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崇祯皇帝
字体: 16 + -

第79章上中下三策

    魏忠贤说了很多很多,最后道:“陛下说了,从今日起,不得劫掠大明的商船,不得与外藩勾结祸害大明人,不得攻击大明领土。朝廷就不再视其为海盗,有愿意向官府投诚的,朝廷待之以诚。过去种种既往不咎,可若是听到了上谕,还在违法,便是我大明之死敌,我大明必将和这些人不死不休,就算逃到天涯海角也要追杀诛绝,以告慰我大明之死难百姓。”

    说到了最后几句时,魏忠贤语气阴冷,带着寒意。

    在场众人皆是身躯发寒。

    在郑芝龙的带领下打了几次胜仗,可没有就此看轻了大明水师。当年,汪直带领的倭寇集团,何其强大,但是又能如何呢?可还不是被朝廷剿灭了。这些海盗们自认还比不过当年的倭寇,他们也就只敢在福建、广东转悠,连江南都不敢去。

    很快的,各自散去了。

    只是心思各异,现在大明给了好处,若是继续不识好歹,就是剿灭的对象,他们没有要多的选择。

    或者说,弱者没有太多选择的权力!

    …………

    “均田制、府兵制、军户制!”

    在北京城,朱信正在思考着,思索着。

    大明军队,实现着双规化,在大明初期,实行军户制度,主要是汲取了金朝、元朝的成果,建立而成,主要是兵民合一,平时为民负责耕种,战时为兵,负责打战。

    军户耕种的军田,在三顷以内者可免杂役,三顷以上才承担杂役。军户丁男仅许一人为生员﹐民户则无限制﹔正军户五丁以上方许充吏﹐民户二丁以上即可充吏﹔民户有罪﹐往往以充军处罚﹐军户不许将子侄过房与人﹐脱免军籍。

    军户制度,在初期是不错的,三顷耕地,大约是一百五十亩耕地是免税的。为了免税权,很多人都是争相当着军户;在前期军户制度很好,世人争相当军户;只是到了后期不行了。

    可伴随着后期土地兼并,让军户免税的田地减少,加剧了军户的负担;此外,军户主要是世袭为主,可能开始的一个军户仅仅是一家三口,可是一百年后,二百年后,却是变为了二百人,甚至是上千人的大户口。

    在一家仅仅是三口时,一百五十亩免税田,可谓是大福利;可当一户人口增加到了上千人,那时就是巨大的负担了。

    军户的破产,主要是两点,一个是土地兼并,一个是人口增加。

    “军户制要改革,可募兵制也要改革!”

    朱信思索道,“现在废除了诏狱,废除了廷杖,设立了三省堂,应该能通过六口通商,设立台湾府,移民台湾吧!”

    当皇帝一段时间,朱信在迷迷糊糊当中,开始了解着皇帝的权力,也开始懂得了当皇帝的道理。皇帝也不能为所欲为,一旦违背了臣子们的利益,足以让朝廷命令出不了北京城,即便是出去,也是一纸空文。

    故而,需要不断妥协,皇帝退一步,臣子也是退一步;在行动的时刻,要用某个虚假的目的,隐藏自身真正的目的。

    在皇帝与臣子们的对决当中,最忌讳粗暴的处理,比如任用魏忠贤打杀一方,看似牛逼至极,却是破坏了臣子与君王的默契;同时也最忌讳政治扩大化,影响稳定!

    …………

    “拜见陛下!”

    这时,黄立极到了皇宫当中,神色有些忐忑。他当官几十年,自然有识人之明,皇上看似绵软,看似胆小,可骨子里却是骄傲之辈,胆子大的很。

    “几天前,朕到了诏狱,看了几个人,觉得诏狱不妥,打算废除停杖,废除诏狱!先生觉得如何?”朱信笑道。

    废除停杖,废除诏狱!

    听到了这几个字,顿时黄立极立刻欣喜道,“陛下圣明!”

    被廷杖的大多是一两个人,但在正德年间明武宗创过一百零七人同时受杖的纪录,而时隔不久,这个纪录就被打破,嘉靖皇帝同时廷杖一百三十四人,其中十六人当场死亡。上百人被扒下衣服,排在皇极殿下,上百根棍子同时起落,一时间声响震天,血肉横飞。而廷杖的缘由也是无所不有。劾严嵩,论妖僧,谏万贵妃干政,要廷杖;谏元夕观灯,谏武宗南巡,谏嘉靖勿服金丹,也要廷杖。正德年间,十三道御史弹劾刘瑾,上一本的杖三十,上两本的杖六十,而上三本的每本各杖六十,不等杖完,人就死了。1519年,群臣劝说朱厚照皇帝不要到江南游玩,惹得皇帝大发雷霆,对劝阻的146名大臣加以杖责,结果打死了11人。

    至于诏狱,更是文人的噩梦。

    可现在,却是要废除廷杖,废除诏狱,做到了前任首辅说不能,可谓是士人福气。

    “朕打算,设置台湾府!”朱信又是指着一个位置,说道。

    “小事而已!”

    黄立极笑道。

    “大明一年岁入除去各地的实物租税,收入太仓的钱不过四百万多万两,而去年国家支出就达到了三百五十万余万两。若是仅仅是应付边关开支,还有官员的俸禄、宗室的开支、还有皇室的开支,我朝倒是能支撑住!”

    “可前提是好年景,收成好,可若是遇到了灾年,偌大的大明居然连赈灾的钱都挪不出来,想要借钱也没出借钱,重要是没有粮食,比起没有白银,造成的银荒,粮荒更为严重。天灾,引发了民变,民变引发了天顷,这样太多太多了!”

    “可惜,我大明自从天启五年,就是水灾,旱灾,蝗在不断,大明要赈济灾民,需要钱粮,大明该如何?”

    朱信洋洋洒洒说了一大堆,黄立极却是一脸纠结,增订道:“陛下要改革,可是要实现张江陵之策?”

    “张江陵之策,好似饮鸩止渴,短时缓解了矛盾,减轻了百姓赋税,可时间一长,却是加重的赋税;此外造成了银贵粮贱,导致了农民利益大损,此为大过!”朱信说道:“如今有有上中下三策。”

    “上策,为官绅一体纳粮;中策,为征税矿税,加大商税;下策,为开通商口岸,开发台湾,琼州!”

    朱信笑着说道。

    事实上,上策是中策,下策为上策,中策为下策,只是他故意颠倒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