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哥
字体: 16 + -

第十八章 闻声不见人

    看着身边已经摆上六根草梗子了,叶小帅知道自己在这个石洞里孤寂寂的呆上第七天,身上的疼痛感也轻松了许多,只是脚还是不能动,一动就钻心地痛。救他的人仍然是神龙不见,就像风一样的来,风一样的走,好几次叶小帅都假装着睡着了,想看看救自己的到底是什么模样,到底是男人还是女人,但每一次都是失败了。

    就在昨天早上,叶小帅醒来后就喝了床头的野山鸡汤,尔后即开始吟诵古文《孝经》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声音扬抑悠长,清铃悦耳,就这样一直吟诵到最后一章:

    “子曰:孝子之丧亲也,哭不偯,礼无容,言不文,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三日而食,教民无以死伤生。毁不灭性,此圣人之政也。丧不过三年,示民有终也。为之棺椁衣衾而举之,陈其簠簋而哀戚之;擗踊哭泣,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措之;为之宗庙,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时思之。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

    声音却渐渐变得哀泣沉沉,悲切恸天,叶小帅竟然不由自主地嚎啕大哭起来,不知是亲人之间特殊的心灵感应,还是冥冥中有着特别的信息传递,这一天也正是叶小帅奶奶的头七天。

    也许是叶小帅的吟诵声太过哀泣恸天,也许是叶小帅的哭声太过悲切凄苦,引发了神灵内心深处深藏的某种苦痛而感动,石洞的顶端传来如狮吼一般的只是短促的“啊!啊!啊!啊!……”的哀嚎声,比叶小帅悲切凄苦的哭声有过之而无不及,有着能让风见流泪,鸟听哀鸣的感动,有着可令天暗地黑,海啸山嚎的感应。

    叶小帅一听这个悲恸的哀嚎声,心中惊骇不已,立马停住了自己的哭声,静静地听着。

    “这该是怎么样深重的悲伤痛楚?才能发出如此天悲地恸的哀嚎!这该是怎么样厚重的隐忍坚持?才能养成如此立地擎天的坚强!这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啊?他或者是她的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致使长期隐居山林过着野人一样的生活。”叶小帅在心里默默地想着。

    “一定要想办法弄清楚,一定要想办法帮他或者她走出山林。”叶小帅暗暗下着决心。

    洞顶端的哀嚎声也逐渐地消失了,天似乎也暗下来了,洞壁上的油灯又没有点亮,朦朦胧胧的什么也看不见。

    叶小帅静静地躺着,心想:“看来他或者是她就在附近,我说什么话,他或者她是听得见的,只是不想回答我而已。嗯,他或者是她肯定是心里藏着很深很大的秘密,不愿有人看到他或者她。”

    这样一想,叶小帅就作出决定:“我尽管说,只要他或者是她在听就行,也是一种交流吧!”

    于是,叶小帅开始说道:“非常感谢您救了我,您就是我的大恩人,古人都说,有仇不报非君子,知恩不报是小人。我可不愿意做小人,您的大恩我是一定要报的。”

    停顿了一会儿,叶小帅又说道:“恩人,我知道您肯定是一个胸中藏有着大伤大悲和深仇大恨的人,而从您救我、帮我的事,就知道您是一个心中怀大善大慧和技高术通的人,由此可见您是一个本来只想凭着精湛的医术悬壶济世,治病救人的正人君子,却因遭遇大劫大难而隐匿山林,但由此就虚度时日,不思报仇,不再济世,完全自我消沉堕落,绝对不是君子所为。恩人,我这么说并不是指责您,而是说我这个小孩子都知道的,您不可能不明白的,我的师傅爹就是这么教我的。”

    也不知这样说了多久,就在一场电闪雷鸣骤风暴雨声中,叶小帅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现在叶小帅又起身坐了起来,看向平常摆放野山鸡汤的地方,发现铁盆子旁边竟然放了一叠书,拿起一看全部都是古籍,完全的古装的线装本,有诗经、论语、战国策、天问、史记还有占卜、易经等等十几本呢。

    师傅爹就有好多这样的书籍,但是师傅爹从来不准我碰,更别说可以读了。“哇哈!这真是好额,在床上躺着再也不急躁了。”

    叶小帅高兴地竟然忘记了喝汤,而是直接翻开最上面的一本小册子《天问》读了起来: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闇,谁能极之?冯翼惟象,何以识之?明明闇闇,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化?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惟兹何功,孰初作之?斡维焉系,天极焉加?八柱何当,东南何亏?九天之际,安放安属?隅隈多有,谁知其数?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出自汤谷,次于蒙氾。……”

