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之重炮帝国
字体: 16 + -

第七十四章 郑森

    “臣福建巡抚吴之屏迎驾来迟,请唐王恕罪。”吴之屏脸色有些不正常的发紫,郑芝龙一众人龙精虎猛脚步飞快,他大病初愈,没走几步就气喘吁吁,这时候才赶上来。

    “吴卿家快快请起。”

    朱聿键又急忙将吴之屏搀扶了起来,一看吴之屏的模样,也握着他的手关切道:“吴卿家大病初愈,应该本王入城去探望才是。”

    “殿下折煞老夫也。”

    吴之屏感动的差点没落泪,又急忙跪拜下去,道:“殿下乃我国朝贤王,有殿下在,大明中兴有望了。”

    吴之屏就任之前就与朱聿键有过交集,今日在见百感交集,朱聿键礼贤下士,确有明主之相。这让他坚定了与高羽结盟平衡郑芝龙的决心,决不能让唐王任由郑芝龙摆布,成为傀儡和木偶。

    又攀谈了几句,朱聿键一手拉住吴之屏,一手拉住郑芝龙,道:“二位乃我大明肱骨,国朝重立之事就仰仗二位了。”话说完,朱聿键直接一揖到底,姿态恭谦,言辞恳切。

    这一刻,别说吴之屏,就连郑芝龙也是心头一热,急忙跪地领命。

    ……

    之后朱聿键又一一问候闽地文武,忙活了近小半个时辰才在众人的拥簇下进入福州,下榻在南安伯府,也就是郑芝龙的府邸。

    此时已经临近天黑,郑芝龙早有准备,设宴款待朱聿键和随行的僚属官员,郑芝龙之子郑森作为家人陪侍左右。

    朱聿键见郑森仪表堂堂,年轻俊朗,非常喜爱,招至近前落座,称若是膝下有女,必纳为驸。

    郑森感动,发誓为中兴大明,肝脑涂地。

    郑森便是后来的国姓爷郑成功,郑芝龙长子,他这番话不像郑芝龙,是发自肺腑。

    朱聿键的礼贤下士实际上在这里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郑芝龙投降清廷后,郑森违抗父名,带着郑家不愿投降的余部坚持抗清,而且势力越打越大,于十三年后的1658年率领水陆大军共十七万,沿着长江水道攻打南京,差点功成,那是大明中兴声势最为浩大的一次,把满清的吓够呛。

    可惜郑成功性格上有些刚愎,中了敌人计策,否则的话后来的历史走向还真的很难说。

    因为十几年后,老一代八旗精锐已经在歌舞升平中渐渐衰老、颓废,战斗力下降了一大截,郑森若是攻占南京,一呼百应,加上当时就已经蠢蠢欲动的三藩,可能满清也会和蒙元一样,无百年国运。

    纵观历史,满清成功窃鼎,真的有很大的运气成分。

    ……

    宴会散去,吴之屏疲惫不堪的回到府邸,还未入门,便见师爷魏本善焦急的在门口踱步,一看到他便急忙迎了上来,“大人,南边有消息了。”

    吴之屏眼睛一睁,急忙示意他先别说,进了府邸后关好大门才道:“结果如何?”

    魏本善脸上显现一抹喜色,道:“高家军奇袭夺下虎豹关,还攻占的德化县。”郑家一飞冲天,魏本善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吴之屏与郑家早就生了嫌隙,眼下更是势同水火,急需外援,否则就要被郑家玩弄于股掌之间的。

    政治这门东西,实力是非常重要的。

    高羽结盟的请求正中吴之屏下怀,是以魏本善对这事非常上心,入夜前高家使者来报告了消息,他便一直在等着吴之屏回府。

    “好。”

    吴之屏点点头,他并非迂腐之人,而是个实用主义者,他知晓郑芝龙的秉性,阳奉阴违,跋扈张横,要不了多久唐王与郑家的蜜月就会结束,到时候有一支能与郑家对抗的力量,就显得尤为关键。

    而且眼下唐王正在筹备登基,高羽有强兵在手作为自己的后援,入阁就十拿九稳了,否则郑芝龙只要稍加阻拦,自己就会被边缘化。

    这个时节有实力的武将人不多,手无缚鸡之力的文臣一抓一大把,贵贱之势早就逆转。

    “这高家军的战力似乎在郑军之上?”顿了顿,吴之屏问道。

    高家军崛起的太快,甚至快的有些吓人,攻城略地不说,竟然还敢打到郑芝龙的老巢泉州去,这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但凡意料之外的事,心里就会没底。

    “大人,我已经派人打听清楚了,高家军每日都大操,军饷也给的非常高,令行禁止,军纪森严,战斗力绝对比海贼乌合而成的郑军要强不少,只是可惜人少只有两千多人,另外来使还说,他们正准备攻打永春,郑芝龙这回要火烧屁股了。”魏本善笑道。

    吴之屏缓缓点头,“这件事你盯着,一旦核实,立刻报我。”

    “大人放心,我已飞鸽传书,明天就会有消息传回。”魏本善道。

    吴之屏沉吟不语,这福建要变天了。

    郑芝龙财雄势大不假,但他的主要力量都在海上,陆地上若是战不过,战船也开不到岸上来。

    只是可惜那个高羽忠奸难辨,否则的话就完美了。

    ……

    “爹,您抬脚……慢点。”

