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崇祯皇帝
字体: 16 + -

第80章皇权的弱小

    “陛下,上策不可,上策得罪士绅,不可不可!”听到看上策,立刻黄立极脸色大变。

    朱信笑着,没有回应。

    前世,世人总是说,明朝亡于士绅不纳粮,而雍正的官绅一体纳粮是何等的英明。

    可到了大明,了解着大明的实际情况,才知道根本不是这回事,根本被骗了。

    明朝的士绅不纳税,这是谎言,在大明律上没有规定士绅不纳税,历代的法律条文当中,也没有明确规定士绅不纳税。

    士绅只是有免税田而已,只有在免税田内,才是不交税,至于超出了免税田,也是要纳税的。大明对于读书人只是优待权,不是不交税。只是想要实行官绅一体纳粮,必须要皇权下乡,可皇权下乡,必然增加官吏,增加执政成本。

    不然,如雍正那样,只会流于表面!

    这一条难度太大,太过危险了!

    “那中策,征收矿税,加征商税如何?”朱信又是问道。

    “陛下,也是不可。虽然说士农工商,商人最为低贱,可多数大商人皆是依附在士绅身上,士就是商,商就是士。至于街头贩卖的小商,时常受到了小吏磅礴,也是生活困难!”黄立极说道。

    朱信也是点头道。

    历史上,说明朝亡于不征商税。事实上,是无法征收商税,因为一旦要加征商税,必然要增加官员,给予官员贪腐的可能,加大了百姓负担。

    此外,并不是所有的商人都是富裕至极,中小商人时常受到官员盘剥,其实过得很苦;真正有钱的大商人,却是逃税不断。

    一旦加征商税,必然是大商人继续逃税,将压力转移到了中小商人身上,继续加大了社会不公平,社会动荡。

    “那下策如何?”朱信又是问道。

    “下策尚可,只是需要斟酌!”黄立极说道,事不过三,连续拒绝了皇帝两次,自然不能拒绝第三次。

    …………

    次日,到了朝堂上,三跪九拜之后。

    众多臣子,纷纷站立在两边。

    这时,一个七品官上前道:“在大明进士可以有2000亩免税,举人为400亩,秀才为80亩。明朝科举3年一次,每次录取大约300人。平均来说,每年录取100人,如果中进士后还能活25年,那明朝一般情况下全国会有2500名进士(这个大概也是七品以上官员的数量了)

    举人情况稍微复杂一些。大一些的省如南直隶,每科录取120-130,小一些的省,比如说江西省每年录取90人。明朝有13个省,每科大概有1300左右的举人。再多算一些平均下来每年大概有500举人吧。如果中举之后平均活30年的话,那明朝通常会有15000举人。

    秀才人数不好估算。但通常每次乡试都有2000人,考虑到一部分人没资格参与乡试,那平均下来一个省应该有5000人。13个省再算上其它地方大约会有70000人。

    那么计算之下,进士的免税田为五百万亩,举人的免税田为六百万亩,秀才免税田为五百六十万亩,合计一千六百六十万亩,大明统计的耕地有一千万顷,大约是五亿亩土地,只是占据所有耕地,五十分之一而已。

    “可在大明皇权不下乡,县之下士绅为主,一旦士绅兼并土地后,成为了地头蛇,地方县令收税将困难很多。并不是所有文官,都是海瑞,都是不畏强权,很多人皆是畏惧着抢夺,对于弱小的自耕农,往往是加税;对于强大的士绅,往往是加税。结果种种,导致了地方百姓苦不堪言!”

    “具粗略估计,天下耕地五亿亩,大约是有两亿多耕地,落在士绅手中,皆是少缴税,乃至是不交税!天下百姓苦其久矣,故而臣建议,官绅一体纳粮,如此国库能增加一倍之多!”

    这时七品官高声说道,声音高昂至极。

    每一句话,都是字字如血,在场众人皆是震惊了。

    这让很多六部官员们措手不及,很多人想要开口打断,只是想到了一旁的御史,立刻杨伟了。皇帝最为重视秩序,禁止在朝堂之上武斗,禁止说话被打断,曾经有臣子不服气,可遭受了严惩之后,再也无人犯法!

    到了这个时代,人人都认为大明需要一场改革,但是却又人人反对大明有所变革。

    认为大明需要改革的原因,这是因为大明暮气已现,已出现了王朝末年的气象,世人都认为不改革大明就没有出路。但是反对大明有任何变革,因为任何变革都是损害士绅利益。

    只有背叛阶级的个人,没有背叛利益的阶级!

    “陛下,此贼子妄言!”

    “陛下,此人不可信!”

    “陛下,此人……”

    立刻在场的诸多臣子反驳道,朱信冷笑道,好似看着猴子一般。

    总算是明白了,历史上,崇祯死亡的那一刻,所谓的“皆诸臣误朕也!”

    文人是没有节操的,指望他们热爱大明,那是不可能的,于是八旗军进攻而来,文人们纷纷投降;同样的,日军进攻的时刻,文人们也是纷纷投降。皇帝重要,可是家业更为重要。

    在很多文人眼中,大明与大清一个样子,只是换了一个皇帝而已。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不可靠!

    立刻,臣子们争吵不断!

    朱信冷漠的看着,他上台之后,虽然放逐了魏忠贤,把崔呈秀赶回了家,但是在政治上一直想要平息阉党和东林之间的党争。可是事实上,政治斗争,是你死我活,不是想要和解,就能和解的。

    现在,朱信营造的平衡很是微妙,很是脆弱。

    这种平静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假象,东林党和阉党残余都在集聚着力量,等待着彻底把对方掀翻。

    然而在这之前,他们都需要先获得皇上的支持。

    只是,朱信明白,大明的皇权看似至高无上,可又是脆弱至极。皇帝至高无上,可轻易的处罚任何一个官员,砍掉某个官员的脑袋;可对整个官僚阶层是无力的,只要他们联手,至于让皇上的命令,出了北京城就是沦为一纸空文。

    当文官分裂,化为两个团体的时刻,皇权就变的至高无上。当文官只有一个声音时,皇权就是精妙的摆设,可以非暴力不合作。

    至于靠锦衣卫,靠东厂监督……哈哈,他们也是不可靠,很多与文官勾结。

    文官不可靠,锦衣卫不可靠,东厂不可靠!

    这就是孤家寡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