    读着读着,竟不能罢,直到肚子“咕咕咕”地叫个不停才歇息下来喝起了。

    因为甄红兵收到的字条中有:“山不可搜,山神怒,则后果不预也。”上级指示军分区刘福暂时停止搜山行动,就近地驻扎待命,主要是考虑叶小帅的生命安全,从字条内容看,只有不采取搜山行动,叶小帅不仅能得到治疗,在伤好了能走的时候就会回来。

    可是,接连一周的时间都过去了,仍然没有一点消息,就这样被动的等待真的是熬死人,刘福他们是如此的一筹莫展,真的是有力无处使,有脚不能动,刘福和他的同事们说道:“我们经历了多少大大小小的战斗,从来没有像这一次这么窝囊。”

    瘦高个子说道:“谁说不是呢!刘司令员,要么我们一起去找老首长计划计划一下,总要想个办法。”

    刘福说:“好!我们一起去,总比在这里干坐的好。”

    其实,何止是刘福他们着急,刘炳辉更是着急的不行,他前天参加完大军区会议,就着急忙慌地赶到了金山县,连夜又马不停蹄地来到叶凹大队。

    他极其喜爱的干孙子,现在实际上是生死不明,生,不知身在何处,死,也不知身在何处!他比谁都急。

    但他必须稳住神,要冷静分析判断,因为这不仅仅有他干孙子的生命安危问题,而且还有更重要的问题必须弄清楚,解决好。

    “这个送字条的人是谁?他为什么救了人却不现身?如果确实不愿现身,又为什么能冒着被发现的危险,前来送字条告诉人们,是他救了孩子和孩子的基本情况?这个人在这座山上隐藏多久了?是什么原因或者说有什么目的?这个人的隐藏会不会是与当前的特情有关?”

    刘炳辉所思考的这一大堆问题,都必须等到小华子平安的回来以后,才能开始进一步的行动,才能逐步找到答案,才能逐一解决。

    虽然特情小分队没有停止行动,但就目前来说,在外围的摸排调查工作也没有什么进展。

    此刻,刘炳辉正和叶兴邦一起在叶兴国家,安抚叶兴国和他的老婆苗翠花。

    这几天,叶兴国夫妻俩慢慢从失去母亲的伤痛中恢复过来,想到自己的儿子依然没有音信,又是欲哭无泪。

    特别是苗翠花一时清醒,一时迷糊,时而痛哭,时而就独自地暗暗自语,有时候一个人呆呆的坐着,不言不语,有时候又忽然疯狂地跑出去,大喊大叫,整天的不吃不喝,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叶兴国现在自己的精神状态也差极了,但还是要照顾老婆苗翠花。

    看着这个状况,刘炳辉也禁不住长吁短叹了一声:“唉,兴国,翠花,小华子只是受了伤在治疗,没有什么大碍的,小华子,也是我的孙子,我能不着急?我能骗你们吗?你们俩这么不保重自己的身体,既不能对小华子治伤有什么帮助,就是小华子回来了,你们又怎么照顾他?啊!”

    “刘爹爹,你是小华子的爹爹,你帮帮忙找人去把他找回来,就是暂时回不了,让我们知道他在哪里也好!”叶兴国用无神的眼睛看着刘炳辉,满满地尽是苦苦哀求。

    转而又对着叶兴邦说:“书记,你也是小华子的亲大爷,你也是喜爱他的,怎么现在都不帮着我去找呢?不帮着我去找也就算了,可是为什么也不让我自己去找呢?”

    虽然叶兴国知道叶兴邦不会不帮他找的,不会不在心的,但他还是这样说,因为他心里实在是苦啊!

    叶兴邦无可奈何地低下头发出一声:“唉——”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叶小帅自从有了书看,心情也安静了许多,也就没有像头几天一样,不是想着自己、就是想着家里,特别是想着弄清楚救他的人。现在他不这样想了,反正等自己伤好了,什么事自己都能去做,肯定有办法弄清楚的。

    现在不如好好地读书.从诗经到战国策,甚至占卜、易经,他都粗略的看看读读,纵使不明白,读了记住了,回去可以问师傅爹的,总有明白的时候。

    比如他读《战国策》中天下合从:“天下合从,赵使魏加见楚春申君,曰:‘君有将乎?’春申君曰:‘有矣,仆欲将临武君。’魏加曰:‘臣少之时好射,臣愿以射譬之,可乎?’春申君曰:‘可。’加曰:‘异日者,更赢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赢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赢曰:‘可。’有问,雁从东方来,更赢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赢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今临武君尝为秦孽,不可为拒秦之将也!’”时,

    叶小帅就是弄不懂,大雁因受伤又是离群孤飞,听到箭弦的声响,肯定是因为惊吓而掉下来的,可是这与天下合从有什么关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