    郑芝豹府,郑森带着一众家丁架着烂醉如泥的郑芝龙回到府中,送入房间安顿,南安伯府暂时给唐王下榻,郑芝龙便移居临时买来的府邸。

    等一切安排妥当,郑森拍了拍手长舒一口气,父亲最终还是做出了抉择,选择奉迎唐王,而不是投降满清。

    此前清使频频派人接洽父亲想要招降,自己逼问,父亲顾左右而言它,明显是动了心。

    幸好四叔郑鸿逵坚持迎立唐王,父亲才迈出了这一步最重要的选择,而今唐王有明主之相,更是让他相信大明中兴有望。

    满清长于骑射,却不善水战,不论是海上还是长江,郑家都是如鱼得水,只要父亲倾尽全力,收复南都指日可待,郑家也可以脱去海贼的罪冠,光耀门庭。

    想到这些郑森只感觉热血沸腾,恨不得现在率领郑家水师截断长江,让满清江南江北不能兼顾。

    就在这时,府邸外面突然传来呼号声,郑森有些奇怪,让家丁去问问,夜晚为何呼号。

    家丁急忙奔出去,不多时领进来一个人,郑森顿时眼睛一睁,惊讶道:“尊侯,怎么是你?”

    尊侯,施琅的表字,此刻施琅满面尘土,显得很狼狈。

    “大公子,紧急军情,我要面见伯爷。”施琅急忙道。

    郑森心头一跳,暗道莫不是清军往福建来了,可一想不对,施琅镇守在南安,那里没有清军,莫不是红夷从海上进犯了?

    “爹喝醉了,有什么事你和我说。”郑森心里只是稍微过了一下,便道。

    施琅看了看郑森身边的家丁,有些犹豫;郑森只得挥退左右,施琅这才道:“大公子,高家军夜袭虎豹关,窃据德化县,南安危险。”

    “什么?”郑森惊的大吸一口凉气,道:“高家军,哪支高家军?”他此前一直在浙江一带活动,此次也是刚刚从海上回到福州,所以对闽地的变化还不清楚。

    施琅只得将高家军崛起的前前后后,简单的说了一遍。

    郑森脸色更为惊讶,“南平巡检使司通判,高羽?”他对这个名字毫无印象,而且闽地什么时候又开始有了巡检使司这个衙署了?

    “就是这个人。”

    施琅继续:“前些日子,伯爷觉察到高羽势力膨胀,令我叔父以总兵名义收取延平,叔父命梁将军带三千人马启程,没想到高家军不肯拱手让城,率先袭击我军,在高家堡恶战一场,我方攻破高家堡,但因伤亡颇重,便退回虎豹关修正,没曾想,这个高羽瞒天过海、暗度陈仓,夜袭虎豹关,破了梁将军的军营,兄弟们死伤惨重,高羽趁势夺了德化县,威逼永春。”

    郑森心惊肉跳,这福建差不多就是郑家的院子,富庶的沿海五府都处于郑家的直接控制之下。只有贫瘠的闽北和闽中四府碍于朝廷的面子,没有驻兵,但其中一半以上文官武将,也都是郑家派系的人。

    这就好比一个主人把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就剩墙角的一个垃圾堆没去清理,结果一转身,那个垃圾堆里面养出一只脸盆那么大的蜘蛛,扑过来就要登堂入室咬人,凶悍异常。

    南安和泉州,是郑家的心脏和基业所在,不容半点闪失。

    “这高羽有多少兵马,竟敢对抗我郑家?”郑森凝重道。

    “高家军主力有两千人,辅兵四千人,另外还可以随时发动不下于四千民壮,总兵力接近一万人,目前已经占据了大田、尤溪、延平和沙县四城,大小二十几仗,未尝一败,十分凶悍。”施琅道。

    那一晚大败,终于让施琅觉察到了高家军恐怖的战斗力,这支军队根本无法用寻常度量,不光能夜战,还能长途奔袭,体力惊人。

    叔父施福在得到消息之后大惊失色,当即命自己快马前来福州,详细禀明情况,让郑军主力回援南安和泉州,否则老巢危险。

    郑森听完更是倒抽一口凉气,他原以为这只是疥癣之疾,再一听,这分明是心腹大患。

    闽中都已经变天了!!

    郑家什么时候失去了对闽地监控,出那么大的篓子?

    施琅亲自来送信不是没有道理,去岁,朝廷为了巩固长江防线,命四叔郑鸿逵为镇江总兵,带领麾下五千人北上。

    此次迎立唐王,父亲又带五叔郑芝豹,义兄郑彩的一万兵马加固福州和闽北各关隘的防御,兴化府和漳州府驻守又分去了五千人。

    现在除开梁立的三千兵马,只剩下施福本部大约五千人。

    高家军占据虎豹关,进可攻退可守,施福五千人要守卫泉州、南安、永春,兵力捉襟见肘,而且郑家的基业很多不在城内,比如工坊、船厂、矿场之类的。

    一个不好,郑家要栽个大跟头,形势危急。

    “快,备醒酒汤!”郑森大声道。

    ……