听得明白,既然七大王知道珍惜自己性命,那么只要小心点,自己的性命应当也无关隘。

    毕竟到了现在,自己已被七大王强行拉上了车,想要下车,就要做好摔死的准备。一个是现在就死,一个是可能晚点会死,如何选择,并不困难。

    忽有马蹄声自前方由远及近地快速奔来,袁志成与风轩逸一起朝洞黑的前方看去,一名斥候冲开雨帘,声响尖利而至:“报!前方发现军队,所属不祥,数量不详!”

    风轩逸顿感一只大手紧紧地攥紧了自己的心脏——是鹰军?只是这怎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